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后年春天,是你们哈儿蛮卫三年一次,去大明辽东藩国的开原都城,去向神裔大皇帝朝贡的时候?这一段朝贡的路程,究竟有多长?而这么遥远艰难的距离,路上到处是劫掠迁徙的野人部落,你们又怎么过去呢?…”
“祖萨满,辽东是‘军镇’,不是藩国。开原不是辽东都司的‘都城’。辽东都司的治所原先在辽阳城,但之后为了防备蒙古朵颜三卫,移驻到了靠西的广宁城。辽阳与广宁两处,就是大皇帝在辽东最关键的两处重镇,都有着几千上万的大军驻守!至于神裔大皇帝,他住在最宏伟的顺天府京城,距离辽东镇还有一千多里,有二十个开原那么大!一般女真部落的朝贡使者,是见不到大皇帝的。至于具体的朝贡路线,是这样,再这样走…”
倾塌的寺庙里,供奉着女真部族的萨满祭坛。主神的徽记似鹰似鸟,缥缈的神烟萦绕不断。而在徽记与祭坛前,一面祖传的野猪皮地图,就带着密密麻麻的标记,对应在一面新绘的桦树皮地图上。
哈儿蛮酋长阿力神情唏嘘,抚摸着祖传的地图,看着上面抽象却实用的地形标记,手指从浩荡的大江一直南下,越过一处处或者存在、或者消失的卫所,直到六千里外的辽东边墙。
“血目的主神见证!从哈儿蛮卫南下朝贡,一路有五千多里!全程要沿着大江,但不坐船,而是骑马。因为逆流向上,部落的小船很难划快,春天大江的凌汛也过于危险,夏天还有洪水…”
“我们哈儿蛮卫,会凑出二三十骑,必须保证每个人至少一匹战马,再加一匹驮货的驮马。而周围的部族有想要一同贸易的,也可以派出人手加入,但必须自己备马…”
“然后,几十骑沿着大江边开阔的河滩一路南下,沿途会有各处相熟的卫所加入。大伙都是结队一起,这样的大队骑兵,南下时也更加安全。比如南下四百里后,福山卫也能抽出二三十骑加入。再南下四百里,忽石门卫也有几十骑…最后一路凑出两三百全副武装的骑兵,带着同样数量的驮马,以及用来贸易的货物,一路从黑龙江下游,抵达中游的松花江口,就到了海西诸部的地盘了…”
“先祖庇佑!只有聚起这样规模的部族骑兵,沿途遇到的大小野人部落,才不敢出来劫掠。而朝贡队伍的行动也必须要快,一天一百多里都很常见。这样一两个月的时间,行出四千多里,就能到比较安定的松花江中上游,到海西各部的腹地了。而越过千里的海西各部,就是大明的边墙诸堡了…”
“海西各部接受朝廷册封,设置的卫所很多,人口也很稠密,甚至能有几千人的大部落,有定居的大镇子和集寨!再往南,一路都比较安全。我们两三百骑兵的朝贡队伍,带的又全是不值钱的皮子,沿途的大部落完全不感兴趣,只是会派出小队斥候盯梢防备。海西女真比野人各部富庶的多,村落里的铁器和布匹也多,不知是怎么从南边弄到的,又或者是自己偷偷挖矿打造的。他们不但不会打我们的主意,还会担心我们这帮‘苦哈哈的野人’,来抢劫他们富裕的村子…”
说到这,哈儿蛮酋长阿力面露苦笑。虽然他们自认为是忠诚于皇帝的“下游卫所”,是“汉化的熟女真”,但内附的海西各部,却依然把他们这些穷苦的北方部落,当成“野蛮的野人女真”,甚至是“冒名顶替的野人部落”。
“阿力!既然按照你的说法,各‘卫所部落’本身,都会带上些周围相熟的部落。而朝贡的沿途,也会不断有新的‘卫所部落’加入…这样的话,我们马哈部手里有铜印,以‘满泾卫所’的名义加入进来,再加上‘哈儿蛮卫’,一同参与后年的朝贡贸易…你觉得大明会接纳吗?”
