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原来是这样
原版历史上的智瑶经营有方,并且还极为骁勇善战,就是为人方面实在过于嚣张和跋扈,得到一个脑袋被砍下来做成酒器的结局并不显得冤枉。
人的性格几乎可以决定其一生,乃至于下场都能提前预测。
容易飘的人肯定难以落地,一时的崛起几乎就能注定悲惨也要随之而来了。
“不要封地,没有提出要求,他们到底想做什么?”智瑶一阵聊下来,还是没有品出什么头绪。
知识有迷障,其实人的思维也有。
在智瑶看来,智氏当前没有那个实力横扫天下,以一家之力对付魏氏和韩氏的结盟,哪怕最终获胜都会蒙受不少损失,别提一旦魏氏和韩氏结盟跟智氏开战,外部列国也会伺机而动了。
这个其实是兔子的通病,思维里的想法就是除我皆敌,没开打之前先做好了迎接最坏结果的心理准备,思维中打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单挑全世界而去的。
一开始就奔着以一己之力单挑全世界的决心,肯定会觉得做再多的准备都是不够,从而明明自己已经很强大,还是会有觉得自己挺弱小的错觉,殊不知他人是多么的忌惮。
就实而言,魏氏和韩氏真的很害怕智氏,尤其是智氏已经差不多解决齐国,近期更是一举逼得赵氏再次远遁。
这样的智氏强大到令人与之相处起来呼吸困难,偏偏无论智申或是智瑶都表现出一副“我很弱”的谦恭,使人怀疑智氏是不是在憋着什么坏。
而事实上智瑶确实在憋着坏,他越是谦恭,其他人没见过这种强者,更多是难以猜测到底有什么意图,很难与之进行相处。
以当下的社会规则,强者有权去分配一切,并且弱者要懂得做人,也就是该进贡就进贡,装傻是一定会挨揍的。
韩氏明显拿秦国和白翟的联合有点没有办法,他们不止害怕智氏发难,还想着能不能得到智氏的帮助用于西扩。
关键的一点,哪怕智氏依旧作壁上观,韩氏更应该交好智氏。
魏氏对智氏的恐惧感会比韩氏低一些,问题是连续三年南进的成果也不大,认为应该摆正姿态,可别智氏没有提出进行贡献,自己装傻充愣。
另一个事实是“阴”地和“吕”地已经被智氏完全包圆,上一次魏氏在智氏的支持下拿了“温”地却是回报不足,恰好智氏在解决驱逐赵氏之后进入如日中天的状态,怎么都该有所表示了。
如日中天?是的,没错,智瑶的思维中,智氏不过是小有成果,距离完成最终目标还有点远,然而在外人看来就是有了如日中天的威势。
智瑶那种想法与身体力行,其实也搞得智氏的族人以及家臣很茫然,纳闷智氏真的很弱小吗?要不然智瑶怎么还是那一副随时会面临危急的模样,又驱赶着族人与家臣各种朝夕必争。
拿大肆开发来说,一代人搞一次其实也不差不多了,一次大搞之后就将进入沉淀期,一生不会再次大搞建设,智瑶却是时隔不到十年连续开启了两个大工程。
辛亏现在还是春秋晚期,没有与民休息的说法,包括依附的家族以及黎庶习惯了唯命是从,要不然什么穷兵黩武和劳民伤财的帽子早被戴在智瑶的脑袋上了。
不对,穷兵黩武和劳民伤财的帽子会戴在相当多诸侯的脑袋上,然后忽略不频繁发动大战以及进行各种工程,国家能不能继续生存或壮大,生产力有没有得到提升。
凡事不能只看一面,带着立场的评论本身就有失公正。
事实上,穷兵黩武这词的出现本身就不光彩,无非就是看着别人吃得满嘴流油,自己一无所得而各种羡慕嫉妒恨。
汉武帝不打匈奴,匈奴就不打汉帝国了?
汉军屡次出征不是一无所得,在境外消灭了敌人,带回了大量的牧畜,并且还收集到了很多之前没有的食材,那些没有分配到好处又手无缚鸡之力的废物搞语言中伤罢了。
在后面的朝代,文人为了压制武官,十分害怕一旦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武官立功的机会必然增多,一再反复念叨穷兵黩武,无视掉国防羸弱,就是不想武官压文人一头而已。
哪个时代喊穷兵黩武的次数最多?北怂、南怂以及明宣宗之后的大萌。所以,懂得了什么没有?
至于劳民伤财?很多时候不是某个谁愿意去那么干,更多的是不那么干会落后敌人,最终弄得个国祚不保再生灵涂炭的下场。
以享乐为目标的工程才是劳民伤财,有正面意义的建设哪能单纯用劳民伤财去定义?
