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十二点的钟声正式敲响了2004年的大门,经过一整晚的狂欢后,米兰城的市民们开始了各自的新一年旅程。
而在新年第一天,卡卡就要和队友们在米兰内洛训练基地集合。第十五轮比赛就在六号,留给教练组和球员们备战的时间并不多。
于是在俱乐部没有工作的罗婕再次回归了自由人生活,宅在家里浇花遛狗逗猫,每天再练上几个小时的舞,好不悠哉。
三号那天,结束了手头上全部学业的梅丽莎终于有空找罗婕了。裹紧了羽绒服的她看着罗婕就穿了高领毛衣和牛仔外套十分震惊:“亲爱的,你不冷吗?”
罗婕把玫瑰花圃里的雪给铲除干净后,笑着摇摇头:“我在西伯利亚住过很长时间,那里的冬天才是真的冷。”
梅丽莎跟着罗婕进屋,房内温暖的室温让这个小姑娘舒服到放松了紧绷的身体。
她抱起懒洋洋看她的潘尼,戳了戳猫猫柔软的爪子,看着罗婕给她倒了一杯温水,羡慕似地对对方说道:“你为卡卡做的那顶王冠让我身边喜欢卡卡的朋友们现在都很羡慕他。”
“啊哈,那看样子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罗婕轻笑,“两个礼拜后我要回中国过春节,亲爱的梅丽莎小姐,你有什么想要的春节礼物吗?”
梅丽莎放下潘尼问她:“你会在中国待多长时间呢?礼物的话……只要是你送的,我都会很乐意接受。”
罗婕支起左腿靠在沙发背侧,听了她的话顿时失笑:“我有理由怀疑意大利人是不是都擅长甜言蜜语……我答应了里卡多会尽早回来,最晚也会在情人节之前。”
“可恶,为什么你会是卡卡的女朋友?”梅丽莎酸成柠檬,“Rose,我宣布你是我最最喜欢的女生没有之一,我要成为你的第一个粉丝!”
“哈哈,谢谢支持。但是我其实很早就有了粉丝小组哦,哈佛的校园论坛里有我的个人网站——粉丝自制的。”准确来说是计算机学院的那群极客们熬夜敲代码敲出来的。
……说起来她是不是也该给卡卡做一个个人网站了?这也算是球员中的第一人?罗婕忍不住暗自思索。
梅丽莎震惊脸:“现在对粉丝的要求都这么高了吗?那我是不是很落后了?不行,我也要为你做些什么!”
潘尼瞅她这幅罗婕死忠粉的样子,欣慰地甩了一下尾巴:很好,梅丽莎小姐,组织就需要你这种觉悟高的人才。
罗婕:“……”倒也不用这么认真。
*
高凡应该算是最早一批去国外留学的中国人之一,他老爹是工厂老板,家里小资水平。因为家里有亲戚在意大利米兰做服装生意,于是高爸就劝高凡去米兰留学,正好有人照应一二。
想到自己在国外也确实容易收到排挤,高凡答应了老爸,等家里为他安排好留学的一切事宜后,高凡便拎着行李箱去了时尚之都。
在米兰待了两年高凡也渐渐融入了这座城市,手头上有点闲钱时,他会跟着意大利同学去圣西罗球场看米兰的球赛——顺便一提,高凡本人个是坚定的罗森内里。至于他的那位同学……当然是继承家族传统穿上了蓝黑球衣。
本来03年暑假他就打算回家和父母短暂团聚一下的,可国内爆发了非典,于是老爸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别回去。高凡没办法,只好留在米兰等国内疫情好转。
人一闲就会找乐子,而支撑高凡度过漫长暑假和寒假的就是国内最大的天涯论坛。这个时候的欧美电脑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国外留学的高凡自然也在自己租的小公寓里装了一台电脑。
再说一句,早些时候的网络并没有“墙”这个概念,因此国内的用户可以随意登陆浏览外国网站。
所以高凡喜欢登上天涯论坛看国内网友们发一些有意思的贴吧,他逛得最频繁的就是讨论足球的贴吧。
里面有吐槽自己支持的球队买了某某某球员做饮水机管理员的,也有大夸特夸某某某球员这个赛季表现多神勇无敌的,还有痛心疾首感慨自家主队越来越没落了的……
而高凡就乐得看这些记载了发帖人喜怒哀乐的帖子,除此之外当然还少不了刷一些劲爆的足坛惊天八卦。
比如说《太阳报》又拍下了某球星跟某模特演员歌手约会的照片;某队更衣室里传出球员大打出手的消息;球场上又发生了一些让人大开眼界的意外……
中国网民对吃瓜的热衷和小报记者们对八卦的热情在某种程度上是如出一辙的。
然而国内受非典影响,中央暂停了对各大赛事的转播,尤其是意甲足球联赛。看不到球赛自然没人发有意思的帖子,这让高凡的乐趣少了一大半。
没有帖子就自己发帖。高凡很有使命感地成为了国内同胞掌握意甲动向的信使,天涯上不少兄弟称他为“球迷之光”。
十一月底,被《太阳报》命名为“加冕门”的大事发生后,罗婕正式进入高凡的视野成了他八卦的新对象。高凡把这件事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甚至还包括其他报社扒出来的罗婕生平事迹,一同发到论坛上。
标题很有《太阳报》的风采:“卡卡的女友竟是同为中国人的她?细数关于她你不知道的几件事!”
