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论,两万战士啊!”次相敦仁增跪伏在地,嚎啕大哭道:“两万战士被活埋在了山中!”</P>
桑赤若坐在上座,看着帐中跪着的贵族们。</P>
这些贵族,在凤翔关中战败,麾下的士兵尽数被唐军活埋,然而他们自己,却被放了回来。</P>
在桑赤若的眼中,失败的人,早已经失去了价值,应当被剥夺存活的权力。</P>
如果换做是在平日,桑赤若会毫不犹豫的处死这群败者。</P>
但是,眼前的这群贵族,身份特殊,他们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支持桑赤若掌权的显赫部族。</P>
桑赤若即便对他们心生恶感,但想要稳住自己在吐蕃国中的地位,未来还需要那些部族的支持。</P>
所以,桑赤若好生劝慰了一番这些贵族,又让他们起身。</P>
敦仁增站起身后,说道:“大论,我们被唐军俘虏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消息。”</P>
桑赤若:“什么消息?”</P>
敦仁增:“唐军将领以为我们不懂唐语,所以无意间提及一事……我军之中有奸细,将行军、兵力等消息,提前告知了唐军,这才使得我们在凤翔关遭遇大败。”</P>
听见这话,帐中的吐蕃将领一片哗然。</P>
桑赤若不动声色,看着敦仁增问道:“你说军中有奸细,有何凭据?”</P>
敦仁增急道:“唐军三番五次料准我军的行动,凡事都能够做到未卜先知,泾州府之战,凤翔关之战,就连我军走下高原,都有唐军尾随设伏,大论难道不觉得蹊跷吗?”</P>
桑赤若起初听着神色如常,听到最后,眉头慢慢皱了起来,沉默不语。</P>
敦仁增见状,说的更是来劲:“唐军对我军的兵力分布了如指掌,如果不是事先有人通风报信,那又是什么?由此可见,大论的敌人,不仅仅是外族,更多的是来自于内部……”</P>
桑赤若冷声喝道:“行了,住口。”</P>
吐蕃军眼下腹背受敌,如果再将保王派和新生派贵族的矛盾挑起,那么军心势必会不稳,故而桑赤若及时叫停了敦仁增的口无遮拦。</P>
见帐中无人敢说话,桑赤若陷入了沉思。</P>
敦仁增说自己无意间听到了奸细的消息,桑赤若自然是不信。</P>
唐军中的谋臣孔攸,桑赤若曾经在敦煌,与其打过交道。</P>
在那一次的战争之中,孔攸就是借着佛苯之争,成功挑起了军中两派的矛盾。</P>
而这一次,孔攸很可能会故伎重演,假传谣言,再次挑起事端。</P>
所以,在桑赤若看来,敦仁增听到吐蕃军中有奸细这个消息,多半是唐军故意所为。</P>
但即便是唐军故意说出,但这个消息就一定是假的吗?</P>
桑赤若无法确定。</P>
吐蕃国中,上一任祖赞离奇身亡,佛教势力被残酷镇压,有不少亲近佛教的保王派贵族,将桑赤若视为眼中钉,恨不得生啖其肉。</P>
吐蕃保王派的贵族们联合起来,趁着桑赤若不在朝中,与唐国勾连,来削弱后者的实力,甚至借刀杀人,都是完全可能的事情。</P>
所以,奸细的消息是真是假,并不重要。</P>
只要吐蕃保王派与唐国,有一丝勾连的可能,那么桑赤若在这里多停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险。</P>() ()
想到这里,桑赤若对于攻打长安,已经彻底失去了兴趣。</P>
保住大论之位,彻底消除国内潜在的危机,才是他当下的急务。</P>
于是,桑赤若看向帐中,问道:“既然唐国援军已经抵达长安附近,而我军之中的局势,又不明朗,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你们可有什么建议?”</P>
桑赤若这番话,已经隐隐道出,他已经有了退兵之意。</P>
但帐中的吐蕃将领,大多都是愚笨之人,哪里听得出来其中的含义。</P>
即便有少数聪明的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第一个提出退兵的建议。</P>
