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洪承畴率各路明军二十五万从京师出发,在无数京师百姓的欢送下,往辽东方向开拔而去。
大军沿着通州、三河、玉田、丰润、永平、抚宁、山海关的路线行进,沿途各县均要为大军将士担负一日粮草,以节省大军辎重的消耗。
兵部给众将的限期,是在五月中旬到达宁远,从京师到宁远不到九百里,大军一只需走数十里,时间上非常宽裕。而且这一路过去,几乎都是平原大道,行军并不困难。
大军浩浩荡荡出发,由于是内线行军,所以明军各部都是骑兵在前,步兵在后,辎重炮兵跟在最后,此外大军后面,还有无数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
锦州之战,二十几万大军的粮草供给是何等庞大?为了供应前线大军的粮草,大明兵部与工部,调用了数万辆车马,从京师到山海关,日夜尽是运送粮秣的人流。
青莱镇新军作为各方寄于厚望的强军,粮草的供给,自然是优先的,谁也不敢短了或是少了,免得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不过少保证军中随时有粮,至少是可供大军食用一个月的粮草,这是刘衍及青莱镇新军众将坚定不可动摇的原则,所以青莱镇的粮草仍然随军。
只不过各营辎重兵都是优先载运武器弹药等,剩下的粮草,则是使指一部民夫运送。
这一路上的行军,刘衍与麾下将士也是尽显强军风范,在其余各路兵马都
“解除武装”,将铠甲和兵器放到战马上,或是大车上,士兵全都轻装行进。
只有刘衍麾下的青莱镇新军将士始终全副武装,各营夜不收也是照常四处巡视、警戒,一路数百里下来都是如此,让其余各部明军骇然。
洪承畴和吴三桂、杨国柱、曹变蛟等人闻听都感到不可思议,曾数次策马过来观察,果然如此,于是众人对刘衍的评价更上一层楼,更是认为青莱镇新军的强悍已经稳居大明第一!
途中,洪承畴思前想后,见到青莱镇新军如此强悍,也对刘衍更为看重,在宫中的不愉快转眼便烟消云散了,而后更是时常策马来到刘衍的中军,与刘衍探讨战局得失。
有了洪承畴带头,刘衍的中军几乎成了出征大军总部,不但杨国柱与王朴、曹变蛟、李辅明纷纷赶来,还有监军马绍愉与张若麒二人在此,连吴三桂、王廷臣、左光先也时不时的赶来,只有唐通和马科始终不见人影。
此次出战,刘衍也颇为关注洪承畴的督标营情况,毕竟督标营都是洪承畴的老班底,也号称强军。
一番打探之后,刘衍知道洪承畴的督标营计有人马五千人,主要由铳手、长枪手与车营组成。督标营的铳手都使用燧发鲁密铳,装备十分精良,单论火铳的威力,甚至还要在青莱镇新军之上。
督标营的车营,则装备有三百辆的火箭车,以及大量的轻式战车,上载
大佛郎机炮等,又载有神火飞鸦、飞空击贼震雷等武器,此外还有数门神威大将军炮,火力堪称强悍。
洪承畴见刘衍对自己的督标营如此看重,心中也十分受用,能够得到刘衍这样悍将的重视,特别是以练出强军闻名于世的刘衍,洪承畴便有一种自豪感充盈于胸。
于是洪承畴大方的为刘衍介绍起督标营的作战方式。
在作战时,督标营当先用火炮轰击敌军,再用火箭射击乱敌阵型,然后用鲁密铳射击。从明初发展到现在,这种与大明神机营如出一辙的战术,其实己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战士若能奋勇作战,威力不可视。
刘衍听完先是赞叹了一番,对洪承畴也是一阵恭维,不过心中却在感叹:“明军的这套打法其实非常的先进,已经与近代西方的作战方式大同异。只要军中装备的火器质量有保证,士兵的训练足够,粮饷也有保证,那么这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将会非常可观,至少打清军的没问题的!”
