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巡察天下和移镇
第章巡察天下和移镇
陆清夫也竖起耳朵,想听听军中的事,不料赵与芮一挥手:“你先下去。”
陆清夫没办法,只好后退,让皇帝和高达走前面。
两人远远避开人群,表示私密的谈话。
高达左右看看,硬着头皮道:“这几年东赢各地偶尔有些零星的反抗,并且大部份都是藏在地下,保王派们不敢露面,我大军确实没什么战事,武官们-――”
高达说了些大宋现状。
现在仗少了,但训练照久,时间一长,武官们也有点松懈,士兵们也不乐意。
关键对武官们来说,不打仗,晋升就慢,有人自然不爽了。
但要说裁军,东赢这边地盘比较大,驻军也就几个军,三四万人,怕裁了不够用。
高达说了半天,大概的意思,还是希望有仗打,不要裁军。
这基本是代表了大部份军中主官和意见。
赵与芮听完也没有表态,随便在东京住了几天,又分别召见一些中层官员,单独聊了聊。
赵与芮巡视天下的消息,此时当然已经传遍整个大宋。
第一个得到消息的是远东城的赵。
远东城建立在贝加而湖的东面,倚湖而建,是大宋在这里建立的一座雄城。
这是后世都没有干成的事,赵与芮动员十几万民工,历经十五年,终于建成。
燕王赵分藩在此,有镇守远东之责。
赵与芮在元贞十四年开建远东城,二十九年完成,然后每隔百里又建新城,到现在四十一年,已经在远东城区建了七八座小城,把大宋的统治力延绵万里。
但远东城这个地方苦寒啊,尽管赵与芮加大这里的移民,还是科举考试加分的政策,这二十多年来,远东城人口也才勉强过五十万,其中汉人大概占据一半以上。
别说老百姓了,燕王赵学着他父亲,每年到冬季就跑东赢或高丽去渡假,春季才回远东城,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外面。
今年他在远东城过年,过完年后,本来打算带长子赵琦去东瀛省九州渡假,泡温泉,没想到父皇突然去东瀛,他当地也立刻想去,可赵与芮发来电报,让他不要去。
没办法,赵只能在远东城等着。
他人虽然在远东城,但东瀛的电报每天会向他传送皇帝的消息。
电报才发明十四年,加上他藩地的特殊地理环境,从东瀛到这里的电报要经过两次中转才能到远东,所以赵每天得到的消息,都有些滞迟。
这天一大早,赵在府上和人下着棋,等东瀛的电报。
按他的命令,东瀛电报每小时必须上报一次,如遇急事,则要更快。
屋子里人不少,少年时与他下棋的伙伴,除了有别在外的,都在。
像石狗儿的儿子石忠国,现在是远东省都司都指挥。
前皇城司提点杨跃武的儿子杨孝林是王府护卫营,准备将。
他的另一个好兄弟全英是高丽省制置使。
谢堂在长春城当知府。
孟之乐在东瀛省当银行行长。
和赵下棋的都是他的心腹,基本也是大宋的勋贵后代。
现场有七八个人,大部份年纪和赵差不多,有四十左右。
很多人儿女都有不少,但现在都不能进入这核心场合。
现场最能说上话的,就是石忠国,杨孝林,还有陈林。
陈林是远东城锦衣卫千户,他父亲是陈峰,也是当年王府少年,和石狗儿同一批,与石狗儿关系很好。
“赢了。”安静的房间里,突然传来赵欢喜的声音,接着众人哈哈大笑。
这局赵又赢了,众人自然跟着附和。
小声的和众人聊了几句,赵突然放下棋子,缓缓道:“听说父皇这次巡查天下,可能要考虑移镇。”
“依你们看,本王会被移镇到什么地方?”
