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姨的家在另一条巷子里,与昨日林颂安去的那条小巷不过一公里的距离。
车开不进,池聿很早便出来巷子口等她。
彼时天正要暗,路灯却已经接二连三地亮起了。
“同事们回去了?”池聿问她。
林颂安“嗯”声:“刚送走。”
“怎么不一起回?”男人又问。
“想留下来逛逛。”林颂安说。
池聿没再问了。
这儿比昨日两人去的地方更清净些,没有叫卖的摊贩和小铺。
林颂安跟在池聿身侧,又主动开口道:“桐姨家住这?”
“嗯,”池聿答道,“她是我们家的邻居。”
意思是,这个小巷就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
林颂安捏了捏指尖,她把目光放长,看见不远处有一条河,河边的警示牌上写着“水深危险,请勿靠近”。
池聿见她不言语,以为她是心里有负担,便道:“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桐姨很热情。”
林颂安收回视线,看了他一眼:“你听起来好像很喜欢桐姨?”
池聿顿了下,才道:“她帮衬我很多。”
明明只是邻居,却比他名义上的家人对他还要好。
“那——”
林颂安正要继续讲,身侧的男人却忽然放满了脚步,目光变得有些凝重,盯着她头顶上方。
“别动,”他嗓音低低地开口,“头发上有只虫。”
林颂安一惊,下意识抬手抓住他,表情难堪道:“快帮我弄掉。”
见她顿时像个雕塑般一动不动,可眼珠子还不断往上瞥,池聿心里觉得好笑。
他抬起另一只手轻轻一碰,将那指甲盖大小的虫子从她头上拨弄掉,“好了。”
林颂安半信半疑:“真的?”她几乎觉察不到他的动作。
“真的,”池聿说,“干净的。”
“哦。”
林颂安晃了两下头,意识到自己还抓着男人的手臂时,愣了几秒便想放开。
身旁驶过一辆电动车,喇叭轻轻响了下。
她的指尖将要和男人的手腕分离,却在下一秒,反被人重新握着。
池聿牵起了她的手,不露神色。
像是蓄谋已久,又像是下意识的举动。
林颂安咬了咬下唇,抬眼看他时,没在看她。
她蜷了蜷手指,没反握。
却又仿佛心照不宣,没挣扎。
空气中的风潮湿,又带了点夏日独有的泥土气息,萦绕在两人周围,静悄悄的。
直到走进巷子里,林颂安才把自己的手抽出来。
十几年过去,巷子里的居民已经搬走很多了,留下的大多是没人住的空房子,在这个普通的夏夜显得异常安静。
林颂安注意到桐姨家在入口的第二户,门里有个小院,小院摆放着折叠桌子,那上面已经被放了些热腾腾的菜。
“桐姨。”池聿唤了声。
桐姨从厨房里走出来,喜上眉梢。
她招呼两人进来坐,又赶忙把最后一道菜端出来。
“打扰您了桐姨。”林颂安说。
“不打扰不打扰,姨高兴还来不及呢,”桐姨笑道,“阿聿好不容易带朋友回来一趟,总要一起吃顿饭才好。”
待三人坐下来时,天空泛着暗色,尚未融入黑暗,是最美的蓝调时刻。
“这几年啊,巷子里的孩子们都长大了,老一辈的死的死,离开的离开,我这都多久没来过客人了。”桐姨又说,“姑娘,听你口音,不是我们平南人吧?”
“不是,我是洛北的,”林颂安笑,“您叫我颂安就好。”
“难怪,”桐姨毫不掩饰地看了眼池聿,“那你来这是来玩的啊,还是跟我们阿聿回来拜祖宗的?”
“……啊,”林颂安略微艰难地咽下口中的米饭,她没反驳桐姨的话,只说,“我过来出差,工作的。”
“这样啊,”桐姨说,“阿聿这孩子我也是看着长大的,他以前过得苦,性格也闷,你平日里多担待着他些,要是闹了什么矛盾,不嫌弃的话就来和姨讲。”
“桐姨,”池聿不咸不淡道,“都过去了就别讲那些了。”
“好了好了,我不讲。”
外头的天已经暗了,蝉鸣声不断放大。
林颂安沉默着。
池聿看了她一眼,却发现这姑娘好像一点都不在意桐姨说的话,安静地夹着桌上的菜,小口小口地吃着。
情绪平淡得仿佛一点都不介怀。
池聿忽然感到心口发闷。
明明以往,对于自己的过去,他恨不得那些全都烂在时光的长河里,最好谁都不要再提起,谁都不要在意。
而那些年做得也很好,甚至林颂安几次想知晓,他都含糊其辞,糊弄过去。
可如今,在充满他好的坏的过往的巷子里,林颂安却不再好奇了。
这是一种他很难用语言形容的心情。
就好像他喜欢的姑娘,不是不在意这些事,而是不在意他了。
“阿聿,阿聿?”
