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时禾绝对没有记错,前世这里就是一颗海棠。
她忘不了刚入晏府时,见到这颗海棠的心情,那时的她与元府决裂,晏既明也离开了晏府,那颗与元府相似的海棠,寄托了她此后所有的思念。
怎么现在会是银杏呢?
她和昭华在元府种的海棠,这一世,便是改了银杏。
是巧合吗,还是冥冥之中注定,老天爷在告诫她,命运难变,她想要改变的结局只是枉然。
不,她不能重蹈覆辙。
元时禾看着面前这颗银杏,更加坚定了要远离晏既明的想法。
暮色四合,空气都沉静下来。
元时禾被林管家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一跳,而后疑惑道:“银杏不是只用浇水吗?”
提起这事就蹊跷,林管家挠了挠络腮胡子,准备好好说道:“可不是,这银杏在其他地方怎么长怎么好,偏生来府里便得娇贵起来。就半个月前,大人种的第一颗,移植后就没存活,好像说是土球太小。”
“第二颗呢,当晚就缺水死亡,这天温度高,那也说得过去。”
“这是第三颗了,大人移植前,就将枝叶减去三分之二,说是减少水分蒸发,还为它搭建了凉棚,避免暴晒枯萎,费了颇多时间和精力,每日浇水才养得如此好。”
林管家感叹晏既明的不易,夸奖道:“还得是大人这般有耐心,像我这般粗人,笨手笨脚,只怕弄来十颗,都没法活。”
元时禾不好直接嘲讽,只阴阳怪气道:“看来这银杏有灵气,倒是会识人的,我府中种的那颗,可是没怎么特殊照料,便长得枝繁叶茂。”
林管家听出她的意思,浓眉一撇,“三小姐——”
他话未说完,便男人淡声打断了,“——下去吧。”
晏既明不知何时已回到院内,待林管家躬身退下后,他才向她走来。
元时禾自树下侧目,见他着一身天青色锦衣,玉带束腰,踏着云纹暗靴,于模糊的夜色中漫步,只觉整个人肩宽窄腰,身姿挺拔,竟比皇子还要更显清贵。
过分好看,让她有些咂舌,“晏大人这是……要出去?”
晏既明愣了一下,在她面前站定,否认道:“今夜无事。”
元时禾的话哽在喉间,不出门还这般精心打扮,难不成这一世的晏既明,成了个浮于表面注重外表的肤浅之人?
不过离得近了,她还能看到他额角的伤,于暗色中狰狞,好在伤口不大,按他如今的性子,应当会多用些药,避免留疤。
大概是她脸上情绪过于明显,他轻理衣摆,慢斯条理地说道:“衣着于人,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物,舒适合制为先,偶尔适当讲究,悦己更礼待他人。”
元时禾倒是没想到,晏既明竟会同她解释。
不过他这话说得倒也在理,身为达官显贵,仔细着装是必要的。
只是他不用打扮,便已丰神俊朗,偶尔这般讲究起来,整个南皖都无可比拟。这可不止是悦己礼人,而是不给其他男子甚至女子活路。
“礼待旁人便好——”
她本想说不用同她客气,免得白白浪费,可又反应过来,这话说得很没必要。
想来晏既明也有些自恋,今日打扮并非为她,而是近段日子来,习惯性悦己罢。
晏既明望着她,等着她的下一句。
元时禾笑了笑,却是指着一旁的树道:“晏大人喜欢银杏吗?”
晏既明不禁扬了扬眉,视线落在正茁壮成长的树上,眼神不自觉柔和,慢声道:“我也想问。”
他的声音飘荡在上空,带着些许迷惘和感叹,变得莫名遥远。
元时禾听得皱眉,他这话没头没尾的,问什么,问他自己吗?
她从侧面看去,依稀看到他眼里情绪翻涌,是她看不懂的执着和期盼,只不过瞬息,他眨眨眼,目光转到花厅内,抿唇道:“这便是你代梁王赔的礼?”