就在这时,吐蕃次相敦仁增跳了出来,开口说道:“大论,请拨给我八千步军,我愿意明日充当先锋,攻下长安城!”</P>
桑赤若一愣。</P>
只听敦仁增又说道:“唐军坑杀吐蕃两万儿郎,此乃不共戴天的血仇!只有屠尽长安满城,方能报仇雪恨!否则,那两万战士的英灵,又如何能够安息?我们又如何面对族人?!”</P>
敦仁增这一番话说的众将热血沸腾。</P>
吐蕃人走下高原,千里迢迢跑到长安,目的就是为了抢劫、抓奴,眼下财货和奴隶都没抢到,还白白死了这么多的士兵……就这样回去,该怎么交差?岂不是让别人看了笑话?</P>
桑赤若此时恨不得当场掐死敦仁增。</P>
唐国的援军如今已经抵达了泾州,长安城又久攻不下,更别提吐蕃国中的那些保王派贵族,有可能正在打算发动政变。</P>
在这种情况下,尽快退兵,保存实力,才是最好的选择。</P>
于是,桑赤若也顾不上其它,直接向敦仁增问道:“二十万大军,进攻长安已有多日,却没有任何进展,你又打算如何做?”</P>
桑赤若此时的口气不善,已经明显表现出反对继续作战的态度,换做是寻常时候,敦仁增说不定服软,就此改口。</P>
但凤翔关之败,敦仁增是为主将,即便想将责任推到奸细身上,但苦于没有真凭实据。</P>
所以,为了避免回国之后,被部族清算,敦仁增现在要做的,只能是取得一场大胜。</P>
然而,桑赤若已经打定了主意,即便敦仁增之后一再请求,前者都没有同意出兵。</P>
敦仁增愤怒不已,最后直接离开了大帐。</P>
吐蕃军自出兵以来,大论和次相之间,第一次爆发了争执,而矛盾的种子也就此埋下。</P>
第二日清晨。</P>
冷静了一晚的桑赤若,知晓自己回到吐蕃国之后,还要靠这群吐蕃贵族,来制衡国内的保王派。</P>
所以,眼下还不是双方撕破脸的时候。</P>
桑赤若一边让仆将去处理拔营退兵的准备事宜,一边又让侍从去请敦仁增等贵族,来帐中说话。</P>
不多时,去请人的侍从,神色慌张的跑了回来。</P>
只听侍从说道:“大论,不好了!次相还有一众贵人,今早召集了各自部族从属的军队,打算今日强攻长安!”</P>
桑赤若先是错愕到站不住脚跟,接着勃然大怒,高声吼道:“一群混账!”
桑赤若坐在上座,看着帐中跪着的贵族们。</P>
这些贵族,在凤翔关中战败,麾下的士兵尽数被唐军活埋,然而他们自己,却被放了回来。</P>
在桑赤若的眼中,失败的人,早已经失去了价值,应当被剥夺存活的权力。</P>
如果换做是在平日,桑赤若会毫不犹豫的处死这群败者。</P>
但是,眼前的这群贵族,身份特殊,他们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支持桑赤若掌权的显赫部族。</P>
桑赤若即便对他们心生恶感,但想要稳住自己在吐蕃国中的地位,未来还需要那些部族的支持。</P>
所以,桑赤若好生劝慰了一番这些贵族,又让他们起身。</P>
敦仁增站起身后,说道:“大论,我们被唐军俘虏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消息。”</P>
桑赤若:“什么消息?”</P>
敦仁增:“唐军将领以为我们不懂唐语,所以无意间提及一事……我军之中有奸细,将行军、兵力等消息,提前告知了唐军,这才使得我们在凤翔关遭遇大败。”</P>
听见这话,帐中的吐蕃将领一片哗然。</P>
桑赤若不动声色,看着敦仁增问道:“你说军中有奸细,有何凭据?”</P>
敦仁增急道:“唐军三番五次料准我军的行动,凡事都能够做到未卜先知,泾州府之战,凤翔关之战,就连我军走下高原,都有唐军尾随设伏,大论难道不觉得蹊跷吗?”</P>
桑赤若起初听着神色如常,听到最后,眉头慢慢皱了起来,沉默不语。</P>
敦仁增见状,说的更是来劲:“唐军对我军的兵力分布了如指掌,如果不是事先有人通风报信,那又是什么?由此可见,大论的敌人,不仅仅是外族,更多的是来自于内部……”</P>
桑赤若冷声喝道:“行了,住口。”</P>
吐蕃军眼下腹背受敌,如果再将保王派和新生派贵族的矛盾挑起,那么军心势必会不稳,故而桑赤若及时叫停了敦仁增的口无遮拦。</P>
见帐中无人敢说话,桑赤若陷入了沉思。</P>