池聿回过神,才发现桐姨和林颂安都看着他。
“怎么了?”他哑声道。
“你去你家把针线盒取来。”桐姨说。
“做什么?”
“颂安衣服袖口勾坏了,我给她缝一下,”桐姨解释,“昨天宋姐把我的借走了,到现在没还呢。”
听她这么说,池聿才发现林颂安的衣服袖口不知道被什么东西扯坏了一个口。
他放下筷子,说了一句“等着”便出去了。
屋子里瞬间只剩下两人。
林颂安吃得差不多了,桐姨也是,她正想着该如何开口问,桐姨就先出声了。
“我也是过来人,瞧着你的阿聿之间气氛不太对,是什么情况啊,吵架啦?”她倒是问得直接。
“桐姨,其实我和池聿已经分手两年了。”
桐姨愣了一下,而后拍了拍大腿:“那……那没和好呀?”
林颂安轻“嗯”了声:“没有。”
“那怎么又……”
林颂安明白桐姨的意思,只是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若要解释,恐怕得说上一天一夜。
她放弃长篇大论,轻声道:“桐姨,您刚才也说了,他性格闷,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便不爱多讲话,我以前……问过他和他妈妈的事情,但他不愿意和我说。”
林颂安试探性地把话题抛出来。
她不是不在意,只是故作镇定。
果不其然,桐姨脸色变了变,说道:“你老实告诉我,你现在对我们阿聿还有没有意思?”
在桐姨直勾勾地注视下,林颂安轻轻点了头。
“桐姨,我希望他好。”
桐姨倏地叹了口气,缓缓道:“阿聿有没有同你说过,他不是张姐的亲儿子?”
张姐,张许婷。
像是听到自己意料之外的内容,林颂安一怔,没回答。
桐姨猜到她这反应是不知道,无奈地摇了摇头。
“阿聿是张姐从孤儿院领养来的,听说他亲妈以前在孤儿院做工,后来生病没了,张姐看他可怜,正好那会她结婚几年了也生不出孩子,就办了手续把阿聿领回家。”
“你以前见过张姐没?”桐姨问。
林颂安点头:“见过两次。”
“那阿聿是不是不想和她多接触?”
“嗯,他很抗拒见到她。”
就算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但有心把他从孤儿院里领回来,又怎么不爱他呢?林颂安想。
“其实最开始那会啊,张姐对阿聿也是疼得跟自己的亲孩子一样,要什么给什么,”桐姨说,“后来第二年,张姐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他们全家人都很高兴,包括阿聿也是。”
新生命的到来原本是新生活的开始,这个小生命在全家的期盼下,诞生在了第三年的春天。
“那孩子还是阿聿给起的名字呢,他当时刚上小学,认了些字,知道小家伙五行缺水,就把自己的名字分了一半给他,取了‘津’,”桐姨说,“叫何津。”
桐姨顿了下,又补充道:“张姐她丈夫姓何。”
何津。
林颂安呢喃着这两个字。
她终于想起来,曾经在张许婷和池聿口中都听过“津”这个字眼,他们唤“阿津”。
“阿津?”
