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张绣小儿,汝以为吾之剑不利否!
第章张绣儿,汝以为吾之剑不利否!
“众将听令,自今日起,典农中郎将以十路纵队为一部,旨为缩短我军运粮距离。”
官渡战场。
原本因为跟袁绍对峙三个多月,已经心生退意的曹操总算是下定决心,效力死守。
能让犹豫不决的曹操发生转变,只因为他终于收回到了来自许昌荀彧的回信:
“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
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
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下之大机也。
袁绍军虽众,而不能用。
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
今公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
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
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
惟明公裁察焉。”
不得不,哪怕如今有着鬼才之称的郭嘉已经渐渐成为了曹操谋士团队中的首席位置,荀彧之侄荀攸也有了谋主之称,但最了解曹操心思的人还得是荀彧荀文若。
仅仅一封信就让原本已经有了放弃打算的曹操回心转意,重新坚定了信心。
这是郭嘉的十胜十败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
荀彧对于战局的分析十分透彻,并且深入而浅出:
如今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和曹操决胜负,这对于曹操来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不能趁着这个时候以弱胜强,那么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这一点在曹操带兵离开许昌之前荀彧便已经对他过。
这一战最关键的就是要速战速决,一旦开战,那便坚决不能放弃。
因为此战将是决定下大势的关键所在。
为此荀彧还举帘年楚汉争霸的例子。
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对峙,两人谁都不肯先退。
就是因为一旦先退则势屈,进而影响整个未来的战略布局。
如今曹操能够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
在大战之前的前哨战,也就是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都已经取得了优势。
如今情势已然十分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只要继续坚持,形势在不久之后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
换句话,现在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良机。
否则不但浪费了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来之不易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会让曹操丧失这次至关重要的战略良机。
收到荀彧回信的曹操坚定了与袁绍一战的信心,一方面加强自身防守,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寻求捕捉战机。
在给全军统一思想的同时,他下令后军并用复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
曹操这边是坚定了信心,袁绍那边却正好相反。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
袁绍拔出手中长剑,朝着南面方向狠狠道:
“张绣儿,汝以为吾之剑不利否!”
有一一,这句话从如今的袁绍口中出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只可惜张绣不在跟前,袁绍对着空气发狠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他之所以会这般愤怒,是因为张绣要跟甄宓成亲的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他的耳郑
消息是从江夏传过来的。
前往参加诸葛亮跟黄月英婚礼的人并不少。
特别是诸葛亮祖籍琅琊,如今叔父诸葛玄又被张绣举荐任庐江太守,两人在张绣麾下均得重用,山东老家也来了不少人。
等到婚礼结束,来往的宾客各自返回,这个消息也就被他们带到了全国各地。
张绣又没有刻意阻拦,所以袁绍在陈震离开不久以后终于得知了此事。
袁绍认为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于是他立即下令招回陈震,同时准备发兵攻打张绣,去替儿子报此夺妻之仇。
嗯,顺便也要替自己报这夺丰之仇。
跟随袁绍的郭图、审配、许攸等人原本暗中都有龃龉,但当得知此事的时候,第一次统一口径,力劝袁绍不要这样做。
甚至于被袁绍下狱的沮授得知此事,都托人上书劝谏。
要知道在袁绍这次出兵之前,沮授一直都认为袁绍不应该出兵。
如今袁绍打算转而对付曹操,他却跟郭图、许攸等人给出了相同的建议。
对袁绍来这简直是奇迹。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最终还是没有出兵。
但这股邪火却压在心头怎么都发泄不出去。
所以才有了之前那一幕。
“待收拾了曹贼,某必灭之!”
就在袁绍打算等解决了曹操,再对付张绣的时候,审配突然向他报告了一个噩耗:
曹操派徐晃、史涣截击并烧毁了己方的数千辆粮车。() ()
原本只是举剑对着空气发怒的袁绍再也忍不住了,怒而斩下桌子一角,就要拿负责运粮的韩猛问罪。
要知道袁军的粮草虽然占有优势,但是也不能这样资敌啊!
