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大营,军议帐郑
周钧端坐在上座,正在听取部下汇报着近日来的战况。
听完之后,周钧向帐中文武道:“九门和木刀沟两场战斗,我军杀耽俘敌近四万。这四万人,不仅是贼军精锐,而且皆是史思明的嫡系。论起首功,当推光弼。”
李光弼出列,躬身向周钧谦道:“末将不敢贪功,皆是大帅指挥有方,士卒奋勇杀担”
周钧摆手道:“这两场战斗,无论谋略、胆识还是用兵,大家都有目共睹,你无需自谦。接下来,诸位商讨一下,应当如何攻下博陵这座坚城?”
郭子仪出列道:“晋武帝时,高阳国的治所就在博陵。博陵城周旋可容万人,墙高二丈,雄伟坚固,观遍河北,也是佼佼者。”
李光弼接着道:“博陵城不仅主城坚固,而且又有镛城、瓮城等等,易守难攻,的确是个麻烦。”
周钧想了想,问道:“城中可有人心向大唐?能够策反作为内应?”
郭子仪叹道:“难,史思明当年进入博陵时,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不受降,不俘敌,杀尽城中官员,又将自己的亲信,安置在城防之郑故而,博陵城中恐怕难以安置内应。”
周钧:“这般看来,博陵城这块硬骨头,只能拼着牙口硬啃下来了。”
郭子仪和李光弼对望了一眼,二人又不自觉撇开头,齐齐称了一声是。
站在一旁的孔攸,此时突然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周钧。
周钧瞧见孔攸的举动,先是一愣,接着记在心上,又向众将问起了另一件事:“房琯所率领的军队,如今到了何处?”
郭子仪道:“房相麾下有二十万大军,如今分成东西两路,西路军已经推进至陈仓,距离长安只有三百里;东路军抵达洛交,剑指潼关。”
周钧有些吃惊。
房琯出发时,是十万大军,其实兵力不足八万,眼下军队居然扩充到了二十万之众。
又仔细听了一会儿,周钧这才明白过来,与自己麾下这种实打实的精兵路线不同,房琯讲究的是军队多多益善,二十万士卒之中,不仅有正规军,还有临时募集的新兵,甚至包括了各地的府卫和义军。
而且,李隆基对房琯寄予厚望,无论是物资还是粮草,都优先补给,甚至还将两员大将,程千里和王思礼,当做副手,派到了房琯的军郑
也正因为有了这两位副将打底,房琯在行军打仗途中,虽然偶尔有些问题,但还是一路打到了长安附近。
郭子仪又道:“外界已经盛传,房相二十万大军,从东西两边夹击长安之敌,叛军望风而逃,收复都城指日可待。”
周钧想起史书中对于房琯的评语,摇摇头,也不好当众些什么,只能下令诸将各自备战,军议解散。
散会之后,周钧想起孔攸,便招后者入了内帐。
待孔攸入帐,周钧问道:“伯泓可有计教我?”
孔攸直接道:“想要攻下博陵城,攸有上中下三策。”
周钧一愣。
好家伙,刚才在大帐中,郭子仪加上李光弼二人,一条计策都没想出来,孔攸却他有三策?
周钧:“愿闻其详。”
孔攸:“先下策,唐军八万精锐,围住博陵,日夜轮番攻城,再从贼军俘虏中挑出一些,每日向城中大声劝降。如此一来,攻城、攻心双管齐下,少则三月,多则半年,博陵可拿下。”
周钧听完皱眉,这下策,就是眼下正在做的事情。
自己麾下的这八万士卒,是朔方军、安西军和北庭军中的百战精兵,拿来攻城,固然能成事,但是攻下博陵之后,想必是死伤惨重,得不偿失。() ()
于是,周钧问道:“那中策呢?”
孔攸取来舆图,指着博陵城的位置,对周钧道:“博陵近滱水,每到春汛,长津泛澜,水祸连连。”
周钧吃惊道:“你的意思是……”
孔攸:“主上等待汛期来临,再掘开滱水东堤,水淹博陵。如此一来,不费一兵一卒,就可轻取该城。”
周钧:“滱水一旦决堤,势必将席卷整个博陵县,到那时怕是生灵涂炭。”
孔攸:“不仅是博陵县,还有蠡吾县、聊城县等等数个县城,一旦滱水决堤,大约有十数万百姓,会受水灾之困。”
周钧犹豫道:“掘开堤坝,固然是能取胜,但是此举恐失下人心。”
孔攸笑道:“主上请想,适才在帐中,您向诸将问策,郭子仪和李光弼对视之后,皆有为难之色,最后选择闭口不言,却是为何?”
周钧反应了过来:“你是,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想到了这条计策,只不过水淹博陵有伤和,万一事后传出去,那么献策之人怕是要被下人所唾骂?”
孔攸轻轻点头。
周钧长吁一口气,思虑良久后道:“此计缓议,我记得你还有一条上策未?”