国防建设以及基建历来就不是什么劳民伤财,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看有没有能力去启动工程。
有能力去消灭敌人,再将敌人的一切占有己有,不干就是: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频繁启动工程等于劳民伤财?基建狂魔甩出了一个不屑又鄙视的眼神。
源于智瑶一时半会没有搞懂魏氏和韩氏的用意,对于魏驹和韩庚提出赠送封地的提议,肯定无法做出回复。
智瑶的迟疑被魏驹和韩庚看在眼里。
“瑶果真君子?”韩庚回城路上,刻意让驭手驱车靠近魏驹的车辆。
魏驹看了一眼前方的智瑶,苦笑着说道:“或是?”
其实,魏驹大概看懂了智瑶的迷惑之处,觉得好笑的同时,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将智氏想得太坏了。
只是呢,谁强谁有理,谁强就该收取贡献,类似的规则已经在诸夏大地流行了两三百年,强者可以壮大,弱者却不能装傻。
魏驹说道:“驹欲请瑶邀楚北上会盟。”
本来这件事情不一定要通过智氏,魏氏自己也能邀请楚国来北边会盟,问题出现在魏氏要给智氏贡献,能拿出去不被接受的样子。
送礼送出麻烦不是孤例。
送礼送成了仇人,相关的例子并不少。
魏驹明白还是要表现出对智氏有所求的态度,再做出相关的实际请求,免得送礼送到智瑶胡思乱想,后续搞出不可收拾的局面。
几乎秒懂的韩庚表情逐渐变得奇怪,心想:“不去招惹智氏的话,智瑶好像真没有主动找过谁的麻烦?自然,智瑶是谦谦君子,我一样不能没有表示。或许是该通过智氏,借助狐氏的力量一起西征了。”
在之前,韩氏有通过智氏争取过狐氏,只是那一次智氏让狐氏自己选,狐氏表示想快乐种田,一点多余的动弹都不想做。
那一次,智氏明显尊重想要种田的狐氏,不止没有指示狐氏配合韩氏西征,后来出征代国也没有拉上狐氏。
这样看的话,智氏虽然强大,看上去却很温和的样子,哪怕是装模作样,智氏的的确确做到了尊重其余家族的意愿,没有撕破伪装之前谁都无法空口白牙诋毁智氏的家风。
回到家之后,智瑶先找到智申聊了一会。
“为何赠我城邑?”智申有点傻眼,纳闷智瑶怎么连这种基本常识都能忽略。
贡献啊,自认弱小,给予强者的好处,换来和平相处,遭遇麻烦的时候再出力帮一把。
以规则而言,拿了好处确确实实就是应该出力,体现在晋国收了列国好处,平时就是作为列国的靠山,震慑相对列国做点什么的群体,列国出现内乱或是遭遇外敌入侵,晋国是不能那么眼睁睁看着的。
智瑶听智申讲完露出了哭笑不得表情。
实际上,智瑶的思维有点偏了,又或者说是对原版历史的“智瑶”所作所为的一种矫枉过正,以至于忽略了对内也应该收取贡献的游戏规则。
说起来,智瑶就没少敲诈列国,矫枉过正之下反而不想对内平白获取,不是思维偏了又是什么。
智申之前还在笑,后面笑容越来越僵硬,问道:“瑶视魏氏、韩氏为敌?”
虽然说智申从来没有真正完全了解智瑶,一些能看懂的地方也不少。
在智申看来,完全就是智瑶将魏氏和韩氏视为消灭对象,才会表现出无欲无求的一面。
这一点能从赵氏来做例子,当初智瑶不止没想从赵氏获得什么,甚至连正常的嫁妆都不想多拿,搞到后面赵氏归于智氏的部分简直不要太多。
那不是智申第一次问智瑶相关的问题了,只是智瑶从来没有做正面的回答而已。
自从智瑶某次稍微向智申透露目标,搞得智申表情错乱,之后智瑶采取的就是只做不说的策略。
智申见智瑶又一次只笑着不说话,干脆驱赶智瑶去见自己的儿女了。
老智家又多了几个崽,最高兴的莫过于智申了。
这一家子从荀罃那一代就是一再人丁稀少,嫡系连续三代单传,直至智跞才有了两个子嗣,智申随了智跞也有两名嫡出的儿子,智瑶到现在已经追平了智跞和智申。
随后的第三天,魏驹和韩庚一起过来拜访。
这一次,魏氏和韩氏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倒是让扭正思维的智瑶有些错愕。
明明是弱者对强者的贡献,怎么突然间又变成了身份平等的交易呢?
