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三年八月十三,朱能、常继祖、沐晟会师北江,安南上柱国李多远苦守三日,北江被破,李多远阵亡。
永乐三年八月二十,安南太原守将范江辉被杜人服,投降明军。
永乐三年九月初六,安南升龙府开城投降。
永乐三年九月初七,占城被灭,胡元澄在宾童龙登基。
永乐三年十一月初三,明军进军原来占城的地盘,在广义与胡元澄大军决战,胡军大败。
永乐四年元月初七,明军攻占宾童龙,安南胡朝灭!
至此,明军彻底平定安南!
而平定安南对于常继祖来,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接下来如何控制安南才是他安南计划的重点。
……
宾童龙王宫。
这里是原来占城王的王宫,胡元澄灭了占城之后,这里也成了胡元澄的皇宫。
而在明军攻破宾童龙之后,这里也成了明军各军的指挥中心。
今,就在这里,明军各路军统帅齐聚一堂,准备议定功劳向朝廷报捷。
朱能作为安南明军最高统帅,坐在了首位。
朱高煦则坐在了朱能的左下首,西平侯沐晟坐在了右下首。
而常继祖却坐在了沐晟的下手,再往下则是安南一众降将。
镇北将军范江辉,千牛卫大将军杜人赫然在粒
朱能见人都到齐,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安南已经平定,虽然还有一些残兵负隅顽抗,却已经无关大局,今日召集众将前来,就是商议一下,这报捷的文书如何写。”
朱高煦笑着对朱能道:“能如此快的平定安南,成国公居功至伟,当为首功!”
朱高煦这话一出,不但沐晟的脸色不好看,就连朱能的脸都有些泛红。
只有常继祖老神在在,好像没有听见朱高煦什么。
其实也难怪沐晟的脸色不好看,他从进入安南以来,就满是坎坷,先是在归化城下受挫,屡攻不下,等到攻下的归化,带兵前去北江,却基本上没有出上什么力,此后也是一路平推,他的云南兵根本就没有机会获得战功,好容易等到了广义之战,却又被朱能调去保护粮道,属于一点功劳都没有捞到。
此时听到朱高煦先给朱能戴上了一顶高帽,他能高兴才有了鬼!
而朱能脸红却是因为朱高煦的吹捧,诚然,朱能是明军的最高统帅,可细细算下来,平定安南这事,还真跟他的指挥关系不大。
清化府是人家常继祖攻下来的,胡氏父子是常继祖抓住的,范江辉是常继祖派人降的,真要算起来,也只有广义之战是朱能亲自指挥的。
现在最大的功臣就坐在下面,而朱高煦上来就给自己了一顶首功的帽子,这让一向自傲的朱能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朱能摆了摆手:“平定安南,乃是诸将的功劳,老夫不过尺寸之功,当不得首功之溢美。”
朱高煦此时却看了一眼常继祖,继续对朱能道:“成国公不必过谦,若不是成国公大军牵制住安南北境之地,常指挥使又怎么能有机会偷袭清化府呢?常指挥使,你呢?”
最后这句话是给常继祖听的。
常继祖却只是微微一笑:“末将能攻下清化,正如高阳郡王所言,乃是托了陈国公的福,末将也以为,平定安南,成国公才是首功!”() ()
朱高煦一愣,他原来以为常继祖立下如此灭国之功,此时必然已经飘飘然了,只要他对功劳不满,当场发飙,自己就能逼得朱能先治常继祖一个阵前咆哮之罪!
可常继祖却偏偏不上套,非但没有生气,还顺着朱高煦的话捧了朱能一把。
这让朱高煦很难受,他不理解,功劳都被抢了,怎么常继祖还能笑得出来呢?
被真正的首功这么一,朱能脸上挂不住了。
“平定安南,首功自然是常指挥使的,这点毋庸置疑。”
常继祖却道:“成国公,诚如高阳郡王所言,此战若非成国公将安南北境之兵牵制住,让清化府不得不抽调更多的士兵支援北线,末将想要偷袭攻破清化府也是难如登,成国公不不必过谦,只是……”
常继祖一句只是,让朱高煦心中一紧,他就知道常继祖不会这么简单的就将功劳拱手相让,却不知道常继祖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只是安南虽然初定,可日后安南如何管,恐怕咱们要商量一个办法出来,末将以为朝廷也在等着咱们的意见!”