“对,阿津,”桐姨应着,“我们都这么叫他。”
“兄弟俩感情很好,阿津很乖,很喜欢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而池聿也乐意带着弟弟玩,打打闹闹的,就这么到了何津两岁的时候。”
林颂安莫名地心一紧。
桐姨重重地叹了两口气,才又道:“何津刚满两岁那年,张姐带着兄弟俩去河边捡螺子,那河很深,张姐就让兄弟俩站在远处等,可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不留神,何津就跑着撒欢了,池聿去追,但没想到河边的泥土打滑,他眼睁睁地看着弟弟掉进了河里。”
池聿第一反应是去拽,他也摸到了何津的袖子,只是那儿水正好流得急,他使了好些劲也扯不动。
动静终于吸引了远处的张许婷,她着急忙慌地跑过来,一边大叫着,手忙脚乱地伸手去抓小儿子,却因为惯性把池聿也挤了下去。
“阿聿掉下去的时候还不忘去抱何津呢,明明他自己都呛得不行。”
尽管那会何津的挣扎程度几乎没有了,水没过两岁小孩的头顶,任谁都觉得凶多吉少。
“等到附近来了些壮一点的男人,那两小孩才被人从河里救上来,可何津到底才两岁多,生命娇嫩,早就呛水没了气。”桐姨惋惜道,“但好在池聿还活着啊,那会许多人都在庆幸,至少救下一个小孩,不是一无所有。”
但他们一家不是那么想的。
那天之后,张许婷的精神便有些不太对了。
也是,亲眼看见自己的亲生儿子溺亡,谁都过不了这个坎。
于是原本对池聿关爱有加的养母,逐渐对他失了耐心,甚至在她被养父发脾气责骂,甚至家暴的时候,也会把所有的气撒在他身上。
用语言羞辱他,怪他。
怪他没有把何津救上来,怪他为什么活下来了。
池聿那段时间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为什么死的不是你。
他开始变得不太爱讲话,有情绪也不敢发出来,害怕触碰到养父养母的逆鳞,害怕被他们用言语和行为折辱。
养父强势,巷子里有些人看不下去池聿被这么对待,但也不敢多管闲事。
直到后来养父去世,桐姨才时不时地偷偷关照他,开解他。
尽管效果微乎其微,他依旧那么沉闷。
“原本小时候,多么开朗的孩子啊。”
她到现在还记得,以前的池聿很爱笑,路过碰见她的时候,会耐心地引导何津叫人,然后变戏法似的拿出一根棒棒糖,再塞进何津的手里。
之后的事情,林颂安也能猜到个大概。
在这样的环境下,池聿变得很矛盾,他既想逃离,又因为愧疚和感恩,无法彻底割舍下这个家。
他的心理也开始出现问题,所以之后才遇见了沈澈。
而为什么愧疚呢?林颂安鼻子一酸。
她想起沈澈过世的那个雨夜,像是如出一辙般,折磨了池聿十几年的噩梦,在那晚,再一次地上演了。
八岁的时候,他没能把何津拉上来。
二十五岁的时候,他没能救下沈澈。
这些,明明不是他的错,却全都成了名为“愧疚”的情绪。
牢牢绑着他。
车开不进,池聿很早便出来巷子口等她。
彼时天正要暗,路灯却已经接二连三地亮起了。
“同事们回去了?”池聿问她。
林颂安“嗯”声:“刚送走。”
“怎么不一起回?”男人又问。
“想留下来逛逛。”林颂安说。
池聿没再问了。
这儿比昨日两人去的地方更清净些,没有叫卖的摊贩和小铺。
林颂安跟在池聿身侧,又主动开口道:“桐姨家住这?”
“嗯,”池聿答道,“她是我们家的邻居。”
意思是,这个小巷就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
林颂安捏了捏指尖,她把目光放长,看见不远处有一条河,河边的警示牌上写着“水深危险,请勿靠近”。
池聿见她不言语,以为她是心里有负担,便道:“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桐姨很热情。”
林颂安收回视线,看了他一眼:“你听起来好像很喜欢桐姨?”
池聿顿了下,才道:“她帮衬我很多。”
明明只是邻居,却比他名义上的家人对他还要好。
“那——”
林颂安正要继续讲,身侧的男人却忽然放满了脚步,目光变得有些凝重,盯着她头顶上方。
“别动,”他嗓音低低地开口,“头发上有只虫。”
林颂安一惊,下意识抬手抓住他,表情难堪道:“快帮我弄掉。”
见她顿时像个雕塑般一动不动,可眼珠子还不断往上瞥,池聿心里觉得好笑。
他抬起另一只手轻轻一碰,将那指甲盖大小的虫子从她头上拨弄掉,“好了。”
林颂安半信半疑:“真的?”她几乎觉察不到他的动作。
“真的,”池聿说,“干净的。”
“哦。”
林颂安晃了两下头,意识到自己还抓着男人的手臂时,愣了几秒便想放开。
身旁驶过一辆电动车,喇叭轻轻响了下。
她的指尖将要和男人的手腕分离,却在下一秒,反被人重新握着。
池聿牵起了她的手,不露神色。
像是蓄谋已久,又像是下意识的举动。
林颂安咬了咬下唇,抬眼看他时,没在看她。
她蜷了蜷手指,没反握。
却又仿佛心照不宣,没挣扎。
空气中的风潮湿,又带了点夏日独有的泥土气息,萦绕在两人周围,静悄悄的。
直到走进巷子里,林颂安才把自己的手抽出来。
十几年过去,巷子里的居民已经搬走很多了,留下的大多是没人住的空房子,在这个普通的夏夜显得异常安静。
林颂安注意到桐姨家在入口的第二户,门里有个小院,小院摆放着折叠桌子,那上面已经被放了些热腾腾的菜。
“桐姨。”池聿唤了声。
桐姨从厨房里走出来,喜上眉梢。
她招呼两人进来坐,又赶忙把最后一道菜端出来。
“打扰您了桐姨。”林颂安说。
“不打扰不打扰,姨高兴还来不及呢,”桐姨笑道,“阿聿好不容易带朋友回来一趟,总要一起吃顿饭才好。”
待三人坐下来时,天空泛着暗色,尚未融入黑暗,是最美的蓝调时刻。
“这几年啊,巷子里的孩子们都长大了,老一辈的死的死,离开的离开,我这都多久没来过客人了。”桐姨又说,“姑娘,听你口音,不是我们平南人吧?”
