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是非 (1)
长篇小说:九针
红叶作品
第二十一章恩怨是非 (1)
紫苏回到家,电话上有留言,她以为是李翔打来的。打开一听,却是哥哥的留言。
哥哥说道: “ 母亲病了,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你赶快回国。”
从哥哥的口中得知,母亲苏玉芹是心脏病突然发作,住进了医院,病情危急,医院
已经发出了病危通知。哥嫂已经订了机票准备飞回去,紫苏只得提前动身了。
紫苏赶到机场,向机场工作人员说明情况,立等机票。幸运的是不久正好有一次航
班有空位,她得以顺利地成行。
是依敏来浦东机场接紫苏的,两人见面寒喧了几句,顾不上多说什么,她们马不停
蹄从机场直接赶去医院。
医院里简直是人山人海,有挂号的,有排队等候的,怎么有这么多人生病啊?这
情景让紫苏感到害怕。好在母亲已经脱离了危险期,由重症病房转入了普通病房,
同另外两个病友合住。
坐在母亲的病床边,紫苏打量着她,母亲显得比以前矮了,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变
老,脊柱缩短了。
紫苏看着她的母亲苏玉芹,她觉得自己好象不认识她。应该说以母亲这样的年纪,
的确算得上保养得当,但无论如何,即使保养再好,她的容貌也是属于老年女性的
了。
她衰弱地躺在那里,看上去那么瘦小,但那瘦弱的身躯里却仿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有时这力量竟足以左右儿女们的命运。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母亲在一天天衰老,紫苏这些年还是第一次同母亲靠得这样近。
紫苏将买的水果和营养品放在床头,打量着衰弱瘦小的母亲,紫苏觉得奇怪,自己
以前怎么会那样怕她,仿佛老鼠见了猫,只想躲得远远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
想法和观念是会变化的,当然感情也在变化。
紫苏也很痛恨自己,这样有礼貌地默默地坐着,就象一个远房亲戚。她很想学旁边
床位的一对母女,她们亲热地依偎在一起,脸贴着脸,同看着一张报纸,格格地笑
着,说着亲密的悄悄话。
但是紫苏做不到,她仍然害怕她母亲会突然翻脸,将她不耐烦地一把推开,就象小
时候那样。她们母女这一生好象就从来没有亲密的肢体接触过,从她记事起,她就
想不起来母亲什么时候抱过她,亲过她。紫苏想了又想,还是没敢付诸于行动。
这时护士进来调整输液,紫苏同护士说了几句话,感谢她的照顾。紫苏见到了医生,
一个很年轻的女医生,非常和善。医生翻看着病历,对紫苏讲了病情,母亲还有
些忧郁症,这对康复很不利。
默默地坐在病房里,紫苏的脑海中风起云涌。她试图要理解母亲,她知道母亲是
个非常好强,从不示弱的人,可是好强过了头,就不免走向极端。
母亲不满意自己的成就,她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应该得到更成功的社会
地位,无奈现实不是照她的想象那样运作的。
母亲也不满意自己的婚姻,认为她应该嫁给更有本事更能干的男人,所以她把这股
怨气发泄到丈夫身上,也发泄到孩子们身上,认为是婚姻和家庭拖累了她。
母亲也不满意自己的孩子,紫苏敢说从小到大,没有一个象她这样乖的孩子了,很
少生病,学习也很自觉,从不给父母找麻烦,可是不知为什么,母亲就是不满意。
生活有时是这样的冷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那样地错综复杂。母亲的一生肯
定也经历了许多的痛苦,许多的失望。
紫苏正在胡思乱想着,护士进来通知,探访的时间结束了。
“ 我走了,您好好休息。” 紫苏轻轻地说。不知母亲有没有听见,她紧闭着眼
睛,好象睡着了。
下一次去探访时,紫苏精心熬制了治疗忧郁症的中药,想让母亲喝。
但是母亲坚决拒绝:“ 我不喝,太苦。”无论紫苏如何劝说,都没有丝毫商量的
余地。
母亲不肯喝中药,让紫苏觉得自己很无能,她可以说服别的病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的母亲。同样的,对主治医生的话,母亲是百依百顺,但是对自己的女儿,却一百
个不信。
世界上,最难改变的,不是沧海桑田,而是人心。母亲那样刚强的个性,
几十年来不曾改变半点,紫苏也毫无办法。
紫苏只得把中药留在母亲床头的保温瓶中,希望她有一天能够回心转意。
见母亲的病情好转,紫苏喘了口气,哥嫂也赶回来了,他们住在嫂子的娘家。大
家见面一起吃了顿饭,聊聊天。
嫂子照常没完没了地抱怨起母亲来:难伺候,不懂事,性格古怪等等。紫苏想起母
亲抱怨嫂子的话:娇气,没礼貌,脾气不好等等。
看来婆媳矛盾仿佛是天生的,从古到今,屡见不鲜,恐怕只有智慧的女人才能处理
好这种关系吧。
晚上,紫苏躺在床上,夜不能寐,这是她从小的家,却感觉如此陌生。她真的在这
里住过那么多年吗?恍若隔世。
一轮月光从窗户里流进来,只有这月亮还是旧时相识。床很不舒服,硌得她第二天
早晨起来浑身酸痛。
紫苏打开冰箱,里面空空如也,有几样东西,看上去也放了好久了。她只得出去在
附近一家小饭店里吃了早餐,就匆匆赶去医院了。
