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这一天于家最热闹。

    方玉珍天不亮就起床,将昨晚泡好的豆子洗干净,于悦打着呵欠起来帮忙时,方玉珍和赵婵娟已经在厨房熬豆浆了。

    “懒虫,这时候才起来,想你这样,全家都得喝西北风!”方玉珍骂女儿。

    赵婵娟捂嘴笑,她过来帮忙的时候,方嬢还让她再去睡会儿的,明明是心疼女儿,却又嘴上不饶人。

    “小勇才是懒虫,到现在都还没起床吧?”于悦不服。

    方玉珍:“小勇起了,跑去耍了,也不给我搭把手,也是个懒虫。”

    赵婵娟:“方嬢,幺妹才不懒,家里一个冬天的柴火全是她捡的。幺妹,你过来烧火,我去掐把香菜。”

    方玉珍没吭声。今年养了六头猪,天天煮猪食,要的柴火确实是多。还有腊月到现在,每天都做豆腐,熏豆干,家里的柴火就没断过。难为幺妹又是上班又是要担心家里。

    “我还割猪草了!”于悦补充,她将十指张开伸到灶膛口烤火,拉着赵婵娟:“别走啊,吃过饭我去弄香菜、香葱。”

    冬天天气冷,离开了灶膛是有些冷,两人在一起嘻嘻哈哈。一会儿开锅了,三个人合力将豆渣分离出来。

    于小勇赶回来正好喝豆浆。

    “喝完豆浆去自留地把你爸叫回来吃早饭,别东跑西跑了,吃过饭,把鱼打整出来,别一会儿你大姐他们过来了,饭还没做好。”

    “妈,一会儿你杀鸡吗?”于小勇期待。

    “你就知道吃!”

    于大姐一家是十点左右到的,带着两个女儿。大姐夫有一副憨厚老实的面孔,背篼里背满了自家种的芋头和菜,手上的篮子里装着一只鹅。

    看到老丈人家房子大变样,站在门口愣了好久才被于大姐推了进去。

    到了家里,他放下东西,就要去老丈人那里一起干活。

    方玉珍没拉住他,于大姐说:“修房子没能帮上忙,妈,你就让他去吧。”

    相比于崭新的房子,于大姐更意外的事父母的状态。父亲最近几年身体不好是她知道的。那时候,家里为了父亲的病省吃俭用,每次过年回娘家,母亲穿的总是那件蓝色棉衣。别人每年添新衣,母亲则是每年在衣服上添补丁。

    今年,妈妈穿上新棉衣了,还是暗红色的,她脸上透着淡淡的喜悦与满足。父亲也不再弓着腰背,不再三步咳两声了;弟弟也长高了不少。

    “妈,怎么修房子也不支个声,我们都没能过来帮忙。”于大姐红着眼睛说,“爸的病是终于好了吗?我刚瞧着他在咱家自留地里。”

    “好了,好了,全好了。这都对亏幺妹。”方玉珍牵着两个拘束的外孙女说:“手这么冰凉的,冷到了吧?走,外婆给你们做了暖和的新棉袄。”

    于大姐眼神复杂地看着母亲将女儿带走。

    于二姐是快十一点过来的,顶着个肚子走不快,于二姐夫背上还背了一个小的。于二姐带了一只鸡。

    她挺着微微隆起的肚子,和大姐一样,在老家的门口呆愣了,新年的气息贴在门栏上,一切都是那么崭新而不同。

    方玉珍听到门口声响,连忙从厨房迎出来,一看到她的身影,脸上的笑容瞬间绽开:“回来啦!还带这么多东西!这又揣上了,鸡就留在家里吃不好?”母亲一边嗔怪着口气,一边赶紧接过她手上的袋子。看到她显然还不忘瞥一眼女儿的肚子,眼中满是关切:“累了吧?快坐,今天有你爱吃的豆花,幺妹做的蘸水可香呢!”

