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们说我家养的猪有问题,那咱们就叫畜牧站的工作人员过来检验。”于悦说:“还有,不知道肉联厂什么时候开的规矩,我没有听说过。不如,我们一并将肉联厂的领导请来给大伙儿宣传一下政策。我下乡给群众宣讲的时候,也能顺便将肉联厂的政策详详细细地传播给群众。”
于悦面无表情地说:“不然,在场的乡亲们害怕。自己养的猪,不能立马就卖,这心里打鼓呀。以后还敢养猪吗?”
高个子眼皮一跳,他过来为难于悦是老廖私下给他说的,他本以为农村里的小姑娘没有什么见识好糊弄。可这小妮子牙尖嘴利,真要请来了厂里的领导,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高个子看着地上生龙活虎的猪,觉得自己就不该答应老廖。
高个子再看排队的人群,他们的眼里有畏惧之色。
若是让领导知道,是自己的原因让公社的人不敢养猪,高个子简直不知道他的结局。
老廖啊老廖,你可真是害苦了我。
“就算没有害猪瘟,这猪这么大,肚子里的东西就多。除去里面的东西,这猪也达不到三等,最多,最多五等。”高个子试图补救。
于悦:“同志,照您这么说,这猪越大越肥等级越低,那越小越瘦等级越高吗?”
排队群众雪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高个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家里有头一百斤重的猪,不就是可以赶来卖了吗?
“这……”高个子就想收回自己的话,又小又瘦的猪,尽是骨头,能用来做什么?
“这儿可真热闹啊!”浑厚的声音穿过人群。
于悦心中一喜,姚社长到了!
“于同志啊!我这来得真是巧,还能看到你家养的六头大肥猪!”姚社长说:“作为公社的宣传干事,你很合格啊!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于悦肩膀一松,弱弱地说:“可是,肉联厂的同志说我家的猪害了猪瘟,要将它们拉到肉联厂先关半个月。”
“嗯?”
接触到姚社长威严的眼神,高个子只有站出来,小声地说:“姚社长,我这只是怀疑。并不是一定…”
姚社长看到四周聚集的群众有些多,他务必要将这些谣言灭下去,否则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同志啊!咱不能胡乱说啊!第一,猪瘟的事情本来就莫须有,第二,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畜牧站的同志没有下定论的事情,咱们作为行业外的人士,就更不应该随便乱说。”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你们领导对你说的话,不过没关系,我会去肉联厂问清楚的。”
高个子听了,只觉腿发软,完了,完了,他的工作是要保不住了。
“哈哈哈哈哈哈——这几头肥猪怎么可能有病呢?有病长不了这么肥啊!”
“孟站长,您亲自过来了。”
原来赵婵娟离开是去搬救兵了,先回公社给姚社长讲明了事情原委,又赶着去畜牧站找人,碰到了曹立春,曹立春又立即找了站长。
“既然您来了,还是亲自做一下检测吧,咱们啊,要给群众一个解释,对不对?”
“好好好!”
最后的检测当然是六头肥猪健康。
食品收购站的站长也亲自出来宣布:“一等,五毛四一斤,六头肥猪每头抛掉十斤,平均净重180斤。”
最高兴的人莫过于方玉珍,她今天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
“幺妹,这,这一共多少钱?”
“婶,这是五百八十三元二角,还有二十斤肉票,六尺布票,二十斤粮票,您可收好了。”站长亲自拿着一摞钱出来,递给方玉珍。
“谢谢,谢谢~~”方玉珍激动地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大姐,您以后还养猪不?”姚社长问。
方玉珍看了看丈夫,大哥,三弟,四弟,猛烈地点头:“养!大半年就能养六头肥猪,我今年养十头肥猪!”
姚社长再问排队群众,“你们养吗?”
看到养猪能挣这么多钱,五百多块钱啊!他们以为自己一辈子也不能挣到这么多钱,没想到别人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挣到了!
排队群众眼红,齐声说:“养!”
声音震天响!
林成旭听说了卖猪的事情,拍红了大腿,后悔道:“我怎么就没有去呢!唉!看姚社长给咱们撑腰,让肉联厂不敢压我们的称!”
雷秀群听说小姑子挣了五百多块钱,她坐不住了,跑到于家,又是生火又是扫地,非要小姑子教她养猪。
同样震惊的还有张若男。她觉得脏、臭的猪竟然能挣那么多钱,她觉得她以前错了,明明是金猪好不好!