原版历史上的智瑶经营有方,并且还极为骁勇善战,就是为人方面实在过于嚣张和跋扈,得到一个脑袋被砍下来做成酒器的结局并不显得冤枉。
人的性格几乎可以决定其一生,乃至于下场都能提前预测。
容易飘的人肯定难以落地,一时的崛起几乎就能注定悲惨也要随之而来了。
“不要封地,没有提出要求,他们到底想做什么?”智瑶一阵聊下来,还是没有品出什么头绪。
知识有迷障,其实人的思维也有。
在智瑶看来,智氏当前没有那个实力横扫天下,以一家之力对付魏氏和韩氏的结盟,哪怕最终获胜都会蒙受不少损失,别提一旦魏氏和韩氏结盟跟智氏开战,外部列国也会伺机而动了。
这个其实是兔子的通病,思维里的想法就是除我皆敌,没开打之前先做好了迎接最坏结果的心理准备,思维中打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单挑全世界而去的。
一开始就奔着以一己之力单挑全世界的决心,肯定会觉得做再多的准备都是不够,从而明明自己已经很强大,还是会有觉得自己挺弱小的错觉,殊不知他人是多么的忌惮。
就实而言,魏氏和韩氏真的很害怕智氏,尤其是智氏已经差不多解决齐国,近期更是一举逼得赵氏再次远遁。
这样的智氏强大到令人与之相处起来呼吸困难,偏偏无论智申或是智瑶都表现出一副“我很弱”的谦恭,使人怀疑智氏是不是在憋着什么坏。
而事实上智瑶确实在憋着坏,他越是谦恭,其他人没见过这种强者,更多是难以猜测到底有什么意图,很难与之进行相处。
以当下的社会规则,强者有权去分配一切,并且弱者要懂得做人,也就是该进贡就进贡,装傻是一定会挨揍的。
韩氏明显拿秦国和白翟的联合有点没有办法,他们不止害怕智氏发难,还想着能不能得到智氏的帮助用于西扩。
关键的一点,哪怕智氏依旧作壁上观,韩氏更应该交好智氏。
魏氏对智氏的恐惧感会比韩氏低一些,问题是连续三年南进的成果也不大,认为应该摆正姿态,可别智氏没有提出进行贡献,自己装傻充愣。
另一个事实是“阴”地和“吕”地已经被智氏完全包圆,上一次魏氏在智氏的支持下拿了“温”地却是回报不足,恰好智氏在解决驱逐赵氏之后进入如日中天的状态,怎么都该有所表示了。
如日中天?是的,没错,智瑶的思维中,智氏不过是小有成果,距离完成最终目标还有点远,然而在外人看来就是有了如日中天的威势。
智瑶那种想法与身体力行,其实也搞得智氏的族人以及家臣很茫然,纳闷智氏真的很弱小吗?要不然智瑶怎么还是那一副随时会面临危急的模样,又驱赶着族人与家臣各种朝夕必争。
拿大肆开发来说,一代人搞一次其实也不差不多了,一次大搞之后就将进入沉淀期,一生不会再次大搞建设,智瑶却是时隔不到十年连续开启了两个大工程。
辛亏现在还是春秋晚期,没有与民休息的说法,包括依附的家族以及黎庶习惯了唯命是从,要不然什么穷兵黩武和劳民伤财的帽子早被戴在智瑶的脑袋上了。
不对,穷兵黩武和劳民伤财的帽子会戴在相当多诸侯的脑袋上,然后忽略不频繁发动大战以及进行各种工程,国家能不能继续生存或壮大,生产力有没有得到提升。
凡事不能只看一面,带着立场的评论本身就有失公正。
事实上,穷兵黩武这词的出现本身就不光彩,无非就是看着别人吃得满嘴流油,自己一无所得而各种羡慕嫉妒恨。
汉武帝不打匈奴,匈奴就不打汉帝国了?
汉军屡次出征不是一无所得,在境外消灭了敌人,带回了大量的牧畜,并且还收集到了很多之前没有的食材,那些没有分配到好处又手无缚鸡之力的废物搞语言中伤罢了。
在后面的朝代,文人为了压制武官,十分害怕一旦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武官立功的机会必然增多,一再反复念叨穷兵黩武,无视掉国防羸弱,就是不想武官压文人一头而已。
哪个时代喊穷兵黩武的次数最多?北怂、南怂以及明宣宗之后的大萌。所以,懂得了什么没有?
至于劳民伤财?很多时候不是某个谁愿意去那么干,更多的是不那么干会落后敌人,最终弄得个国祚不保再生灵涂炭的下场。
以享乐为目标的工程才是劳民伤财,有正面意义的建设哪能单纯用劳民伤财去定义?
