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直到后半夜,郑泠才慢慢睡着。
屋中地龙温暖,花烛燃了一夜,身上盖着厚厚的喜被,她合眼睡去,梦中却竟是一片刀光剑影,烽火连天。
翌日清晨的报晓鼓惊醒了郑泠,她醒来的时候,大汗淋漓,整个人都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她揉了揉脑袋,想将那些梦境残影,从脑海中驱赶出去。
出嫁第一天,除了要拜见高堂,还要进宫谢恩。
郑泠起来叫了两个丫鬟入内伺候。
金钏见她眼睛红通通,眼下有乌青,猜想她是哭了一夜,伺候她沐浴净身的时候,说了些安慰的话。
穿好衣裳之后,女萝为她梳了一个妇人的发髻,上好面妆之后,郑泠依旧照惯例,先去涂上了那副消寒梅花图,涂完今日的这朵,才出门前去给崔夫人请安。
高堂之上,也空了一个位置。
显而易见,昨夜崔挚与崔忱骦一同领兵,东出河南,也不在家。
大婚的红绸喜字,在昨日热闹喜庆,如今映在白雪皑皑之中,只剩一股冷清寂静。
崔夫人亦觉得有愧于郑泠,加上她尊贵的身份,无论如何也不敢要她跪着奉茶,只允她站着走个过场便好。
喝了茶,崔氏拿出备好的红包并一对龙凤金镯给郑泠,“郡主来了崔家,从今日起便是一家人了。老身便惦着脸当你的婆婆,拿你当儿媳看待了。郡主见惯好东西,这对镯子不值几个钱,但老身也是一视同仁,几个妯娌过门有的,你也少不了,算是咱们婆媳间的见面礼。”
“谢谢娘,我很喜欢。”郑泠双手接过,略一思量,直接戴在腕间。
这声娘喊得很是自然,皆得益于昨日,她先喊了大伯母无数次的娘,才练出来的这样正常自然。
毕竟她与崔夫人,其实并不相熟。
她也怕自己无法适应,无法做到一个孝顺有加的儿媳,才在大伯母面前流露出那样浓烈的对‘娘’的渴望。
崔夫人听了这声娘,无比欢喜,脸上笑容满面,当下有对郑泠更是亲近了三分。
郑泠尚在思量,是否要给这堂中的另外两人敬茶。
按照风俗习惯,新妇进门,还得拜见长兄长嫂。
但以她的身份,依照规矩,在这里倒是要颠倒一下,是她们来给她敬茶。
毕竟过门第一天,她不太了解崔家众人的脾性,只得按兵不动,以免闹了笑话。
于是她故作不知,问崔夫人:“娘,不知这二位是六郎的哪个姐姐还是嫂嫂?”
崔夫人笑着介绍给她听:“这两个是你的嫂嫂,这个大嫂王氏,这个三嫂卢氏,早你五六年进门的,咱们家不讲那些虚礼,且你贵为郡主,就不必给她们敬茶了。你坐着,由她们带着侄女侄儿来拜见你。”
郑泠面上笑容和煦,听崔夫人这样说话,心下松了一口气。
还好这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不像那话本中的恶婆婆,在新妇第一天过门就仗着长辈的身份,给她立规矩。
三言两语下来,郑泠就摸清了崔夫人和崔家的行事风格,也就明白了大伯母是如何养出这样耿直和善的性子。
她没真要那两个寡嫂给自己敬茶。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她知道的,大嫂和三嫂都是英烈遗孀,各自不易,孤身带着孩子为丈夫守节。
细究起来,这满屋子女人的丈夫,都是武将,都为大豫王朝洒过热血。
在堂中,郑泠见到了昨日喊她婶婶的两个娃娃。
一男一女,黄发垂髫,一个五岁,一个四岁,机灵活泼煞是可爱,分别是崔忱骦的两个哥哥的遗孤。
崔家大郎和三郎,皆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留下孤儿寡母。
两个孩子昨日没等到小叔父为婶母揭盖头,后来就被各自的母亲抱了回去。
如今见到郑泠和他们说话,他们皆发出“哇”地一声赞叹,开开心心围在她身边,“婶母原来这样好看!比观音像还要好看!”