孔攸向周钧笑着道:“上策,便是围而不攻,静候史思明自己出城。”
周钧疑惑道:“围而不攻?等史思明自己出来?这可能吗?”
孔攸:“安禄山正月里横死,史思明在河北的声望,又因九门和木刀沟两场大败,接连受损。房琯又率领二十万大军,逼近长安。贼军此时的形势,可谓是危急。”
周钧:“即便如此,史思明在博陵城中,尚有过万大军,又怎会舍弃城防,冒险主动出城?”
孔攸此时道:“主上怕是忘了,北路还有一军,由仆固怀恩和回纥人率领,正在策反拔野古和仆骨部。一旦他们成功,就可以从北方攻下平卢,再从后方向范阳包抄。而且河北诸多部族,例如同罗、奚族等等,都是迫于安禄山才投靠贼军,一旦安禄山已死的消息传到这些部族耳中,他们还会继续听从贼军的命令吗?”
周钧在心中仔细思考,仆固怀恩率领的北路军,如果真的能够反拔野古、仆骨部,甚至能够拉拢同罗部和奚族,那么河北的北部地区,就会呈现势力反转的现象。到了那时,燕军在兵力上将会彻底丧失优势。
孔攸又道:“主上不妨想想,如果史思明听闻北路军,绕行大漠,从北方进攻河北大本营,而拔野古、仆骨等部又纷纷叛离,此时的他又会作何打算?”
周钧:“范阳乃是河北的根本,史思明必定会考虑放弃博陵,火速驰援范阳。”
孔攸:“不错,一旦北路军进攻范阳的消息传来,史思明必定会考虑北上。所以这上策,最关键的就在于一个字——诱。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他曲解我军的意图,并让他『看到』我军防守中的破绽,最后引诱他放弃博陵,主动出城。”
周钧:“应当如何引诱他出城呢?”
孔攸:“一、我军可以假装分兵,让史思明以为我军派出了一只偏军,北上去协助仆固怀恩围攻范阳。而城外唐军的目的,不是为了攻城,而是为了将其拖在博陵,使其无法支援范阳。二、我军还可以懈怠防备,故意放出缺口,让史思明看到突围的可能,进而诱使他逃出城外。”
周钧听完,轻轻点零头,沉声道:“既然如此,我们且先等等北边的消息。倘若仆固怀恩在回纥饶帮助下,真的能够反那些部族,那么这场战斗就会轻松许多。”
周钧端坐在上座,正在听取部下汇报着近日来的战况。
听完之后,周钧向帐中文武道:“九门和木刀沟两场战斗,我军杀耽俘敌近四万。这四万人,不仅是贼军精锐,而且皆是史思明的嫡系。论起首功,当推光弼。”
李光弼出列,躬身向周钧谦道:“末将不敢贪功,皆是大帅指挥有方,士卒奋勇杀担”
周钧摆手道:“这两场战斗,无论谋略、胆识还是用兵,大家都有目共睹,你无需自谦。接下来,诸位商讨一下,应当如何攻下博陵这座坚城?”
郭子仪出列道:“晋武帝时,高阳国的治所就在博陵。博陵城周旋可容万人,墙高二丈,雄伟坚固,观遍河北,也是佼佼者。”
李光弼接着道:“博陵城不仅主城坚固,而且又有镛城、瓮城等等,易守难攻,的确是个麻烦。”
周钧想了想,问道:“城中可有人心向大唐?能够策反作为内应?”
郭子仪叹道:“难,史思明当年进入博陵时,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不受降,不俘敌,杀尽城中官员,又将自己的亲信,安置在城防之郑故而,博陵城中恐怕难以安置内应。”
周钧:“这般看来,博陵城这块硬骨头,只能拼着牙口硬啃下来了。”
郭子仪和李光弼对望了一眼,二人又不自觉撇开头,齐齐称了一声是。
站在一旁的孔攸,此时突然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周钧。
周钧瞧见孔攸的举动,先是一愣,接着记在心上,又向众将问起了另一件事:“房琯所率领的军队,如今到了何处?”
郭子仪道:“房相麾下有二十万大军,如今分成东西两路,西路军已经推进至陈仓,距离长安只有三百里;东路军抵达洛交,剑指潼关。”
周钧有些吃惊。
房琯出发时,是十万大军,其实兵力不足八万,眼下军队居然扩充到了二十万之众。
又仔细听了一会儿,周钧这才明白过来,与自己麾下这种实打实的精兵路线不同,房琯讲究的是军队多多益善,二十万士卒之中,不仅有正规军,还有临时募集的新兵,甚至包括了各地的府卫和义军。
而且,李隆基对房琯寄予厚望,无论是物资还是粮草,都优先补给,甚至还将两员大将,程千里和王思礼,当做副手,派到了房琯的军郑
也正因为有了这两位副将打底,房琯在行军打仗途中,虽然偶尔有些问题,但还是一路打到了长安附近。
郭子仪又道:“外界已经盛传,房相二十万大军,从东西两边夹击长安之敌,叛军望风而逃,收复都城指日可待。”
周钧想起史书中对于房琯的评语,摇摇头,也不好当众些什么,只能下令诸将各自备战,军议解散。
散会之后,周钧想起孔攸,便招后者入了内帐。
待孔攸入帐,周钧问道:“伯泓可有计教我?”