“主神庇佑!祖萨满,您是说,我以后还能带着族人,南下朝贡吗?…”
听到祖瓦罗的话,哈儿蛮酋长阿力面露惊讶,眼中现出喜色。既然对方有南下朝贡大明、进行贸易的打算,那就必然需要他这个世代承袭的“哈儿蛮卫都指挥使佥事”,来做带队领路的人。这样一来,他这一条命不仅保住了,而且还有希望,恢复自己的部落!
“血目的主神呀!南下朝贡大明,确实有利可图,能有很多的赏赐和回报!但具体的朝贡…祖萨满,虽然多一个朝贡的部落名头,就能多一份朝廷的赏赐。但‘满泾卫都指挥使’的身份,还是过于敏感了!这可是锁江的关键卫所,一度和喜申卫并列,是大江下游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两处卫所之一!时隔多年,‘满泾卫’重新恢复朝贡,一定会惊动辽东总兵,惊动负责朝贡的大监,甚至惊动辽东镇的巡抚,前来核实身份…”
“虽然朝廷对女真各部的朝贡,一贯非常宽大。各部确实经常有冒充卫所身份,去辽东贸易谋利的事情….但‘满泾卫’还是太特殊了!朝廷对这个卫所封赏极重,甚至多次册封过‘都指挥使同知’,而不是‘都指挥使佥事’。一旦冒贡引起辽东巡抚的注意,事情就可能会很麻烦,除非提前和内宦大监们疏通好…”
说着说着,哈儿蛮酋长阿力按住自己的心口,脸上的喜色渐渐变化,眉头也皱了起来。祖萨满不知道大明官府做事的惯例,有些事只要不引人注意,无论怎么弄都行。而一旦引起人注意,被人上了秤公开掂量,那可就会弄出大麻烦的!
“祖萨满,你可以派出部落的人手,直接以我们‘哈儿蛮卫’的身份,去南边大明朝贡贸易,只要让我带队就行!而如果您想要再顶替一个部落,多骗一份赏赐…嗯,不如换成我们哈儿蛮卫周围,更小一点的‘弗朵河所卫’。”
“这处卫所二十年前被野人攻破,早已经不存在了。而他们卫所的铜印,也在我哈儿蛮部手里。我曾经用这块铜印,多领过一份赏赐…虽然不多,但好在没有人来核查。负责朝贡的内宦们,可能看出来了,但并不在意这一点赏赐的零头…因为每发一份朝贡的赏赐,他们也能从中拿到好处。我们这些部落,要是识相的,还要给他们些回扣。他们也能给边关打声招呼,让我们多带走些最值钱的铁器…”
哈儿蛮酋长阿力努力描述着,向祖瓦罗这个“对大明一窍不通”的“野人萨满”,解释着大明的卫所朝贡体系,和辽东镇内部复杂的派系群体。
这其中,有扮演不同角色、博弈非常复杂的“内宦女蛇”、“文官祭司”,还有被双方一同打压监管的“总兵军团长”。而最危险和麻烦的,就是位高权重的“文官祭司”了。虽然,通常情况下,辽东的文官们,都会遵循大明国策,厚待朝贡的女真各部,安抚这些“东北蛮夷”,而不会严格查验…
像是冒名顶替、前来骗贡这件事,确实在北地的卫所屡见不鲜。而大明朝廷对于东北女真各部,尤其是外东北野人女真前来朝贡的态度,则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对东南海外藩属的朝贡宽松多了!
要知道,女真各部所在的东北,是帝国的右臂,距离顺天府的帝国心脏,实在是太近太近。而北边还有“生死大敌”蒙古的威胁,一旦女真各部被蒙古人拉拢,左右夹击,那就会成为帝国的噩梦!