“不是,我是洛北的,”林颂安笑,“您叫我颂安就好。”
“难怪,”桐姨毫不掩饰地看了眼池聿,“那你来这是来玩的啊,还是跟我们阿聿回来拜祖宗的?”
“……啊,”林颂安略微艰难地咽下口中的米饭,她没反驳桐姨的话,只说,“我过来出差,工作的。”
“这样啊,”桐姨说,“阿聿这孩子我也是看着长大的,他以前过得苦,性格也闷,你平日里多担待着他些,要是闹了什么矛盾,不嫌弃的话就来和姨讲。”
“桐姨,”池聿不咸不淡道,“都过去了就别讲那些了。”
“好了好了,我不讲。”
外头的天已经暗了,蝉鸣声不断放大。
林颂安沉默着。
池聿看了她一眼,却发现这姑娘好像一点都不在意桐姨说的话,安静地夹着桌上的菜,小口小口地吃着。
情绪平淡得仿佛一点都不介怀。
池聿忽然感到心口发闷。
明明以往,对于自己的过去,他恨不得那些全都烂在时光的长河里,最好谁都不要再提起,谁都不要在意。
而那些年做得也很好,甚至林颂安几次想知晓,他都含糊其辞,糊弄过去。
可如今,在充满他好的坏的过往的巷子里,林颂安却不再好奇了。
这是一种他很难用语言形容的心情。
就好像他喜欢的姑娘,不是不在意这些事,而是不在意他了。
“阿聿,阿聿?”
池聿回过神,才发现桐姨和林颂安都看着他。
“怎么了?”他哑声道。
“你去你家把针线盒取来。”桐姨说。
“做什么?”
“颂安衣服袖口勾坏了,我给她缝一下,”桐姨解释,“昨天宋姐把我的借走了,到现在没还呢。”
听她这么说,池聿才发现林颂安的衣服袖口不知道被什么东西扯坏了一个口。
他放下筷子,说了一句“等着”便出去了。
屋子里瞬间只剩下两人。
林颂安吃得差不多了,桐姨也是,她正想着该如何开口问,桐姨就先出声了。
“我也是过来人,瞧着你的阿聿之间气氛不太对,是什么情况啊,吵架啦?”她倒是问得直接。
“桐姨,其实我和池聿已经分手两年了。”
桐姨愣了一下,而后拍了拍大腿:“那……那没和好呀?”
林颂安轻“嗯”了声:“没有。”
“那怎么又……”
林颂安明白桐姨的意思,只是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若要解释,恐怕得说上一天一夜。
她放弃长篇大论,轻声道:“桐姨,您刚才也说了,他性格闷,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便不爱多讲话,我以前……问过他和他妈妈的事情,但他不愿意和我说。”
林颂安试探性地把话题抛出来。
她不是不在意,只是故作镇定。
果不其然,桐姨脸色变了变,说道:“你老实告诉我,你现在对我们阿聿还有没有意思?”
在桐姨直勾勾地注视下,林颂安轻轻点了头。
“桐姨,我希望他好。”
桐姨倏地叹了口气,缓缓道:“阿聿有没有同你说过,他不是张姐的亲儿子?”