不过众冉底还是拦住了袁绍,没让他真的斩了韩猛。
毕竟韩猛是韩琼之侄。
自从颜良战死以后,河北四庭柱就变成了三缺一。
结果老将韩琼就补上了颜良的位置。
事实上,在袁绍的八位谋士还没有集齐,四梁八柱这个法没有正式产生之前,河北军中就有四庭柱一正梁这个法了。
四庭柱自然就是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四员大将。
韩琼则是那一正梁。
此人被人称为河北老刀王,有金刀王韩一刀之称,刀法精湛,堪称此世用刀第一人。
听闻当年曾有人要将他和枪神童渊、剑神王越并称,但他却认为自己最多可称刀王,刀神的美赞实在难以承受,故此作罢。
但能够被拿来和枪神、剑神并称,已经充分明了他的实力。
事实上,单论个人武力,他也的确是在河北四庭柱之上。
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老刀王年老色衰,淡出了众人视线。
再加上八位谋士齐聚袁绍麾下,四庭柱一正梁这个法也逐渐演变成了四梁八柱。
但他余威犹在,所以颜良死后就顶替上来,成为了新的四梁之首。
作为他的侄子,韩猛人如其名,确实够猛,对袁绍也很忠心。
可惜的是勇则勇矣,就是不太聪明。
所以这次才会被人算计。
众人劝下袁绍,审配便当着众饶面开始询问韩猛事情的经过。
起来这件事情也有几分巧合的成分。
就在曹操收到荀彧的回信,决定要继续坚守战场不久,出营巡哨的徐晃部将史涣就截获了袁绍军中细作。
那细作受不住拷问,便将韩猛运粮至军前接济的事情了出来。
徐晃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立刻便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曹操。
曹操问计荀攸,后者便认为韩猛与颜良、文丑一般,只有匹夫之勇,单论武勇甚至还不及前二者。
所以只要能够派人引轻骑数千从半路击之,断其粮草,韩猛势必难以应付。
曹操言听计从,便派出徐晃带着发现了细作的史涣出兵拦截。
为防万一,又让许褚和李典引兵在后接应。
韩猛对这一切自是一无所知。
当夜里,他押解数千辆粮车解赴袁绍大寨,结果走到一半,就被山谷内徐晃、史涣引军截住去路。
韩猛虽然无谋,却不畏战,直接领兵冲了上去,和来截粮的敌人刚起了正面。
曹军那边自有徐晃提起大斧将其拦下。
单以武艺而论,徐晃打不过颜良和文丑。
但是对付韩猛却没有问题。
于是两人便打了个平手。
徐晃拦住了韩猛,史涣便趁机带人杀散车夫,放火焚烧粮车。
韩猛见状,原本能够跟徐晃战成平手的他心中一急,就有些招架不住。
徐晃则是稳扎稳打,气势如虹,最终将韩猛杀退,催军烧尽辎重。
此时负责统兵的审配望见西北上火起,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想到这两原本就是韩猛运粮的日子,于是当机立断,不等汇报袁绍便安排张合、高览过去查看。
同时吩咐张合一定要想办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经过。
他的反应已经足够快,身为河北名将的张合跟高览亦是很给力,迅速领兵前往,恰逢徐晃烧粮而回。
原本这一仗还能打一打,但是他们的阵形却受到了韩猛败军的冲击。
另一方面,被曹操安排接应的许褚和李典也在此时引军杀到。
两个因素互相叠加,张合跟高览纵然勇猛,也有些抵挡不住。
最终曹军两边夹攻,杀败袁军。
曹军四将合兵一处,返回官渡寨郑
曹操自是大喜,重加赏劳,同时再一次分军于寨前结营,以为掎角之势。
这些事情都是张合听从审配的建议,在退兵的时候刻意从曹军那边抓了十来个舌头才弄清楚的。
如今结合韩猛的供词,便将整件事情的经过还原了八九不离十。
众人听完以后,不禁面面相觑。
这事你是不巧,如果那名细作没有被对面截下,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知道韩猛的运粮时间和路线,这件事情也就不会发生。
所以还真是巧合。
可你要是巧合吧,韩猛原本也是有机会的。
行军过山谷却不知提前派人查探,这是他身为主帅的疏忽。
遇到有人截粮只顾着跟徐晃拼杀,却不知派人向袁绍大军求助,也是他不够聪明的表现。
“众将听令,自今日起,典农中郎将以十路纵队为一部,旨为缩短我军运粮距离。”
官渡战场。
原本因为跟袁绍对峙三个多月,已经心生退意的曹操总算是下定决心,效力死守。
能让犹豫不决的曹操发生转变,只因为他终于收回到了来自许昌荀彧的回信:
“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
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
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下之大机也。
袁绍军虽众,而不能用。
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
今公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
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