方玉珍家的门槛这些天简直是被人踏平了,不少人问她养猪经验,并且都说要学她,养十头猪。
“十头猪吃的可不少,尤其是长到八十斤以后,你们要算算,猪草啊,粮食啊够不够。只吃草,猪是养不肥的。”
方玉珍的话让大家清醒了一些。
林村长的话让他们更清醒了:“现在咱全公社都积极地养猪,猪崽不够了啊!没有养猪经验的家庭,一次最多养两头猪。”
“那于家怎么能养十头猪呢?”许二婶不满意。
“他们家订得早啊!他们有经验啊!何况,这次于家养了两头母猪,等以后大家有经验了,就可以到于家订猪崽了。”
“还有一头猪崽三十元钱,养死了,可要赔的。”
林成旭的话,让社员理性地对待养猪这件事了,不是盲目地追着于家了。
于家领了十头猪,那得要三百块钱的成本呢!再加上先前六头猪的一百八十块钱,其实,于家也没挣多少钱。
粮食也得花钱呢,肥猪又不是只吃猪草就能养成的。
天水村的社员从狂热的追捧中冷静下来,最终量力而行,林成旭很欣慰。
于家有一亩田的饲料田,全部种上了豆子。
于家又开始了小猪崽的饲养,一家人脸上整天挂着笑容。虽然不能每天吃肉,但蛋是不缺的。
鸡蛋、鹅蛋、鸭蛋。
于悦下乡宣传的时候,遇到合适的口风严密的人家,就会和人换东西,鸡鸭鹅兔都是她换到空间的养殖的。
养殖空间的时间和种植空间同步,禽类长得是很快,下蛋也很勤,就是耗费也很到。现在种植空间里的东西,除了果树,其他的东西几乎都给这些禽类消耗的差不多了。
偶尔,她也会拿东西到食品收购站去卖,不是镇上的,是县城的。
板栗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那是于悦从山里发现的板栗树林,挖回来给大家种的。连隔壁许家也有。
穷和饥饿能让人做很多错事,于悦想着提高一下许家的底线也不错。邻居嘛,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
但当许幺奶上门想要更多---借钱,方玉珍就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她是见识过许家的贪婪的,她不能向许家开这个口子,更不想有借无还。
当然,对那些真正有困难的人,她还是要借的。
所以,于家在天水村的名声更好了。
赵婵娟收到信了,顾绍忠的结婚报告批准了,六月底他就能过来一趟了。
有了肉,于悦就想到闫炎的钱包了。
不过在做肉干之前,她得把廖家这个麻烦解决了。小说中廖家的丑事最后也是被曝光了,但那时已经是改革开放的事情了,大家知道了,不过就道德上谴责了几句,廖家依然活得富裕潇洒。
如今,于悦已经得罪了廖家,按照廖家的行事在未来的十年中随时都可能给她伤害。这个年代,不需要多,一句谣言告发就能让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悦不可能给廖家这样的机会。
那么,不如她去做吧。点上煤油灯,她用左手写了一封信,将廖家那些腌臜事情写在笔下。第二天,她在邮局投了出去。
方玉珍给小外孙的小衣做好了,于悦趁下乡的时候去了二姐的村子带过去,顺便给了二姐一篮子鸡蛋和一些水果。于二姐拉着她,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二姐,小时候你带着我,在山里窜来窜去,遇见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吃。现在我长大了,给你的东西也是我能给的,给的起的,你不要觉得歉疚。”
“不一样,我给你的只是一些蛇莓果,哪里有这些东西珍贵。”
于悦摸摸小侄儿的头,掰给他一个芭蕉,“二姐,在我的心中,都是一样的。”
于二姐因为肚子大了,只养了一头猪,于悦留了些干菜给她。
二姐夫是个实诚的,非得要捉一只鸡给她,于悦将自行车蹬得像风火轮似的也没避开。收下了那只大公鸡。
罢了,二姐家的公鸡应该没有了,下次给她带两只下蛋的母鸡。
回到家,赵婵娟从背篓里提了一只肥肥的野兔,“这是我碰到的笨兔子,我真的是守株待兔的。”
方玉珍说:“娟儿运气就是好。”
女主,运气能不好?