张姐,张许婷。
像是听到自己意料之外的内容,林颂安一怔,没回答。
桐姨猜到她这反应是不知道,无奈地摇了摇头。
“阿聿是张姐从孤儿院领养来的,听说他亲妈以前在孤儿院做工,后来生病没了,张姐看他可怜,正好那会她结婚几年了也生不出孩子,就办了手续把阿聿领回家。”
“你以前见过张姐没?”桐姨问。
林颂安点头:“见过两次。”
“那阿聿是不是不想和她多接触?”
“嗯,他很抗拒见到她。”
就算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但有心把他从孤儿院里领回来,又怎么不爱他呢?林颂安想。
“其实最开始那会啊,张姐对阿聿也是疼得跟自己的亲孩子一样,要什么给什么,”桐姨说,“后来第二年,张姐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他们全家人都很高兴,包括阿聿也是。”
新生命的到来原本是新生活的开始,这个小生命在全家的期盼下,诞生在了第三年的春天。
“那孩子还是阿聿给起的名字呢,他当时刚上小学,认了些字,知道小家伙五行缺水,就把自己的名字分了一半给他,取了‘津’,”桐姨说,“叫何津。”
桐姨顿了下,又补充道:“张姐她丈夫姓何。”
何津。
林颂安呢喃着这两个字。
她终于想起来,曾经在张许婷和池聿口中都听过“津”这个字眼,他们唤“阿津”。
“阿津?”
“对,阿津,”桐姨应着,“我们都这么叫他。”
“兄弟俩感情很好,阿津很乖,很喜欢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而池聿也乐意带着弟弟玩,打打闹闹的,就这么到了何津两岁的时候。”
林颂安莫名地心一紧。
桐姨重重地叹了两口气,才又道:“何津刚满两岁那年,张姐带着兄弟俩去河边捡螺子,那河很深,张姐就让兄弟俩站在远处等,可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不留神,何津就跑着撒欢了,池聿去追,但没想到河边的泥土打滑,他眼睁睁地看着弟弟掉进了河里。”
池聿第一反应是去拽,他也摸到了何津的袖子,只是那儿水正好流得急,他使了好些劲也扯不动。
动静终于吸引了远处的张许婷,她着急忙慌地跑过来,一边大叫着,手忙脚乱地伸手去抓小儿子,却因为惯性把池聿也挤了下去。
“阿聿掉下去的时候还不忘去抱何津呢,明明他自己都呛得不行。”
尽管那会何津的挣扎程度几乎没有了,水没过两岁小孩的头顶,任谁都觉得凶多吉少。
“等到附近来了些壮一点的男人,那两小孩才被人从河里救上来,可何津到底才两岁多,生命娇嫩,早就呛水没了气。”桐姨惋惜道,“但好在池聿还活着啊,那会许多人都在庆幸,至少救下一个小孩,不是一无所有。”
但他们一家不是那么想的。
那天之后,张许婷的精神便有些不太对了。
也是,亲眼看见自己的亲生儿子溺亡,谁都过不了这个坎。
于是原本对池聿关爱有加的养母,逐渐对他失了耐心,甚至在她被养父发脾气责骂,甚至家暴的时候,也会把所有的气撒在他身上。
用语言羞辱他,怪他。
怪他没有把何津救上来,怪他为什么活下来了。
池聿那段时间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为什么死的不是你。
他开始变得不太爱讲话,有情绪也不敢发出来,害怕触碰到养父养母的逆鳞,害怕被他们用言语和行为折辱。
养父强势,巷子里有些人看不下去池聿被这么对待,但也不敢多管闲事。
直到后来养父去世,桐姨才时不时地偷偷关照他,开解他。
尽管效果微乎其微,他依旧那么沉闷。
“原本小时候,多么开朗的孩子啊。”
她到现在还记得,以前的池聿很爱笑,路过碰见她的时候,会耐心地引导何津叫人,然后变戏法似的拿出一根棒棒糖,再塞进何津的手里。
之后的事情,林颂安也能猜到个大概。
在这样的环境下,池聿变得很矛盾,他既想逃离,又因为愧疚和感恩,无法彻底割舍下这个家。
他的心理也开始出现问题,所以之后才遇见了沈澈。
而为什么愧疚呢?林颂安鼻子一酸。
她想起沈澈过世的那个雨夜,像是如出一辙般,折磨了池聿十几年的噩梦,在那晚,再一次地上演了。
八岁的时候,他没能把何津拉上来。
二十五岁的时候,他没能救下沈澈。
这些,明明不是他的错,却全都成了名为“愧疚”的情绪。
牢牢绑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