敦仁增说自己无意间听到了奸细的消息,桑赤若自然是不信。</P>
唐军中的谋臣孔攸,桑赤若曾经在敦煌,与其打过交道。</P>
在那一次的战争之中,孔攸就是借着佛苯之争,成功挑起了军中两派的矛盾。</P>
而这一次,孔攸很可能会故伎重演,假传谣言,再次挑起事端。</P>
所以,在桑赤若看来,敦仁增听到吐蕃军中有奸细这个消息,多半是唐军故意所为。</P>
但即便是唐军故意说出,但这个消息就一定是假的吗?</P>
桑赤若无法确定。</P>
吐蕃国中,上一任祖赞离奇身亡,佛教势力被残酷镇压,有不少亲近佛教的保王派贵族,将桑赤若视为眼中钉,恨不得生啖其肉。</P>
吐蕃保王派的贵族们联合起来,趁着桑赤若不在朝中,与唐国勾连,来削弱后者的实力,甚至借刀杀人,都是完全可能的事情。</P>
所以,奸细的消息是真是假,并不重要。</P>
只要吐蕃保王派与唐国,有一丝勾连的可能,那么桑赤若在这里多停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险。</P>() ()
想到这里,桑赤若对于攻打长安,已经彻底失去了兴趣。</P>
保住大论之位,彻底消除国内潜在的危机,才是他当下的急务。</P>
于是,桑赤若看向帐中,问道:“既然唐国援军已经抵达长安附近,而我军之中的局势,又不明朗,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你们可有什么建议?”</P>
桑赤若这番话,已经隐隐道出,他已经有了退兵之意。</P>
但帐中的吐蕃将领,大多都是愚笨之人,哪里听得出来其中的含义。</P>
即便有少数聪明的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第一个提出退兵的建议。</P>
就在这时,吐蕃次相敦仁增跳了出来,开口说道:“大论,请拨给我八千步军,我愿意明日充当先锋,攻下长安城!”</P>
桑赤若一愣。</P>
只听敦仁增又说道:“唐军坑杀吐蕃两万儿郎,此乃不共戴天的血仇!只有屠尽长安满城,方能报仇雪恨!否则,那两万战士的英灵,又如何能够安息?我们又如何面对族人?!”</P>
敦仁增这一番话说的众将热血沸腾。</P>
吐蕃人走下高原,千里迢迢跑到长安,目的就是为了抢劫、抓奴,眼下财货和奴隶都没抢到,还白白死了这么多的士兵……就这样回去,该怎么交差?岂不是让别人看了笑话?</P>
桑赤若此时恨不得当场掐死敦仁增。</P>
唐国的援军如今已经抵达了泾州,长安城又久攻不下,更别提吐蕃国中的那些保王派贵族,有可能正在打算发动政变。</P>
在这种情况下,尽快退兵,保存实力,才是最好的选择。</P>
于是,桑赤若也顾不上其它,直接向敦仁增问道:“二十万大军,进攻长安已有多日,却没有任何进展,你又打算如何做?”</P>
桑赤若此时的口气不善,已经明显表现出反对继续作战的态度,换做是寻常时候,敦仁增说不定服软,就此改口。</P>
但凤翔关之败,敦仁增是为主将,即便想将责任推到奸细身上,但苦于没有真凭实据。</P>
所以,为了避免回国之后,被部族清算,敦仁增现在要做的,只能是取得一场大胜。</P>
然而,桑赤若已经打定了主意,即便敦仁增之后一再请求,前者都没有同意出兵。</P>
敦仁增愤怒不已,最后直接离开了大帐。</P>
吐蕃军自出兵以来,大论和次相之间,第一次爆发了争执,而矛盾的种子也就此埋下。</P>
第二日清晨。</P>
冷静了一晚的桑赤若,知晓自己回到吐蕃国之后,还要靠这群吐蕃贵族,来制衡国内的保王派。</P>
所以,眼下还不是双方撕破脸的时候。</P>
桑赤若一边让仆将去处理拔营退兵的准备事宜,一边又让侍从去请敦仁增等贵族,来帐中说话。</P>
不多时,去请人的侍从,神色慌张的跑了回来。</P>
只听侍从说道:“大论,不好了!次相还有一众贵人,今早召集了各自部族从属的军队,打算今日强攻长安!”</P>
桑赤若先是错愕到站不住脚跟,接着勃然大怒,高声吼道:“一群混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