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之变后,李亨带着两千禁军,如同丧家之犬,一路向南逃窜。
为何是向南?
东边是长安,那里已被叛军占领;北边是河西,那里是周钧麾下的驻地;西边是蜀中,李隆基要去那里养老,李亨更不敢去。
看来看去,只有先向南方逃窜,走一步算一步。
这一日,李亨命令军队,一路急行军,终于抵达山南东道的石泉地界。
确定没有追兵之后,李亨下令大军,在石泉附近扎营休整,自己则在帐中愁眉不展。
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在内侍李静忠的领路下,一起请求面见李亨。
李亨同意之后,李俶和李倓一起入了营帐,向前者请安。
李亨摆摆手,示意二人坐下,还未开口,却是一阵长叹短嘘。
李俶看了一眼李静忠,后者微微摇头,脸上也是无奈。
李亨此时问道:“马嵬坡那时,倘若我负荆请罪,会不会要比如今好一些?”
李俶闻言,连忙劝道:“父亲,万万不可!”
李亨:“为何不可?”
李俶:“陛下的脾性,在座各位都是清楚。当年武惠妃只是说了些子虚乌有的罪名,陛下就将太子和两位亲王贬为庶人。之后,为了杜绝后患,陛下甚至下了死手,将三人一起处死……虎毒尚且不食子,陛下对待子女,实在是令人胆寒。”
李亨先是沉默,之后又叹道:“马嵬坡一事,的确是我有错在先……”
李俶又劝道:“父亲难道不想想,这些年是如何熬过来的?在长安之中,每日都是如履薄冰。三番五次,险些惨遭他人陷害。马嵬坡之变,非父亲之过,不过是顺应局势罢了。”
李亨听见这话,心情终于好了一些,口中说道:“本来一切都是好好的,任谁也没想到,那安西节度使周钧,居然会率领三百亲兵,千里迢迢的跑来马嵬坡。”
一旁的李倓说道:“父亲,当下再想周钧是如何出现,已是无用,不如合计一番,我们接下来该去往何处?”
李亨点头道:“此言在理,那依你们看,接下来应当如何?”
李俶:“父亲带兵不告而别,陛下恼怒,必定发了圣旨,要捉拿吾等。周钧忠于陛下,故而河西、陇右还有朔方,自然是不能去了。”
李亨:“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我的容身之处了吗?”
李俶思虑片刻,提议道:“父亲,不如去江南吧?”
李亨一愣:“江南?”
李俶:“叛军如今盘踞在关中、河北、河南、河东一带,从舆图上来看,已经将大唐割裂为南北两片。长安、洛阳失守,朝廷已经名存实亡,各地的官驿大多荒废,政令无法相通。而江南的两道门户,雍丘和南阳,都被叛军重重围困,江南其实与孤岛无异,已经无法与北方保持联系了。”
李亨听到这里,有些懂了:“你是说,去江南借势?”
李俶:“不仅仅只是借势,依我来看,父亲应当更进一步,直接在江南称帝!”
李亨睁圆眼睛,身体一颤:“你说什么?!”
李俶:“父亲莫要惊慌,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陛下假称御驾亲征,其实丢下朝中文武和城中百姓,独自逃亡蜀中,此乃悖德之举,失尽天下人心。江南州县一旦得知此事,轻者心生疏远,重者萌生离异。父亲身为太子,又乃大唐承脉,去江南称帝,可以收取人心,另立天地。”
“第二,陛下逃入蜀中,那里道路艰险,消息闭塞,无论是想传出政令,还是想要获得消息,都艰难无比。这正好给了父亲喘息之机,可以尽快收整势力。”
“第三,江南乃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那里河道众多,又有坚城无数。倘若父亲去了那里,虽然兵力不足,但依仗地利,足以抗击叛军铁蹄。”
李亨听了心中稍安,不由问道:“还有吗?”
一旁的李倓说道:“父亲,倘若我没记错,您的老师,可是四明狂客贺监?”
