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胡惟庸,这考题是认真的吗?
第一百一十六章胡惟庸,这考题是认真的吗?
对于一应礼部官员来说,他们是真不担心胡惟庸出什么怪题。
毕竟,本次恩科的主考官是胡惟庸,而不是他们。
也就是说,别说胡惟庸自己出的题了,就是他们出的题有问题,最终担责任的还是胡惟庸。
谁让他是主考官呢。
因此,对于胡惟庸出怪题的事儿,一众礼部官员早就不放在心上了。
考生到时候骂不骂的关他们何事,只要陛下不责怪,那就不用在意。
可眼下这情况有些不对了啊。
貌似这位胡大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出些怪题了啊。
这题怎么看怎么不正经啊。
这就不行了啊。
要知道,每届科考的题目可都是会记录在史书上的。
毕竟写史的都是读书人,这种事儿他们怎么会放过。
出些怪题,后人无非就是腹诽一两句考官心思刁钻为难人罢了。
可若是公然放上这等不正经的题目上去,那他们这些考官岂不是要跟着遗臭万年?
这可不行啊。
一位年轻的礼部官员,性子最急,直接开口道。
“胡相,这题,是不是有些不妥?”
他倒也不是初进官场的新丁了,倒也没直接说胡惟庸这题不正经。
可胡惟庸同样眉头一挑,略有些不爽的看着对方道。
“怎么?你觉着本官的题不合适?”
“那你说说看,本官这道题,哪儿不合适了?”
胡惟庸这还挺不客气的。
可他还真有理由生气。
娘的,老子这回可是出的正儿八经的经义题。
若是你们觉得有问题,那有问题的肯定是伱们自己!
这不,有位中年官员就看出内里的套路了,忽然一笑道:
“胡相,别跟这小年轻计较了。”
“他啊,怕是刚进衙门当官老爷没几天,就已经连四书五经写的什么都忘了。”
“好好的一道经义题,偏生还别出心裁、饶有兴致,在他嘴里反倒成了不妥了。”
这话就是妥妥的落井下石啊。
一旁的年轻官员脸都白了。
他也不傻,顺着对方的话稍微一想,再低头仔细一看这题……
他顿时眼前一黑!
妈的,草率了!
一想到自己怕是从今日里就要背着一个“不学无术”的名号,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可又能怪谁呢?
难不成胡惟庸出个题还得亲自跟他解释一下出题思路?
他哪来的那资格?
随即,一众官员事情办好了,又见证了一场内部的乐子,笑眯眯的告辞离开了。
而随着考题的确定,院试的开考之日也越来越近了。
而随着院试开考之日临近,一众考生们摩拳擦掌的同时,脑子里是既期待又忐忑。
毕竟之前的两关,他们过得可一点都不容易。
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碰运气过来的。
没错,真就是碰运气。
第一关县试的圈圈,不少人真就老老实实地答了个不知道。
然后踏踏实实的写了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最后为了不让卷子空着,围绕着这句话絮絮叨叨的写了一篇策论。
没想到最后那些挖空心思的同学没过,他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倒是过了。
而第二次,这些老实人,中间又有一部分走运了。
他们压根没想到那个“二”字,其实只有一个解题思路。
他们纯粹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从那一片当中咬咬牙选了个勉强能写的就开写了。
没想到,这样居然也过了。
可正因为他们连续碰了两次运气了,他们不敢继续了。
娘的,运气这玩意儿,哪里说得清楚的。
因此,到了院试这一天时,各大贡院门口可谓是人山人海。
偏生这次没有了往日里的高谈阔论,反倒是一个个的集成小圈子,不断地交流着。
“陈兄,你最近在看什么书?”
“还能什么书,杂书啊,不多看几本杂书为兄都不敢来这考场,贤弟,你呢?”
“嗨,跟陈兄一样,也忙着看杂书呢,不下一番死力气,真要是在这上面栽了跟头,岂不是白瞎了?”