众文武脸色微变。
大伙跟了燕王二三十年,有的和赵从小认识,可以说跟了近四十年,哪能说移就移。
赵就藩时间二十六年,慢慢布局,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把部下心腹放到各处,现在一旦移镇,二十多年前功尽弃。
要是赵祺过来还好,万一换成赵绎过来,他们这些人,都得倒霉。
房间里突然沉默下来,显然大家不愿意面对移镇的事。
赵移镇,少量文武可以带走,但不可能全部带走。
而且大伙在这里二十多年,儿女妻子,亲戚族人,都布置到位。
他们就算能走,儿子族人们,也未必能跟走。
像杨孝林儿子是当地一个营的指挥,他可以跟着赵走,他儿子至少短期内是走不了的。
“大王这消息确定吗?外面不是说流言吗?”有人这时终于小心翼翼的是问了。
“空穴不会来风。”赵沉声道:“以本王对父皇的了解,可能这吹风的,还是父皇。”
搞不好这消息就是赵与芮放出来的,看看儿子们有什么反应。
“原本当年父皇就曾有过想法,藩王就藩五到六年就得移镇,后来考虑到海外殖民地不容易征服,一拖再拖-――”
当年赵与芮的打算,藩王们五到十年就移一次。
后来发现做生不如做熟,儿子们好不容易在当地立足脚,再调动不怎么好办事。
所以一拖再拖。
现在二十多年了,几个儿子在各镇都是根深蒂固的扎下来,没想到赵与芮突然想移镇。
“陛下,为何要这个时候移镇?”石忠国问:“难道?”
“怕是要立太子了。”赵长叹。
移镇,肯定是为立太子准备,各皇子在自己封地干了二十多年,羽翼已丰,既然要立太子,肯定要改变他们的封地,为太子铺路。
“终于要立太子了?”大伙也是忍不住吐槽。
哪个皇帝这么老还不立太子?
过去这些年,很多朝臣都担心赵与芮突然嗝屁,太子都没有,上了无数次书了。
虽然赵与芮一直说在现在的奉天殿上有诏书,但大伙都担心。
现在终于要立太子了,所有人既是兴奋,又是担心。
“陛下会立谁为太子?”有人激动道。
赵不动声色看了他一眼,你激动个毛,我都不激动。
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谁也不能回答。
但赵与芮巡察天下,肯定是为立太子准备,甚至有考察各皇子的意思。() ()
毕竟以前各皇子的成绩,都是通过书面和情报司口述传到赵与芮那。
这次赵与芮会到处看看,实地查看。
赵与芮之前来电说只在东瀛呆几天,实际呆了十天都没离开,并且跑遍各州府,看的非常认真。
“立太子的事,谁也不敢断定,大王现在应该考虑下,咱们要不要做点什么?”石忠国这时突然道。
四周目光纷纷看向他,你想干嘛?说这话?
“不要误会。”石忠国感觉到四周目光火热,赶紧道:“我是说,要不要做些事,表现下大王的成绩?”
“现在做什么都没有用。”赵摇头:“咱们不变应万变。”
“这是-――”有人想说,听听由命了?万一太子不是赵,就得移镇,他们以后也不会再有任何前途了。
“父皇不比常人,有些时候,咱们什么都不做,可能会更好。”
当天赵和部下心腹商量了会,感觉也没什么事好做的,也不敢乱有表示。
等人群快散去时,赵单独留下远东省都指挥使石忠国。
大宋在远东驻有六个军,三万多兵马,石忠国是大权在握,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
等众人离开后,赵突然问:“辽东都司王安节和你关系如何?”
王安节是王坚儿子,年纪也不小了,再过几年估计要退休。
赵的封地包括远东省,辽东省,高丽省和东瀛省,所以王安节和他也有交集。
石忠国道:“表面还算不错,不过他向来不站队。”
“但,我和他聊过,他对大王还是推崇备至。”
赵对部下不错,会拉拢人心,所以在封地内口碑不错。
赵想了想,人心隔肚皮,他嘴上推崇倍至,实际却不知道。
得试一试。
“想个法试一试。”赵笑道。
石忠国神色微动,刚刚对着众人说什么也不做,比什么都好,没想到燕王转头就想做点什么。
“可以。”石忠国马上点头,然后道:“要不发个电报,召他来远东城?”
