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年轻的贝琳达从被窝里爬起来,将睡在自己怀里的两个小崽子又塞回了被窝里,替他们掖好被子之后,这才开始为一家人准备早餐。
他们一家是跟随奥利弗抵达北境的诸多开拓移民家庭之一,全家一共四口人,她和丈夫以及两个孩子。
孩子们目前还小,大的那个也不过才九岁,小的才五岁,两个都是男孩,正是精力旺盛撵鸡惹狗的年纪。
他们一家都是维斯人,在父辈的时候从维斯公国来到朗顿讨生活,所以严格来说像贝琳达这样的与其说是维斯人,不如说她就是朗顿人。
当然,是哪里人并不重要,而且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朗顿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贝琳达一家都在朗顿生活,他们也还是被人认为是维斯人。
除了显眼的红头发之外,这也和他们在朗顿并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关。
贝琳达一家在朗顿主要居住在靠近城郊的贫民窟里,丈夫在码头靠出卖劳力当搬运工赚点辛苦钱,而贝琳达则主要替人浆洗衣物来补贴家用。
家里的两个小崽子并没有去读书,穷苦人家也供不起这个,即便是收费很便宜的公立学校。
所以知道现在,家里四个人也就只有在码头当搬运工的丈夫会写一家人的名字,算是家里唯一在文化方面的成就了。
按照贝琳达和丈夫商量的计划,原本他们是打算等家里的两个孩子至少十二岁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到工厂去当学徒,这样能学一门手艺,将来也能有一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
虽然工人在帝国不算什么特别体面的职业,但在贫民当中,能够进工厂打工已经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了。
毕竟,工厂里要的工人通常都是熟练工,也就是能够熟练操作机器的工人,至于新人?都还不会摆弄机器,资本家可没那么好心肠会白花钱来培养你。
通常来说,能够在工厂学徒的要么是半大孩子,要么就是能够找到关系,有人替你说话。
正常情况下,工厂主更愿意花多一点的钱雇佣熟手,而不是生瓜蛋子。
所以在没办法送孩子去读书的情况下,贝琳达和丈夫也只能在他们能力范围内为孩子的将来做最好的谋划和打算。
为此他们甚至从嘴里省出来了一小笔钱,为的就是将来送孩子去当学徒的时候,能够贿赂一下工厂的管事什么的,别太为难两个孩子。
至于他们自己,只希望将来两个孩子能有份稳定的好工作,多挣一些钱把日子过好一点也就足够了。
然而命运好似开了个玩笑,又好像幸运女神终于难得的对他们微笑了一次,他们碰到了北境招募开拓移民。
对于贝琳达和她的丈夫来说,去北境这件事其实诱惑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毕竟他们现在的日子过的还算安稳,在贝琳达的丈夫彻底干不动之前,足够把两个孩子养大了。
只是比起他们夫妻来说,住在他们隔壁的邻居布朗夫妇就对这件事要热衷的多。() ()
布朗夫妇没有孩子,夫妻俩才结婚没几年,而且布朗先生在奥利弗的炼金工坊工作。
因此在奥利弗获得了开拓骑士的头衔,并且准备把工坊搬到北境之后,作为奥利弗的员工布朗先生自然受到了奥利弗的招募,以及所许下的承诺。
北境是一片未经开拓的处女地,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珀菲科特虽然已经就任北境伯爵半年多的时间,也对北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北境在帝国子民心中依旧是一片蛮荒之地。
事实上也大差不差,虽然不能说完全荒无人烟没有文明痕迹,但还处在原始部落的土著人实在是很难称得上是拥有能被帝国认可的文明。
所以,当北境领主招募开拓移民前往北境,帝国也宣布将会在未来两年内进行一系列的北境开发计划的时候,布朗夫妇无疑和朗顿城内觉得自己日子过的不好,想要去北境闯一闯的大多数人一样动了心思。
而且他们不仅动了心思,甚至于还说动了贝琳达夫妇跟着一起来。
他们说动贝琳达夫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奥利弗许诺了他们可以在抵达北境之后去他的炼金工坊当工人,而且孩子也可以送去当学徒。
可别小看这一点点承诺,对于像布朗夫妇和贝琳达夫妇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就是莫大的诱惑了。
在朗顿他们很难找到这样好的工作,而北境这一切都不是问题,而且北境的一切现在都是一片空白,正等待着有勇气的去开拓和闯荡,说不定就有人走运发家了呢?
