第三百四十三章 聘礼(二)
小贵子走了之后,琳琅等人也识趣地退下了。
顾莞宁这才打开匣子。
匣子里放的是一块玉佩。
这块玉佩莹白通透,雕工精美,握在手中,有淡淡的暖意。是羊脂玉中极为罕见的暖玉。贴身戴着,能汲取人身上的寒气,长期佩戴,对身体十分有益处。
这块玉佩,十分珍贵,整个大秦朝也找不出相同的第二块。
太孙年幼病重的时候,元佑帝特意命人搜来的上好暖玉,雕琢成玉佩后,赏赐给了太孙。太孙一直贴身戴在脖底。
顾莞宁前世和太孙是夫妻,自然知道这块玉佩的来历。也清楚这块玉佩对太孙的意义。这不仅象征着一个祖父对孙子的疼爱呵护,也寓意着天子圣眷。
没想到,太孙竟会在这一日,命人将玉佩送到了她的手里。
她伸手拿起玉佩,心潮澎湃,难以平息。
库房里堆满了太子府送来的丰厚聘礼。
这块玉佩,才是太孙的聘礼。
他将他最珍视也最宝贵的东西,给了她。也将他一颗炽热滚烫的心,交到了她的手中。
匣子里还放了一张素色纸筏,纸筏上的字迹端正清隽,只是力道不足,稍显轻飘无力了些。
这是“病重”的太孙亲自写的。
阿宁,大婚之日,我不能亲自迎娶你,心中甚憾。这块玉佩,跟随我多年,现在送给你。让它代我陪伴在你身边。
到了大婚洞房的晚上,期盼能亲眼看到你将它挂在胸前。
……
看到最后一句,顾莞宁脸颊陡然红了。
这个萧诩!厚颜得冠冕堂皇正大光明。
什么亲眼看到将它挂在胸前……想到那样的情景,就算顾莞宁再冷静镇定,也禁不住面红耳赤。
顾莞宁握着玉佩,心旌摇曳了片刻,然后将玉佩戴在脖子上。
玉佩轻巧地滑过脖颈,安然地落在她的胸前。
这块玉佩被太孙戴了数年,搀着金丝编制成的红绳早已不复鲜艳,却舒适宜人。玉佩光滑圆润,贴着皮肤,也格外舒适。
想到太孙曾这样将玉佩一直挂在胸前数年,顾莞宁心里泛起奇异的悸动,俏脸上浮起丝丝红晕,身子也悄然地热了起来。
她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般,更渴望见到他。
不必再等太久了。
再有数日,她就要穿上大红嫁衣,坐上花轿,嫁他为妻了。
他不能亲自来迎娶她,又有何关系?
他的玉佩贴身戴在她的胸前,就如他亲自陪伴在她身边。
……
这一日,定北侯府热闹喧嚣。
这一日,顾家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这一日,顾莞宁这个名字,不知被多少名门闺秀满含嫉恨地提起,又不知被奚落嘲笑过多少回。
聘礼再丰厚再风光又能如何?太孙病得快不行了,嫁过去也是做寡妇的命。
然而,这些都和顾莞宁无关。
她安静地待在闺房里,一整日都没有出来过。
陪伴她的,是那块玉佩,还有太孙亲手写下的那张纸筏。即使相隔遥远,两颗心却紧紧地贴在一起。心中也一直是轻飘飘暖融融的。() ()
两情相悦,原来是这样美好的滋味。
琳琅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见顾莞宁眉眼含笑唇角莹然,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小姐今日心情可真是好呢!奴婢伺候小姐这些年,还从未见过小姐这么高兴过。”
自从椒房殿那一日回来之后,顾家上下都被笼罩在无形的阴影和威压下,所有人的心情都好不起来。
顾莞宁身在漩涡中,虽然勉强维持镇定冷静,心情也是阴郁的,沉默少言,极少开怀。
现在,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顾莞宁没有羞臊,落落大方地点头承认:“是啊,我今天确实很开心。”顿了顿,又笑了起来:“琳琅,我真的很开心。”
眼中跳跃的笑意,点亮了冷艳的俏脸,也令周围的一切都随之明媚起来。
琳琅由衷地笑道:“盼了这么久,波折重重,如今亲事总算是定下了。奴婢也为小姐高兴。”
身为顾莞宁的贴身丫鬟,琳琅说话行事的最大准则就是:一切只要小姐高兴就好!
