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风起(一)
梧桐居。
“爹,娘亲呢?”
哭了半天,阿娇嗓子已经哑了,还是不忘追问顾莞宁的下落。
阿奕原本昏昏欲睡,一听到娘亲两个字,立刻睁开眼,眼巴巴地往门口看去:“娘!”
太孙鼻间一阵酸意,声音略有些沙哑:“阿娇,阿奕,你们的娘亲要过些日子才能回来。你们姐弟两个,不能总这么哭闹。不然,娘亲知道了,一定会心疼。爹也心疼你们两个……”
说到这儿,太孙忽地说不下去了,目中闪过水光。
他不是第一次尝到这样的苦涩。
前世,他成了一抹游魂,跟随在顾莞宁身后。
每当看到儿子略显孤单的身影时,他的心就一阵阵抽痛。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深深懊悔自己没尽到父亲的责任。
如今,不仅有儿子,还多了一个女儿。
两个孩子,都未满两周岁,正是最念着亲娘的时候。
是他无能,没能护住顾莞宁。令一双孩子没亲娘在身边……
阿娇伸出小手,擦拭太孙眼边的水痕,小声说着:“爹,别哭。阿娇也不哭了。”
软软的小手,还不够灵活,擦拭的时候,一不小心戳到了太孙的眼角……
太孙的些许伤感,顿时不翼而飞,好笑不已地拿开阿娇的手:“爹的眼睛都快被你戳瞎了。”
阿奕将小脸贴在太孙的脸上,用力地蹭了蹭,奶声奶气地说道:“爹,阿奕疼你。”
太孙的心瞬间被融成了一池春水,用力地将孩子搂得紧紧的,然后低声道:“你们放心,爹一定很快将你们的娘亲接回来。以后,我们一家四口在一起,永不分开。”
……
门被轻轻敲响。
太孙眉头动了一动,略略扬高了声音:“谁?”
小贵子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殿下,珊瑚回来送信……”
话还没说完,太孙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快些让珊瑚来见我。”
片刻后,珊瑚走了进来。
骑了一整日的快马,珊瑚颇有些疲倦,正要行礼,太孙已经急切地说道:“珊瑚,不必行礼了,阿宁让你送的信呢?”
珊瑚立刻将藏在身上的信取出来,送到太孙手中。
太孙匆忙地拆开信,迅速看了起来。
然后,太孙的脸很快沉了下来,目中闪过怒意。
珊瑚从未见过太孙的脸色这般难看,斟酌着言辞,将顾莞宁叮嘱的事说了一遍:“……太孙妃吩咐奴婢给季同送个信,让季同领着暗卫在山下守着……”
“让季同多带些暗卫。”太孙目中闪过冷厉:“我也会派些人手过去。”
珊瑚应了一声是。
太孙深呼吸口气:“你稍等片刻,我写一封回信,你带给阿宁。”
珊瑚应道:“是,奴婢等着。”
珊瑚还得连夜赶回静云庵,只在府中停留了半个多时辰,便悄然离府。
当天晚上,季同便领着两百暗卫出了京城。
太孙也派了两百亲兵,一并交到了季同手中。在出发前,还特意召了季同相见:“季同,从今日开始,阿宁的安危,我就托付给你了。”() ()
进府三年多,这还是太孙第一次召他前来。
季同拱手,沉声应道:“奴才一定不负殿下所托。”
太孙看着年轻俊朗的季同,心里没了酸意,反而暗暗松了口气。
季同一定会竭尽全力守护顾莞宁的安危。
……
隔日,定北侯府。
顾海一连告假四日,没有出府。他一直在正和堂里陪着太夫人。
短短几天,太夫人像骤然老了十岁。头上多了几缕银丝,整个人瘦了一圈,脸上的皮肤愈发松弛,眼角的皱纹也愈发明显。
“老三,你不用在府里守着我。”太夫人打起精神说道:“我能撑得住。”
顾海叹口气:“母亲就不要逞强了。别说母亲,我这几日也觉得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有人故意煽风点火,散播流言,不过几天,沈梅君的事就传得沸沸扬扬,令定北侯府颜面扫地。顾莞宁被送进静云庵一事,更是沉重一击。
这几日,他没去兵部官署当差。一来是不想在风口浪尖上惹人瞩目,二来也是放心不下太夫人。