于悦提了两只肥兔子出来,“和老乡换的。”没说是哪天换的。
方老爷子被请过来,打整了三只兔子,做了顿土豆烧兔子,叫了方家一大家子过来吃肉。一大家子,有肉一起吃,有忙一起帮。
大公鸡于悦将其做成了麻辣鸡丝,寄给闫炎。
于悦面无表情地说:“不然,在场的乡亲们害怕。自己养的猪,不能立马就卖,这心里打鼓呀。以后还敢养猪吗?”
高个子眼皮一跳,他过来为难于悦是老廖私下给他说的,他本以为农村里的小姑娘没有什么见识好糊弄。可这小妮子牙尖嘴利,真要请来了厂里的领导,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高个子看着地上生龙活虎的猪,觉得自己就不该答应老廖。
高个子再看排队的人群,他们的眼里有畏惧之色。
若是让领导知道,是自己的原因让公社的人不敢养猪,高个子简直不知道他的结局。
老廖啊老廖,你可真是害苦了我。
“就算没有害猪瘟,这猪这么大,肚子里的东西就多。除去里面的东西,这猪也达不到三等,最多,最多五等。”高个子试图补救。
于悦:“同志,照您这么说,这猪越大越肥等级越低,那越小越瘦等级越高吗?”
排队群众雪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高个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家里有头一百斤重的猪,不就是可以赶来卖了吗?
“这……”高个子就想收回自己的话,又小又瘦的猪,尽是骨头,能用来做什么?
“这儿可真热闹啊!”浑厚的声音穿过人群。
于悦心中一喜,姚社长到了!
“于同志啊!我这来得真是巧,还能看到你家养的六头大肥猪!”姚社长说:“作为公社的宣传干事,你很合格啊!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于悦肩膀一松,弱弱地说:“可是,肉联厂的同志说我家的猪害了猪瘟,要将它们拉到肉联厂先关半个月。”
“嗯?”
接触到姚社长威严的眼神,高个子只有站出来,小声地说:“姚社长,我这只是怀疑。并不是一定…”
姚社长看到四周聚集的群众有些多,他务必要将这些谣言灭下去,否则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同志啊!咱不能胡乱说啊!第一,猪瘟的事情本来就莫须有,第二,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畜牧站的同志没有下定论的事情,咱们作为行业外的人士,就更不应该随便乱说。”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你们领导对你说的话,不过没关系,我会去肉联厂问清楚的。”
高个子听了,只觉腿发软,完了,完了,他的工作是要保不住了。
“哈哈哈哈哈哈——这几头肥猪怎么可能有病呢?有病长不了这么肥啊!”
“孟站长,您亲自过来了。”
原来赵婵娟离开是去搬救兵了,先回公社给姚社长讲明了事情原委,又赶着去畜牧站找人,碰到了曹立春,曹立春又立即找了站长。
“既然您来了,还是亲自做一下检测吧,咱们啊,要给群众一个解释,对不对?”
“好好好!”
最后的检测当然是六头肥猪健康。
食品收购站的站长也亲自出来宣布:“一等,五毛四一斤,六头肥猪每头抛掉十斤,平均净重180斤。”
最高兴的人莫过于方玉珍,她今天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
“幺妹,这,这一共多少钱?”
“婶,这是五百八十三元二角,还有二十斤肉票,六尺布票,二十斤粮票,您可收好了。”站长亲自拿着一摞钱出来,递给方玉珍。
“谢谢,谢谢~~”方玉珍激动地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大姐,您以后还养猪不?”姚社长问。
方玉珍看了看丈夫,大哥,三弟,四弟,猛烈地点头:“养!大半年就能养六头肥猪,我今年养十头肥猪!”
姚社长再问排队群众,“你们养吗?”
看到养猪能挣这么多钱,五百多块钱啊!他们以为自己一辈子也不能挣到这么多钱,没想到别人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挣到了!
排队群众眼红,齐声说:“养!”
声音震天响!
林成旭听说了卖猪的事情,拍红了大腿,后悔道:“我怎么就没有去呢!唉!看姚社长给咱们撑腰,让肉联厂不敢压我们的称!”
雷秀群听说小姑子挣了五百多块钱,她坐不住了,跑到于家,又是生火又是扫地,非要小姑子教她养猪。
同样震惊的还有张若男。她觉得脏、臭的猪竟然能挣那么多钱,她觉得她以前错了,明明是金猪好不好!