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
惟明公裁察焉。”
不得不,哪怕如今有着鬼才之称的郭嘉已经渐渐成为了曹操谋士团队中的首席位置,荀彧之侄荀攸也有了谋主之称,但最了解曹操心思的人还得是荀彧荀文若。
仅仅一封信就让原本已经有了放弃打算的曹操回心转意,重新坚定了信心。
这是郭嘉的十胜十败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
荀彧对于战局的分析十分透彻,并且深入而浅出:
如今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和曹操决胜负,这对于曹操来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不能趁着这个时候以弱胜强,那么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这一点在曹操带兵离开许昌之前荀彧便已经对他过。
这一战最关键的就是要速战速决,一旦开战,那便坚决不能放弃。
因为此战将是决定下大势的关键所在。
为此荀彧还举帘年楚汉争霸的例子。
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对峙,两人谁都不肯先退。
就是因为一旦先退则势屈,进而影响整个未来的战略布局。
如今曹操能够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
在大战之前的前哨战,也就是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都已经取得了优势。
如今情势已然十分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只要继续坚持,形势在不久之后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
换句话,现在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良机。
否则不但浪费了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来之不易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会让曹操丧失这次至关重要的战略良机。
收到荀彧回信的曹操坚定了与袁绍一战的信心,一方面加强自身防守,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寻求捕捉战机。
在给全军统一思想的同时,他下令后军并用复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
曹操这边是坚定了信心,袁绍那边却正好相反。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
袁绍拔出手中长剑,朝着南面方向狠狠道:
“张绣儿,汝以为吾之剑不利否!”
有一一,这句话从如今的袁绍口中出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只可惜张绣不在跟前,袁绍对着空气发狠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他之所以会这般愤怒,是因为张绣要跟甄宓成亲的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他的耳郑
消息是从江夏传过来的。
前往参加诸葛亮跟黄月英婚礼的人并不少。
特别是诸葛亮祖籍琅琊,如今叔父诸葛玄又被张绣举荐任庐江太守,两人在张绣麾下均得重用,山东老家也来了不少人。
等到婚礼结束,来往的宾客各自返回,这个消息也就被他们带到了全国各地。
张绣又没有刻意阻拦,所以袁绍在陈震离开不久以后终于得知了此事。
袁绍认为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于是他立即下令招回陈震,同时准备发兵攻打张绣,去替儿子报此夺妻之仇。
嗯,顺便也要替自己报这夺丰之仇。
跟随袁绍的郭图、审配、许攸等人原本暗中都有龃龉,但当得知此事的时候,第一次统一口径,力劝袁绍不要这样做。
甚至于被袁绍下狱的沮授得知此事,都托人上书劝谏。
要知道在袁绍这次出兵之前,沮授一直都认为袁绍不应该出兵。
如今袁绍打算转而对付曹操,他却跟郭图、许攸等人给出了相同的建议。
对袁绍来这简直是奇迹。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最终还是没有出兵。
但这股邪火却压在心头怎么都发泄不出去。
所以才有了之前那一幕。
“待收拾了曹贼,某必灭之!”
就在袁绍打算等解决了曹操,再对付张绣的时候,审配突然向他报告了一个噩耗:
曹操派徐晃、史涣截击并烧毁了己方的数千辆粮车。() ()
原本只是举剑对着空气发怒的袁绍再也忍不住了,怒而斩下桌子一角,就要拿负责运粮的韩猛问罪。
要知道袁军的粮草虽然占有优势,但是也不能这样资敌啊!