太孙病重又有何妨?又不是不能治好。
只要小姐嫁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琳琅又笑道:“今日我们侯府可真是热闹的紧,可惜小姐得待在闺房里,不能出去看看。”
顾莞宁不以为意地抿唇一笑:“不出去也无妨。”
主仆两个正说着话,紫嫣笑吟吟地过来了:“二小姐,太夫人吩咐奴婢请你过去。”
……
人逢喜事精神爽。
太夫人今日心情也颇佳,满脸笑意,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冲着顾莞宁招手:“宁姐儿,到祖母身边来。”
顾莞宁含笑走到太夫人身边。
太夫人握着顾莞宁的手,打量着她格外明媚的俏脸,笑着打趣道:“听你三叔说,今日太孙又让人送了东西给你。看来,这份礼物甚合你的心意。”
顾莞宁面颊微微一热,却未忸怩:“嗯,我确实喜欢。”
“喜欢就好。”太夫人舒展眉头,轻笑着说道:“他心中有你,所以费尽心思讨你欢心,样样也想得周全。嫁给这样的夫婿,是你的福气。祖母心中也没什么遗憾了。”
说没有遗憾,语气中却流露出淡淡的不舍。
亲眼看着顾莞宁从牙牙学语的孩童,长成了如今艳冠群芳的少女。这些年,她一直小心呵护着顾莞宁,也习惯了身边有顾莞宁的陪伴。
原本以为还能将顾莞宁多留两年,没曾想,意外一桩连着一桩。不过十数日的功夫,顾莞宁就得出嫁了。
顾莞宁听的心中微微一酸,搂住太夫人的胳膊:“祖母,就算我出嫁了,也永远是你的孙女。以后我一定会时常回来看你。”
嫁为人媳后,哪里还能随意就回娘家来?
太夫人心中暗暗叹息,却不肯流露出来,免得扫了顾莞宁的兴致:“好,那我就等你常回来陪我了。”
说笑两句后,才说起正题:“我特意叫你来,是要和你说一说嫁妆的事。”
顾莞宁这才打开匣子。
匣子里放的是一块玉佩。
这块玉佩莹白通透,雕工精美,握在手中,有淡淡的暖意。是羊脂玉中极为罕见的暖玉。贴身戴着,能汲取人身上的寒气,长期佩戴,对身体十分有益处。
这块玉佩,十分珍贵,整个大秦朝也找不出相同的第二块。
太孙年幼病重的时候,元佑帝特意命人搜来的上好暖玉,雕琢成玉佩后,赏赐给了太孙。太孙一直贴身戴在脖底。
顾莞宁前世和太孙是夫妻,自然知道这块玉佩的来历。也清楚这块玉佩对太孙的意义。这不仅象征着一个祖父对孙子的疼爱呵护,也寓意着天子圣眷。
没想到,太孙竟会在这一日,命人将玉佩送到了她的手里。
她伸手拿起玉佩,心潮澎湃,难以平息。
库房里堆满了太子府送来的丰厚聘礼。
这块玉佩,才是太孙的聘礼。
他将他最珍视也最宝贵的东西,给了她。也将他一颗炽热滚烫的心,交到了她的手中。
匣子里还放了一张素色纸筏,纸筏上的字迹端正清隽,只是力道不足,稍显轻飘无力了些。
这是“病重”的太孙亲自写的。
阿宁,大婚之日,我不能亲自迎娶你,心中甚憾。这块玉佩,跟随我多年,现在送给你。让它代我陪伴在你身边。
到了大婚洞房的晚上,期盼能亲眼看到你将它挂在胸前。
……
看到最后一句,顾莞宁脸颊陡然红了。
这个萧诩!厚颜得冠冕堂皇正大光明。
什么亲眼看到将它挂在胸前……想到那样的情景,就算顾莞宁再冷静镇定,也禁不住面红耳赤。
顾莞宁握着玉佩,心旌摇曳了片刻,然后将玉佩戴在脖子上。
玉佩轻巧地滑过脖颈,安然地落在她的胸前。
这块玉佩被太孙戴了数年,搀着金丝编制成的红绳早已不复鲜艳,却舒适宜人。玉佩光滑圆润,贴着皮肤,也格外舒适。
想到太孙曾这样将玉佩一直挂在胸前数年,顾莞宁心里泛起奇异的悸动,俏脸上浮起丝丝红晕,身子也悄然地热了起来。
她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般,更渴望见到他。
不必再等太久了。
再有数日,她就要穿上大红嫁衣,坐上花轿,嫁他为妻了。
他不能亲自来迎娶她,又有何关系?