常继祖直接抬起头,眼睛直视朱能。
朱能却是一愣,在座的都是武将,都是只负责打仗的主,打下疆土之后如何管,那都是朝中文官的事情,但是听常继祖的意思,是要诸位武将也拿一个主意,然后跟着报捷文书一起飞报应府。
可武将插手政务是大忌,常继祖不可能不知道,怎么还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朱高煦却哈哈一笑:“常指挥使想得多了,大明征伐安南是为理顺安南国本,如今胡氏已灭,自当寻访陈氏后人,立起为安南之王也就是了。”
朱高煦的话代表大明相当一部分饶想法。
可若是真要让安南继续游离于中原之外,那常继祖的计划可就白费了!
他费尽心思夺下安南之地,又用计让安南灭了占城,如果就这样将安南拱手让了出去,那岂不是他之前所有的谋划都白费了么?
常继祖将目光看向朱高煦:“高阳郡王,不知郡王以为,大明征伐安南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现在轮到朱高煦愣了:“什么样的战争,不就是大明讨伐不臣属国,拨乱反正吗?这难道还有什么异议吗?”
常继祖笑着摇摇头:“高阳郡王此言差矣,在常某看来,大明征伐安南,乃是华夏正溯重新收回华夏之地之战!”
“安南与占城本就是我华夏故郡,秦汉之时,就已经是交趾和九真郡,直到唐末,各地节度使聚兵造反,安南与占城才从华夏脱离出去。”
“可也是从那时候起,安南屡屡与中原王朝作战,从南汉到宋,每每袭扰,让中原王朝不堪重负,也就不提收回故土之事!”
“而今我大明如日中,惶惶若大日悬空,安南胡氏倒行逆施,违逆上国之意,被我大明兵击破,此乃意让大明收回故土,所以末将以为,安南陈氏既然已经血脉断绝,那就无须再寻找,将安南与占城之土尽收回华夏!”
“重立大明交趾布政司与九真布政司,正当其时!”
永乐三年八月二十,安南太原守将范江辉被杜人服,投降明军。
永乐三年九月初六,安南升龙府开城投降。
永乐三年九月初七,占城被灭,胡元澄在宾童龙登基。
永乐三年十一月初三,明军进军原来占城的地盘,在广义与胡元澄大军决战,胡军大败。
永乐四年元月初七,明军攻占宾童龙,安南胡朝灭!
至此,明军彻底平定安南!
而平定安南对于常继祖来,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接下来如何控制安南才是他安南计划的重点。
……
宾童龙王宫。
这里是原来占城王的王宫,胡元澄灭了占城之后,这里也成了胡元澄的皇宫。
而在明军攻破宾童龙之后,这里也成了明军各军的指挥中心。
今,就在这里,明军各路军统帅齐聚一堂,准备议定功劳向朝廷报捷。
朱能作为安南明军最高统帅,坐在了首位。
朱高煦则坐在了朱能的左下首,西平侯沐晟坐在了右下首。
而常继祖却坐在了沐晟的下手,再往下则是安南一众降将。
镇北将军范江辉,千牛卫大将军杜人赫然在粒
朱能见人都到齐,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安南已经平定,虽然还有一些残兵负隅顽抗,却已经无关大局,今日召集众将前来,就是商议一下,这报捷的文书如何写。”
朱高煦笑着对朱能道:“能如此快的平定安南,成国公居功至伟,当为首功!”
朱高煦这话一出,不但沐晟的脸色不好看,就连朱能的脸都有些泛红。
只有常继祖老神在在,好像没有听见朱高煦什么。
其实也难怪沐晟的脸色不好看,他从进入安南以来,就满是坎坷,先是在归化城下受挫,屡攻不下,等到攻下的归化,带兵前去北江,却基本上没有出上什么力,此后也是一路平推,他的云南兵根本就没有机会获得战功,好容易等到了广义之战,却又被朱能调去保护粮道,属于一点功劳都没有捞到。
此时听到朱高煦先给朱能戴上了一顶高帽,他能高兴才有了鬼!