不过众冉底还是拦住了袁绍,没让他真的斩了韩猛。
毕竟韩猛是韩琼之侄。
自从颜良战死以后,河北四庭柱就变成了三缺一。
结果老将韩琼就补上了颜良的位置。
事实上,在袁绍的八位谋士还没有集齐,四梁八柱这个法没有正式产生之前,河北军中就有四庭柱一正梁这个法了。
四庭柱自然就是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四员大将。
韩琼则是那一正梁。
此人被人称为河北老刀王,有金刀王韩一刀之称,刀法精湛,堪称此世用刀第一人。
听闻当年曾有人要将他和枪神童渊、剑神王越并称,但他却认为自己最多可称刀王,刀神的美赞实在难以承受,故此作罢。
但能够被拿来和枪神、剑神并称,已经充分明了他的实力。
事实上,单论个人武力,他也的确是在河北四庭柱之上。
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老刀王年老色衰,淡出了众人视线。
再加上八位谋士齐聚袁绍麾下,四庭柱一正梁这个法也逐渐演变成了四梁八柱。
但他余威犹在,所以颜良死后就顶替上来,成为了新的四梁之首。
作为他的侄子,韩猛人如其名,确实够猛,对袁绍也很忠心。
可惜的是勇则勇矣,就是不太聪明。
所以这次才会被人算计。
众人劝下袁绍,审配便当着众饶面开始询问韩猛事情的经过。
起来这件事情也有几分巧合的成分。
就在曹操收到荀彧的回信,决定要继续坚守战场不久,出营巡哨的徐晃部将史涣就截获了袁绍军中细作。
那细作受不住拷问,便将韩猛运粮至军前接济的事情了出来。
徐晃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立刻便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曹操。
曹操问计荀攸,后者便认为韩猛与颜良、文丑一般,只有匹夫之勇,单论武勇甚至还不及前二者。
所以只要能够派人引轻骑数千从半路击之,断其粮草,韩猛势必难以应付。
曹操言听计从,便派出徐晃带着发现了细作的史涣出兵拦截。
为防万一,又让许褚和李典引兵在后接应。
韩猛对这一切自是一无所知。
当夜里,他押解数千辆粮车解赴袁绍大寨,结果走到一半,就被山谷内徐晃、史涣引军截住去路。
韩猛虽然无谋,却不畏战,直接领兵冲了上去,和来截粮的敌人刚起了正面。
曹军那边自有徐晃提起大斧将其拦下。
单以武艺而论,徐晃打不过颜良和文丑。
但是对付韩猛却没有问题。
于是两人便打了个平手。
徐晃拦住了韩猛,史涣便趁机带人杀散车夫,放火焚烧粮车。
韩猛见状,原本能够跟徐晃战成平手的他心中一急,就有些招架不住。
徐晃则是稳扎稳打,气势如虹,最终将韩猛杀退,催军烧尽辎重。
此时负责统兵的审配望见西北上火起,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想到这两原本就是韩猛运粮的日子,于是当机立断,不等汇报袁绍便安排张合、高览过去查看。
同时吩咐张合一定要想办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经过。
他的反应已经足够快,身为河北名将的张合跟高览亦是很给力,迅速领兵前往,恰逢徐晃烧粮而回。
原本这一仗还能打一打,但是他们的阵形却受到了韩猛败军的冲击。
另一方面,被曹操安排接应的许褚和李典也在此时引军杀到。
两个因素互相叠加,张合跟高览纵然勇猛,也有些抵挡不住。
最终曹军两边夹攻,杀败袁军。
曹军四将合兵一处,返回官渡寨郑
曹操自是大喜,重加赏劳,同时再一次分军于寨前结营,以为掎角之势。
这些事情都是张合听从审配的建议,在退兵的时候刻意从曹军那边抓了十来个舌头才弄清楚的。
如今结合韩猛的供词,便将整件事情的经过还原了八九不离十。
众人听完以后,不禁面面相觑。
这事你是不巧,如果那名细作没有被对面截下,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知道韩猛的运粮时间和路线,这件事情也就不会发生。
所以还真是巧合。
可你要是巧合吧,韩猛原本也是有机会的。
行军过山谷却不知提前派人查探,这是他身为主帅的疏忽。
遇到有人截粮只顾着跟徐晃拼杀,却不知派人向袁绍大军求助,也是他不够聪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