“婶母是郡主,当然好看啦。”
小孩儿无忧无虑的话语,给了这座深沉的宅院,添了一丝生机。
堂中几人,都被这欢快的童音逗笑了。
郑泠从金钏那里接过早已备好的见面礼,弯腰送给两个可爱的小家伙,随后与两位嫂嫂说了会儿话。
王氏和卢氏皆是名门闺秀,一个出身太原王氏,一个出身范阳卢氏,都是自小就被指腹为婚给崔家的。
两人与郑泠认识的其他闺秀,大差不差,都是端庄明理之人。
不过数言数语,就与她们熟络了一些。
郑泠心想,嫁过来的日子,若能天天如此和睦,也挺好的。
*
崔夫人见郑泠虽然贵为郡主,看着十分娇柔,但待人接物却毫无矜娇傲气,还很随和亲切,便对她更是满意。
见时间差不多了,她与郑泠商议:“你与忱骦得宫中二位圣人赐婚,按理原是你们夫妻一同进宫谢恩,但忱骦昨夜连夜去了河南道,今日就由为娘陪你进宫谢恩,这样可好?”
她点头应声:“一切都听娘的安排。”
“那就这样定下了,先一同吃早餐罢。”崔夫人亲热地挽着郑泠的手,拉她入座,与一家女眷和两小孩,同用早餐。
用过早餐,崔夫人就陪着郑泠进宫。
她们依例先去了太极宫,先给天子请安谢恩,但她们扑了个空。
宫人告诉她们,天子昨夜宿在大明宫的甘露殿,“国公夫人与郡主可先往长庆宫,拜过太后之后,再去大明宫甘露殿,因为这时候,正是陛下起床的时辰,如此,二位不必多等,也不会打扰陛下清梦。岂不是两全其美。”
两人遵诏,便折身前去长庆宫。
崔夫人脸色有些不好看,不光是这大雪冻的,还是被这话气的。
众所周知,甘露殿住着的正是那位新罗贡女-婕妤权氏。
当初天子继位之后,不顾天下非议,将原为太上皇八品采女的权碧落,纳入后宫,封为三品婕妤。
他将朝纲都丢在郑太后与右仆射肩上,自己心安理得的不理朝政,整日寻欢作乐。
昨夜大批将士冒雪东出,自家儿郎连洞房都能舍下,毅然前往河南道支援。
而天子在这个时辰了,还在宠妃殿中,高枕无忧睡大觉。
风雪之中,崔夫人不由无奈叹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郑泠听明白了她的这句叹息。
她也知道李環并不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他能够继位,只是因为他没有任何竞争,且足够幸运,被姑母抱养,才有了整个荥阳郑氏的支撑,将他从一干庶皇子之中送上龙位。
太上皇妃嫔众多,然子嗣缘薄,不少皇子皇女都相继夭折;存活下来长大成人的,也多是些生母卑微,无母族支撑的皇子皇女。
后来出生范阳卢氏的卢贵妃诞下一子,前朝后宫,也认为这位小皇子不论是子以母贵,还是母族势力,都足够令他成为最受宠的皇子。
果然,太上皇龙心大悦,甚为爱之,孩子刚满月就封为太子。
只是天不遂人愿,小太子在一岁的时候,染上天花,就此病没;卢贵妃痛失爱子,忧思过度,一场风寒就让她魂消香断。
随着他们母子的相继离世,正值盛年的太上皇李慜,悲痛万分,伤心欲绝。一夕之间,他斗志全无,就此退位出家。
这才叫身为郑后养子,战战兢兢勤勤恳恳的宗室子李環,得了个天大的便宜。
只是没想到,登基之后,他就不再勤勉,懈怠朝政。
以至于姑母不得不挑起这个,被他们陇西李氏扔下的重担,苦熬心血,治理山河。
也因此,早有反叛之心的河北道节度使李叡,见太上皇退位,再无人能够镇压住他,便让其麾下的谋士魏缙,借题发挥,以‘郑后临朝’为借口,写了一篇檄文,散告天下,说郑后歹毒,谋害卢妃母子,逼迫太上皇退位,是为了牝鸡司晨,手握朝纲,此乃妖后行径。
他们打着‘清妖后佞臣’的旗号,彻底撕破制衡,反了朝廷。
郑泠觉得,天下失和,乱党当道,除了反贼的不臣之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万人之上的圣人,失了一颗制衡天下的雄心,亦没有一颗勤政爱民的仁心。
才会造成如今,天下破裂,战火四起的局面。
有时候她也会想,这样一个天子,不如废了,令择贤者再立。
但废立天子,岂是易事。牵扯之大,由谁来废?