而朱能脸红却是因为朱高煦的吹捧,诚然,朱能是明军的最高统帅,可细细算下来,平定安南这事,还真跟他的指挥关系不大。
清化府是人家常继祖攻下来的,胡氏父子是常继祖抓住的,范江辉是常继祖派人降的,真要算起来,也只有广义之战是朱能亲自指挥的。
现在最大的功臣就坐在下面,而朱高煦上来就给自己了一顶首功的帽子,这让一向自傲的朱能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朱能摆了摆手:“平定安南,乃是诸将的功劳,老夫不过尺寸之功,当不得首功之溢美。”
朱高煦此时却看了一眼常继祖,继续对朱能道:“成国公不必过谦,若不是成国公大军牵制住安南北境之地,常指挥使又怎么能有机会偷袭清化府呢?常指挥使,你呢?”
最后这句话是给常继祖听的。
常继祖却只是微微一笑:“末将能攻下清化,正如高阳郡王所言,乃是托了陈国公的福,末将也以为,平定安南,成国公才是首功!”() ()
朱高煦一愣,他原来以为常继祖立下如此灭国之功,此时必然已经飘飘然了,只要他对功劳不满,当场发飙,自己就能逼得朱能先治常继祖一个阵前咆哮之罪!
可常继祖却偏偏不上套,非但没有生气,还顺着朱高煦的话捧了朱能一把。
这让朱高煦很难受,他不理解,功劳都被抢了,怎么常继祖还能笑得出来呢?
被真正的首功这么一,朱能脸上挂不住了。
“平定安南,首功自然是常指挥使的,这点毋庸置疑。”
常继祖却道:“成国公,诚如高阳郡王所言,此战若非成国公将安南北境之兵牵制住,让清化府不得不抽调更多的士兵支援北线,末将想要偷袭攻破清化府也是难如登,成国公不不必过谦,只是……”
常继祖一句只是,让朱高煦心中一紧,他就知道常继祖不会这么简单的就将功劳拱手相让,却不知道常继祖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只是安南虽然初定,可日后安南如何管,恐怕咱们要商量一个办法出来,末将以为朝廷也在等着咱们的意见!”
常继祖直接抬起头,眼睛直视朱能。
朱能却是一愣,在座的都是武将,都是只负责打仗的主,打下疆土之后如何管,那都是朝中文官的事情,但是听常继祖的意思,是要诸位武将也拿一个主意,然后跟着报捷文书一起飞报应府。
可武将插手政务是大忌,常继祖不可能不知道,怎么还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朱高煦却哈哈一笑:“常指挥使想得多了,大明征伐安南是为理顺安南国本,如今胡氏已灭,自当寻访陈氏后人,立起为安南之王也就是了。”
朱高煦的话代表大明相当一部分饶想法。
可若是真要让安南继续游离于中原之外,那常继祖的计划可就白费了!
他费尽心思夺下安南之地,又用计让安南灭了占城,如果就这样将安南拱手让了出去,那岂不是他之前所有的谋划都白费了么?
常继祖将目光看向朱高煦:“高阳郡王,不知郡王以为,大明征伐安南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现在轮到朱高煦愣了:“什么样的战争,不就是大明讨伐不臣属国,拨乱反正吗?这难道还有什么异议吗?”
常继祖笑着摇摇头:“高阳郡王此言差矣,在常某看来,大明征伐安南,乃是华夏正溯重新收回华夏之地之战!”
“安南与占城本就是我华夏故郡,秦汉之时,就已经是交趾和九真郡,直到唐末,各地节度使聚兵造反,安南与占城才从华夏脱离出去。”
“可也是从那时候起,安南屡屡与中原王朝作战,从南汉到宋,每每袭扰,让中原王朝不堪重负,也就不提收回故土之事!”
“而今我大明如日中,惶惶若大日悬空,安南胡氏倒行逆施,违逆上国之意,被我大明兵击破,此乃意让大明收回故土,所以末将以为,安南陈氏既然已经血脉断绝,那就无须再寻找,将安南与占城之土尽收回华夏!”
“重立大明交趾布政司与九真布政司,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