如果不是他一直守着太夫人,陪她说话散心,只怕太夫人早就倒下了。
太夫人无奈苦笑:“其实,当日我就该料到,此事迟早会传开。”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等丑事,如何能遮掩一辈子。如今不但连累了宁姐儿,也让你二哥成了他人眼中的笑话。我们顾家的百年清名,算是彻底毁在这个贱妇手中了。”
说到伤心处,太夫人不由得潸然泪下。
就是将沈氏千刀万剐,也难解她心头恨意。
服毒而死,实在是便宜她了。
顾海鼻子也是一酸,伸出手,扶着太夫人的胳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此事,倒是让我们看清了谁是敌谁是友。”
这几天里,崔家罗家丁家俱都有人登门,姚家来了人,方氏娘家也有人来。
这几家俱是定北侯府的姻亲,不论心中是否为结亲一事懊恼,到底都选择站到定北侯府这一边。
在流言正盛之际,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有情有义。
相较之下,吴家的表现就颇令人齿冷了。
“吴舅爷昨日在茶楼里,狠狠地嘲弄讥笑定北侯府一通。”
提起吴家,顾海目中满是冷意:“往日吴家不知打了多少秋风沾了多少光,如今顾家出了事,吴家立刻就想撇清关系。真是令人不齿。”
太夫人冷哼一声,正要说什么,就听外面一阵喧闹。
顾海神色一沉,厉声问道:“何人在外喧闹?”
正和堂是太夫人的居处,太夫人喜静,从无人敢在正和堂里闹腾。这几日,他下了命令,不准任何人惊扰。是谁敢大声喧哗?
很快,便有丫鬟来报信:“是吴舅爷吴舅母来了。”
他们来做什么?
听着动静,根本不像是来探望安慰太夫人,倒像是来闹腾惹事。
顾海不愿太夫人操心,立刻起身道:“我出去见一见他们。”
太夫人却道:“让他们进来,我今儿个倒要看看,他们吴家人想做什么!”
“爹,娘亲呢?”
哭了半天,阿娇嗓子已经哑了,还是不忘追问顾莞宁的下落。
阿奕原本昏昏欲睡,一听到娘亲两个字,立刻睁开眼,眼巴巴地往门口看去:“娘!”
太孙鼻间一阵酸意,声音略有些沙哑:“阿娇,阿奕,你们的娘亲要过些日子才能回来。你们姐弟两个,不能总这么哭闹。不然,娘亲知道了,一定会心疼。爹也心疼你们两个……”
说到这儿,太孙忽地说不下去了,目中闪过水光。
他不是第一次尝到这样的苦涩。
前世,他成了一抹游魂,跟随在顾莞宁身后。
每当看到儿子略显孤单的身影时,他的心就一阵阵抽痛。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深深懊悔自己没尽到父亲的责任。
如今,不仅有儿子,还多了一个女儿。
两个孩子,都未满两周岁,正是最念着亲娘的时候。
是他无能,没能护住顾莞宁。令一双孩子没亲娘在身边……
阿娇伸出小手,擦拭太孙眼边的水痕,小声说着:“爹,别哭。阿娇也不哭了。”
软软的小手,还不够灵活,擦拭的时候,一不小心戳到了太孙的眼角……
太孙的些许伤感,顿时不翼而飞,好笑不已地拿开阿娇的手:“爹的眼睛都快被你戳瞎了。”
阿奕将小脸贴在太孙的脸上,用力地蹭了蹭,奶声奶气地说道:“爹,阿奕疼你。”
太孙的心瞬间被融成了一池春水,用力地将孩子搂得紧紧的,然后低声道:“你们放心,爹一定很快将你们的娘亲接回来。以后,我们一家四口在一起,永不分开。”
……
门被轻轻敲响。
太孙眉头动了一动,略略扬高了声音:“谁?”
小贵子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殿下,珊瑚回来送信……”
话还没说完,太孙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快些让珊瑚来见我。”
片刻后,珊瑚走了进来。
骑了一整日的快马,珊瑚颇有些疲倦,正要行礼,太孙已经急切地说道:“珊瑚,不必行礼了,阿宁让你送的信呢?”
