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者”

    永庆公主出嫁之前,曾穿着一件华美的贴绣铺翠裙出入皇宫。贴绣铺翠,就是用青羽雀的羽毛捻成绣线的一种工艺,价格昂贵,被称为“血腥的奢侈品”。

    赵匡胤见到她之后,立刻让她换下这身衣服,并且命令她今后再也不能穿这种衣服。

    永庆公主表示很不屑,顶嘴道:“不就是一件衣服嘛,也没耗费几根羽毛啊!”

    赵匡胤耐心解释,因为你身份特殊,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其他贵妇人争相效仿,然后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以至平民百姓也会追赶潮流,如此则推高翠羽价格,商人们为了逐利而大量捕杀青羽雀,而开此恶业的罪魁祸首,不就是你么?身为公主,你一定要谨慎啊!

    永庆公主非常惭愧,忙表示自己知错了,今后一定注意。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抵制皮草、象牙、犀角、翠羽……保护生态,从赵匡胤做起。

    “宁以一人治下,不以下奉一人”

    赵匡胤收复两湖、川蜀、岭南,收容了多位亡国之君,亲眼目睹了他们那令人发指的奢靡腐化,因此尤为注重勤俭节约,常以亡国之君们作为反面活教材。

    某日,皇后、永庆公主与赵匡胤共进晚餐,席间,娘儿俩半开玩笑地指责赵匡胤太抠门、太寒酸,你都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了,下安定富足,你高低整一个黄金肩舆不过分吧?

    赵匡胤笑了笑,我有四海之富,别一个黄金肩舆了,就算所有的宫殿都用黄金白银打造,我也置办的起,但是——民脂民膏呀,岂能像那些亡国之君一样挥霍无度?古人云,以一人治下,不以下奉一人!

    “规范殿试”

    开宝六年月,新及第的进士十人、诸科二十八人,到讲武殿面君致谢。赵匡胤当场对他们进行了复试,发现其中两人明显滥竽充数,于是当场取消俩饶考试成绩。这两人中有位叫武济川的,是本次主考官李昉的同乡,赵匡胤因此非常生气,认为李昉徇私舞弊,正在气头上,忽然有考生击登闻鼓上访,举报李昉“取舍非当”,存在走后门、托关系的情况。

    赵匡胤询问翰林学士卢多逊,卢多逊这已经是热搜话题了。赵匡胤于是让贡院召见本次考试的全部落榜生,共计人,对他们进行了初轮面试,筛选出人进入下一轮的笔试环节,在赵匡胤亲自殿试后,最终诞生了进士人、诸科人,皆赐及第。

    可见本次知贡举的翰林学士李昉埋没了多少人才!李昉因此被贬为太常少卿,其余考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责罚。另外,从此之后,“殿试”就被定为常试,抽查改必查,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开宝八年月,赵匡胤在讲武殿复试举人,在复试开始前,赵匡胤对举人们之前科举取士的过程中,存在权贵舞弊的不良现象,使得寒门子弟很难获得改变命阅机会,如今,朕亲自把关,以确保公平,让有真才实学的寒门鲤鱼拥有跳龙门的机会。举人们顿首拜谢,皇上英明!() ()

    成绩公布后,得进士人,诸科人。在落榜生中,有两人获得了赵匡胤赐予的通关卡,被赐予了《三传》出身,这两人是林松、雷,为什么呢?因为这二人是江南人,当时南唐还没灭亡,他们还算“外国人”,赵匡胤念他们虽然身处淮夷敌国,却有向化之心,“间道来归”,冒着生命危险来我朝参加科举,实在可贵,所以直接“保送”体制内。

    “只许贪污,不许造反”

    赵匡胤大力推广文人治州县的路线,在挑选西川兵马都监时犯了难,因为蜀地“高皇帝远”,路途崎岖险阻,非常适合搞割据,且刚刚被收复不久,群众基础相对薄弱,用儒生恐怕难以弹压地面,用武将又恐重蹈明宗覆辙。

    赵匡胤的解题思路就是找一个懂军事的文官,于是向赵普征求合适的人选。赵普举荐了知彭州、左补阙辛仲甫。

    辛仲甫文武双全,后周时为大将郭崇威的首席智囊,一直如影随形地辅佐郭崇威,直到郭崇威病逝。辛仲甫不仅智谋广远,而且颇善射术,据郭崇威曾与他笔试箭法,结果辛仲甫技高一筹,郭崇威竟然虚心向他请教箭法,孔明加云长了属于是。

    年,辛仲甫知彭州。当时彭州的城市绿化工作很不到位,道路两旁缺少树木,辛仲甫便在道路两边栽种了柳树,以供行人纳凉,百姓们将这些柳树称为“补阙柳”,以纪念这位人民公仆。在任期间,颇有政声,得到了赵普等高层的赏识。

    赵匡胤亲自面试辛仲甫,先测试他的箭法,禁军勇士都要费力才能拉开的硬弓,在辛仲甫手中简直如同儿童玩具一样,又让他试穿几十斤重的重铠,辛仲甫穿上之后身轻如燕,飞一般的感觉。赵匡胤满意地点点头,立即任命他为西川兵马都监,还给他画了一个大饼:“你知道王明吗?他已经走上刺史的领导岗位了,只要你好好工作,很快也会成为刺史节度啥的。”辛仲甫顿首拜谢。

    辛仲甫走后,赵匡胤对赵普了句掏心窝子的话: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后人将其概括为“一百个文官贪污,也不如一个武将造反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大。”其实这还不能准确的表达赵匡胤的本意,他的本意不是“一百个”,而是“全部”,下所有的官员都贪污也无所谓。

    于是有人断章取义,曲解了赵匡胤的意思,比如在讲述《水浒传》的时候,就会把官逼民反的环境跨越百年甩锅给赵匡胤,太祖爷在开国之初就本着这种对待贪官无限放任的态度,所以到了宋徽宗时,贪官污吏才多如牛毛,民不聊生……

    断章取义是历史的担

    上文放出的是赵匡胤原话,其本意大家应该一目了然了。

    赵匡胤真的对贪污腐败熟视无睹吗?开玩笑,翻看一下《太祖本纪》,看看贪官们的下场就明白了。

章节目录

五代十国往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南无臭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无臭蛋并收藏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