此帖一处底下评论区一片卧槽声,有感叹“这妹子长得真好看”的舔屏党,有震惊“我去这妹子牛逼哄哄”的瞪眼党,还有夸赞“真他娘给咱中国人争脸的”自豪党。
经此一帖,高凡名气爆涨甚至成了天涯上大名鼎鼎的八卦大佬,该帖还被认证为精华帖供后来人瞻仰。
于是高凡应上百好事者的请求,打算下一次去看米兰的球赛时带上DVD,等散场后找当事人罗婕简单采访一波。
*
2004年1月6号,罗马主场迎战米兰。前一天夜里罗马城下了一场大雪,球场管理员费了一番功夫才在比赛开始前把草皮上的积雪清理干净。
罗婕这次和梅丽莎安安静静地坐在米兰的观众席中,她依旧穿着冬日两件套——高领红色毛衣加上毛呢黑大衣,脚踩马丁靴,整个人看起来高挑又利落。
“你的手指有些凉,”梅丽莎轻触罗婕的手背,从包里摸出一副真皮手套递给她,“Rose,戴上手套吧。”
像是看穿了她眼神中的拒绝意味,梅丽莎又摸出一副手套举在她眼前:“不用担心,我特地准备了两双。”
罗婕接过手套并抱住她:“谢谢你,亲爱的。”
卡佩罗执教下的罗马曾在2001年短暂地重回了辉煌时期,在那一年罗马王子托蒂率领红狼夺得了球队历史上第三座意甲联赛冠军奖杯,托蒂自己也成为了红狼军团永远飘扬着的旗帜。
这个赛季的罗马财政状况不佳,但卡佩罗还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球队潜力,打造出贴合自己防守战术的阵容。
目前米兰和罗马的积分差距不明显,究竟谁能笑到最后仍是悬念。
这场比赛米兰踢得很艰难,卡佩罗的防守战术经过前几个赛季的打磨已经臻至完美,罗马的后防线固若金汤,托蒂和卡萨诺在锋线上表现优异。
一直到上半场结束,米兰零球入账,罗马1:0米兰暂时领先。
这个比分也维持到了比赛结束。
梅丽莎压下心底的失落和不甘,对罗婕说:“结束了,我们走吧。”
罗婕揽住她的肩,安慰小姑娘:“没事,我们会赢回来的,要相信你的偶像因扎吉不是吗?”
可是为了迎战欧冠,他连联赛的大名单都不一定能进,梅丽莎默默吐槽。
“我请你吃中国料理,怎么样?”
“成交!”梅丽莎喜笑颜开。
出奥林匹克运动场后有罗马本地的电视台在对球迷进行随机采访,女记者敬业地顶着寒风,想拦下一位中年大叔却被对方迅速避开。
见到罗婕和梅丽莎后女记者眼神一亮当机立断地把话题递给她们:“Rose,好久不见!”
“……?”罗婕十分无奈,她接过话筒,“Ciao,我猜这应该是我和你们第一次现实中相见。”
梅丽莎看着她脸上的表情笑出声:“哈哈,说得很对。”
“你对这场比赛有任何看法吗?比如说……关于卡卡的表现?”记者小姐看向镜头故意提问,她似乎已经看见了飙升的收视率曲线。
熙熙攘攘的球迷陆续经过她们,两位穿了单薄夹克衫的年轻人在摄像机前停下。
女记者以为他们是来蹭镜头的,可没想到其中一个耳朵上戴着铆钉耳饰的青年对罗婕露出了一个充满恶意笑容,语言清晰:“中国猴子滚回你的国家!”