太上皇?
可他已经不再管这个烂摊子了。
姑母?大伯父?
若是他们来废天子,岂非更加坐实了郑家手握大权,竟敢凌驾于皇权至上。
她熟读史书,古往今来,唯有那摇摇欲坠的末代王朝,出现了挟天子已令诸侯的反贼,才敢如此行径。
如此一来,天下人只会更加唾骂郑家。
朝廷也就会彻底失去威信。
这是一个死局。
解局之法,唯有李環改过自新,重振朝纲;如若不然,唯有破而后立……
第一个显而易见并无什么用,李環就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至于后面那个,就是改朝换代了……
想到这里,郑泠不敢继续细思。
算来算去,如今大豫这样千疮百孔,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还是要怪她的舅父-太上皇李慜和失德的李環。
郑泠虽心有抱怨,但仍是没有说出口,她不由轻声劝崔夫人:“宫闱重地,耳目众多,还望娘慎言。”
崔夫人也瞬间醒悟:“郡主说的是,是老身糊涂了。”
直到后半夜,郑泠才慢慢睡着。
屋中地龙温暖,花烛燃了一夜,身上盖着厚厚的喜被,她合眼睡去,梦中却竟是一片刀光剑影,烽火连天。
翌日清晨的报晓鼓惊醒了郑泠,她醒来的时候,大汗淋漓,整个人都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她揉了揉脑袋,想将那些梦境残影,从脑海中驱赶出去。
出嫁第一天,除了要拜见高堂,还要进宫谢恩。
郑泠起来叫了两个丫鬟入内伺候。
金钏见她眼睛红通通,眼下有乌青,猜想她是哭了一夜,伺候她沐浴净身的时候,说了些安慰的话。
穿好衣裳之后,女萝为她梳了一个妇人的发髻,上好面妆之后,郑泠依旧照惯例,先去涂上了那副消寒梅花图,涂完今日的这朵,才出门前去给崔夫人请安。
高堂之上,也空了一个位置。
显而易见,昨夜崔挚与崔忱骦一同领兵,东出河南,也不在家。
大婚的红绸喜字,在昨日热闹喜庆,如今映在白雪皑皑之中,只剩一股冷清寂静。
崔夫人亦觉得有愧于郑泠,加上她尊贵的身份,无论如何也不敢要她跪着奉茶,只允她站着走个过场便好。
喝了茶,崔氏拿出备好的红包并一对龙凤金镯给郑泠,“郡主来了崔家,从今日起便是一家人了。老身便惦着脸当你的婆婆,拿你当儿媳看待了。郡主见惯好东西,这对镯子不值几个钱,但老身也是一视同仁,几个妯娌过门有的,你也少不了,算是咱们婆媳间的见面礼。”
“谢谢娘,我很喜欢。”郑泠双手接过,略一思量,直接戴在腕间。
这声娘喊得很是自然,皆得益于昨日,她先喊了大伯母无数次的娘,才练出来的这样正常自然。
毕竟她与崔夫人,其实并不相熟。
她也怕自己无法适应,无法做到一个孝顺有加的儿媳,才在大伯母面前流露出那样浓烈的对‘娘’的渴望。
崔夫人听了这声娘,无比欢喜,脸上笑容满面,当下有对郑泠更是亲近了三分。
郑泠尚在思量,是否要给这堂中的另外两人敬茶。
按照风俗习惯,新妇进门,还得拜见长兄长嫂。
但以她的身份,依照规矩,在这里倒是要颠倒一下,是她们来给她敬茶。
毕竟过门第一天,她不太了解崔家众人的脾性,只得按兵不动,以免闹了笑话。
于是她故作不知,问崔夫人:“娘,不知这二位是六郎的哪个姐姐还是嫂嫂?”