他的玉佩贴身戴在她的胸前,就如他亲自陪伴在她身边。
……
这一日,定北侯府热闹喧嚣。
这一日,顾家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这一日,顾莞宁这个名字,不知被多少名门闺秀满含嫉恨地提起,又不知被奚落嘲笑过多少回。
聘礼再丰厚再风光又能如何?太孙病得快不行了,嫁过去也是做寡妇的命。
然而,这些都和顾莞宁无关。
她安静地待在闺房里,一整日都没有出来过。
陪伴她的,是那块玉佩,还有太孙亲手写下的那张纸筏。即使相隔遥远,两颗心却紧紧地贴在一起。心中也一直是轻飘飘暖融融的。() ()
两情相悦,原来是这样美好的滋味。
琳琅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见顾莞宁眉眼含笑唇角莹然,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小姐今日心情可真是好呢!奴婢伺候小姐这些年,还从未见过小姐这么高兴过。”
自从椒房殿那一日回来之后,顾家上下都被笼罩在无形的阴影和威压下,所有人的心情都好不起来。
顾莞宁身在漩涡中,虽然勉强维持镇定冷静,心情也是阴郁的,沉默少言,极少开怀。
现在,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顾莞宁没有羞臊,落落大方地点头承认:“是啊,我今天确实很开心。”顿了顿,又笑了起来:“琳琅,我真的很开心。”
眼中跳跃的笑意,点亮了冷艳的俏脸,也令周围的一切都随之明媚起来。
琳琅由衷地笑道:“盼了这么久,波折重重,如今亲事总算是定下了。奴婢也为小姐高兴。”
身为顾莞宁的贴身丫鬟,琳琅说话行事的最大准则就是:一切只要小姐高兴就好!
太孙病重又有何妨?又不是不能治好。
只要小姐嫁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琳琅又笑道:“今日我们侯府可真是热闹的紧,可惜小姐得待在闺房里,不能出去看看。”
顾莞宁不以为意地抿唇一笑:“不出去也无妨。”
主仆两个正说着话,紫嫣笑吟吟地过来了:“二小姐,太夫人吩咐奴婢请你过去。”
……
人逢喜事精神爽。
太夫人今日心情也颇佳,满脸笑意,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冲着顾莞宁招手:“宁姐儿,到祖母身边来。”
顾莞宁含笑走到太夫人身边。
太夫人握着顾莞宁的手,打量着她格外明媚的俏脸,笑着打趣道:“听你三叔说,今日太孙又让人送了东西给你。看来,这份礼物甚合你的心意。”
顾莞宁面颊微微一热,却未忸怩:“嗯,我确实喜欢。”
“喜欢就好。”太夫人舒展眉头,轻笑着说道:“他心中有你,所以费尽心思讨你欢心,样样也想得周全。嫁给这样的夫婿,是你的福气。祖母心中也没什么遗憾了。”
说没有遗憾,语气中却流露出淡淡的不舍。
亲眼看着顾莞宁从牙牙学语的孩童,长成了如今艳冠群芳的少女。这些年,她一直小心呵护着顾莞宁,也习惯了身边有顾莞宁的陪伴。
原本以为还能将顾莞宁多留两年,没曾想,意外一桩连着一桩。不过十数日的功夫,顾莞宁就得出嫁了。
顾莞宁听的心中微微一酸,搂住太夫人的胳膊:“祖母,就算我出嫁了,也永远是你的孙女。以后我一定会时常回来看你。”
嫁为人媳后,哪里还能随意就回娘家来?
太夫人心中暗暗叹息,却不肯流露出来,免得扫了顾莞宁的兴致:“好,那我就等你常回来陪我了。”
说笑两句后,才说起正题:“我特意叫你来,是要和你说一说嫁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