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乐阳(二)
乐阳郡主僵硬了刹那,很快挤出笑容:“堂嫂误会了。我只是遗憾以前没能好好亲近堂嫂罢了,绝无出言指责的意思。”
这个乐阳郡主,倒是比高阳郡主聪明多了。一见讨不了好,立刻息事宁人退让几分。
顾莞宁也未咄~咄~逼人,随意地扯了扯唇角,便不再说话。
太子妃和王皇后不约而同地暗暗松口气。
乐阳郡主以前声名不显,如今被挑做和亲的人选,倒是入了元佑帝的眼。若是和顾莞宁闹了意气口角,也着实让人头痛。
就在此时,席公公快步走了进来,笑着禀报:“启禀皇后娘娘,皇上驾临。”
王皇后立刻欣然起身相迎。
顾莞宁等人也纷纷起身,随着王皇后走到椒房殿门口迎驾。
元佑帝散了朝就来了椒房殿,身上穿着明黄色的龙袍,格外威严肃穆。
王皇后笑着行礼:“臣妾见过皇上。”
一场大病,让王皇后消瘦憔悴不堪,看起来也宛如老了十岁。元佑帝的怒气散了之后,对原配发妻又生出了怜悯之心,声音又恢复了往日的温和:“皇后快些平身。”
龙目一扫,落在了顾莞宁的身上:“今日既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难得见你进宫。”
话语里满是笑意和打趣。
顾莞宁笑着应道:“孙媳听闻乐阳堂妹被接进宫中,特意随着母妃进宫探望。皇祖父来之前,孙媳正和堂妹闲话,颇为投机呢!”
不管私底下如何,当着元佑帝的面,总得摆出宽厚的长嫂风范来。
乐阳郡主到也乖觉,立刻张口笑道:“堂嫂聪慧能干,孙女不及万一,只盼着能和堂嫂多亲近一二,哪怕学到一两分,也足够孙女受用终生了。”
就连王皇后也不禁微微侧目。
往日倒是没留意。没想到这个乐阳郡主如此伶俐。
元佑帝最乐意见到众人融洽和睦的情景,见状笑道:“乐阳明年初才出嫁,在宫中还要住上半年多。以后莞宁不妨多进宫,多教导提点乐阳。”
顾莞宁含笑应道:“孙媳谨遵皇祖父之命。”
乐阳郡主心里暗暗冷哼一声。
皇祖父果然偏心至极!
嫡亲的孙女不疼,倒是偏疼一个娶进门的孙媳。一张口,几乎要将顾莞宁捧上了天。
希望大嫂肚皮争气,一举得男,也能压一压顾莞宁的风头。
……
元佑帝对乐阳郡主也称得上和善亲切,先询问了回京途中的情形,然后又问及在宫中是否住得习惯。
乐阳郡主显然早有准备,句句都说得格外顺耳。提起和亲一事,更是满脸娇羞欢喜,没有半点怨怼。
元佑帝龙心大悦,当即赏了乐阳郡主千亩良田黄金千两。
乐阳郡主出尽风头,心中暗暗自得,口中却道:“皇祖父一片心意,孙女感激不尽。只是,孙女日后远嫁吐蕃,良田再多,对孙女来说也无用处。孙女肯请皇祖父,将这千亩良田都赏给孙女将要出世的小侄儿吧!”
元佑帝哑然失笑:“罢了,你既是有这份心,朕就允下了。”() ()
王皇后笑着插嘴道:“乐阳一直随着齐王夫妇在藩地长大,臣妾竟不知她是这般伶俐乖巧讨喜的性子。好在臣妾将她接到了椒房殿来,还有半年左右的光景,可以朝夕陪伴在臣妾身边。”
元佑帝点点头,略一打量王皇后,缓缓说道:“皇后的病既是好了,这宫务还是由皇后打理。凤印也不必再放在景秀宫了,让孙贤妃送回椒房殿来吧!”