这就使得,在以北地为统治重心,以顺天府为心脏的大明朝廷看来,东北女真各部的统战价值极高,完全不是什么“东番”、什么“倭夷”、什么“满剌加”能够相比的。
东番近在眼前,但朝廷视而不见。倭夷逐利求商,朝廷严加防备,甚至要整顿海禁。而满剌加被海夷弗朗机人攻灭,朝廷知道后,也只是收留了逃亡的满剌加王室,驱逐了冒充满剌加人朝贡贸易的弗朗机人,并没有任何出兵的意图。但建州女真一旦有所不稳,那是宁愿花出上百万两银子,也要出动大军收拾的…
从正统年间开始,对于女真各部的朝贡,大明朝廷就有过特事特办的专项指示。首先,“如系边报,不拘时月,听其来朝”。这是明确的政治原则,只要愿意来朝贡的女真部族,原则上都接受,政治上是一路绿灯的。
接着,“其余进贡袭职等事,许一年一朝,或三年一朝,不必频数”。这是规定的朝贡流程,海西与建州各部离得近,可以一年一朝贡,野人女真离的远,三年一朝贡。而“不必频数”的潜台词是,女真各部的朝贡对朝廷来说,是赔本的买卖,是花钱的安抚。朝贡次数不要太多,能少就少,朝廷的钱也是钱。
最后,“其有市易生理,随辽东开原交易,不必来京。”这是具体的办事条例。朝廷也知道,女真各部频繁前来朝贡,一个是图那点赏赐,另一个就是想要交易货物。就让他们在边镇朝贡贸易,土特产卖完就打发走,不要到顺天府京城来“要饭”。这还是为了省钱省事,朝贡使者来了京城朝贡,肯定要见皇帝。那为了大明的体面,为了皇帝高兴,肯定要赏赐的更多。
并且,每次有外藩使者上京,沿途负责接待的各处驿站卫所,有门路的都会报上一大笔钱粮,趁机销账。没门路的则穷困的厉害,甚至供不起使者大几十上百人的队伍吃喝,容易让蛮夷闹出事情。正统年间的番邦朝贡,就弄出过几次乱子…至于像朝鲜使者那样能掏得起腰包,自己买吃食酒水,又从不闹事的,毕竟是少数。穷苦的女真各部明显不在其中。
“圣皇帝在上!穿过海西诸部的地盘,从吉林船厂南下,进入辽河浑河流域,就到了真正的大明边疆,到了足足数千里的边墙!那边墙周围的大明堡寨,一处接着一处,各个依山傍水、险要难攻。那是如同‘金阿林’白色山脉一样的不落边墙!是永远也不可能有女真部落,能够凭借武力打进去的!…”
说到辽东边墙防线的牢固,哈儿蛮部酋长阿力大为感慨,就像是回忆起了巍峨的大小兴安岭。在这个时代,辽东边墙确实是不落的要塞群,从来没被强大的蒙古人攻破过,松散的女真各部就更不用说了。而辽东镇的坚固程度,也是九边军镇之首,甚至要超过“山河表里”的宣府、大同。
“至于开原卫,位于辽阳城北大概四百里,离边关很近。只要过了连绵坚固的辽东边墙,就能一眼从镇南关上看到。我之前的五次朝贡,除了第一次去了辽阳,见到了辽东总兵外…其余四次,就都在开原卫,不许‘深入窥伺’。开原卫那儿,有专门检查铜印贡书、负责朝贡事宜的内宦大监。他们代表大皇帝,接受各部朝贡的贡品,赏赐两顿上好的宴席酒水,最后赐下朝廷的回礼…”
“从觐见朝贡到赐下回礼,总共大概十天半月,有时长有时候短。而这段时间,就是各部唯一能获得许可、在边墙内贸易的时候了。开原卫有一处大集镇,还有不少有背景的皮毛商人、马匹商人…他们会‘高价’收购我们的货物,让我们换回不少粮食、盐和布匹,甚至能让我们带走一部分铁器!”
讲到开原集市的繁盛,哈儿蛮酋长阿力面露憧憬,连眼中都流露出渴望。那个人口数万的大集镇,已经是他这个熟女真酋长,除了辽阳军城外,这一辈子所见过最繁荣富足的地方了!
至于传说中大皇帝所在的“京城”,据说有几十万上百万人,单单一座城市,就超过了东北女真各部的人口总和!那完全是他所无法想象的地方,哪怕在梦里出现的样子,也只是二十个开原集镇连在一起…
“阿力,开原的大集市里,能买到铁器?”