而且刘衍非常清楚,其实明末的清军并没有后世某些“清吹”、“满遗”吹捧的那么强,满人不管是兵力还是战力,与历史上的匈奴、突厥、柔然、蒙古等相差甚远,即便放在同等技术水平下,那些游牧民族哪一个不是大军数十、百万,疆域上千里的庞然大物,都不是满人可以与之相比的。
只是满饶运气是所有胡人中最
好的,此时的大明已经不但被李自成、张献忠搅乱了内部,还遇上了千年难遇的冰河期。再加上不时南下的清军,大明在这三方的共同压力下,被不断“放血”,如同是一个感染重病的巨人,被三个矮人东一刀、西一刀的不断放血,最终轰然倒下!() ()
更何况,清军还遇到了千年一遇的大汉奸吴三桂,有了这么多的有利条件叠加在一起,清军才得以顺利入关,甚至当年多尔衮率军进北京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还对部下出“京师不可守,当携丁口速速退回关外”的话来。
白了,满人就是赶上了千年狗屎运!
话分两头,这边洪承畴介绍完督标营的实力,不刘衍听得频频点头,就是监军马绍愉、张若麒,以及杨国柱、吴三桂等人也是纷纷赞叹,让洪承畴心中很是满足。
此时的气是早晚凉爽,但是中午的太阳就颇为猛烈了,特别尘土一起,让人燥热非常。
大军一路沿着官道行进,很快就出了京师地界,沿途的官道有很多都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不,上面还满是厚厚的泥沙粉尘。有些泥坑表面平整,若一脚踏上去,粉尘就扑了你一身一脸,再光鲜的衣甲,不久后就成了民夫乞丐。
待到过了玉田,不少明军士兵便没有了出发时侯的状态,他们一个个叫苦连,不少人都开始骂骂咧咧,行军也是拖拖拉拉的,要不是各镇总
兵官的威望很足,对各部的约束也算得力,估计此时已经开始出现逃兵了。
刘衍都看在眼里,不免对各镇兵马有些鄙视,暗骂:“绣花样儿枕头兵。”
马绍愉与张若麒见了也是皱眉,洪承畴更是担忧不已,严令各部总兵官严加管理,绝不能出现逃兵,否则严惩不贷。
刘衍看着各镇总兵官忙前忙后的约束兵马,各镇之中,也只有吴三桂、曹变蛟、杨国柱三饶兵马稍好一些,王廷臣、左光先的兵马次之,其余众人,特别是唐通、马科、王朴三饶兵马,那完全就是没有样子看了,如同一大群“郊游”的兵油子,全靠各镇总兵官的家丁约束、弹压,才维持了大军的完整。
于是刘衍也是摇头叹息,难道皇朝末世,勋贵与军功后代,都会成为八旗弟吗?满洲人崛起时也算武勇,到了清末,何等的德性与窝囊?这个问题何解呢,他不由深思。
由于气酷热,此后大军便按照洪承畴的命令,大军正午到申时歇息,上午与晚时前赶路,这样总算避开了最炎热的那段时间,各路兵马的状态也稍好了一些。
四月二十九日,洪承畴率各路大军到达山海关,出了山海关,就是关外了。
大军到达山海关时,己近黄昏,夕阳穿射过来,给这座雄关蒙上一层金色的光辉。
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北倚崇山,南临大海,相距不过数里
,非常险要。
明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簇,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而后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山海关城周长约四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十四米,厚七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一千三百五十米的平原长城。
而山海关的整体防御体系还不单单是一座关城、些许长城,自北向南还包括北翼城、东罗城、威远城、南翼城、威海城、宁海城、老龙头,众多的城池与长城相连,组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进可攻、退可守。
这也是为什么,清军自始至终都没能拿下山海关的原因,每次入关都是绕路,就算是甲申国难时大举入关,也是因为吴三桂投降,否则山海关依旧稳如泰山。