方玉珍家的门槛这些天简直是被人踏平了,不少人问她养猪经验,并且都说要学她,养十头猪。
“十头猪吃的可不少,尤其是长到八十斤以后,你们要算算,猪草啊,粮食啊够不够。只吃草,猪是养不肥的。”
方玉珍的话让大家清醒了一些。
林村长的话让他们更清醒了:“现在咱全公社都积极地养猪,猪崽不够了啊!没有养猪经验的家庭,一次最多养两头猪。”
“那于家怎么能养十头猪呢?”许二婶不满意。
“他们家订得早啊!他们有经验啊!何况,这次于家养了两头母猪,等以后大家有经验了,就可以到于家订猪崽了。”
“还有一头猪崽三十元钱,养死了,可要赔的。”
林成旭的话,让社员理性地对待养猪这件事了,不是盲目地追着于家了。
于家领了十头猪,那得要三百块钱的成本呢!再加上先前六头猪的一百八十块钱,其实,于家也没挣多少钱。
粮食也得花钱呢,肥猪又不是只吃猪草就能养成的。
天水村的社员从狂热的追捧中冷静下来,最终量力而行,林成旭很欣慰。
于家有一亩田的饲料田,全部种上了豆子。
于家又开始了小猪崽的饲养,一家人脸上整天挂着笑容。虽然不能每天吃肉,但蛋是不缺的。
鸡蛋、鹅蛋、鸭蛋。
于悦下乡宣传的时候,遇到合适的口风严密的人家,就会和人换东西,鸡鸭鹅兔都是她换到空间的养殖的。
养殖空间的时间和种植空间同步,禽类长得是很快,下蛋也很勤,就是耗费也很到。现在种植空间里的东西,除了果树,其他的东西几乎都给这些禽类消耗的差不多了。
偶尔,她也会拿东西到食品收购站去卖,不是镇上的,是县城的。
板栗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那是于悦从山里发现的板栗树林,挖回来给大家种的。连隔壁许家也有。
穷和饥饿能让人做很多错事,于悦想着提高一下许家的底线也不错。邻居嘛,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
但当许幺奶上门想要更多---借钱,方玉珍就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她是见识过许家的贪婪的,她不能向许家开这个口子,更不想有借无还。
当然,对那些真正有困难的人,她还是要借的。
所以,于家在天水村的名声更好了。
赵婵娟收到信了,顾绍忠的结婚报告批准了,六月底他就能过来一趟了。
有了肉,于悦就想到闫炎的钱包了。
不过在做肉干之前,她得把廖家这个麻烦解决了。小说中廖家的丑事最后也是被曝光了,但那时已经是改革开放的事情了,大家知道了,不过就道德上谴责了几句,廖家依然活得富裕潇洒。
如今,于悦已经得罪了廖家,按照廖家的行事在未来的十年中随时都可能给她伤害。这个年代,不需要多,一句谣言告发就能让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悦不可能给廖家这样的机会。
那么,不如她去做吧。点上煤油灯,她用左手写了一封信,将廖家那些腌臜事情写在笔下。第二天,她在邮局投了出去。
方玉珍给小外孙的小衣做好了,于悦趁下乡的时候去了二姐的村子带过去,顺便给了二姐一篮子鸡蛋和一些水果。于二姐拉着她,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二姐,小时候你带着我,在山里窜来窜去,遇见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吃。现在我长大了,给你的东西也是我能给的,给的起的,你不要觉得歉疚。”
“不一样,我给你的只是一些蛇莓果,哪里有这些东西珍贵。”
于悦摸摸小侄儿的头,掰给他一个芭蕉,“二姐,在我的心中,都是一样的。”
于二姐因为肚子大了,只养了一头猪,于悦留了些干菜给她。
二姐夫是个实诚的,非得要捉一只鸡给她,于悦将自行车蹬得像风火轮似的也没避开。收下了那只大公鸡。
罢了,二姐家的公鸡应该没有了,下次给她带两只下蛋的母鸡。
回到家,赵婵娟从背篓里提了一只肥肥的野兔,“这是我碰到的笨兔子,我真的是守株待兔的。”
方玉珍说:“娟儿运气就是好。”
女主,运气能不好?
于悦提了两只肥兔子出来,“和老乡换的。”没说是哪天换的。
方老爷子被请过来,打整了三只兔子,做了顿土豆烧兔子,叫了方家一大家子过来吃肉。一大家子,有肉一起吃,有忙一起帮。
大公鸡于悦将其做成了麻辣鸡丝,寄给闫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