“嗯,开原有很多铁器!那里富庶的汉人部族,每一户都用铁锅!只是铁器很难带出边墙,只有我们这些朝贡的部落,才能带走一部分…”
“赞美主神!那开原大集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匠人吗?包括造船和打铁的?…”
“当然!那是一座大集镇,各种匠人都有!只不过,他们很多都是卫所的军户,或者是在匠户籍里,隶属于大明各卫,就像有部落归属的部落民。吉林船厂裁撤后,原本的造船匠人,应该都就近散入各卫所里了。至于打铁匠人,最好的肯定在辽阳城,那里出产最好的铁甲和铁刀!…”
“!…朝贡…贸易…匠人…”
听到这一番话,祖瓦罗眼神闪动,明显思量起来。好一会后,他才站起身,走到祭坛后面,摸出了个什么闪光的东西,又走了回来。
“阿力,你拿好,看看这个!”
“啊!这,这是?这难道是?!…”
“不错!这是陛下大萨满预言里,南方大部落联盟最爱的黄金!怎么样,这块金符,正好是一斤重。我要是带十匹驮马,驮上十袋这样的黄金,去那边的大明辽东朝贡…那我能不能去到二十个开原的京城,见到他们的神裔大皇帝,递交一份朝贡的国书?然后,我也不要什么赏赐,只要让他们的神裔大皇帝,赐我一批最好的工匠就行!…”
“什么!”
看到手中沉甸甸、闪动金光的主神金符,哈儿蛮酋长阿力浑身一震,眼中显露渴望。作为世代朝贡的熟女真部族,他当然知道黄金的价值,也知道这一小块金灿灿的东西,能在开原市集换回多少值钱的铁器布匹!紧接着,他的脑袋一阵恍惚,完全没有听到祖瓦罗后面的话,只是听到了那不可思议的描述。
“天神啊!先祖啊!祖萨满,您刚才说…多…多少黄金?十…块?…”
“?…十块够做什么?一个人就揣走了,还用得着十匹马来驮吗?我是说,十袋!一个草袋一百斤,十袋一千斤!…”
“十个草袋?一千斤?黄金?!”
“对!够吗?我现在只能拿出这么多,还得留五百斤跟东边贸易…不够的话,后面还有…”
“!!…”
“祖萨满,辽东是‘军镇’,不是藩国。开原不是辽东都司的‘都城’。辽东都司的治所原先在辽阳城,但之后为了防备蒙古朵颜三卫,移驻到了靠西的广宁城。辽阳与广宁两处,就是大皇帝在辽东最关键的两处重镇,都有着几千上万的大军驻守!至于神裔大皇帝,他住在最宏伟的顺天府京城,距离辽东镇还有一千多里,有二十个开原那么大!一般女真部落的朝贡使者,是见不到大皇帝的。至于具体的朝贡路线,是这样,再这样走…”
倾塌的寺庙里,供奉着女真部族的萨满祭坛。主神的徽记似鹰似鸟,缥缈的神烟萦绕不断。而在徽记与祭坛前,一面祖传的野猪皮地图,就带着密密麻麻的标记,对应在一面新绘的桦树皮地图上。
哈儿蛮酋长阿力神情唏嘘,抚摸着祖传的地图,看着上面抽象却实用的地形标记,手指从浩荡的大江一直南下,越过一处处或者存在、或者消失的卫所,直到六千里外的辽东边墙。
“血目的主神见证!从哈儿蛮卫南下朝贡,一路有五千多里!全程要沿着大江,但不坐船,而是骑马。因为逆流向上,部落的小船很难划快,春天大江的凌汛也过于危险,夏天还有洪水…”
“我们哈儿蛮卫,会凑出二三十骑,必须保证每个人至少一匹战马,再加一匹驮货的驮马。而周围的部族有想要一同贸易的,也可以派出人手加入,但必须自己备马…”
