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过往·诗会
“郡主才念叨呢。”王嬷嬷从外面走进来,欢祥给意春梳着头,走到意春的左边。“今早早朝的时间林大爷上奏的奏折中还带了封信。”
意春接过王嬷嬷递过来的信纸。因为这次林如海的奏折大多是叩谢皇恩之类,并无重大政事。所以夹带一封家信也并无大碍。
欢祥再插上最后一朵绢花,才走到里间的纱橱中挑选着衣服。
“郡主,今天穿哪件样式的?”
“就那件丁香紫的吧。”意春拆开信封细细看来,发现上面除了林如海写的关心嘱托之类的话外,还有黛玉也写了一段。
大概是他们父女俩已经知道了贾家内里之事,定会小心行事。不过林如海还说贾母数次催信把黛玉接到府上去居住,一直拒绝下去也不是个法子,只得在进京之前提前送去一段时日,以全仁孝之说。
等他进京后即接回府上居住。是了,上次送信的急,并没有把陈太后想抚养黛玉一说告诉林如海。不过就那几天,料想贾家那边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二公主和三公主在正殿候着呢,说是要等郡主一起。”欢瑞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站在意春的旁边。
“瞧我,差点误了时辰。”意春看着铜镜里已经收拾妥帖,走到里间换了衣服就出门了。
李云施站在府门口,这算是她定下为景王妃的后的第一次办宴会,她自小沉稳,看起来是毫无波澜的。不过有些事,她今日早上起来便心绪不宁,她心下计较,今日是得小心更甚。
李太师家三儿四女,儿子暂且不提,只论这女儿辈的。李大姑娘和二姑娘都是正式任夫人所生,身下李三姑娘为庶出。
如今还在闺阁的二姑娘和三姑娘相差三岁,不过关系尚好。而李大姑娘好似这人间蒸发式的,李府上下对这个女儿只字不提。
倒不是李家无情,而是这李大姑娘及笄之年在郊外上香时路遇劫匪,被一穷书生所救,至此非君不嫁。
李太师对嫡长女是投注了心血的,自然是打算李太师亲自登门拜访。不过李大姑娘还因为这件事和府上断绝了关系,自奔为眷,就住在城北的淮巷。
这让李太师家的女儿们在议亲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李云施在议亲时迟迟一年找不到合适人选,要不是在公主身边伴读,加之水裕有意为水晋挑选一位端正且合他心意的王妃,百般挑选下把李太师的女儿许给了水晋为正妃。
“碧茹,公主她们已经在曲亭玩着了。你进去吧,你的案桌上有你爱吃的南瓜酥饼。”李云施亲热的接过陈碧茹的手,轻拍了两下。
“是了,你云施美人的宴会,真是事事俱到。”陈碧茹在李云施旁边附耳,“史湘云和贾家那几位姑娘在巷门口来了,你小心着些。”
李云施眼底暗了暗,还是保持着微笑。“贵客来,我定是要好好招待的。”
“哎呦,这不是李二姑娘吗?我们刚才荣国公府过来,经过了淮巷那里,沾了些酒味。怕惊扰了贵客,又是换了身衣服再来的。”史湘云两三步走下来。
李云施还是那副端庄的样子,即使这句句都在刺着李云施,谁不知道李大姑娘李云鹤为了过活日子在这几日和她夫君在大街口卖酒。
这不是赤裸裸的敲诈吗?平时装作看不见就算了,今日史湘云提出来,怕是李家怎么也要再给李云鹤一笔钱了。
为什么说再,李家早在她执意要嫁出去后给了她家里长辈从出生时备下的嫁妆,不过李云鹤嫁的那书生忒不是人,拿着嫁妆扶亲送戚,自说大丈夫不在外在俗物,他的好名声是打出去了,这苦日子自然就来了。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李云施保持着高门贵女的姿态,但没有接着一茬。而史湘云好像也觉得自己说错了话,但是她觉得哪有客人认错的,也就有些不悦的站着。
反而让贾家的三个春有点尴尬了,探春还好,她焦急的看着两人,心里转过无数个方法。而后面下车的迎春、惜春则是呆在原地。
“这是怎么了?”水锦从府内走出来。“里面的姑娘们等着你这令官行飞花令呢,你倒好,躲在这惫懒起来。”
“见过二公主。”
众人见过又是一阵客气,不过这茬还是算过去了。
意春看着曲亭连环走廊过来的水锦、李云施一群人,还是向旁边的水婧和齐静蕊说道。“这下子可有好戏看了。”
“郡主且安心,只管看戏即可。”齐静蕊安慰着意春。其实从今天曲亭的布置看就知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所以曲亭只是安排在后院草地上的独立庭院,草地上又布满各色花种。
少了水和高地,一点危险都排除了。
“各位也到齐了,我也不卖关子。”李云施指向曲亭里的那株沉睡的紫瓣睡莲。“今日,就以莲为主,谁做得最好,这株紫瓣睡莲就归谁了。”
这睡莲大多产于南地,南来北往的人都已经耗费精力,何况还是娇滴滴的花呢。贵重到不是价值连城,不过这宴会的姑娘们也不是冲着花来的。不过是接受了家里父母嘱托来和这身份贵重的主儿打好关系。
“今日公主、郡主为尊,又以二公主为长。就请二公主来第一句吧。”
其实今日带莲字的诗句已是难得,这第一字带莲的更是如此。水锦略一沉吟后还是轻启朱唇,“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水婧接到。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意春闲来无事看的田园诗句甚多,如今虽年纪略小,也能对上几句。
还没等下一位姑娘接上,一个声音就从走廊口传来。
“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清亮的嗓音因为反复叫喊有些晦涩,身上的粗布衣裳依旧掩盖不住艳丽之色。
来人透过诸多错落的姑娘望到李云施身上,此人正是刚才史湘云所说在淮巷卖酒的李夫人,李云鹤。
意春接过王嬷嬷递过来的信纸。因为这次林如海的奏折大多是叩谢皇恩之类,并无重大政事。所以夹带一封家信也并无大碍。
欢祥再插上最后一朵绢花,才走到里间的纱橱中挑选着衣服。
“郡主,今天穿哪件样式的?”