“是啊,鬼知道这回那位大人又会弄出什么题目来,但愿别太难吧!”
“唉……别想了,难嘛大家都难,咱们现在只能祈祷这次的题恰好在咱们看过的书里面了。”
“……”
一众考生这次准备的可算是比之前充分多了。
至少,经过那两次之后,谁都明白,光看四书五经,或者说囫囵吞枣是没用的。
胡惟庸,也就是他们口中提都不敢提名字的“那位大人”,明显是没把童子试只考基本知识的规矩放眼里。
不少学子的恩师明着告诉他们,之前两关的考题,实际上放到会试之时,都不算是普通的。
可偏偏你还没法说,毕竟胡惟庸就是主考官,只要朱元璋没拿下他这个官衔,那这一届科举就是他说了算。
因此,他们只能自己努力准备了。
胡大人你喜欢考数字题?奇形怪状的符号?
行,那咱们全都温习一遍不说,还提前做好了文章,行不行?
并且,不少条件较好的学子,都疯狂的翻阅着各种杂记、杂书。
他们就不信了,做好了这等充足的准备以后,面对胡惟庸胡大老爷的考题,还能如之前一般没有任何办法。
他们其实也没想着能押中题,他们就一个想法,就算胡惟庸这次出的考题再刁钻,好歹能有些思路啊。
总不至于还像之前一样,一摊开试卷后一眼看上去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在众人还在议论之时,贡院的大门打开了,一应考生准备入场。
而解缙和方孝孺也是分别进了考场。
经过搜身、验名等环节后,一应考生规规矩矩的来到了自己的号房。
这场考试,可是关系到秀才功名的最后一关,大家还是很重视的。
因此,坐在号房里的一应考生,都在屏气凝神的等待着。
不多时,随着一声梆子响,一应考官终于把试卷发了下来。
而有趣的是,考卷发下来后,一应考生很默契的翻到了最后一题……
然后,集体吐血了。
你妹的,这是什么破考题啊?
对于一应礼部官员来说,他们是真不担心胡惟庸出什么怪题。
毕竟,本次恩科的主考官是胡惟庸,而不是他们。
也就是说,别说胡惟庸自己出的题了,就是他们出的题有问题,最终担责任的还是胡惟庸。
谁让他是主考官呢。
因此,对于胡惟庸出怪题的事儿,一众礼部官员早就不放在心上了。
考生到时候骂不骂的关他们何事,只要陛下不责怪,那就不用在意。
可眼下这情况有些不对了啊。
貌似这位胡大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出些怪题了啊。
这题怎么看怎么不正经啊。
这就不行了啊。
要知道,每届科考的题目可都是会记录在史书上的。
毕竟写史的都是读书人,这种事儿他们怎么会放过。
出些怪题,后人无非就是腹诽一两句考官心思刁钻为难人罢了。
可若是公然放上这等不正经的题目上去,那他们这些考官岂不是要跟着遗臭万年?
这可不行啊。
一位年轻的礼部官员,性子最急,直接开口道。
“胡相,这题,是不是有些不妥?”
他倒也不是初进官场的新丁了,倒也没直接说胡惟庸这题不正经。
可胡惟庸同样眉头一挑,略有些不爽的看着对方道。
“怎么?你觉着本官的题不合适?”
“那你说说看,本官这道题,哪儿不合适了?”
胡惟庸这还挺不客气的。
可他还真有理由生气。
娘的,老子这回可是出的正儿八经的经义题。
若是你们觉得有问题,那有问题的肯定是伱们自己!
这不,有位中年官员就看出内里的套路了,忽然一笑道:
“胡相,别跟这小年轻计较了。”
“他啊,怕是刚进衙门当官老爷没几天,就已经连四书五经写的什么都忘了。”
“好好的一道经义题,偏生还别出心裁、饶有兴致,在他嘴里反倒成了不妥了。”
这话就是妥妥的落井下石啊。
一旁的年轻官员脸都白了。
他也不傻,顺着对方的话稍微一想,再低头仔细一看这题……
他顿时眼前一黑!