李亨:“不错。”
李倓:“贺监乃是越州人,在会稽、苏州、曲阿皆有塾社,江南官场中的不少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就连岭南五府经略使符湛,都是贺监的外门弟子。父亲作为太子,乃是贺监门下的首徒,可以利用这一层关系,拉拢官员,收作己用。”
李亨闻言,不禁连连点头。() ()
李俶听到这里,补充了一句:“父亲,一旦您在江南称帝,又以人情、同窗、大义收服人心,就算陛下在蜀中知晓了此事,又发来了圣旨。那个时候,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官员在新朝之中都有了实权,彼此的利益都捆绑在了一起,又有何人会顾念旧朝,甘愿放弃现有的一切呢?”
李亨听了,长舒一口气,心中终于不再慌张。
李静忠一直在旁边看着,此时终于开口道:“老奴斗胆也说一句话,上位一事,宜早不宜迟。眼下叛军正在攻打雍丘和南阳,殿下倘若能够现身江南,再振臂高呼,江南州县必定响应。如果再能打下几场胜仗,那么民心就会皆归殿下了。”
李亨用力的点了点头,思虑后说道:“我已经做了决定,今日在石泉休整一日,明日开拔,尽快去往武关,再南下去往南阳。”
李俶建议道:“南阳当下被叛军围困,局势复杂,父亲不如将目的地改为襄阳?那里距离南阳不远,而且城池坚固,兵士充足。”
李亨:“好。”
就在李亨率领两千禁军,南下襄阳之时,南阳的战局越来越不乐观。
南阳城的守将乃是南阳太守鲁炅,此人身材高大,略通经史,以门荫入仕,对大唐忠心耿耿。
潼关失守之后,南阳城中只有数千守军,安禄山下令手下大将武令珣,率领精兵数万前来攻城。
叛军连攻了数个月,南阳依旧坚若磐石。
安禄山恼怒,撤了武令珣的主帅之职,又让大将田承嗣替之。
田承嗣,河北卢龙人,为人彪悍,骁勇善战,治军严整,是安禄山手下最能打的大将之一。
在史书之中,正是由他先后击败了封常清和高仙芝,打通了叛军通往洛阳的道路。
而此时,南阳城被围困多月,粮食耗尽,米价涨了一万倍,卖到了五万钱一斗,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城中军民粮食吃完,就开始捕食大鼠,一只老鼠后来也涨价到了四百文。
老鼠吃完了,救兵仍旧迟迟不至,鲁炅实在无法,只能下令食人。
按理说,南阳作为江南的门户,战略地位可谓至关重要,为何迟迟迎不来救兵?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唐州县官员的各自为首。
长安陷落,皇帝出逃,朝廷政令中断。
这几件事加在一起,驻守各地的州县官员,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有的人,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心生畏惧,不敢抵抗,甚至已经有了投降之念,自然不会派出救兵;还有的人,担心派出援军或是支援粮草之后,会加重本地防务的压力,万一自己辖下的城池失守,不仅全城百姓要遭殃,事后朝廷追究起责任来,有理也没地方可说。
于是,江南各地州县,就出现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奇景,这也给叛军带来了可趁之机。
在得知南阳城中无粮,守军已经开始食人之后,田承嗣一边用粮食作为攻心战术,一边又派大军轮番攻城。
有几次叛军险些攻下城墙,还是鲁炅事先士卒,这才勉强支撑下来。
就在南阳城的危急关头,李亨率领禁军,进入邓州地界,先是斩杀了两个有意投降燕军的太守,接着又收编了不少军队,最后下令筹措粮草、募集义勇,趁着夜色驰援南阳。
南阳太守鲁炅听闻太子领兵进入邓州时,起初还以为手下扯谎。
当他看到粮草和援兵入城之后,才终于相信,太子来了。
得知太子李亨抵达邓州,又有了粮食和援兵,南阳城中一片欢腾,军民士气大振。
胆大的鲁炅也趁着这个机会,组织了一次偷袭。
田承嗣万万没有料到,城中守军死伤惨重,兵力捉紧,严重缺粮,在这样的情况下,鲁炅居然还敢趁夜偷袭燕军。
猝不及防之下,燕军大乱阵脚,败退三十里,又丢了辎重粮草无数。
南阳大捷,使得江南西线战场的压力,大大减轻。
更重要的是,李亨也通过这一次大捷,获得了鲁炅这一员大将,还收得了江南西道的人心,一时之间势头渐长。
趁着这个机会,身在襄阳的李亨,在一众文武的劝说下,先是假模假样的谦让数次,最后『情不得以』,举行了一场简单的登基仪式,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载,奉李隆基为太上皇,正式称帝。
为何是向南?