此时洪承畴率领二十五万大军抵达,守关的军将及城内百姓为了迎接大军,组织了盛大的锣鼓队。潮水般的欢呼,喧的锣鼓中,洪承畴率领刘衍、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王廷臣、吴三桂、马绍愉,张若麒等人
踏着古老的城墙阶梯,出现在了城楼之上。
从他们的角度看着城下,只见各部全副武装的大明士兵,正以整齐的步伐不断穿过雄关,进入关外的土地。
旌旗如海、长枪入林,浩浩荡荡的大军洪流,前面望不到头,后面望不到尾,一路向北出关而去……
大军沿着通州、三河、玉田、丰润、永平、抚宁、山海关的路线行进,沿途各县均要为大军将士担负一日粮草,以节省大军辎重的消耗。
兵部给众将的限期,是在五月中旬到达宁远,从京师到宁远不到九百里,大军一只需走数十里,时间上非常宽裕。而且这一路过去,几乎都是平原大道,行军并不困难。
大军浩浩荡荡出发,由于是内线行军,所以明军各部都是骑兵在前,步兵在后,辎重炮兵跟在最后,此外大军后面,还有无数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
锦州之战,二十几万大军的粮草供给是何等庞大?为了供应前线大军的粮草,大明兵部与工部,调用了数万辆车马,从京师到山海关,日夜尽是运送粮秣的人流。
青莱镇新军作为各方寄于厚望的强军,粮草的供给,自然是优先的,谁也不敢短了或是少了,免得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不过少保证军中随时有粮,至少是可供大军食用一个月的粮草,这是刘衍及青莱镇新军众将坚定不可动摇的原则,所以青莱镇的粮草仍然随军。
只不过各营辎重兵都是优先载运武器弹药等,剩下的粮草,则是使指一部民夫运送。
这一路上的行军,刘衍与麾下将士也是尽显强军风范,在其余各路兵马都
“解除武装”,将铠甲和兵器放到战马上,或是大车上,士兵全都轻装行进。
只有刘衍麾下的青莱镇新军将士始终全副武装,各营夜不收也是照常四处巡视、警戒,一路数百里下来都是如此,让其余各部明军骇然。
洪承畴和吴三桂、杨国柱、曹变蛟等人闻听都感到不可思议,曾数次策马过来观察,果然如此,于是众人对刘衍的评价更上一层楼,更是认为青莱镇新军的强悍已经稳居大明第一!
途中,洪承畴思前想后,见到青莱镇新军如此强悍,也对刘衍更为看重,在宫中的不愉快转眼便烟消云散了,而后更是时常策马来到刘衍的中军,与刘衍探讨战局得失。
有了洪承畴带头,刘衍的中军几乎成了出征大军总部,不但杨国柱与王朴、曹变蛟、李辅明纷纷赶来,还有监军马绍愉与张若麒二人在此,连吴三桂、王廷臣、左光先也时不时的赶来,只有唐通和马科始终不见人影。
此次出战,刘衍也颇为关注洪承畴的督标营情况,毕竟督标营都是洪承畴的老班底,也号称强军。
一番打探之后,刘衍知道洪承畴的督标营计有人马五千人,主要由铳手、长枪手与车营组成。督标营的铳手都使用燧发鲁密铳,装备十分精良,单论火铳的威力,甚至还要在青莱镇新军之上。
督标营的车营,则装备有三百辆的火箭车,以及大量的轻式战车,上载
大佛郎机炮等,又载有神火飞鸦、飞空击贼震雷等武器,此外还有数门神威大将军炮,火力堪称强悍。
洪承畴见刘衍对自己的督标营如此看重,心中也十分受用,能够得到刘衍这样悍将的重视,特别是以练出强军闻名于世的刘衍,洪承畴便有一种自豪感充盈于胸。
于是洪承畴大方的为刘衍介绍起督标营的作战方式。
在作战时,督标营当先用火炮轰击敌军,再用火箭射击乱敌阵型,然后用鲁密铳射击。从明初发展到现在,这种与大明神机营如出一辙的战术,其实己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战士若能奋勇作战,威力不可视。
刘衍听完先是赞叹了一番,对洪承畴也是一阵恭维,不过心中却在感叹:“明军的这套打法其实非常的先进,已经与近代西方的作战方式大同异。只要军中装备的火器质量有保证,士兵的训练足够,粮饷也有保证,那么这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将会非常可观,至少打清军的没问题的!”