珊瑚立刻将藏在身上的信取出来,送到太孙手中。
太孙匆忙地拆开信,迅速看了起来。
然后,太孙的脸很快沉了下来,目中闪过怒意。
珊瑚从未见过太孙的脸色这般难看,斟酌着言辞,将顾莞宁叮嘱的事说了一遍:“……太孙妃吩咐奴婢给季同送个信,让季同领着暗卫在山下守着……”
“让季同多带些暗卫。”太孙目中闪过冷厉:“我也会派些人手过去。”
珊瑚应了一声是。
太孙深呼吸口气:“你稍等片刻,我写一封回信,你带给阿宁。”
珊瑚应道:“是,奴婢等着。”
珊瑚还得连夜赶回静云庵,只在府中停留了半个多时辰,便悄然离府。
当天晚上,季同便领着两百暗卫出了京城。
太孙也派了两百亲兵,一并交到了季同手中。在出发前,还特意召了季同相见:“季同,从今日开始,阿宁的安危,我就托付给你了。”() ()
进府三年多,这还是太孙第一次召他前来。
季同拱手,沉声应道:“奴才一定不负殿下所托。”
太孙看着年轻俊朗的季同,心里没了酸意,反而暗暗松了口气。
季同一定会竭尽全力守护顾莞宁的安危。
……
隔日,定北侯府。
顾海一连告假四日,没有出府。他一直在正和堂里陪着太夫人。
短短几天,太夫人像骤然老了十岁。头上多了几缕银丝,整个人瘦了一圈,脸上的皮肤愈发松弛,眼角的皱纹也愈发明显。
“老三,你不用在府里守着我。”太夫人打起精神说道:“我能撑得住。”
顾海叹口气:“母亲就不要逞强了。别说母亲,我这几日也觉得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有人故意煽风点火,散播流言,不过几天,沈梅君的事就传得沸沸扬扬,令定北侯府颜面扫地。顾莞宁被送进静云庵一事,更是沉重一击。
这几日,他没去兵部官署当差。一来是不想在风口浪尖上惹人瞩目,二来也是放心不下太夫人。
如果不是他一直守着太夫人,陪她说话散心,只怕太夫人早就倒下了。
太夫人无奈苦笑:“其实,当日我就该料到,此事迟早会传开。”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等丑事,如何能遮掩一辈子。如今不但连累了宁姐儿,也让你二哥成了他人眼中的笑话。我们顾家的百年清名,算是彻底毁在这个贱妇手中了。”
说到伤心处,太夫人不由得潸然泪下。
就是将沈氏千刀万剐,也难解她心头恨意。
服毒而死,实在是便宜她了。
顾海鼻子也是一酸,伸出手,扶着太夫人的胳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此事,倒是让我们看清了谁是敌谁是友。”
这几天里,崔家罗家丁家俱都有人登门,姚家来了人,方氏娘家也有人来。
这几家俱是定北侯府的姻亲,不论心中是否为结亲一事懊恼,到底都选择站到定北侯府这一边。
在流言正盛之际,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有情有义。
相较之下,吴家的表现就颇令人齿冷了。
“吴舅爷昨日在茶楼里,狠狠地嘲弄讥笑定北侯府一通。”
提起吴家,顾海目中满是冷意:“往日吴家不知打了多少秋风沾了多少光,如今顾家出了事,吴家立刻就想撇清关系。真是令人不齿。”
太夫人冷哼一声,正要说什么,就听外面一阵喧闹。
顾海神色一沉,厉声问道:“何人在外喧闹?”
正和堂是太夫人的居处,太夫人喜静,从无人敢在正和堂里闹腾。这几日,他下了命令,不准任何人惊扰。是谁敢大声喧哗?
很快,便有丫鬟来报信:“是吴舅爷吴舅母来了。”
他们来做什么?
听着动静,根本不像是来探望安慰太夫人,倒像是来闹腾惹事。
顾海不愿太夫人操心,立刻起身道:“我出去见一见他们。”
太夫人却道:“让他们进来,我今儿个倒要看看,他们吴家人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