王皇后全身微微一颤,眼中闪过惊喜,口中却连连推辞:“臣妾大病初愈,身子还不硬朗。宫务繁琐,只怕应付不来。再者,臣妾还想抽出时间来,细心教导乐阳。这宫务,还是由孙贤妃和窦淑妃继续打理才合适。”
元佑帝既是下定了决心,自是不会轻易更改,淡淡说道:“朕意已决,你不必再推辞了。”
王皇后这才起身谢了恩典。
顾莞宁和太子妃迅速交换了个眼色。
王皇后隐忍半年多,终于一朝翻身。
孙贤妃知道此事,不知会是何等失望不甘。
……
元佑帝的旨意,很快就到了景秀宫。
孙贤妃笑容如常地接了圣旨,待传旨的李公公走了之后,才沉了脸。眼中满是愤怒和不甘。
其实,自从王皇后病情渐渐好转,她就有了预感。这执掌凤印的好日子,怕是没多久了。
然而事到临头的这一刻,她还是无法抑制心中的嫉恨。
王皇后!
这个装模作样的贱妇!
为什么不病死算了。为何还要病愈抢回凤印!
很快有宫女前来禀报:“贤妃娘娘,淑妃娘娘来了!”
孙贤妃将满心的恼恨压下去,深呼吸口气道:“请淑妃进来吧!”
很快,窦淑妃便进了景秀宫。
很显然,窦淑妃也接到了元佑帝的口谕,心中正在泛酸,张口就道:“皇后娘娘一病愈,皇上就命我们两个交回宫务。暂放在景秀宫里的凤印,也得还到椒房殿去。我们两个辛苦忙活了半年,没落到半点好处。”
孙贤妃定定心神,故作淡然地说道:“我们本就是暂代皇后娘娘打理宫务,如今娘娘病愈,将宫务还回去也是应该的。你又何必口出怨言。若是传到皇后娘娘或是皇上耳中,可就不美了。”
窦淑妃最见不得孙贤妃这副故作大度的模样,撇撇嘴道:“我可比不得你这般胸襟宽广。我心里就是觉得憋闷不痛快。”
孙贤妃心想,我比你还要憋闷难受!到手的凤印还得乖乖还回去,简直比割肉还要心疼!
奈何这是元佑帝的旨意,两人高兴也好,不高兴也罢,总得去椒房殿一趟,交回宫务,还回凤印。
孙贤妃窦淑妃之间的关系也微妙的很。
王皇后病倒,两人少不得要明争暗斗。王皇后病好了,两人也没什么可争抢的了,很自然地站到了同一阵线。
窦淑妃发了几句牢骚,见孙贤妃一直不吭声,也没了闲话的兴致:“此事宜早不宜迟,我们两个这就去椒房殿。”
这个乐阳郡主,倒是比高阳郡主聪明多了。一见讨不了好,立刻息事宁人退让几分。
顾莞宁也未咄~咄~逼人,随意地扯了扯唇角,便不再说话。
太子妃和王皇后不约而同地暗暗松口气。
乐阳郡主以前声名不显,如今被挑做和亲的人选,倒是入了元佑帝的眼。若是和顾莞宁闹了意气口角,也着实让人头痛。
就在此时,席公公快步走了进来,笑着禀报:“启禀皇后娘娘,皇上驾临。”
王皇后立刻欣然起身相迎。
顾莞宁等人也纷纷起身,随着王皇后走到椒房殿门口迎驾。
元佑帝散了朝就来了椒房殿,身上穿着明黄色的龙袍,格外威严肃穆。
王皇后笑着行礼:“臣妾见过皇上。”
一场大病,让王皇后消瘦憔悴不堪,看起来也宛如老了十岁。元佑帝的怒气散了之后,对原配发妻又生出了怜悯之心,声音又恢复了往日的温和:“皇后快些平身。”
龙目一扫,落在了顾莞宁的身上:“今日既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难得见你进宫。”
话语里满是笑意和打趣。
顾莞宁笑着应道:“孙媳听闻乐阳堂妹被接进宫中,特意随着母妃进宫探望。皇祖父来之前,孙媳正和堂妹闲话,颇为投机呢!”
不管私底下如何,当着元佑帝的面,总得摆出宽厚的长嫂风范来。
乐阳郡主到也乖觉,立刻张口笑道:“堂嫂聪慧能干,孙女不及万一,只盼着能和堂嫂多亲近一二,哪怕学到一两分,也足够孙女受用终生了。”
就连王皇后也不禁微微侧目。
往日倒是没留意。没想到这个乐阳郡主如此伶俐。
元佑帝最乐意见到众人融洽和睦的情景,见状笑道:“乐阳明年初才出嫁,在宫中还要住上半年多。以后莞宁不妨多进宫,多教导提点乐阳。”
顾莞宁含笑应道:“孙媳谨遵皇祖父之命。”
乐阳郡主心里暗暗冷哼一声。
皇祖父果然偏心至极!