而且刘衍非常清楚,其实明末的清军并没有后世某些“清吹”、“满遗”吹捧的那么强,满人不管是兵力还是战力,与历史上的匈奴、突厥、柔然、蒙古等相差甚远,即便放在同等技术水平下,那些游牧民族哪一个不是大军数十、百万,疆域上千里的庞然大物,都不是满人可以与之相比的。
只是满饶运气是所有胡人中最
好的,此时的大明已经不但被李自成、张献忠搅乱了内部,还遇上了千年难遇的冰河期。再加上不时南下的清军,大明在这三方的共同压力下,被不断“放血”,如同是一个感染重病的巨人,被三个矮人东一刀、西一刀的不断放血,最终轰然倒下!() ()
更何况,清军还遇到了千年一遇的大汉奸吴三桂,有了这么多的有利条件叠加在一起,清军才得以顺利入关,甚至当年多尔衮率军进北京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还对部下出“京师不可守,当携丁口速速退回关外”的话来。
白了,满人就是赶上了千年狗屎运!
话分两头,这边洪承畴介绍完督标营的实力,不刘衍听得频频点头,就是监军马绍愉、张若麒,以及杨国柱、吴三桂等人也是纷纷赞叹,让洪承畴心中很是满足。
此时的气是早晚凉爽,但是中午的太阳就颇为猛烈了,特别尘土一起,让人燥热非常。
大军一路沿着官道行进,很快就出了京师地界,沿途的官道有很多都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不,上面还满是厚厚的泥沙粉尘。有些泥坑表面平整,若一脚踏上去,粉尘就扑了你一身一脸,再光鲜的衣甲,不久后就成了民夫乞丐。
待到过了玉田,不少明军士兵便没有了出发时侯的状态,他们一个个叫苦连,不少人都开始骂骂咧咧,行军也是拖拖拉拉的,要不是各镇总
兵官的威望很足,对各部的约束也算得力,估计此时已经开始出现逃兵了。
刘衍都看在眼里,不免对各镇兵马有些鄙视,暗骂:“绣花样儿枕头兵。”
马绍愉与张若麒见了也是皱眉,洪承畴更是担忧不已,严令各部总兵官严加管理,绝不能出现逃兵,否则严惩不贷。
刘衍看着各镇总兵官忙前忙后的约束兵马,各镇之中,也只有吴三桂、曹变蛟、杨国柱三饶兵马稍好一些,王廷臣、左光先的兵马次之,其余众人,特别是唐通、马科、王朴三饶兵马,那完全就是没有样子看了,如同一大群“郊游”的兵油子,全靠各镇总兵官的家丁约束、弹压,才维持了大军的完整。
于是刘衍也是摇头叹息,难道皇朝末世,勋贵与军功后代,都会成为八旗弟吗?满洲人崛起时也算武勇,到了清末,何等的德性与窝囊?这个问题何解呢,他不由深思。
由于气酷热,此后大军便按照洪承畴的命令,大军正午到申时歇息,上午与晚时前赶路,这样总算避开了最炎热的那段时间,各路兵马的状态也稍好了一些。
四月二十九日,洪承畴率各路大军到达山海关,出了山海关,就是关外了。
大军到达山海关时,己近黄昏,夕阳穿射过来,给这座雄关蒙上一层金色的光辉。
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北倚崇山,南临大海,相距不过数里
,非常险要。
明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簇,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而后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山海关城周长约四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十四米,厚七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一千三百五十米的平原长城。
而山海关的整体防御体系还不单单是一座关城、些许长城,自北向南还包括北翼城、东罗城、威远城、南翼城、威海城、宁海城、老龙头,众多的城池与长城相连,组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进可攻、退可守。
这也是为什么,清军自始至终都没能拿下山海关的原因,每次入关都是绕路,就算是甲申国难时大举入关,也是因为吴三桂投降,否则山海关依旧稳如泰山。
此时洪承畴率领二十五万大军抵达,守关的军将及城内百姓为了迎接大军,组织了盛大的锣鼓队。潮水般的欢呼,喧的锣鼓中,洪承畴率领刘衍、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王廷臣、吴三桂、马绍愉,张若麒等人
踏着古老的城墙阶梯,出现在了城楼之上。
从他们的角度看着城下,只见各部全副武装的大明士兵,正以整齐的步伐不断穿过雄关,进入关外的土地。
旌旗如海、长枪入林,浩浩荡荡的大军洪流,前面望不到头,后面望不到尾,一路向北出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