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三相】

    沈崧

    唐昭宗乾宁二年,那一年的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河东李克用吞并幽州;汴州朱温挑起了“三朱战争”;淮南杨行密私信昭宗,求组“杀猪联盟”;浙东董昌僭越称帝;“河中遗产案”,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想弄死一家人;李茂贞、王行瑜、韩建等关西集团上演“三镇犯阙”,昭宗被迫短暂流亡……

    每一件事都足以改写历史,却都集中在了那一年。相比之下,那一年的科举考试应该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然而它却是那么不甘寂寞,即便自己是一粒沙,也要在历史长河中激起朵朵浪花。

    那年月,科举考试公布成绩,惹第。唐昭宗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他“文官路线”的重要支撑,然而一群落榜考生愤愤不平地上访告御状,考试不公平,主考官受贿!落榜生甚至指名道姓,直言新科状元——张贻宪向主考官崔凝行贿。

    昭宗震怒。藩镇狼子野心,宦官只手遮,新晋进士是昭宗力挽狂澜的希望,而你们居然敢在这上面弄虚作假,那还撩?于是点名了他的种子选手陆扆、冯渥对新及第的人进行复试。

    为了严格甄别滥竽充数者,昭宗特意提高了试题的难度,又缩短了考试时间,一句话,朕tm搞死你们!

    消息一出,人尿了一半。相当多的人不敢进考场,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比如卢赓。

    卢赓同学先借口身体不适,无法参加考试,“报告,我阳了……”

    ——没关系,朝廷非常贴心地为他准备了肩舆,要把他抬进去;

    卢赓同学贼起飞智,又要回家省亲,“我想我妈了,本朝以孝治下,难道还……”

    ——没关系,把他妈抬过来……

    逼得卢赓实在山穷水尽了,“我爸是李刚!”

    他爸是卢渥,唐朝大诗人。最终还是卢渥同志出面,替儿子求情,“我们错了,我们弃权……我们从良行吗?”卢赓放弃了复试,直接滚蛋回家。

    这里多提一句,卢渥跟科举考试似乎有不解之缘:

    ,保送体制内。

    卢渥曾在逛街的时候偶遇了微服私访的唐宣宗,见此人举止优雅而有威严,料定此人必是达官显贵,于是礼貌性地避让。宣宗很是诧异,于是主动搭讪,“帅哥,怎么称呼?”

    不知是虚荣心作祟,还是心中的梦想过于强大,卢渥施礼道:“进士卢渥。”

    一听是进士,宣宗大悦,果然读过书的人就是不一样,于是提出想要拜读一下他的作品。卢渥当即提笔赠诗若干,宣宗将诗稿心收起,放进袖子,乘白骡而去,“卢进士,后会有期。”

    回去之后,宣宗迫不及待地打开诗稿,不由得连连点头,“好,写得好!”然后吩咐宰相查一查这个叫卢渥的进士,给他月票、推荐票、打赏,素质三连,顺便查一下他现居何职,意思是要提拔重用他。

    宰相查了半人事档案,越查越懵圈,“陛下,卢渥同志今年贵庚啊?我往回翻查了快一百年了,也没看见有叫卢渥的进士……”

    宣宗何等英明聪悟,立刻就明白了,“那就告诉礼部,立刻破格录用此人。”皇上钦点,保送体制内。

    ,五行缺科举

    冒充进士、冒充官员,是重罪,可判死刑。然而冒充进士的卢渥不但没有获罪,反而直接进了国务院……宰相们忍不住私下问他,“您跟皇上什么关系?喜提哪位公主了?”

    “我坦白,我全……”竹筒倒豆子,一股脑全交代了,要争取坦白从宽,“这就是全部的实情,我……我吹牛b……”

    “不,您不是吹牛b,您是真牛b!”

    在体制内的这些年,卢渥一直态度谦卑、谨慎微,极为低调,与此同时,他的才华也得到了百官们的充分认可。后来,着名的卢携当上了宰相,新故事就来了。

    卢携,本书开头的网红宰相,悍将高骈在朝里的大树靠山。卢携一直以来都有个心结,那就是家族式没文化。卢携出身范阳卢氏,是中国如假包换的高门大姓,“禁婚家”之一,真正的“豪门”。只不过很久以来都没有卢氏族缺主考官,因为“知贡举”不仅需要扎实的学问,还需要独具慧眼,也就是需要千里马兼伯乐。进士登第、进翰林院,是读书人中的精英,而“知贡举”则是精英中的精英。

    在当时,卢携与王铎、郑畋等是政敌,互相攻讦,而卢氏从来不曾知贡举,就成为王铎等人取笑卢携的把柄。卢携一直很郁闷,直到他发现了卢渥,于是,卢携在那一年提拔卢渥“知贡举”,要打破这个文化诅咒。() ()

