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下方的三人,朱由校斟酌着用词道。

    “毕爱卿,朕早些时间听闻,朕早些时候听闻,你尤擅术算,更是敲得一手好算盘,无论是多么繁杂的账本,到你手上,都能理出个头绪来?”

    “皇上谬赞,臣愧不敢当。”

    听到朱由校说自己的长处,毕自严很是谦虚的躬身道。

    “袁爱卿,万历二十二年,你不畏强权,审湖州案。同年,又审琉球假倭寇案。当年冬,你又在京城斩弄臣。彼时,父皇赞你:详刑惟允,执法有闻。”

    看向身材有些瘦弱的袁可立,朱由校沉声道。

    “时光荏苒,二十五载过后,不知爱卿可有当初不避强权之志乎?”

    “臣胸中一腔热血,至今犹然未冷。”

    听到皇帝的话,袁可立连忙表白心志。

    “王爱卿刚正不阿,视恶如仇,不知可愿做朕的魏征啊?”

    “承蒙陛下不弃,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闻言,王三善连忙出声。

    听到朱由校的话,三人对视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

    “朕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贪。”

    “朕知道,大明的官员们俸禄太低,特别是京城的官员们,所以,有的人就不得不贪,不然活不下去。”

    “朕打算解决这个问题,先给这京城的官员们,涨涨俸禄,并且要保证俸禄能切实的发到每一个官员的手中。”

    看着下方的三人,朱由校的沉吟着说道。

    抓贪的前提,是足俸,不然的话,皇帝抓他贪站不住脚啊。

    朱元璋这个人,也是有远迈汉唐之心的,他特别喜欢效仿汉唐。但汉太远,就拿唐朝做模版吧。所以他在俸禄的制定上,也效仿了唐朝。

    就拿唐朝的正七品的县令来说,唐朝的县令年俸是七十石,而明朝则是九十石。

    至于其余的品级,明朝基本上都要高出唐朝一截。

    这就导致,朱元璋常常就在想,我这是不是给的多了?

    但这显然是朱元璋的自我陶醉,如同后世的编制,谁想着那点儿工资呢,都是看待遇。

    明朝的官员,除了豁免徭役和赋税之外,其他唐朝官员该有的福利,一律取消。

    还是拿唐朝的七品县令做栗子,县令除了官员的禄米之外,还另有俸银二十五两,职田三百亩(官田,只享受收成),以及仆役补贴约二十两。

    换算一下,唐朝的俸禄约等于明朝的三倍。

    当然,一年九十石,对于一个明朝的知县来说,是能够做到活的滋润,一家人吃喝不愁的。() ()

    但是,人是社会动物,都是有社交的,再加上应酬、幕僚工资、排面等等问题,这点儿银子就显的捉襟见肘了。

    而后,还有更坑,或者说更缺德的。

    明朝喜欢对官员俸禄进行折算,官位越高,折的越狠。

    常见折算物资有宝钞和胡椒。

    折算宝钞的是推行大明宝钞使用的朱元璋。

    而折算胡椒等其他香料的人,是朱棣。

    朱元璋时期,胡椒还是非常值钱的,一斤折算下来能买到十两到二十两。

    而到了朱棣时期,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大量的胡椒,多的卖不完咋办?也不知道是那個缺德玩意儿想到的这么个主意,直接将胡椒用当时市面上的价格折算用来给官员等发俸禄!

    也活该后来埋朱棣的西山被人挖了煤。

    大量的胡椒涌入市场,直接干崩了中原的胡椒价格,狠狠的剥削了一把。

    而折算宝钞,最后也是折算的比例越来越大,有的干脆直接全折算成宝钞。但自打叫门天子的正统年间之后,宝钞价格就已经跌的跟废纸一样,就相当于不给官员发俸禄。

    这些举措,直接导致了大明官员俸禄之低,属实是亘古未有,让官员甚至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养活不了自己,咋办?

    贪呗。

    在这之中,干的最狠的人就是京官。

    直接促使了明朝中后期出现结党营私,出现了座师银、冰敬、碳敬等等换了个名字的贿赂。

    地方官员和京官沆瀣一气,一个鼻孔出气,结成一个个的党派,穿一条裤子,他们因为共同的利益走在了一起。

    而且这些人贪的是名正言顺,贪的是光明正大!

    洪武、永乐年间,大明雄兵百万,大明宝钞价值没跌成擦屁股纸,皇帝依照大明律给足了官员俸禄,杀起人来哪是想是相当的理直气壮。

    而到了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皇帝就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要兵没兵,要钱没钱,对于贪污问题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明户部尚书朱厚熜一生搞了二十七次京察,但依旧解决不了贪污问题。

    听到皇帝说要给官员涨俸禄,在场的三个人都没有高兴,反而是眉头紧锁。

    最终,还是毕自严出声道。

    “陛下,臣斗胆上奏。”

    从椅子上站起来,毕自严小心的看了一眼皇帝道。

    “国库的存银,恐怕不够给大明的官员们发俸禄。”

章节目录

朕的大明朕做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凉月凉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凉月凉了并收藏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