    于二姐笑笑:“是公鸡,留在家里费粮食,还不如捉过来孝敬娘。”

    二姐夫人也踏实,听到大姐夫上田坝去了,将儿子交给于二姐,自己跟着就去了。

    方玉珍很欣慰,两个女婿都是勤快老实的。她对孙儿孙女都是一碗水端平,都有小棉袄穿。

    人一多,过年氛围便更浓厚。于火明也过来了,他满脸堆笑,把火盆推给孙儿孙女们,免得冷到。

    几个女人在一起边择菜边聊天,一年没见了,说不完的话。话题从娘家的新房开始,两姐妹很高兴,爸妈给他们留了两间房,今年可以带着儿女在娘家多住几天了。爸的病好了,娘家的日子就好起来了。

    择好菜,两姐妹带着儿女去去猪圈看了,六头肥肥的猪,可着实让她们惊讶了。

    看到方玉珍把一桶一桶的猪食倒进猪槽,几头猪儿哼哧哼哧地跑过来,吃得那个欢啊!

    看得几个小家伙直乐,于二姐四岁的儿子挥着手,流着口水兴奋地说:“吃,吃——”

    两姐妹还没有看过谁家养这么多猪,猪儿圆滚滚的屁.股挤来挤去,就是肉啊!

    “呦喂,这猪儿肥的,我都想养了。”于二姐说,“农家一枝花,就靠粪当家。妈,这么多猪,咱家自留地种得好吧!”

    方玉珍笑得合不拢嘴:“是啊!这粪啊,都能顶一个壮劳力的工分了。”想到这里,方玉珍就高兴,今年她家的工分可是足足的,分的粮食也多,不怕女儿们一家子过来吃了。

    于大姐:“妈,这猪吃的,除了猪草还有啥子,咋长得这么肥?”

    “猪草加豆渣,一起煮的。”

    “豆渣?!”

    “豆渣?!”

    “幺妹在山里种的豆子,吃都吃不完。这不,腊月到现在,家里天天做豆腐,熏豆干。”方玉珍小声地说:“你们回去的时候,带些豆腐干回去,放个把月没问题。以后要是要吃豆花儿了,就喊你们男人过来背豆子。”

    “随时想吃都有!”

    “这……”姐妹俩对视一眼,娘家咋突然变得这么富裕了,要放在去年,她们吃一次豆渣都是困难的。

    中午的饭菜极为丰盛,鱼做成了酸菜鱼,土豆烧野鸡,清炒菠菜,南瓜汤,魔芋烧鸭,回锅肉。

    有可以吃到饱的豆花和板栗饭。

    方玉珍为了好好招待女儿女婿外孙,把压箱底的好货,都拿了出来。

    浓浓的年味洋溢在空气中,一股熟悉的饭菜香扑鼻而来,是母亲最拿手的回锅肉的气味。这一刻,两姐妹觉得比什么都安心。

    女儿女婿们也没客气,他们很久没有这么放开肚子吃了。豆花去了大半锅,几人才觉得肚子有了饱腹感。

    今天干活他们可是卖力了的。

    “妈,我不想回家了,就住在外婆家嘛。”外孙女圆鼓着肚子吃。

    “我也不回了。”

    “不回了。”

    大人一桌听着童言童语,笑声快要把屋顶掀翻了。

    女人们在另一桌照顾桌小孩子。

    于大姐:“幺妹,你咋这么能干呢?现在成了公社干部。”

    于悦嘿嘿一笑:“运气好!”

    于二姐:“可不是运气好,你们又不是不晓得,幺妹从小就聪明。”

    吃完午饭,两个姐姐帮忙着收拾桌碗。收拾好,又该做豆腐熏干了,摸着黄橙橙的豆子,两姐妹越发感觉娘家不一样了。有这样的娘家在背后撑着,她们心里踏实。

    这次归家,变化可真大。娘家的变化,是她们高兴的。未来,她希望这样的“惊讶”能够更多一点,也美好一点。于家两姐妹暗自下决心,要把这种改变带回自己小家,也让自己的小家幸福起来。

    其间有村民拿些自留地里的蔬菜过来,感谢于家给的豆子。顺便请教养猪的方法,还有猪都吃些什么?

    方玉珍从不藏私:“冬天里找不到好多吃的,山里头的构叶树的叶子也可以,猪吃了长膘。猪又不挑食,啥子都吃。最重要的是天气冷了,把猪食都煮一下,猪吃了睡得香。睡得好,长得就好!”