“然后,几十骑沿着大江边开阔的河滩一路南下,沿途会有各处相熟的卫所加入。大伙都是结队一起,这样的大队骑兵,南下时也更加安全。比如南下四百里后,福山卫也能抽出二三十骑加入。再南下四百里,忽石门卫也有几十骑…最后一路凑出两三百全副武装的骑兵,带着同样数量的驮马,以及用来贸易的货物,一路从黑龙江下游,抵达中游的松花江口,就到了海西诸部的地盘了…”
“先祖庇佑!只有聚起这样规模的部族骑兵,沿途遇到的大小野人部落,才不敢出来劫掠。而朝贡队伍的行动也必须要快,一天一百多里都很常见。这样一两个月的时间,行出四千多里,就能到比较安定的松花江中上游,到海西各部的腹地了。而越过千里的海西各部,就是大明的边墙诸堡了…”
“海西各部接受朝廷册封,设置的卫所很多,人口也很稠密,甚至能有几千人的大部落,有定居的大镇子和集寨!再往南,一路都比较安全。我们两三百骑兵的朝贡队伍,带的又全是不值钱的皮子,沿途的大部落完全不感兴趣,只是会派出小队斥候盯梢防备。海西女真比野人各部富庶的多,村落里的铁器和布匹也多,不知是怎么从南边弄到的,又或者是自己偷偷挖矿打造的。他们不但不会打我们的主意,还会担心我们这帮‘苦哈哈的野人’,来抢劫他们富裕的村子…”
说到这,哈儿蛮酋长阿力面露苦笑。虽然他们自认为是忠诚于皇帝的“下游卫所”,是“汉化的熟女真”,但内附的海西各部,却依然把他们这些穷苦的北方部落,当成“野蛮的野人女真”,甚至是“冒名顶替的野人部落”。
“阿力!既然按照你的说法,各‘卫所部落’本身,都会带上些周围相熟的部落。而朝贡的沿途,也会不断有新的‘卫所部落’加入…这样的话,我们马哈部手里有铜印,以‘满泾卫所’的名义加入进来,再加上‘哈儿蛮卫’,一同参与后年的朝贡贸易…你觉得大明会接纳吗?”
“主神庇佑!祖萨满,您是说,我以后还能带着族人,南下朝贡吗?…”
听到祖瓦罗的话,哈儿蛮酋长阿力面露惊讶,眼中现出喜色。既然对方有南下朝贡大明、进行贸易的打算,那就必然需要他这个世代承袭的“哈儿蛮卫都指挥使佥事”,来做带队领路的人。这样一来,他这一条命不仅保住了,而且还有希望,恢复自己的部落!
“血目的主神呀!南下朝贡大明,确实有利可图,能有很多的赏赐和回报!但具体的朝贡…祖萨满,虽然多一个朝贡的部落名头,就能多一份朝廷的赏赐。但‘满泾卫都指挥使’的身份,还是过于敏感了!这可是锁江的关键卫所,一度和喜申卫并列,是大江下游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两处卫所之一!时隔多年,‘满泾卫’重新恢复朝贡,一定会惊动辽东总兵,惊动负责朝贡的大监,甚至惊动辽东镇的巡抚,前来核实身份…”
“虽然朝廷对女真各部的朝贡,一贯非常宽大。各部确实经常有冒充卫所身份,去辽东贸易谋利的事情….但‘满泾卫’还是太特殊了!朝廷对这个卫所封赏极重,甚至多次册封过‘都指挥使同知’,而不是‘都指挥使佥事’。一旦冒贡引起辽东巡抚的注意,事情就可能会很麻烦,除非提前和内宦大监们疏通好…”
说着说着,哈儿蛮酋长阿力按住自己的心口,脸上的喜色渐渐变化,眉头也皱了起来。祖萨满不知道大明官府做事的惯例,有些事只要不引人注意,无论怎么弄都行。而一旦引起人注意,被人上了秤公开掂量,那可就会弄出大麻烦的!