崔夫人笑着介绍给她听:“这两个是你的嫂嫂,这个大嫂王氏,这个三嫂卢氏,早你五六年进门的,咱们家不讲那些虚礼,且你贵为郡主,就不必给她们敬茶了。你坐着,由她们带着侄女侄儿来拜见你。”
郑泠面上笑容和煦,听崔夫人这样说话,心下松了一口气。
还好这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不像那话本中的恶婆婆,在新妇第一天过门就仗着长辈的身份,给她立规矩。
三言两语下来,郑泠就摸清了崔夫人和崔家的行事风格,也就明白了大伯母是如何养出这样耿直和善的性子。
她没真要那两个寡嫂给自己敬茶。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她知道的,大嫂和三嫂都是英烈遗孀,各自不易,孤身带着孩子为丈夫守节。
细究起来,这满屋子女人的丈夫,都是武将,都为大豫王朝洒过热血。
在堂中,郑泠见到了昨日喊她婶婶的两个娃娃。
一男一女,黄发垂髫,一个五岁,一个四岁,机灵活泼煞是可爱,分别是崔忱骦的两个哥哥的遗孤。
崔家大郎和三郎,皆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留下孤儿寡母。
两个孩子昨日没等到小叔父为婶母揭盖头,后来就被各自的母亲抱了回去。
如今见到郑泠和他们说话,他们皆发出“哇”地一声赞叹,开开心心围在她身边,“婶母原来这样好看!比观音像还要好看!”
“婶母是郡主,当然好看啦。”
小孩儿无忧无虑的话语,给了这座深沉的宅院,添了一丝生机。
堂中几人,都被这欢快的童音逗笑了。
郑泠从金钏那里接过早已备好的见面礼,弯腰送给两个可爱的小家伙,随后与两位嫂嫂说了会儿话。
王氏和卢氏皆是名门闺秀,一个出身太原王氏,一个出身范阳卢氏,都是自小就被指腹为婚给崔家的。
两人与郑泠认识的其他闺秀,大差不差,都是端庄明理之人。
不过数言数语,就与她们熟络了一些。
郑泠心想,嫁过来的日子,若能天天如此和睦,也挺好的。
*
崔夫人见郑泠虽然贵为郡主,看着十分娇柔,但待人接物却毫无矜娇傲气,还很随和亲切,便对她更是满意。
见时间差不多了,她与郑泠商议:“你与忱骦得宫中二位圣人赐婚,按理原是你们夫妻一同进宫谢恩,但忱骦昨夜连夜去了河南道,今日就由为娘陪你进宫谢恩,这样可好?”