“不要。”赵起身,在屋中走了几个来回。
石忠国静静看着他,刚才赵在众人面前表现的很沉稳,但石忠国现在看到了他的焦虑,原来燕王还是在意皇位的。
和燕王这么多年,燕王表面上从来没有表示过,但现在他终于知道,燕王还是很在意皇位。
当然,身为人臣,燕王心腹,他也希望如此。
燕王年纪也不小了,再不当皇帝,还能有几年?
“等会你发个电报给他。”赵想了想后,终于道:“找个当地汉商,说他涉嫌和燕王府做生意时,欺诈王府,让王安节派人先抓起来。”
嘶,石忠国微微吸了口冷气,没想到赵也是个狠人。
这种抓当地生意人的事,肯定由当地官府衙门的捕快来干,军队哪能干这事。
而且抓的是汉商,什么证据也没有,就凭燕王一句话,你能随便抓吗?
这就是测试王安节的立场了。
“如果他真抓呢?”石忠国小声问,他怕事情会闹大,万一办成冤案怎么办?
“过几天再放了,就说搞错对象。”赵笑道。
这样石忠国就放心了,马上道:“行,我这就去办。”
于是没多久,驻长春城的王安节收到电报,城中有个叫宋大中的汉商,和燕王府做生意时,涉嫌欺诈,那个能不能请你先把他抓起来,等燕王府来人询问?
王安节接到电报先是一脸懵,接着神色微变。
他父亲王坚是当年赵与芮倚重的大将,于三年前病故,和余一样,两人死后都被封了国公。
王安节现在也是降等世袭,有侯爵。
这可是大宋少有的勋贵,因为赵与芮任上是逐步取消勋贵,不让世袭的。
也就是王坚,余等少数重臣后代才有这样的待遇。
皇帝巡察天下的消息,王安节当然知道。
只是没想到燕王府突然来了这个电报。
看到电报第一眼,他还以为是真事,然后很快反应过来,这屁的真事啊,这是燕王试探自己呢?
王安节顿时眉头纠结成一团线,这事怎么干?
他父亲王坚在时,一直保持不站队的态度。
包括余在内,这些老将们都尽量和诸皇子牵上关系。
但现在父亲死了,而身前没和诸皇子搭上关系,以后王安节就是要独自在大宋朝混。
大宋朝现在,可不好混啊。
皇帝年迈,太子未立,这次皇帝巡察天下,恐怕是立太子储君做准备。
这是到了他要站队的时候了?
王安节看着电报发呆,脑子里在想,几位皇子谁能为太子?
从赵与芮过去的安排来看,皇太子一般只会在前三位皇子中选出。
即赵祺,赵,赵绎,后面的几位皇子基本被排除。
这三位皇子,又有谁最有机会?
王安节不想站队,但感觉不站队都不行?
纠结了两天后,王安节派儿子王建带着他的亲兵,假伪劫匪,先把那宋大中抓了起来,关在一个仓库。
他不敢动用军队,只能用自己府中亲兵。
因为抓这种普通嫌犯的事,可不是他的职责。
消息很快传到赵处,赵暗暗舒了口气,心中压着的一块石头也终于抬起来些。
但这样,显然还是不够的。
父皇啊父皇,到底在想什么?