嫡亲的孙女不疼,倒是偏疼一个娶进门的孙媳。一张口,几乎要将顾莞宁捧上了天。
希望大嫂肚皮争气,一举得男,也能压一压顾莞宁的风头。
……
元佑帝对乐阳郡主也称得上和善亲切,先询问了回京途中的情形,然后又问及在宫中是否住得习惯。
乐阳郡主显然早有准备,句句都说得格外顺耳。提起和亲一事,更是满脸娇羞欢喜,没有半点怨怼。
元佑帝龙心大悦,当即赏了乐阳郡主千亩良田黄金千两。
乐阳郡主出尽风头,心中暗暗自得,口中却道:“皇祖父一片心意,孙女感激不尽。只是,孙女日后远嫁吐蕃,良田再多,对孙女来说也无用处。孙女肯请皇祖父,将这千亩良田都赏给孙女将要出世的小侄儿吧!”
元佑帝哑然失笑:“罢了,你既是有这份心,朕就允下了。”() ()
王皇后笑着插嘴道:“乐阳一直随着齐王夫妇在藩地长大,臣妾竟不知她是这般伶俐乖巧讨喜的性子。好在臣妾将她接到了椒房殿来,还有半年左右的光景,可以朝夕陪伴在臣妾身边。”
元佑帝点点头,略一打量王皇后,缓缓说道:“皇后的病既是好了,这宫务还是由皇后打理。凤印也不必再放在景秀宫了,让孙贤妃送回椒房殿来吧!”
王皇后全身微微一颤,眼中闪过惊喜,口中却连连推辞:“臣妾大病初愈,身子还不硬朗。宫务繁琐,只怕应付不来。再者,臣妾还想抽出时间来,细心教导乐阳。这宫务,还是由孙贤妃和窦淑妃继续打理才合适。”
元佑帝既是下定了决心,自是不会轻易更改,淡淡说道:“朕意已决,你不必再推辞了。”
王皇后这才起身谢了恩典。
顾莞宁和太子妃迅速交换了个眼色。
王皇后隐忍半年多,终于一朝翻身。
孙贤妃知道此事,不知会是何等失望不甘。
……
元佑帝的旨意,很快就到了景秀宫。
孙贤妃笑容如常地接了圣旨,待传旨的李公公走了之后,才沉了脸。眼中满是愤怒和不甘。
其实,自从王皇后病情渐渐好转,她就有了预感。这执掌凤印的好日子,怕是没多久了。
然而事到临头的这一刻,她还是无法抑制心中的嫉恨。
王皇后!
这个装模作样的贱妇!
为什么不病死算了。为何还要病愈抢回凤印!
很快有宫女前来禀报:“贤妃娘娘,淑妃娘娘来了!”
孙贤妃将满心的恼恨压下去,深呼吸口气道:“请淑妃进来吧!”
很快,窦淑妃便进了景秀宫。
很显然,窦淑妃也接到了元佑帝的口谕,心中正在泛酸,张口就道:“皇后娘娘一病愈,皇上就命我们两个交回宫务。暂放在景秀宫里的凤印,也得还到椒房殿去。我们两个辛苦忙活了半年,没落到半点好处。”
孙贤妃定定心神,故作淡然地说道:“我们本就是暂代皇后娘娘打理宫务,如今娘娘病愈,将宫务还回去也是应该的。你又何必口出怨言。若是传到皇后娘娘或是皇上耳中,可就不美了。”
窦淑妃最见不得孙贤妃这副故作大度的模样,撇撇嘴道:“我可比不得你这般胸襟宽广。我心里就是觉得憋闷不痛快。”
孙贤妃心想,我比你还要憋闷难受!到手的凤印还得乖乖还回去,简直比割肉还要心疼!
奈何这是元佑帝的旨意,两人高兴也好,不高兴也罢,总得去椒房殿一趟,交回宫务,还回凤印。
孙贤妃窦淑妃之间的关系也微妙的很。
王皇后病倒,两人少不得要明争暗斗。王皇后病好了,两人也没什么可争抢的了,很自然地站到了同一阵线。
窦淑妃发了几句牢骚,见孙贤妃一直不吭声,也没了闲话的兴致:“此事宜早不宜迟,我们两个这就去椒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