罗婕握住话筒的指节微微用力。
另外一个人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趁罗婕没反应过来在她的臀部重重拍了一下,两个人吹着口哨,嘻嘻笑笑地翻过栏杆对她竖中指。
罗婕对着镜头勾起唇角,墨眸里凝结着彻骨的寒意:“观众朋友们,接下来的动作不要模仿。”
梅丽莎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被话筒砸中,手忙脚乱地接住它。
镜头下的罗婕迈开长腿,戴了黑色手套的左手撑住路边栏杆,腰部一扭、整个人腾空而起,发丝翻飞,大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她的右腿在空中绷直、蓄力,然后撕开一月寒风裹挟十成的力道踢中耳钉男的右肩!
当事人甚至能听见骨头断裂的“咔嚓”声。
镜头另一边的观众们在这一刻深深共情了一把觉得自己的肩部隐隐作痛。
“——啊!!!”耳钉男捂住肩痛苦倒地。
路边上的球迷不约而同屏住呼吸看着这一幕。
他的同伴惊恐地看着罗婕,慌慌张张摆出格斗姿势,用力挥出一拳:“该死!”
罗婕弯腰后仰躲过一拳,接着将身体压低避开对方的一记侧踢,扭身侧翻灵活躲开接二连三的攻击后,她弯曲小腿找准时机,一手拧过对方的手臂双腿缠住他的脖子、腿部发力顺势一绞——
那人瞬间丧失了行动能力,瞪大眼睛脸色涨红往后踉跄了几步。
罗婕见状立刻松开卡在他脖子上的腿,任由他倒地抽搐。双腿稳稳落地,她拍了拍手套上的雪,整理了一下衣服,面无表情地走向梅丽莎。
被人抢了先的高凡举着DVD看得目瞪口呆,一句亲切的中国话脱口而出:“卧槽牛逼!!!”
愣着的人群被他这么一吼瞬间爆发出掌声和惊呼声:“中国功夫!!!”
观众:嘶……中国人都这么可怕的吗?!
梅丽莎星星眼:好酷!!!
而在新年第一天,卡卡就要和队友们在米兰内洛训练基地集合。第十五轮比赛就在六号,留给教练组和球员们备战的时间并不多。
于是在俱乐部没有工作的罗婕再次回归了自由人生活,宅在家里浇花遛狗逗猫,每天再练上几个小时的舞,好不悠哉。
三号那天,结束了手头上全部学业的梅丽莎终于有空找罗婕了。裹紧了羽绒服的她看着罗婕就穿了高领毛衣和牛仔外套十分震惊:“亲爱的,你不冷吗?”
罗婕把玫瑰花圃里的雪给铲除干净后,笑着摇摇头:“我在西伯利亚住过很长时间,那里的冬天才是真的冷。”
梅丽莎跟着罗婕进屋,房内温暖的室温让这个小姑娘舒服到放松了紧绷的身体。
她抱起懒洋洋看她的潘尼,戳了戳猫猫柔软的爪子,看着罗婕给她倒了一杯温水,羡慕似地对对方说道:“你为卡卡做的那顶王冠让我身边喜欢卡卡的朋友们现在都很羡慕他。”
“啊哈,那看样子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罗婕轻笑,“两个礼拜后我要回中国过春节,亲爱的梅丽莎小姐,你有什么想要的春节礼物吗?”
梅丽莎放下潘尼问她:“你会在中国待多长时间呢?礼物的话……只要是你送的,我都会很乐意接受。”
罗婕支起左腿靠在沙发背侧,听了她的话顿时失笑:“我有理由怀疑意大利人是不是都擅长甜言蜜语……我答应了里卡多会尽早回来,最晚也会在情人节之前。”
“可恶,为什么你会是卡卡的女朋友?”梅丽莎酸成柠檬,“Rose,我宣布你是我最最喜欢的女生没有之一,我要成为你的第一个粉丝!”
“哈哈,谢谢支持。但是我其实很早就有了粉丝小组哦,哈佛的校园论坛里有我的个人网站——粉丝自制的。”准确来说是计算机学院的那群极客们熬夜敲代码敲出来的。
……说起来她是不是也该给卡卡做一个个人网站了?这也算是球员中的第一人?罗婕忍不住暗自思索。
梅丽莎震惊脸:“现在对粉丝的要求都这么高了吗?那我是不是很落后了?不行,我也要为你做些什么!”