她点头应声:“一切都听娘的安排。”
“那就这样定下了,先一同吃早餐罢。”崔夫人亲热地挽着郑泠的手,拉她入座,与一家女眷和两小孩,同用早餐。
用过早餐,崔夫人就陪着郑泠进宫。
她们依例先去了太极宫,先给天子请安谢恩,但她们扑了个空。
宫人告诉她们,天子昨夜宿在大明宫的甘露殿,“国公夫人与郡主可先往长庆宫,拜过太后之后,再去大明宫甘露殿,因为这时候,正是陛下起床的时辰,如此,二位不必多等,也不会打扰陛下清梦。岂不是两全其美。”
两人遵诏,便折身前去长庆宫。
崔夫人脸色有些不好看,不光是这大雪冻的,还是被这话气的。
众所周知,甘露殿住着的正是那位新罗贡女-婕妤权氏。
当初天子继位之后,不顾天下非议,将原为太上皇八品采女的权碧落,纳入后宫,封为三品婕妤。
他将朝纲都丢在郑太后与右仆射肩上,自己心安理得的不理朝政,整日寻欢作乐。
昨夜大批将士冒雪东出,自家儿郎连洞房都能舍下,毅然前往河南道支援。
而天子在这个时辰了,还在宠妃殿中,高枕无忧睡大觉。
风雪之中,崔夫人不由无奈叹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郑泠听明白了她的这句叹息。
她也知道李環并不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他能够继位,只是因为他没有任何竞争,且足够幸运,被姑母抱养,才有了整个荥阳郑氏的支撑,将他从一干庶皇子之中送上龙位。
太上皇妃嫔众多,然子嗣缘薄,不少皇子皇女都相继夭折;存活下来长大成人的,也多是些生母卑微,无母族支撑的皇子皇女。
后来出生范阳卢氏的卢贵妃诞下一子,前朝后宫,也认为这位小皇子不论是子以母贵,还是母族势力,都足够令他成为最受宠的皇子。
果然,太上皇龙心大悦,甚为爱之,孩子刚满月就封为太子。
只是天不遂人愿,小太子在一岁的时候,染上天花,就此病没;卢贵妃痛失爱子,忧思过度,一场风寒就让她魂消香断。
随着他们母子的相继离世,正值盛年的太上皇李慜,悲痛万分,伤心欲绝。一夕之间,他斗志全无,就此退位出家。
这才叫身为郑后养子,战战兢兢勤勤恳恳的宗室子李環,得了个天大的便宜。
只是没想到,登基之后,他就不再勤勉,懈怠朝政。
以至于姑母不得不挑起这个,被他们陇西李氏扔下的重担,苦熬心血,治理山河。
也因此,早有反叛之心的河北道节度使李叡,见太上皇退位,再无人能够镇压住他,便让其麾下的谋士魏缙,借题发挥,以‘郑后临朝’为借口,写了一篇檄文,散告天下,说郑后歹毒,谋害卢妃母子,逼迫太上皇退位,是为了牝鸡司晨,手握朝纲,此乃妖后行径。
他们打着‘清妖后佞臣’的旗号,彻底撕破制衡,反了朝廷。
郑泠觉得,天下失和,乱党当道,除了反贼的不臣之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万人之上的圣人,失了一颗制衡天下的雄心,亦没有一颗勤政爱民的仁心。
才会造成如今,天下破裂,战火四起的局面。
有时候她也会想,这样一个天子,不如废了,令择贤者再立。
但废立天子,岂是易事。牵扯之大,由谁来废?
太上皇?
可他已经不再管这个烂摊子了。
姑母?大伯父?
若是他们来废天子,岂非更加坐实了郑家手握大权,竟敢凌驾于皇权至上。
她熟读史书,古往今来,唯有那摇摇欲坠的末代王朝,出现了挟天子已令诸侯的反贼,才敢如此行径。
如此一来,天下人只会更加唾骂郑家。
朝廷也就会彻底失去威信。
这是一个死局。
解局之法,唯有李環改过自新,重振朝纲;如若不然,唯有破而后立……
第一个显而易见并无什么用,李環就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至于后面那个,就是改朝换代了……
想到这里,郑泠不敢继续细思。
算来算去,如今大豫这样千疮百孔,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还是要怪她的舅父-太上皇李慜和失德的李環。
郑泠虽心有抱怨,但仍是没有说出口,她不由轻声劝崔夫人:“宫闱重地,耳目众多,还望娘慎言。”
崔夫人也瞬间醒悟:“郡主说的是,是老身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