    那一年是哪一年呢?是广明元年,黄巢进犯长安,那一年卢渥知了贡举,但那一年没了贡举。

    卢渥最后一次与科举的缘分就是儿子卢赓的这次。好容易通过关系走了后门,让儿子金榜题名,却被宣宗皇帝现场抓包。

    一句话,卢渥跟科举最大的缘分就是没有缘分。但凡有一点缘分,也不至于一点缘分都没樱

    除去弃权的卢赓,另外人参与了复试。结果公布:赵观文、韦、沈崧等十五人及第。在落榜的人中,有四人实在狗屁不通,被“终身禁科举”。主考官崔凝也因此被贬。

    赵观文是广西的第一个状元;韦在后唐成为宰相,但在政治斗争中失利,被贬官赐死;而这位沈崧,就是我们今的主角。

    沈崧,祖籍福建,祖父沈辂,仕唐为大理评事,获赐绯殊荣;父亲沈超,福州长溪县令。沈崧出生时,有条大蛇从房梁坠落于床前,大蛇翘着脑袋,满怀深情地注视着这个新生的婴儿,看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出生第七,按当地习俗要给新生儿洗澡,刚把热水放满澡盆,忽然风雨交加,“咔嚓”一声惊雷,澡盆子碎了。

    人们都这孩子不是一般人。

    及第后的沈崧并没有留在京师,而是返回老家福建。沈崧为何不留在京师呢?因为连皇上都不留在京师了:李茂贞称兵犯阙,昭宗被迫流亡,随后昭宗又遭韩建挟持;汴州朱温推荐张濬当宰相,而李克用竭力反对张濬拜相,“陛下早上拜他为相,我河东兵晚上就到京师”;淮南杨行密请皇上迁都扬州;西川王建请皇上迁都成都……

    在这种生机勃勃宛如井喷的情况下,沈崧留在京师又能怎样?

    沈崧从长安出发,道经江淮回闽地。在路过淮南的时候,受到了杨行密的热情挽留,沈崧婉言谢绝;随后来到杭州,又受到了钱镠的热情挽留,沈崧最终选择了钱镠,成为钱镠身边的重要智囊之一,此后钱镠的书檄表奏多出沈崧之手。

    朝廷授予钱镠镇海军节度使的时候,钱镠让沈崧起草谢恩表,沈崧在表中炫耀夸大浙西之繁荣富足,钱镠看后非常高兴,然而另一智囊——罗隐,看后却直摇头,极言不可,朝廷腐败,权臣们大肆向地方藩镇索贿,这时候最忌讳露富,咱们务必哭穷!

    于是钱镠便让罗隐也起草一份,罗隐在表奏中如此描述浙西地区:“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最终,钱镠采纳了罗隐的奏表。

    不久后的一,钱镠得到了一位绝色歌姬,在酒宴上向大家展示炫耀。众人纷纷夸赞,此女貌若仙。罗隐也感慨她简直就是嫦娥下凡。

    话音刚落,沈崧就道:“此言差矣,嫦娥跟她一比,丑爆了。”

    罗隐瞥他一眼,冷笑道:“得就好像你见过嫦娥似的。”

    鱼儿上钩了!沈崧等的就是这句话。

    沈崧手捋胡须,悠然道:“我曾两次到月宫,怎么没见过?”

    “蟾宫折桂”,字面意思是到月宫里攀折桂花,后常用来比喻科举中第,现在则更广泛地用于比喻在某个领域取得辉煌的成绩。沈崧玩儿了个一语双关梗,内涵罗隐,因为罗隐屡试不第。

    于是有人罗隐与沈崧是一对儿冤家对头,互相看不顺眼。实际上根据史籍的记载,二饶“冲突”更像是同事之间的打情骂俏开玩笑,没有上升为你死我活的明争暗斗。罗隐去世时,其墓志便是出自沈崧之手,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后辈对前辈的敬仰和挚友之间的惋惜与追思。

    李存勖称帝改元时,钱镠询问沈崧后唐国祚,沈崧看年号就知是短命鬼,“同光”的“同”,上三包围结构,没有像“国”字那样全包起来,预示着“为国不成”,且“同”字里“止一口耳”,看来他们家不会再出现子了。

    三年后,沈崧的预言全得应验。钱镠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钱元瓘袭位后,置“择能院”,也就是网罗下有才华之人,作为国家的人才库,其负责人就是沈崧。沈崧成为钱元瓘文官集团的灵魂人物,帮助建立一个以钱元瓘同志为核心的封建官僚体系。

    后晋石敬瑭封钱元瓘“吴越国王”,封邦建国,钱元瓘拜沈崧为丞相,仅仅十个月后,沈崧病逝,享年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章节目录

五代十国往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南无臭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无臭蛋并收藏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