潘尼瞅她这幅罗婕死忠粉的样子,欣慰地甩了一下尾巴:很好,梅丽莎小姐,组织就需要你这种觉悟高的人才。
罗婕:“……”倒也不用这么认真。
*
高凡应该算是最早一批去国外留学的中国人之一,他老爹是工厂老板,家里小资水平。因为家里有亲戚在意大利米兰做服装生意,于是高爸就劝高凡去米兰留学,正好有人照应一二。
想到自己在国外也确实容易收到排挤,高凡答应了老爸,等家里为他安排好留学的一切事宜后,高凡便拎着行李箱去了时尚之都。
在米兰待了两年高凡也渐渐融入了这座城市,手头上有点闲钱时,他会跟着意大利同学去圣西罗球场看米兰的球赛——顺便一提,高凡本人个是坚定的罗森内里。至于他的那位同学……当然是继承家族传统穿上了蓝黑球衣。
本来03年暑假他就打算回家和父母短暂团聚一下的,可国内爆发了非典,于是老爸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别回去。高凡没办法,只好留在米兰等国内疫情好转。
人一闲就会找乐子,而支撑高凡度过漫长暑假和寒假的就是国内最大的天涯论坛。这个时候的欧美电脑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国外留学的高凡自然也在自己租的小公寓里装了一台电脑。
再说一句,早些时候的网络并没有“墙”这个概念,因此国内的用户可以随意登陆浏览外国网站。
所以高凡喜欢登上天涯论坛看国内网友们发一些有意思的贴吧,他逛得最频繁的就是讨论足球的贴吧。
里面有吐槽自己支持的球队买了某某某球员做饮水机管理员的,也有大夸特夸某某某球员这个赛季表现多神勇无敌的,还有痛心疾首感慨自家主队越来越没落了的……
而高凡就乐得看这些记载了发帖人喜怒哀乐的帖子,除此之外当然还少不了刷一些劲爆的足坛惊天八卦。
比如说《太阳报》又拍下了某球星跟某模特演员歌手约会的照片;某队更衣室里传出球员大打出手的消息;球场上又发生了一些让人大开眼界的意外……
中国网民对吃瓜的热衷和小报记者们对八卦的热情在某种程度上是如出一辙的。
然而国内受非典影响,中央暂停了对各大赛事的转播,尤其是意甲足球联赛。看不到球赛自然没人发有意思的帖子,这让高凡的乐趣少了一大半。
没有帖子就自己发帖。高凡很有使命感地成为了国内同胞掌握意甲动向的信使,天涯上不少兄弟称他为“球迷之光”。
十一月底,被《太阳报》命名为“加冕门”的大事发生后,罗婕正式进入高凡的视野成了他八卦的新对象。高凡把这件事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甚至还包括其他报社扒出来的罗婕生平事迹,一同发到论坛上。
标题很有《太阳报》的风采:“卡卡的女友竟是同为中国人的她?细数关于她你不知道的几件事!”
此帖一处底下评论区一片卧槽声,有感叹“这妹子长得真好看”的舔屏党,有震惊“我去这妹子牛逼哄哄”的瞪眼党,还有夸赞“真他娘给咱中国人争脸的”自豪党。
经此一帖,高凡名气爆涨甚至成了天涯上大名鼎鼎的八卦大佬,该帖还被认证为精华帖供后来人瞻仰。
于是高凡应上百好事者的请求,打算下一次去看米兰的球赛时带上DVD,等散场后找当事人罗婕简单采访一波。
*
2004年1月6号,罗马主场迎战米兰。前一天夜里罗马城下了一场大雪,球场管理员费了一番功夫才在比赛开始前把草皮上的积雪清理干净。
罗婕这次和梅丽莎安安静静地坐在米兰的观众席中,她依旧穿着冬日两件套——高领红色毛衣加上毛呢黑大衣,脚踩马丁靴,整个人看起来高挑又利落。
“你的手指有些凉,”梅丽莎轻触罗婕的手背,从包里摸出一副真皮手套递给她,“Rose,戴上手套吧。”
像是看穿了她眼神中的拒绝意味,梅丽莎又摸出一副手套举在她眼前:“不用担心,我特地准备了两双。”
罗婕接过手套并抱住她:“谢谢你,亲爱的。”
卡佩罗执教下的罗马曾在2001年短暂地重回了辉煌时期,在那一年罗马王子托蒂率领红狼夺得了球队历史上第三座意甲联赛冠军奖杯,托蒂自己也成为了红狼军团永远飘扬着的旗帜。
这个赛季的罗马财政状况不佳,但卡佩罗还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球队潜力,打造出贴合自己防守战术的阵容。
目前米兰和罗马的积分差距不明显,究竟谁能笑到最后仍是悬念。
这场比赛米兰踢得很艰难,卡佩罗的防守战术经过前几个赛季的打磨已经臻至完美,罗马的后防线固若金汤,托蒂和卡萨诺在锋线上表现优异。
一直到上半场结束,米兰零球入账,罗马1:0米兰暂时领先。
这个比分也维持到了比赛结束。
梅丽莎压下心底的失落和不甘,对罗婕说:“结束了,我们走吧。”
罗婕揽住她的肩,安慰小姑娘:“没事,我们会赢回来的,要相信你的偶像因扎吉不是吗?”