国防建设以及基建历来就不是什么劳民伤财,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看有没有能力去启动工程。
有能力去消灭敌人,再将敌人的一切占有己有,不干就是: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频繁启动工程等于劳民伤财?基建狂魔甩出了一个不屑又鄙视的眼神。
源于智瑶一时半会没有搞懂魏氏和韩氏的用意,对于魏驹和韩庚提出赠送封地的提议,肯定无法做出回复。
智瑶的迟疑被魏驹和韩庚看在眼里。
“瑶果真君子?”韩庚回城路上,刻意让驭手驱车靠近魏驹的车辆。
魏驹看了一眼前方的智瑶,苦笑着说道:“或是?”
其实,魏驹大概看懂了智瑶的迷惑之处,觉得好笑的同时,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将智氏想得太坏了。
只是呢,谁强谁有理,谁强就该收取贡献,类似的规则已经在诸夏大地流行了两三百年,强者可以壮大,弱者却不能装傻。
魏驹说道:“驹欲请瑶邀楚北上会盟。”
本来这件事情不一定要通过智氏,魏氏自己也能邀请楚国来北边会盟,问题出现在魏氏要给智氏贡献,能拿出去不被接受的样子。
送礼送出麻烦不是孤例。
送礼送成了仇人,相关的例子并不少。
魏驹明白还是要表现出对智氏有所求的态度,再做出相关的实际请求,免得送礼送到智瑶胡思乱想,后续搞出不可收拾的局面。
几乎秒懂的韩庚表情逐渐变得奇怪,心想:“不去招惹智氏的话,智瑶好像真没有主动找过谁的麻烦?自然,智瑶是谦谦君子,我一样不能没有表示。或许是该通过智氏,借助狐氏的力量一起西征了。”
在之前,韩氏有通过智氏争取过狐氏,只是那一次智氏让狐氏自己选,狐氏表示想快乐种田,一点多余的动弹都不想做。
那一次,智氏明显尊重想要种田的狐氏,不止没有指示狐氏配合韩氏西征,后来出征代国也没有拉上狐氏。
这样看的话,智氏虽然强大,看上去却很温和的样子,哪怕是装模作样,智氏的的确确做到了尊重其余家族的意愿,没有撕破伪装之前谁都无法空口白牙诋毁智氏的家风。
回到家之后,智瑶先找到智申聊了一会。
“为何赠我城邑?”智申有点傻眼,纳闷智瑶怎么连这种基本常识都能忽略。
贡献啊,自认弱小,给予强者的好处,换来和平相处,遭遇麻烦的时候再出力帮一把。
以规则而言,拿了好处确确实实就是应该出力,体现在晋国收了列国好处,平时就是作为列国的靠山,震慑相对列国做点什么的群体,列国出现内乱或是遭遇外敌入侵,晋国是不能那么眼睁睁看着的。
智瑶听智申讲完露出了哭笑不得表情。
实际上,智瑶的思维有点偏了,又或者说是对原版历史的“智瑶”所作所为的一种矫枉过正,以至于忽略了对内也应该收取贡献的游戏规则。
说起来,智瑶就没少敲诈列国,矫枉过正之下反而不想对内平白获取,不是思维偏了又是什么。
智申之前还在笑,后面笑容越来越僵硬,问道:“瑶视魏氏、韩氏为敌?”
虽然说智申从来没有真正完全了解智瑶,一些能看懂的地方也不少。
在智申看来,完全就是智瑶将魏氏和韩氏视为消灭对象,才会表现出无欲无求的一面。
这一点能从赵氏来做例子,当初智瑶不止没想从赵氏获得什么,甚至连正常的嫁妆都不想多拿,搞到后面赵氏归于智氏的部分简直不要太多。
那不是智申第一次问智瑶相关的问题了,只是智瑶从来没有做正面的回答而已。
自从智瑶某次稍微向智申透露目标,搞得智申表情错乱,之后智瑶采取的就是只做不说的策略。
智申见智瑶又一次只笑着不说话,干脆驱赶智瑶去见自己的儿女了。
老智家又多了几个崽,最高兴的莫过于智申了。
这一家子从荀罃那一代就是一再人丁稀少,嫡系连续三代单传,直至智跞才有了两个子嗣,智申随了智跞也有两名嫡出的儿子,智瑶到现在已经追平了智跞和智申。
随后的第三天,魏驹和韩庚一起过来拜访。
这一次,魏氏和韩氏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倒是让扭正思维的智瑶有些错愕。
明明是弱者对强者的贡献,怎么突然间又变成了身份平等的交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