二月下旬,赵与芮离开东瀛,往大员去。
赵得到消息,立刻带人前往东瀛,途中还经过长春城,拜访了王安节。
王安节看到赵也吓了一跳,赵经过时,带了大量马车,随从近千。
赵的王府护卫也就两个营,一个营五百人。
看驾势几乎全带出来了。
但他带的不全是兵马,说是也有随从,及家属。
王安节带人迎接赵,晚上还宴请了赵。
第二天一大早,赵带人离开,这次只带了五百多人,说是留了些家属和随从在长春城办事。
赵前脚离开,王安节又纠结起来,他在房中拿着笔和纸,考虑着要不要发电报给皇帝,赵在长春城留了五百人。
这可不是件小事。
陆清夫也竖起耳朵,想听听军中的事,不料赵与芮一挥手:“你先下去。”
陆清夫没办法,只好后退,让皇帝和高达走前面。
两人远远避开人群,表示私密的谈话。
高达左右看看,硬着头皮道:“这几年东赢各地偶尔有些零星的反抗,并且大部份都是藏在地下,保王派们不敢露面,我大军确实没什么战事,武官们-――”
高达说了些大宋现状。
现在仗少了,但训练照久,时间一长,武官们也有点松懈,士兵们也不乐意。
关键对武官们来说,不打仗,晋升就慢,有人自然不爽了。
但要说裁军,东赢这边地盘比较大,驻军也就几个军,三四万人,怕裁了不够用。
高达说了半天,大概的意思,还是希望有仗打,不要裁军。
这基本是代表了大部份军中主官和意见。
赵与芮听完也没有表态,随便在东京住了几天,又分别召见一些中层官员,单独聊了聊。
赵与芮巡视天下的消息,此时当然已经传遍整个大宋。
第一个得到消息的是远东城的赵。
远东城建立在贝加而湖的东面,倚湖而建,是大宋在这里建立的一座雄城。
这是后世都没有干成的事,赵与芮动员十几万民工,历经十五年,终于建成。
燕王赵分藩在此,有镇守远东之责。
赵与芮在元贞十四年开建远东城,二十九年完成,然后每隔百里又建新城,到现在四十一年,已经在远东城区建了七八座小城,把大宋的统治力延绵万里。
但远东城这个地方苦寒啊,尽管赵与芮加大这里的移民,还是科举考试加分的政策,这二十多年来,远东城人口也才勉强过五十万,其中汉人大概占据一半以上。
别说老百姓了,燕王赵学着他父亲,每年到冬季就跑东赢或高丽去渡假,春季才回远东城,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外面。
今年他在远东城过年,过完年后,本来打算带长子赵琦去东瀛省九州渡假,泡温泉,没想到父皇突然去东瀛,他当地也立刻想去,可赵与芮发来电报,让他不要去。
没办法,赵只能在远东城等着。
他人虽然在远东城,但东瀛的电报每天会向他传送皇帝的消息。
电报才发明十四年,加上他藩地的特殊地理环境,从东瀛到这里的电报要经过两次中转才能到远东,所以赵每天得到的消息,都有些滞迟。
这天一大早,赵在府上和人下着棋,等东瀛的电报。
按他的命令,东瀛电报每小时必须上报一次,如遇急事,则要更快。
屋子里人不少,少年时与他下棋的伙伴,除了有别在外的,都在。
像石狗儿的儿子石忠国,现在是远东省都司都指挥。
前皇城司提点杨跃武的儿子杨孝林是王府护卫营,准备将。
他的另一个好兄弟全英是高丽省制置使。
谢堂在长春城当知府。
孟之乐在东瀛省当银行行长。
和赵下棋的都是他的心腹,基本也是大宋的勋贵后代。
现场有七八个人,大部份年纪和赵差不多,有四十左右。
很多人儿女都有不少,但现在都不能进入这核心场合。
现场最能说上话的,就是石忠国,杨孝林,还有陈林。
陈林是远东城锦衣卫千户,他父亲是陈峰,也是当年王府少年,和石狗儿同一批,与石狗儿关系很好。
“赢了。”安静的房间里,突然传来赵欢喜的声音,接着众人哈哈大笑。
这局赵又赢了,众人自然跟着附和。
小声的和众人聊了几句,赵突然放下棋子,缓缓道:“听说父皇这次巡查天下,可能要考虑移镇。”
“依你们看,本王会被移镇到什么地方?”