“祖萨满,你可以派出部落的人手,直接以我们‘哈儿蛮卫’的身份,去南边大明朝贡贸易,只要让我带队就行!而如果您想要再顶替一个部落,多骗一份赏赐…嗯,不如换成我们哈儿蛮卫周围,更小一点的‘弗朵河所卫’。”
“这处卫所二十年前被野人攻破,早已经不存在了。而他们卫所的铜印,也在我哈儿蛮部手里。我曾经用这块铜印,多领过一份赏赐…虽然不多,但好在没有人来核查。负责朝贡的内宦们,可能看出来了,但并不在意这一点赏赐的零头…因为每发一份朝贡的赏赐,他们也能从中拿到好处。我们这些部落,要是识相的,还要给他们些回扣。他们也能给边关打声招呼,让我们多带走些最值钱的铁器…”
哈儿蛮酋长阿力努力描述着,向祖瓦罗这个“对大明一窍不通”的“野人萨满”,解释着大明的卫所朝贡体系,和辽东镇内部复杂的派系群体。
这其中,有扮演不同角色、博弈非常复杂的“内宦女蛇”、“文官祭司”,还有被双方一同打压监管的“总兵军团长”。而最危险和麻烦的,就是位高权重的“文官祭司”了。虽然,通常情况下,辽东的文官们,都会遵循大明国策,厚待朝贡的女真各部,安抚这些“东北蛮夷”,而不会严格查验…
像是冒名顶替、前来骗贡这件事,确实在北地的卫所屡见不鲜。而大明朝廷对于东北女真各部,尤其是外东北野人女真前来朝贡的态度,则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对东南海外藩属的朝贡宽松多了!
要知道,女真各部所在的东北,是帝国的右臂,距离顺天府的帝国心脏,实在是太近太近。而北边还有“生死大敌”蒙古的威胁,一旦女真各部被蒙古人拉拢,左右夹击,那就会成为帝国的噩梦!
这就使得,在以北地为统治重心,以顺天府为心脏的大明朝廷看来,东北女真各部的统战价值极高,完全不是什么“东番”、什么“倭夷”、什么“满剌加”能够相比的。
东番近在眼前,但朝廷视而不见。倭夷逐利求商,朝廷严加防备,甚至要整顿海禁。而满剌加被海夷弗朗机人攻灭,朝廷知道后,也只是收留了逃亡的满剌加王室,驱逐了冒充满剌加人朝贡贸易的弗朗机人,并没有任何出兵的意图。但建州女真一旦有所不稳,那是宁愿花出上百万两银子,也要出动大军收拾的…
从正统年间开始,对于女真各部的朝贡,大明朝廷就有过特事特办的专项指示。首先,“如系边报,不拘时月,听其来朝”。这是明确的政治原则,只要愿意来朝贡的女真部族,原则上都接受,政治上是一路绿灯的。
接着,“其余进贡袭职等事,许一年一朝,或三年一朝,不必频数”。这是规定的朝贡流程,海西与建州各部离得近,可以一年一朝贡,野人女真离的远,三年一朝贡。而“不必频数”的潜台词是,女真各部的朝贡对朝廷来说,是赔本的买卖,是花钱的安抚。朝贡次数不要太多,能少就少,朝廷的钱也是钱。
最后,“其有市易生理,随辽东开原交易,不必来京。”这是具体的办事条例。朝廷也知道,女真各部频繁前来朝贡,一个是图那点赏赐,另一个就是想要交易货物。就让他们在边镇朝贡贸易,土特产卖完就打发走,不要到顺天府京城来“要饭”。这还是为了省钱省事,朝贡使者来了京城朝贡,肯定要见皇帝。那为了大明的体面,为了皇帝高兴,肯定要赏赐的更多。
并且,每次有外藩使者上京,沿途负责接待的各处驿站卫所,有门路的都会报上一大笔钱粮,趁机销账。没门路的则穷困的厉害,甚至供不起使者大几十上百人的队伍吃喝,容易让蛮夷闹出事情。正统年间的番邦朝贡,就弄出过几次乱子…至于像朝鲜使者那样能掏得起腰包,自己买吃食酒水,又从不闹事的,毕竟是少数。穷苦的女真各部明显不在其中。
“圣皇帝在上!穿过海西诸部的地盘,从吉林船厂南下,进入辽河浑河流域,就到了真正的大明边疆,到了足足数千里的边墙!那边墙周围的大明堡寨,一处接着一处,各个依山傍水、险要难攻。那是如同‘金阿林’白色山脉一样的不落边墙!是永远也不可能有女真部落,能够凭借武力打进去的!…”