红叶作品
第二十一章恩怨是非 (1)
紫苏回到家,电话上有留言,她以为是李翔打来的。打开一听,却是哥哥的留言。
哥哥说道: “ 母亲病了,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你赶快回国。”
从哥哥的口中得知,母亲苏玉芹是心脏病突然发作,住进了医院,病情危急,医院
已经发出了病危通知。哥嫂已经订了机票准备飞回去,紫苏只得提前动身了。
紫苏赶到机场,向机场工作人员说明情况,立等机票。幸运的是不久正好有一次航
班有空位,她得以顺利地成行。
是依敏来浦东机场接紫苏的,两人见面寒喧了几句,顾不上多说什么,她们马不停
蹄从机场直接赶去医院。
医院里简直是人山人海,有挂号的,有排队等候的,怎么有这么多人生病啊?这
情景让紫苏感到害怕。好在母亲已经脱离了危险期,由重症病房转入了普通病房,
同另外两个病友合住。
坐在母亲的病床边,紫苏打量着她,母亲显得比以前矮了,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变
老,脊柱缩短了。
紫苏看着她的母亲苏玉芹,她觉得自己好象不认识她。应该说以母亲这样的年纪,
的确算得上保养得当,但无论如何,即使保养再好,她的容貌也是属于老年女性的
了。
她衰弱地躺在那里,看上去那么瘦小,但那瘦弱的身躯里却仿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有时这力量竟足以左右儿女们的命运。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母亲在一天天衰老,紫苏这些年还是第一次同母亲靠得这样近。
紫苏将买的水果和营养品放在床头,打量着衰弱瘦小的母亲,紫苏觉得奇怪,自己
以前怎么会那样怕她,仿佛老鼠见了猫,只想躲得远远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
想法和观念是会变化的,当然感情也在变化。
紫苏也很痛恨自己,这样有礼貌地默默地坐着,就象一个远房亲戚。她很想学旁边
床位的一对母女,她们亲热地依偎在一起,脸贴着脸,同看着一张报纸,格格地笑
着,说着亲密的悄悄话。
但是紫苏做不到,她仍然害怕她母亲会突然翻脸,将她不耐烦地一把推开,就象小
时候那样。她们母女这一生好象就从来没有亲密的肢体接触过,从她记事起,她就
想不起来母亲什么时候抱过她,亲过她。紫苏想了又想,还是没敢付诸于行动。
这时护士进来调整输液,紫苏同护士说了几句话,感谢她的照顾。紫苏见到了医生,
一个很年轻的女医生,非常和善。医生翻看着病历,对紫苏讲了病情,母亲还有
些忧郁症,这对康复很不利。
默默地坐在病房里,紫苏的脑海中风起云涌。她试图要理解母亲,她知道母亲是
个非常好强,从不示弱的人,可是好强过了头,就不免走向极端。
母亲不满意自己的成就,她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应该得到更成功的社会
地位,无奈现实不是照她的想象那样运作的。
母亲也不满意自己的婚姻,认为她应该嫁给更有本事更能干的男人,所以她把这股
怨气发泄到丈夫身上,也发泄到孩子们身上,认为是婚姻和家庭拖累了她。
母亲也不满意自己的孩子,紫苏敢说从小到大,没有一个象她这样乖的孩子了,很
少生病,学习也很自觉,从不给父母找麻烦,可是不知为什么,母亲就是不满意。
生活有时是这样的冷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那样地错综复杂。母亲的一生肯
定也经历了许多的痛苦,许多的失望。
紫苏正在胡思乱想着,护士进来通知,探访的时间结束了。
“ 我走了,您好好休息。” 紫苏轻轻地说。不知母亲有没有听见,她紧闭着眼
睛,好象睡着了。
下一次去探访时,紫苏精心熬制了治疗忧郁症的中药,想让母亲喝。
但是母亲坚决拒绝:“ 我不喝,太苦。”无论紫苏如何劝说,都没有丝毫商量的
余地。
母亲不肯喝中药,让紫苏觉得自己很无能,她可以说服别的病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的母亲。同样的,对主治医生的话,母亲是百依百顺,但是对自己的女儿,却一百
个不信。
世界上,最难改变的,不是沧海桑田,而是人心。母亲那样刚强的个性,
几十年来不曾改变半点,紫苏也毫无办法。
紫苏只得把中药留在母亲床头的保温瓶中,希望她有一天能够回心转意。
见母亲的病情好转,紫苏喘了口气,哥嫂也赶回来了,他们住在嫂子的娘家。大
家见面一起吃了顿饭,聊聊天。
嫂子照常没完没了地抱怨起母亲来:难伺候,不懂事,性格古怪等等。紫苏想起母
亲抱怨嫂子的话:娇气,没礼貌,脾气不好等等。
看来婆媳矛盾仿佛是天生的,从古到今,屡见不鲜,恐怕只有智慧的女人才能处理
好这种关系吧。
晚上,紫苏躺在床上,夜不能寐,这是她从小的家,却感觉如此陌生。她真的在这
里住过那么多年吗?恍若隔世。
一轮月光从窗户里流进来,只有这月亮还是旧时相识。床很不舒服,硌得她第二天
早晨起来浑身酸痛。
紫苏打开冰箱,里面空空如也,有几样东西,看上去也放了好久了。她只得出去在
附近一家小饭店里吃了早餐,就匆匆赶去医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