所以最终贝琳达说服了自己的丈夫,跟随布朗夫妇一起踏上了前来北境的邮轮。
一路上他们心怀忐忑,同时也怀揣希望,新的生活在向他们招手,但这新生活究竟是变得更美好还是变得更糟糕,他们谁也不知道。
不过在抵达了北境之后,众人的心态反倒是放平了不少,因为在亲眼看到了北境的土地,并且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被允许建造房屋的时候,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相信自己在北境将开始新的生活,并且会过得更好。
毕竟在朗顿的时候,往往是一家人挤在一间不到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和其他至少几十户人家一起公用厨房和厕所,那样糟糕且拥挤的生活对比北境阳光下的土地和可以自行建造房屋的许可来说,实在是差距明显。
因此,五百多名开拓移民在抵达北境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给自己盖房子。
布朗先生和贝琳达的丈夫都参加劳动,而布朗太太与贝琳达则也会去工地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是他们所有人的新家,在这件事上每一个人都满怀着希望,将自己全部的力量都投入了进去,为了建设自己的新家园而努力着。
即便他们现在只能睡在港口码头的仓库里,在房子盖好之前大家更像是挤在一起的难民。
但只要有希望,这日子就算再苦也有盼头。
他们一家是跟随奥利弗抵达北境的诸多开拓移民家庭之一,全家一共四口人,她和丈夫以及两个孩子。
孩子们目前还小,大的那个也不过才九岁,小的才五岁,两个都是男孩,正是精力旺盛撵鸡惹狗的年纪。
他们一家都是维斯人,在父辈的时候从维斯公国来到朗顿讨生活,所以严格来说像贝琳达这样的与其说是维斯人,不如说她就是朗顿人。
当然,是哪里人并不重要,而且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朗顿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贝琳达一家都在朗顿生活,他们也还是被人认为是维斯人。
除了显眼的红头发之外,这也和他们在朗顿并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关。
贝琳达一家在朗顿主要居住在靠近城郊的贫民窟里,丈夫在码头靠出卖劳力当搬运工赚点辛苦钱,而贝琳达则主要替人浆洗衣物来补贴家用。
家里的两个小崽子并没有去读书,穷苦人家也供不起这个,即便是收费很便宜的公立学校。
所以知道现在,家里四个人也就只有在码头当搬运工的丈夫会写一家人的名字,算是家里唯一在文化方面的成就了。
按照贝琳达和丈夫商量的计划,原本他们是打算等家里的两个孩子至少十二岁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到工厂去当学徒,这样能学一门手艺,将来也能有一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
虽然工人在帝国不算什么特别体面的职业,但在贫民当中,能够进工厂打工已经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了。
毕竟,工厂里要的工人通常都是熟练工,也就是能够熟练操作机器的工人,至于新人?都还不会摆弄机器,资本家可没那么好心肠会白花钱来培养你。
通常来说,能够在工厂学徒的要么是半大孩子,要么就是能够找到关系,有人替你说话。
正常情况下,工厂主更愿意花多一点的钱雇佣熟手,而不是生瓜蛋子。
所以在没办法送孩子去读书的情况下,贝琳达和丈夫也只能在他们能力范围内为孩子的将来做最好的谋划和打算。
为此他们甚至从嘴里省出来了一小笔钱,为的就是将来送孩子去当学徒的时候,能够贿赂一下工厂的管事什么的,别太为难两个孩子。
至于他们自己,只希望将来两个孩子能有份稳定的好工作,多挣一些钱把日子过好一点也就足够了。
然而命运好似开了个玩笑,又好像幸运女神终于难得的对他们微笑了一次,他们碰到了北境招募开拓移民。
对于贝琳达和她的丈夫来说,去北境这件事其实诱惑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毕竟他们现在的日子过的还算安稳,在贝琳达的丈夫彻底干不动之前,足够把两个孩子养大了。
只是比起他们夫妻来说,住在他们隔壁的邻居布朗夫妇就对这件事要热衷的多。() ()
布朗夫妇没有孩子,夫妻俩才结婚没几年,而且布朗先生在奥利弗的炼金工坊工作。
因此在奥利弗获得了开拓骑士的头衔,并且准备把工坊搬到北境之后,作为奥利弗的员工布朗先生自然受到了奥利弗的招募,以及所许下的承诺。
北境是一片未经开拓的处女地,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珀菲科特虽然已经就任北境伯爵半年多的时间,也对北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北境在帝国子民心中依旧是一片蛮荒之地。
事实上也大差不差,虽然不能说完全荒无人烟没有文明痕迹,但还处在原始部落的土著人实在是很难称得上是拥有能被帝国认可的文明。
所以,当北境领主招募开拓移民前往北境,帝国也宣布将会在未来两年内进行一系列的北境开发计划的时候,布朗夫妇无疑和朗顿城内觉得自己日子过的不好,想要去北境闯一闯的大多数人一样动了心思。
而且他们不仅动了心思,甚至于还说动了贝琳达夫妇跟着一起来。
他们说动贝琳达夫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奥利弗许诺了他们可以在抵达北境之后去他的炼金工坊当工人,而且孩子也可以送去当学徒。
可别小看这一点点承诺,对于像布朗夫妇和贝琳达夫妇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就是莫大的诱惑了。
在朗顿他们很难找到这样好的工作,而北境这一切都不是问题,而且北境的一切现在都是一片空白,正等待着有勇气的去开拓和闯荡,说不定就有人走运发家了呢?
所以最终贝琳达说服了自己的丈夫,跟随布朗夫妇一起踏上了前来北境的邮轮。
一路上他们心怀忐忑,同时也怀揣希望,新的生活在向他们招手,但这新生活究竟是变得更美好还是变得更糟糕,他们谁也不知道。
不过在抵达了北境之后,众人的心态反倒是放平了不少,因为在亲眼看到了北境的土地,并且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被允许建造房屋的时候,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相信自己在北境将开始新的生活,并且会过得更好。
毕竟在朗顿的时候,往往是一家人挤在一间不到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和其他至少几十户人家一起公用厨房和厕所,那样糟糕且拥挤的生活对比北境阳光下的土地和可以自行建造房屋的许可来说,实在是差距明显。
因此,五百多名开拓移民在抵达北境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给自己盖房子。
布朗先生和贝琳达的丈夫都参加劳动,而布朗太太与贝琳达则也会去工地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是他们所有人的新家,在这件事上每一个人都满怀着希望,将自己全部的力量都投入了进去,为了建设自己的新家园而努力着。
即便他们现在只能睡在港口码头的仓库里,在房子盖好之前大家更像是挤在一起的难民。
但只要有希望,这日子就算再苦也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