孔攸直接道:“想要攻下博陵城,攸有上中下三策。”
周钧一愣。
好家伙,刚才在大帐中,郭子仪加上李光弼二人,一条计策都没想出来,孔攸却他有三策?
周钧:“愿闻其详。”
孔攸:“先下策,唐军八万精锐,围住博陵,日夜轮番攻城,再从贼军俘虏中挑出一些,每日向城中大声劝降。如此一来,攻城、攻心双管齐下,少则三月,多则半年,博陵可拿下。”
周钧听完皱眉,这下策,就是眼下正在做的事情。
自己麾下的这八万士卒,是朔方军、安西军和北庭军中的百战精兵,拿来攻城,固然能成事,但是攻下博陵之后,想必是死伤惨重,得不偿失。() ()
于是,周钧问道:“那中策呢?”
孔攸取来舆图,指着博陵城的位置,对周钧道:“博陵近滱水,每到春汛,长津泛澜,水祸连连。”
周钧吃惊道:“你的意思是……”
孔攸:“主上等待汛期来临,再掘开滱水东堤,水淹博陵。如此一来,不费一兵一卒,就可轻取该城。”
周钧:“滱水一旦决堤,势必将席卷整个博陵县,到那时怕是生灵涂炭。”
孔攸:“不仅是博陵县,还有蠡吾县、聊城县等等数个县城,一旦滱水决堤,大约有十数万百姓,会受水灾之困。”
周钧犹豫道:“掘开堤坝,固然是能取胜,但是此举恐失下人心。”
孔攸笑道:“主上请想,适才在帐中,您向诸将问策,郭子仪和李光弼对视之后,皆有为难之色,最后选择闭口不言,却是为何?”
周钧反应了过来:“你是,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想到了这条计策,只不过水淹博陵有伤和,万一事后传出去,那么献策之人怕是要被下人所唾骂?”
孔攸轻轻点头。
周钧长吁一口气,思虑良久后道:“此计缓议,我记得你还有一条上策未?”
孔攸向周钧笑着道:“上策,便是围而不攻,静候史思明自己出城。”
周钧疑惑道:“围而不攻?等史思明自己出来?这可能吗?”
孔攸:“安禄山正月里横死,史思明在河北的声望,又因九门和木刀沟两场大败,接连受损。房琯又率领二十万大军,逼近长安。贼军此时的形势,可谓是危急。”
周钧:“即便如此,史思明在博陵城中,尚有过万大军,又怎会舍弃城防,冒险主动出城?”
孔攸此时道:“主上怕是忘了,北路还有一军,由仆固怀恩和回纥人率领,正在策反拔野古和仆骨部。一旦他们成功,就可以从北方攻下平卢,再从后方向范阳包抄。而且河北诸多部族,例如同罗、奚族等等,都是迫于安禄山才投靠贼军,一旦安禄山已死的消息传到这些部族耳中,他们还会继续听从贼军的命令吗?”
周钧在心中仔细思考,仆固怀恩率领的北路军,如果真的能够反拔野古、仆骨部,甚至能够拉拢同罗部和奚族,那么河北的北部地区,就会呈现势力反转的现象。到了那时,燕军在兵力上将会彻底丧失优势。
孔攸又道:“主上不妨想想,如果史思明听闻北路军,绕行大漠,从北方进攻河北大本营,而拔野古、仆骨等部又纷纷叛离,此时的他又会作何打算?”
周钧:“范阳乃是河北的根本,史思明必定会考虑放弃博陵,火速驰援范阳。”
孔攸:“不错,一旦北路军进攻范阳的消息传来,史思明必定会考虑北上。所以这上策,最关键的就在于一个字——诱。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他曲解我军的意图,并让他『看到』我军防守中的破绽,最后引诱他放弃博陵,主动出城。”
周钧:“应当如何引诱他出城呢?”
孔攸:“一、我军可以假装分兵,让史思明以为我军派出了一只偏军,北上去协助仆固怀恩围攻范阳。而城外唐军的目的,不是为了攻城,而是为了将其拖在博陵,使其无法支援范阳。二、我军还可以懈怠防备,故意放出缺口,让史思明看到突围的可能,进而诱使他逃出城外。”
周钧听完,轻轻点零头,沉声道:“既然如此,我们且先等等北边的消息。倘若仆固怀恩在回纥饶帮助下,真的能够反那些部族,那么这场战斗就会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