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神淀之乱”,《资治通鉴》的记载最为简短,且与《辽史》等有很大出入:

    “燕王述轧与伟王之子太宁王沤僧作乱,弑契丹主而立述轧。契丹主德光之子述律逃入南山,诸部奉述律以攻述轧、沤僧,并其族党……”

    我们先把《资治通鉴》的法暂时搁置,一会儿有用。先来就上述史实提出质疑:

    ,耶律察割谋逆之前为何要去找耶律璟,而耶律璟又为何避而不见?或者换个问法,耶律璟为何只躲着耶律察割而不躲耶律屋质?

    ,耶律璟是被耶律屋质“请”过来的,还是被胁迫而来的?

    ,关键人物耶律屋质,为何屡次破获贵族们的叛乱阴谋?为何只有他能提前察觉到谋反的阴谋?他在“火神淀之乱”中又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耶律屋质为何第一时间“迎请”耶律璟,他怎么知道耶律璟不是耶律察割的同党?

    ,弑君的过程太过于轻松,皇上的侍卫哪里去了?

    皇上被弑,如此惊动地的大事,正史的记载不出意外地只有寥寥数百字的记载,所谓字数越短,信息量越大。

    比耶律屋质更值得玩味的是耶律璟。

    在《辽史·穆宗本纪》中,关于此事只有一句话的记载:“禄五年秋九月癸亥,世宗遇害。逆臣察割等伏诛。”

    现在,让我们回头再来看《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载,是燕王述轧与“伟王之子太宁王沤僧”是叛乱主谋,有的资料也写作“呕里僧”。这就是研究辽史最蛋疼的地方之一,我们先来给这二人验明正身:

    “燕王述轧”即燕王耶律牒蜡。《辽史》:“耶律牒蜡,字述兰……封燕王。”这个人比较好确认,“述轧”应该是“述兰”的讹传;

    在“晋辽大战”中,太宗耶律德光曾命皇叔耶律安端西出雁门关,威胁河东北部,作为佯攻牵制部队,并且“以病先归”,而《资治通鉴》同样在那一年记载为“契丹伟王”在雁门关以南被中原军队击败,这就对上号了,《资治通鉴》把明王耶律安端统一记载为“伟王”;

    耶律察割是耶律安端之子,“横渡之约”后因功封“泰宁王”,“太宁王”应为“泰宁王”的讹传;

    耶律察割,字欧辛。“沤僧”或“呕里僧”应该是“欧辛”的不同音译。

    另外,如果非要纠结“沤僧”或“呕里僧”的话,《辽史》中倒是有几个饶名字与之相近,比如耶律欧里斯,但此时的他还没有出生;还有一位耶律沤里思,此时已经去世。

    显然,“伟王之子太宁王沤僧”应该就是明王之子泰宁王耶律察割本割了。

    “火神淀之乱”的谜团是里三层外三层,层层包裹,案中有案。在此,我们不再做进一步剖析,直接给出我个饶推测:

    契丹贵族们普遍反对世宗南下的决议,继而萌生出推翻世宗、另立新君的阴谋。各大贵族在推翻世宗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但在新君人选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分歧,比如耶律察割、耶律盆都、耶律郎,论辈分,他们都是太祖阿保机的侄子,理论上都有争鼎的资格。() ()

    这也是出现诡异的一幕——耶律屋质数次破获萧翰、耶律刘哥反革命集团的阴谋,且只有耶律屋质能及时发现并态度坚决地坚持一查到底——的原因。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有推翻世宗的打算,只是没有达成进一步的共识,所以即便探听到对世宗不利的消息,也不会主动揭发,而只有纯洁清白的耶律屋质敢于检举揭发。

    正因在新君人选方面没有达成一致,所以推翻世宗的阴谋迟迟没有开展,而在这期间,契丹军队中同样暗流涌动,所有人都没闲着,其中耶律察割和耶律牒蜡是最活跃的分子。

    在诸多新君候选人中,被寄予厚望的就是耶律璟,其中,他的“太宗嫡长子”的身份只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幌子,最关键的原因是他柔弱易制。

    耶律璟今年刚刚岁,年幼无知且胆怯懦。一般来,在多方政治势力出现僵持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易于掌控的傀儡,作为平衡各方势力的棋子。比如东汉的皇帝们和唐朝中期以后的皇帝们,很多都是这种政治博弈的结果,棋子型、砝码型君主。耶律璟刚好符合这一特征。

    然而耶律璟自幼便目睹了政治场上的太多血腥与残酷,他不愿被卷入其郑

    树欲静而风不止。把他裹挟进这潭浑水的不是耶律察割,而是耶律屋质。

    在耶律察割的死亡名单上,高居榜首的是耶律屋质而非耶律璟。耶律屋质大公无私,忠于大辽国,屡次向世宗揭发耶律察割的阴谋,是耶律察割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在耶律察割弑君后,向其爪牙下达的第一个命令不是杀耶律璟,是杀耶律屋质。

    所以耶律屋质于公于私,都要站在耶律察割的对立面。

    各大贵族都想推翻世宗,只是耶律察割先下手为强,所以在世宗遇弑后,其他团体就面临一个新问题,是顺水推舟拥戴耶律察割,还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推翻耶律察割?

    如果是选择推翻耶律察割,那么又将回到问题的原点,世宗死了,拥戴谁?

    在这个难题的困扰下,许多贵族表面上站在耶律察割麾下,其实内心深处与耶律郎的想法一样,“当持两端,助其胜者”,权宜之计。所以当耶律璟最终以“太宗嫡长子”的身份振臂高呼时,耶律察割麾下诸贵族们云集响应,纷纷起义倒戈。

    史籍记载耶律屋质“遣弟冲迎之”,这个“迎”字殊堪玩味,因为被迎请过来的耶律璟仍不打算出头,所以这个“迎”翻译过来就是“绑”的意思,耶律屋质把耶律璟绑架过来,逼他扛把子、当皇帝。

    “火神淀之乱”的本质就是在各大贵族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耶律察割强行开团的产物,随后耶律屋质当机立断,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皇位继承饶政治事件。

章节目录

五代十国往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南无臭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无臭蛋并收藏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