众文武脸色微变。
大伙跟了燕王二三十年,有的和赵从小认识,可以说跟了近四十年,哪能说移就移。
赵就藩时间二十六年,慢慢布局,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把部下心腹放到各处,现在一旦移镇,二十多年前功尽弃。
要是赵祺过来还好,万一换成赵绎过来,他们这些人,都得倒霉。
房间里突然沉默下来,显然大家不愿意面对移镇的事。
赵移镇,少量文武可以带走,但不可能全部带走。
而且大伙在这里二十多年,儿女妻子,亲戚族人,都布置到位。
他们就算能走,儿子族人们,也未必能跟走。
像杨孝林儿子是当地一个营的指挥,他可以跟着赵走,他儿子至少短期内是走不了的。
“大王这消息确定吗?外面不是说流言吗?”有人这时终于小心翼翼的是问了。
“空穴不会来风。”赵沉声道:“以本王对父皇的了解,可能这吹风的,还是父皇。”
搞不好这消息就是赵与芮放出来的,看看儿子们有什么反应。
“原本当年父皇就曾有过想法,藩王就藩五到六年就得移镇,后来考虑到海外殖民地不容易征服,一拖再拖-――”
当年赵与芮的打算,藩王们五到十年就移一次。
后来发现做生不如做熟,儿子们好不容易在当地立足脚,再调动不怎么好办事。
所以一拖再拖。
现在二十多年了,几个儿子在各镇都是根深蒂固的扎下来,没想到赵与芮突然想移镇。
“陛下,为何要这个时候移镇?”石忠国问:“难道?”
“怕是要立太子了。”赵长叹。
移镇,肯定是为立太子准备,各皇子在自己封地干了二十多年,羽翼已丰,既然要立太子,肯定要改变他们的封地,为太子铺路。
“终于要立太子了?”大伙也是忍不住吐槽。
哪个皇帝这么老还不立太子?
过去这些年,很多朝臣都担心赵与芮突然嗝屁,太子都没有,上了无数次书了。
虽然赵与芮一直说在现在的奉天殿上有诏书,但大伙都担心。
现在终于要立太子了,所有人既是兴奋,又是担心。
“陛下会立谁为太子?”有人激动道。
赵不动声色看了他一眼,你激动个毛,我都不激动。
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谁也不能回答。
但赵与芮巡察天下,肯定是为立太子准备,甚至有考察各皇子的意思。() ()
毕竟以前各皇子的成绩,都是通过书面和情报司口述传到赵与芮那。
这次赵与芮会到处看看,实地查看。
赵与芮之前来电说只在东瀛呆几天,实际呆了十天都没离开,并且跑遍各州府,看的非常认真。
“立太子的事,谁也不敢断定,大王现在应该考虑下,咱们要不要做点什么?”石忠国这时突然道。
四周目光纷纷看向他,你想干嘛?说这话?
“不要误会。”石忠国感觉到四周目光火热,赶紧道:“我是说,要不要做些事,表现下大王的成绩?”
“现在做什么都没有用。”赵摇头:“咱们不变应万变。”
“这是-――”有人想说,听听由命了?万一太子不是赵,就得移镇,他们以后也不会再有任何前途了。
“父皇不比常人,有些时候,咱们什么都不做,可能会更好。”
当天赵和部下心腹商量了会,感觉也没什么事好做的,也不敢乱有表示。
等人群快散去时,赵单独留下远东省都指挥使石忠国。
大宋在远东驻有六个军,三万多兵马,石忠国是大权在握,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
等众人离开后,赵突然问:“辽东都司王安节和你关系如何?”
王安节是王坚儿子,年纪也不小了,再过几年估计要退休。
赵的封地包括远东省,辽东省,高丽省和东瀛省,所以王安节和他也有交集。
石忠国道:“表面还算不错,不过他向来不站队。”
“但,我和他聊过,他对大王还是推崇备至。”
赵对部下不错,会拉拢人心,所以在封地内口碑不错。
赵想了想,人心隔肚皮,他嘴上推崇倍至,实际却不知道。
得试一试。
“想个法试一试。”赵笑道。
石忠国神色微动,刚刚对着众人说什么也不做,比什么都好,没想到燕王转头就想做点什么。
“可以。”石忠国马上点头,然后道:“要不发个电报,召他来远东城?”