说到辽东边墙防线的牢固,哈儿蛮部酋长阿力大为感慨,就像是回忆起了巍峨的大小兴安岭。在这个时代,辽东边墙确实是不落的要塞群,从来没被强大的蒙古人攻破过,松散的女真各部就更不用说了。而辽东镇的坚固程度,也是九边军镇之首,甚至要超过“山河表里”的宣府、大同。
“至于开原卫,位于辽阳城北大概四百里,离边关很近。只要过了连绵坚固的辽东边墙,就能一眼从镇南关上看到。我之前的五次朝贡,除了第一次去了辽阳,见到了辽东总兵外…其余四次,就都在开原卫,不许‘深入窥伺’。开原卫那儿,有专门检查铜印贡书、负责朝贡事宜的内宦大监。他们代表大皇帝,接受各部朝贡的贡品,赏赐两顿上好的宴席酒水,最后赐下朝廷的回礼…”
“从觐见朝贡到赐下回礼,总共大概十天半月,有时长有时候短。而这段时间,就是各部唯一能获得许可、在边墙内贸易的时候了。开原卫有一处大集镇,还有不少有背景的皮毛商人、马匹商人…他们会‘高价’收购我们的货物,让我们换回不少粮食、盐和布匹,甚至能让我们带走一部分铁器!”
讲到开原集市的繁盛,哈儿蛮酋长阿力面露憧憬,连眼中都流露出渴望。那个人口数万的大集镇,已经是他这个熟女真酋长,除了辽阳军城外,这一辈子所见过最繁荣富足的地方了!
至于传说中大皇帝所在的“京城”,据说有几十万上百万人,单单一座城市,就超过了东北女真各部的人口总和!那完全是他所无法想象的地方,哪怕在梦里出现的样子,也只是二十个开原集镇连在一起…
“阿力,开原的大集市里,能买到铁器?”
“嗯,开原有很多铁器!那里富庶的汉人部族,每一户都用铁锅!只是铁器很难带出边墙,只有我们这些朝贡的部落,才能带走一部分…”
“赞美主神!那开原大集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匠人吗?包括造船和打铁的?…”
“当然!那是一座大集镇,各种匠人都有!只不过,他们很多都是卫所的军户,或者是在匠户籍里,隶属于大明各卫,就像有部落归属的部落民。吉林船厂裁撤后,原本的造船匠人,应该都就近散入各卫所里了。至于打铁匠人,最好的肯定在辽阳城,那里出产最好的铁甲和铁刀!…”
“!…朝贡…贸易…匠人…”
听到这一番话,祖瓦罗眼神闪动,明显思量起来。好一会后,他才站起身,走到祭坛后面,摸出了个什么闪光的东西,又走了回来。
“阿力,你拿好,看看这个!”
“啊!这,这是?这难道是?!…”
“不错!这是陛下大萨满预言里,南方大部落联盟最爱的黄金!怎么样,这块金符,正好是一斤重。我要是带十匹驮马,驮上十袋这样的黄金,去那边的大明辽东朝贡…那我能不能去到二十个开原的京城,见到他们的神裔大皇帝,递交一份朝贡的国书?然后,我也不要什么赏赐,只要让他们的神裔大皇帝,赐我一批最好的工匠就行!…”
“什么!”
看到手中沉甸甸、闪动金光的主神金符,哈儿蛮酋长阿力浑身一震,眼中显露渴望。作为世代朝贡的熟女真部族,他当然知道黄金的价值,也知道这一小块金灿灿的东西,能在开原市集换回多少值钱的铁器布匹!紧接着,他的脑袋一阵恍惚,完全没有听到祖瓦罗后面的话,只是听到了那不可思议的描述。
“天神啊!先祖啊!祖萨满,您刚才说…多…多少黄金?十…块?…”
“?…十块够做什么?一个人就揣走了,还用得着十匹马来驮吗?我是说,十袋!一个草袋一百斤,十袋一千斤!…”
“十个草袋?一千斤?黄金?!”
“对!够吗?我现在只能拿出这么多,还得留五百斤跟东边贸易…不够的话,后面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