妈的,草率了!
一想到自己怕是从今日里就要背着一个“不学无术”的名号,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可又能怪谁呢?
难不成胡惟庸出个题还得亲自跟他解释一下出题思路?
他哪来的那资格?
随即,一众官员事情办好了,又见证了一场内部的乐子,笑眯眯的告辞离开了。
而随着考题的确定,院试的开考之日也越来越近了。
而随着院试开考之日临近,一众考生们摩拳擦掌的同时,脑子里是既期待又忐忑。
毕竟之前的两关,他们过得可一点都不容易。
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碰运气过来的。
没错,真就是碰运气。
第一关县试的圈圈,不少人真就老老实实地答了个不知道。
然后踏踏实实的写了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最后为了不让卷子空着,围绕着这句话絮絮叨叨的写了一篇策论。
没想到最后那些挖空心思的同学没过,他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倒是过了。
而第二次,这些老实人,中间又有一部分走运了。
他们压根没想到那个“二”字,其实只有一个解题思路。
他们纯粹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从那一片当中咬咬牙选了个勉强能写的就开写了。
没想到,这样居然也过了。
可正因为他们连续碰了两次运气了,他们不敢继续了。
娘的,运气这玩意儿,哪里说得清楚的。
因此,到了院试这一天时,各大贡院门口可谓是人山人海。
偏生这次没有了往日里的高谈阔论,反倒是一个个的集成小圈子,不断地交流着。
“陈兄,你最近在看什么书?”
“还能什么书,杂书啊,不多看几本杂书为兄都不敢来这考场,贤弟,你呢?”
“嗨,跟陈兄一样,也忙着看杂书呢,不下一番死力气,真要是在这上面栽了跟头,岂不是白瞎了?”
“是啊,鬼知道这回那位大人又会弄出什么题目来,但愿别太难吧!”
“唉……别想了,难嘛大家都难,咱们现在只能祈祷这次的题恰好在咱们看过的书里面了。”
“……”
一众考生这次准备的可算是比之前充分多了。
至少,经过那两次之后,谁都明白,光看四书五经,或者说囫囵吞枣是没用的。
胡惟庸,也就是他们口中提都不敢提名字的“那位大人”,明显是没把童子试只考基本知识的规矩放眼里。
不少学子的恩师明着告诉他们,之前两关的考题,实际上放到会试之时,都不算是普通的。
可偏偏你还没法说,毕竟胡惟庸就是主考官,只要朱元璋没拿下他这个官衔,那这一届科举就是他说了算。
因此,他们只能自己努力准备了。
胡大人你喜欢考数字题?奇形怪状的符号?
行,那咱们全都温习一遍不说,还提前做好了文章,行不行?
并且,不少条件较好的学子,都疯狂的翻阅着各种杂记、杂书。
他们就不信了,做好了这等充足的准备以后,面对胡惟庸胡大老爷的考题,还能如之前一般没有任何办法。
他们其实也没想着能押中题,他们就一个想法,就算胡惟庸这次出的考题再刁钻,好歹能有些思路啊。
总不至于还像之前一样,一摊开试卷后一眼看上去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在众人还在议论之时,贡院的大门打开了,一应考生准备入场。
而解缙和方孝孺也是分别进了考场。
经过搜身、验名等环节后,一应考生规规矩矩的来到了自己的号房。
这场考试,可是关系到秀才功名的最后一关,大家还是很重视的。
因此,坐在号房里的一应考生,都在屏气凝神的等待着。
不多时,随着一声梆子响,一应考官终于把试卷发了下来。
而有趣的是,考卷发下来后,一应考生很默契的翻到了最后一题……
然后,集体吐血了。
你妹的,这是什么破考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