可是为了迎战欧冠,他连联赛的大名单都不一定能进,梅丽莎默默吐槽。
“我请你吃中国料理,怎么样?”
“成交!”梅丽莎喜笑颜开。
出奥林匹克运动场后有罗马本地的电视台在对球迷进行随机采访,女记者敬业地顶着寒风,想拦下一位中年大叔却被对方迅速避开。
见到罗婕和梅丽莎后女记者眼神一亮当机立断地把话题递给她们:“Rose,好久不见!”
“……?”罗婕十分无奈,她接过话筒,“Ciao,我猜这应该是我和你们第一次现实中相见。”
梅丽莎看着她脸上的表情笑出声:“哈哈,说得很对。”
“你对这场比赛有任何看法吗?比如说……关于卡卡的表现?”记者小姐看向镜头故意提问,她似乎已经看见了飙升的收视率曲线。
熙熙攘攘的球迷陆续经过她们,两位穿了单薄夹克衫的年轻人在摄像机前停下。
女记者以为他们是来蹭镜头的,可没想到其中一个耳朵上戴着铆钉耳饰的青年对罗婕露出了一个充满恶意笑容,语言清晰:“中国猴子滚回你的国家!”
罗婕握住话筒的指节微微用力。
另外一个人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趁罗婕没反应过来在她的臀部重重拍了一下,两个人吹着口哨,嘻嘻笑笑地翻过栏杆对她竖中指。
罗婕对着镜头勾起唇角,墨眸里凝结着彻骨的寒意:“观众朋友们,接下来的动作不要模仿。”
梅丽莎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被话筒砸中,手忙脚乱地接住它。
镜头下的罗婕迈开长腿,戴了黑色手套的左手撑住路边栏杆,腰部一扭、整个人腾空而起,发丝翻飞,大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她的右腿在空中绷直、蓄力,然后撕开一月寒风裹挟十成的力道踢中耳钉男的右肩!
当事人甚至能听见骨头断裂的“咔嚓”声。
镜头另一边的观众们在这一刻深深共情了一把觉得自己的肩部隐隐作痛。
“——啊!!!”耳钉男捂住肩痛苦倒地。
路边上的球迷不约而同屏住呼吸看着这一幕。
他的同伴惊恐地看着罗婕,慌慌张张摆出格斗姿势,用力挥出一拳:“该死!”
罗婕弯腰后仰躲过一拳,接着将身体压低避开对方的一记侧踢,扭身侧翻灵活躲开接二连三的攻击后,她弯曲小腿找准时机,一手拧过对方的手臂双腿缠住他的脖子、腿部发力顺势一绞——
那人瞬间丧失了行动能力,瞪大眼睛脸色涨红往后踉跄了几步。
罗婕见状立刻松开卡在他脖子上的腿,任由他倒地抽搐。双腿稳稳落地,她拍了拍手套上的雪,整理了一下衣服,面无表情地走向梅丽莎。
被人抢了先的高凡举着DVD看得目瞪口呆,一句亲切的中国话脱口而出:“卧槽牛逼!!!”
愣着的人群被他这么一吼瞬间爆发出掌声和惊呼声:“中国功夫!!!”
观众:嘶……中国人都这么可怕的吗?!
梅丽莎星星眼:好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