“不要。”赵起身,在屋中走了几个来回。
石忠国静静看着他,刚才赵在众人面前表现的很沉稳,但石忠国现在看到了他的焦虑,原来燕王还是在意皇位的。
和燕王这么多年,燕王表面上从来没有表示过,但现在他终于知道,燕王还是很在意皇位。
当然,身为人臣,燕王心腹,他也希望如此。
燕王年纪也不小了,再不当皇帝,还能有几年?
“等会你发个电报给他。”赵想了想后,终于道:“找个当地汉商,说他涉嫌和燕王府做生意时,欺诈王府,让王安节派人先抓起来。”
嘶,石忠国微微吸了口冷气,没想到赵也是个狠人。
这种抓当地生意人的事,肯定由当地官府衙门的捕快来干,军队哪能干这事。
而且抓的是汉商,什么证据也没有,就凭燕王一句话,你能随便抓吗?
这就是测试王安节的立场了。
“如果他真抓呢?”石忠国小声问,他怕事情会闹大,万一办成冤案怎么办?
“过几天再放了,就说搞错对象。”赵笑道。
这样石忠国就放心了,马上道:“行,我这就去办。”
于是没多久,驻长春城的王安节收到电报,城中有个叫宋大中的汉商,和燕王府做生意时,涉嫌欺诈,那个能不能请你先把他抓起来,等燕王府来人询问?
王安节接到电报先是一脸懵,接着神色微变。
他父亲王坚是当年赵与芮倚重的大将,于三年前病故,和余一样,两人死后都被封了国公。
王安节现在也是降等世袭,有侯爵。
这可是大宋少有的勋贵,因为赵与芮任上是逐步取消勋贵,不让世袭的。
也就是王坚,余等少数重臣后代才有这样的待遇。
皇帝巡察天下的消息,王安节当然知道。
只是没想到燕王府突然来了这个电报。
看到电报第一眼,他还以为是真事,然后很快反应过来,这屁的真事啊,这是燕王试探自己呢?
王安节顿时眉头纠结成一团线,这事怎么干?
他父亲王坚在时,一直保持不站队的态度。
包括余在内,这些老将们都尽量和诸皇子牵上关系。
但现在父亲死了,而身前没和诸皇子搭上关系,以后王安节就是要独自在大宋朝混。
大宋朝现在,可不好混啊。
皇帝年迈,太子未立,这次皇帝巡察天下,恐怕是立太子储君做准备。
这是到了他要站队的时候了?
王安节看着电报发呆,脑子里在想,几位皇子谁能为太子?
从赵与芮过去的安排来看,皇太子一般只会在前三位皇子中选出。
即赵祺,赵,赵绎,后面的几位皇子基本被排除。
这三位皇子,又有谁最有机会?
王安节不想站队,但感觉不站队都不行?
纠结了两天后,王安节派儿子王建带着他的亲兵,假伪劫匪,先把那宋大中抓了起来,关在一个仓库。
他不敢动用军队,只能用自己府中亲兵。
因为抓这种普通嫌犯的事,可不是他的职责。
消息很快传到赵处,赵暗暗舒了口气,心中压着的一块石头也终于抬起来些。
但这样,显然还是不够的。
父皇啊父皇,到底在想什么?
二月下旬,赵与芮离开东瀛,往大员去。
赵得到消息,立刻带人前往东瀛,途中还经过长春城,拜访了王安节。
王安节看到赵也吓了一跳,赵经过时,带了大量马车,随从近千。
赵的王府护卫也就两个营,一个营五百人。
看驾势几乎全带出来了。
但他带的不全是兵马,说是也有随从,及家属。
王安节带人迎接赵,晚上还宴请了赵。
第二天一大早,赵带人离开,这次只带了五百多人,说是留了些家属和随从在长春城办事。
赵前脚离开,王安节又纠结起来,他在房中拿着笔和纸,考虑着要不要发电报给皇帝,赵在长春城留了五百人。
这可不是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