东边是长安,那里已被叛军占领;北边是河西,那里是周钧麾下的驻地;西边是蜀中,李隆基要去那里养老,李亨更不敢去。
看来看去,只有先向南方逃窜,走一步算一步。
这一日,李亨命令军队,一路急行军,终于抵达山南东道的石泉地界。
确定没有追兵之后,李亨下令大军,在石泉附近扎营休整,自己则在帐中愁眉不展。
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在内侍李静忠的领路下,一起请求面见李亨。
李亨同意之后,李俶和李倓一起入了营帐,向前者请安。
李亨摆摆手,示意二人坐下,还未开口,却是一阵长叹短嘘。
李俶看了一眼李静忠,后者微微摇头,脸上也是无奈。
李亨此时问道:“马嵬坡那时,倘若我负荆请罪,会不会要比如今好一些?”
李俶闻言,连忙劝道:“父亲,万万不可!”
李亨:“为何不可?”
李俶:“陛下的脾性,在座各位都是清楚。当年武惠妃只是说了些子虚乌有的罪名,陛下就将太子和两位亲王贬为庶人。之后,为了杜绝后患,陛下甚至下了死手,将三人一起处死……虎毒尚且不食子,陛下对待子女,实在是令人胆寒。”
李亨先是沉默,之后又叹道:“马嵬坡一事,的确是我有错在先……”
李俶又劝道:“父亲难道不想想,这些年是如何熬过来的?在长安之中,每日都是如履薄冰。三番五次,险些惨遭他人陷害。马嵬坡之变,非父亲之过,不过是顺应局势罢了。”
李亨听见这话,心情终于好了一些,口中说道:“本来一切都是好好的,任谁也没想到,那安西节度使周钧,居然会率领三百亲兵,千里迢迢的跑来马嵬坡。”
一旁的李倓说道:“父亲,当下再想周钧是如何出现,已是无用,不如合计一番,我们接下来该去往何处?”
李亨点头道:“此言在理,那依你们看,接下来应当如何?”
李俶:“父亲带兵不告而别,陛下恼怒,必定发了圣旨,要捉拿吾等。周钧忠于陛下,故而河西、陇右还有朔方,自然是不能去了。”
李亨:“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我的容身之处了吗?”
李俶思虑片刻,提议道:“父亲,不如去江南吧?”
李亨一愣:“江南?”
李俶:“叛军如今盘踞在关中、河北、河南、河东一带,从舆图上来看,已经将大唐割裂为南北两片。长安、洛阳失守,朝廷已经名存实亡,各地的官驿大多荒废,政令无法相通。而江南的两道门户,雍丘和南阳,都被叛军重重围困,江南其实与孤岛无异,已经无法与北方保持联系了。”
李亨听到这里,有些懂了:“你是说,去江南借势?”
李俶:“不仅仅只是借势,依我来看,父亲应当更进一步,直接在江南称帝!”
李亨睁圆眼睛,身体一颤:“你说什么?!”
李俶:“父亲莫要惊慌,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陛下假称御驾亲征,其实丢下朝中文武和城中百姓,独自逃亡蜀中,此乃悖德之举,失尽天下人心。江南州县一旦得知此事,轻者心生疏远,重者萌生离异。父亲身为太子,又乃大唐承脉,去江南称帝,可以收取人心,另立天地。”
“第二,陛下逃入蜀中,那里道路艰险,消息闭塞,无论是想传出政令,还是想要获得消息,都艰难无比。这正好给了父亲喘息之机,可以尽快收整势力。”
“第三,江南乃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那里河道众多,又有坚城无数。倘若父亲去了那里,虽然兵力不足,但依仗地利,足以抗击叛军铁蹄。”
李亨听了心中稍安,不由问道:“还有吗?”
一旁的李倓说道:“父亲,倘若我没记错,您的老师,可是四明狂客贺监?”
李亨:“不错。”
李倓:“贺监乃是越州人,在会稽、苏州、曲阿皆有塾社,江南官场中的不少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就连岭南五府经略使符湛,都是贺监的外门弟子。父亲作为太子,乃是贺监门下的首徒,可以利用这一层关系,拉拢官员,收作己用。”
李亨闻言,不禁连连点头。() ()
李俶听到这里,补充了一句:“父亲,一旦您在江南称帝,又以人情、同窗、大义收服人心,就算陛下在蜀中知晓了此事,又发来了圣旨。那个时候,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官员在新朝之中都有了实权,彼此的利益都捆绑在了一起,又有何人会顾念旧朝,甘愿放弃现有的一切呢?”