    大姐二姐两家在娘家待了三天,她们背了一口袋的豆子,带了不少香干走。还带着方玉珍满满的养猪经。

    昨天晚上,母亲将两姐妹叫到一起,拿出给他们新年礼物,有为于二姐挑选的宽松孕妇衣,还有几罐自制的腌菜、香干、豆子。母亲还嘱咐着:“拿回去慢慢吃,别舍不得下手,想吃了就回来,妈再给你做!”父亲则默默塞了个红包到两姐妹手里:“明年过年,咱家的人就该更多了吧?”于二姐听了鼻子一酸,却又轻松地笑着答应:“一定的,到时候要你抱呢!”

    回望娘家崭新的房子,两姐妹觉得还是要经常回家。勤快点,等过几年,她们的日子也能这样好!

    两个女婿也是舍不得走,这几天在老丈人家干活,吃的可是他们这些年吃得最好的饭菜了。盼望着,下次再过来干活。

    几个小家伙哭得更是大声,最后于悦给了她们一人一个袋子,小家伙打开看里面装的有花生、板栗、柑橘、芭蕉,立马喜逐颜开,纷纷表示过几天还要到外婆家来。

    袋子有些沉,大人们要接过他们也不同意,最后于火明推出自行车,载上几个小子,送他们好长一截路。

    随着夜色渐浓,于大姐回到了自己家。她想着父母新年的笑容、厨房的热腾腾肉菜和带回家的许多礼物,心里前所未有地踏实。或许,娘家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不管什么时候回去,都能给你满满的温暖和力量。

    今天,隔壁许幺奶家今天有客人,桌子摆在院中。

    许亚强抬起筷子,看到桌子上的菜快见底了,又尴尬地收回,站起身来向客人赔礼:“廖大哥,您稍等,我去厨房看看她们烧菜怎么这么慢,我去去就过来。思兰,好好陪你赵姨说话啊!”

    他进了厨房看到吴素琼在擦洗灶台,锅里干干净净的,不由怒火中烧,但顾忌到外面的客人,他压低声音问:“怎么就没菜了?你赶紧炒两个鸡蛋出来。”

    吴素琼低垂着头:“上次思兰的事情,家里还欠着生产队八十块钱还没还,就篮子里的几个鸡蛋是拿去换钱还债的。”

    许亚强脸黑了:“什么思兰欠的,你是想毁她名声吗?有你这么当妈的?果然是后妈心肠歹毒,想让她嫁不出去?明明是你去按的手印,你欠的债不要算到我们许家来。赶紧去炒鸡蛋去。”

    见吴素琼还是不动,许亚强举高了手,准备打下去,吴素琼又突然动了,去拿鸡蛋。

    “臭娘们。”许亚强骂骂咧咧地走了,出了厨房门又换上了一副笑脸。

    “咦,怎么没有看到你另外一个女儿?听说是去公社当干部了?可真是有本事啊!”老廖说,“我那儿子就不成器了,只能我去给他想办法了。”

    “廖东哥人很好,没有说的不好。”许思兰笑眯眯地说:“廖东哥在学校里就很受欢迎……”

    “是吗?”老廖不确定地问。眼看儿子今年要毕业了,工作的事情他豁出老脸给他找一个,可媳妇的事情,老廖还是想给儿子找个听话的。

    这不,听说公社刚出了两名年轻的女干部,他就带着婆娘过来看看。他家是工人家庭,儿媳妇自然也不能是农民。

    老廖的话让许亚强觉得很是尴尬,他恼怒赵婵娟从家里走了,他妈埋怨说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最主要的是那丫头眼看就能嫁人了,平白无故地家里少了一笔嫁妆,同时还眼红赵婵娟每月拿到的工资。

    听说一个月有二十来块,许亚强也觉得眼红。

    吴素琼炒好了鸡蛋,四下看着没人,用手捻了一簇放在嘴里,刚出锅的菜有些烫,她也不在意。迅速地吞下去,捞起围裙匆匆擦了下嘴角,端到外面的桌子上。

章节目录

六零女配赚钱攻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颜少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颜少之并收藏六零女配赚钱攻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