“就那件丁香紫的吧。”意春拆开信封细细看来,发现上面除了林如海写的关心嘱托之类的话外,还有黛玉也写了一段。
大概是他们父女俩已经知道了贾家内里之事,定会小心行事。不过林如海还说贾母数次催信把黛玉接到府上去居住,一直拒绝下去也不是个法子,只得在进京之前提前送去一段时日,以全仁孝之说。
等他进京后即接回府上居住。是了,上次送信的急,并没有把陈太后想抚养黛玉一说告诉林如海。不过就那几天,料想贾家那边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二公主和三公主在正殿候着呢,说是要等郡主一起。”欢瑞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站在意春的旁边。
“瞧我,差点误了时辰。”意春看着铜镜里已经收拾妥帖,走到里间换了衣服就出门了。
李云施站在府门口,这算是她定下为景王妃的后的第一次办宴会,她自小沉稳,看起来是毫无波澜的。不过有些事,她今日早上起来便心绪不宁,她心下计较,今日是得小心更甚。
李太师家三儿四女,儿子暂且不提,只论这女儿辈的。李大姑娘和二姑娘都是正式任夫人所生,身下李三姑娘为庶出。
如今还在闺阁的二姑娘和三姑娘相差三岁,不过关系尚好。而李大姑娘好似这人间蒸发式的,李府上下对这个女儿只字不提。
倒不是李家无情,而是这李大姑娘及笄之年在郊外上香时路遇劫匪,被一穷书生所救,至此非君不嫁。
李太师对嫡长女是投注了心血的,自然是打算李太师亲自登门拜访。不过李大姑娘还因为这件事和府上断绝了关系,自奔为眷,就住在城北的淮巷。
这让李太师家的女儿们在议亲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李云施在议亲时迟迟一年找不到合适人选,要不是在公主身边伴读,加之水裕有意为水晋挑选一位端正且合他心意的王妃,百般挑选下把李太师的女儿许给了水晋为正妃。
“碧茹,公主她们已经在曲亭玩着了。你进去吧,你的案桌上有你爱吃的南瓜酥饼。”李云施亲热的接过陈碧茹的手,轻拍了两下。
“是了,你云施美人的宴会,真是事事俱到。”陈碧茹在李云施旁边附耳,“史湘云和贾家那几位姑娘在巷门口来了,你小心着些。”
李云施眼底暗了暗,还是保持着微笑。“贵客来,我定是要好好招待的。”
“哎呦,这不是李二姑娘吗?我们刚才荣国公府过来,经过了淮巷那里,沾了些酒味。怕惊扰了贵客,又是换了身衣服再来的。”史湘云两三步走下来。
李云施还是那副端庄的样子,即使这句句都在刺着李云施,谁不知道李大姑娘李云鹤为了过活日子在这几日和她夫君在大街口卖酒。
这不是赤裸裸的敲诈吗?平时装作看不见就算了,今日史湘云提出来,怕是李家怎么也要再给李云鹤一笔钱了。
为什么说再,李家早在她执意要嫁出去后给了她家里长辈从出生时备下的嫁妆,不过李云鹤嫁的那书生忒不是人,拿着嫁妆扶亲送戚,自说大丈夫不在外在俗物,他的好名声是打出去了,这苦日子自然就来了。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李云施保持着高门贵女的姿态,但没有接着一茬。而史湘云好像也觉得自己说错了话,但是她觉得哪有客人认错的,也就有些不悦的站着。
反而让贾家的三个春有点尴尬了,探春还好,她焦急的看着两人,心里转过无数个方法。而后面下车的迎春、惜春则是呆在原地。
“这是怎么了?”水锦从府内走出来。“里面的姑娘们等着你这令官行飞花令呢,你倒好,躲在这惫懒起来。”
“见过二公主。”
众人见过又是一阵客气,不过这茬还是算过去了。
意春看着曲亭连环走廊过来的水锦、李云施一群人,还是向旁边的水婧和齐静蕊说道。“这下子可有好戏看了。”
“郡主且安心,只管看戏即可。”齐静蕊安慰着意春。其实从今天曲亭的布置看就知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所以曲亭只是安排在后院草地上的独立庭院,草地上又布满各色花种。
少了水和高地,一点危险都排除了。
“各位也到齐了,我也不卖关子。”李云施指向曲亭里的那株沉睡的紫瓣睡莲。“今日,就以莲为主,谁做得最好,这株紫瓣睡莲就归谁了。”
这睡莲大多产于南地,南来北往的人都已经耗费精力,何况还是娇滴滴的花呢。贵重到不是价值连城,不过这宴会的姑娘们也不是冲着花来的。不过是接受了家里父母嘱托来和这身份贵重的主儿打好关系。
“今日公主、郡主为尊,又以二公主为长。就请二公主来第一句吧。”
其实今日带莲字的诗句已是难得,这第一字带莲的更是如此。水锦略一沉吟后还是轻启朱唇,“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水婧接到。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意春闲来无事看的田园诗句甚多,如今虽年纪略小,也能对上几句。
还没等下一位姑娘接上,一个声音就从走廊口传来。
“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清亮的嗓音因为反复叫喊有些晦涩,身上的粗布衣裳依旧掩盖不住艳丽之色。
来人透过诸多错落的姑娘望到李云施身上,此人正是刚才史湘云所说在淮巷卖酒的李夫人,李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