李亨听了,长舒一口气,心中终于不再慌张。
李静忠一直在旁边看着,此时终于开口道:“老奴斗胆也说一句话,上位一事,宜早不宜迟。眼下叛军正在攻打雍丘和南阳,殿下倘若能够现身江南,再振臂高呼,江南州县必定响应。如果再能打下几场胜仗,那么民心就会皆归殿下了。”
李亨用力的点了点头,思虑后说道:“我已经做了决定,今日在石泉休整一日,明日开拔,尽快去往武关,再南下去往南阳。”
李俶建议道:“南阳当下被叛军围困,局势复杂,父亲不如将目的地改为襄阳?那里距离南阳不远,而且城池坚固,兵士充足。”
李亨:“好。”
就在李亨率领两千禁军,南下襄阳之时,南阳的战局越来越不乐观。
南阳城的守将乃是南阳太守鲁炅,此人身材高大,略通经史,以门荫入仕,对大唐忠心耿耿。
潼关失守之后,南阳城中只有数千守军,安禄山下令手下大将武令珣,率领精兵数万前来攻城。
叛军连攻了数个月,南阳依旧坚若磐石。
安禄山恼怒,撤了武令珣的主帅之职,又让大将田承嗣替之。
田承嗣,河北卢龙人,为人彪悍,骁勇善战,治军严整,是安禄山手下最能打的大将之一。
在史书之中,正是由他先后击败了封常清和高仙芝,打通了叛军通往洛阳的道路。
而此时,南阳城被围困多月,粮食耗尽,米价涨了一万倍,卖到了五万钱一斗,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城中军民粮食吃完,就开始捕食大鼠,一只老鼠后来也涨价到了四百文。
老鼠吃完了,救兵仍旧迟迟不至,鲁炅实在无法,只能下令食人。
按理说,南阳作为江南的门户,战略地位可谓至关重要,为何迟迟迎不来救兵?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唐州县官员的各自为首。
长安陷落,皇帝出逃,朝廷政令中断。
这几件事加在一起,驻守各地的州县官员,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有的人,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心生畏惧,不敢抵抗,甚至已经有了投降之念,自然不会派出救兵;还有的人,担心派出援军或是支援粮草之后,会加重本地防务的压力,万一自己辖下的城池失守,不仅全城百姓要遭殃,事后朝廷追究起责任来,有理也没地方可说。
于是,江南各地州县,就出现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奇景,这也给叛军带来了可趁之机。
在得知南阳城中无粮,守军已经开始食人之后,田承嗣一边用粮食作为攻心战术,一边又派大军轮番攻城。
有几次叛军险些攻下城墙,还是鲁炅事先士卒,这才勉强支撑下来。
就在南阳城的危急关头,李亨率领禁军,进入邓州地界,先是斩杀了两个有意投降燕军的太守,接着又收编了不少军队,最后下令筹措粮草、募集义勇,趁着夜色驰援南阳。
南阳太守鲁炅听闻太子领兵进入邓州时,起初还以为手下扯谎。
当他看到粮草和援兵入城之后,才终于相信,太子来了。
得知太子李亨抵达邓州,又有了粮食和援兵,南阳城中一片欢腾,军民士气大振。
胆大的鲁炅也趁着这个机会,组织了一次偷袭。
田承嗣万万没有料到,城中守军死伤惨重,兵力捉紧,严重缺粮,在这样的情况下,鲁炅居然还敢趁夜偷袭燕军。
猝不及防之下,燕军大乱阵脚,败退三十里,又丢了辎重粮草无数。
南阳大捷,使得江南西线战场的压力,大大减轻。
更重要的是,李亨也通过这一次大捷,获得了鲁炅这一员大将,还收得了江南西道的人心,一时之间势头渐长。
趁着这个机会,身在襄阳的李亨,在一众文武的劝说下,先是假模假样的谦让数次,最后『情不得以』,举行了一场简单的登基仪式,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载,奉李隆基为太上皇,正式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