元时禾顺着他的视线,看到鹦鹉在打瞌睡,这才想起梁王的事来。
她今天来晏府,除了赔礼道歉,其实还想试着打探,毕竟梁王被圣上逐出京,昔日亲朋好友,竟一个人都没有相送,足以说明这件事有多严重。
没有人知道梁王究竟是如何“欺君罔上”的,而她猜想晏既明会知道。
元时禾为了得到晏既明的答案,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一遍。
晏既明颔首,没有评价她说的对还是错,只是微微笑道:“我说过,三小姐若是想知道什么,都可以来问我。”
这是当晚在行宫时,他同她说过的话。
元时禾不可避免地想起,那时她将他当做诬陷梁王的人,对他态度恶劣,说过不少胡话……
元时禾面色尴尬,只好认真地代替梁王道歉,“不好意思,晏大人,梁王误会你了,他还说要谢谢你,我也是。”
后三个字,她放低了声音,打算搪塞过去,紧接着极快地问道:“梁王究竟是犯了何事?”
晏既明却很大度,并未同她计较,只道:“你过来。”
元时禾见他一脸沉吟,似在酝酿什么,不知不觉走过去,做好了听惊天秘闻的打算。
晏既明看着两人之间,足有一尺的距离,轻轻摇头,“再过来些。”
元时禾沉默了一下,没有再动,若是怕隔墙有耳,现在这个距离已经足够了。
她能感受到他在盯着自己,好似她不动,他也不会说。这是逮着机会刁难她,报她误会他嘲讽他的仇,至于吗,一个大男人这般小心眼?
元时禾一时没忍住,抬头直视他:“晏既明,你别欺人太甚。”
晏既明眼里划过抹诧异,而后竟是低低笑了一声,“三小姐——我并没有在为难你。”
他说着似有些无奈,慢慢往前迈了一步,微微倾身道:“我府外常有脏东西,凌恒现在去处理了,过一会便好。”
咫尺之间,他吐纳的鼻息落在她脸颊,惹得她有些微妙的异痒。
他的语气仿佛带着丝轻哄,她听完根本来不及紧张,也没空去看四周,满眼都是他在月色下,显得深邃迷人的五官。
说话便说话,用这样一副表情和语气,是要勾引谁?
元时禾一边在心里唾弃,一边又无可避免地为之沉溺,他可真好看呐,不怪她这般没出息。不过她现在懂得一个道理,太过美丽的东西,往往都很危险,她下意识往后,想要拉远两人的面部距离,衣裙在身后微微摆动。
月亮不知何时探出头,悄悄挂在树梢。
自郁郁葱葱的银杏俯瞰下去,男人身姿高大,仿佛怀抱着一只娇俏的狐狸,只是狐狸心有怯意,露出了尾巴。
晏既明借着月色,将她的动作看得一清二楚,他遮住眼里的情绪,慢慢直起身,视线落在两人之间。
元时禾松了口气,视线不自觉落在地上,即便两人距离这么近,但心的距离,一直远如天与地。
片刻后,晏府似乎已经安全,她听见他淡淡道:“梁王的确未曾忤逆,也没有欺君罔上。”
没有,那皇帝的圣旨……
元时禾心头一跳,有什么答案呼之欲出。
她强制冷静,电光闪石中,轻声惊呼:“倾尘姑娘是皇上的人!”
晏既明没有回答,她却不用再问,之前的线索连在一起,一切都浮出水面。
梁王是当今圣上的皇叔,比先皇出生晚了十余年,算起来比如今不惑之年的圣上,仅年长八岁。
梁王少时随先皇征战,年纪轻轻便战绩斐然,先皇将少帝托梁王和晋国公辅佐,是出于信任,却没想到当今圣上生性多疑,少时被掣肘的局面,一直刻在心里。
皇帝忌惮晋国公与梁王,晋国公早便退出朝堂之争,只有梁王喜好玩乐,这游园会集结了上京八成权贵,在皇帝眼里,怎么不是另一种笼络人心、争权夺利的手段呢?
皇帝策划了这次行动。
倾尘作为皇帝的人,带着“谋逆”的罪证,借由陆潇的手,将之给到了梁王。陆潇只怕也以为倾尘是高相的人,想要将梁王拉入高相阵营,所以即便知道那信上内容危险,却还是交给了梁王。
最终高相毫发无损,只有梁王受了贬责,再也无法自由回京。
皇帝派元河清包围高府,是为皇帝做给旁人看的?那晏既明呢?
元时禾将真相推理出来,慢慢问道:“那你呢,只是提前知晓,还是替皇上执行?”
作为皇帝跟前红人,晏既明参与到这件事里,说明皇帝将他当成心腹,他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晏既明似是知道她心中所想,先是替元河清澄清,“你大哥确实不知,他一步一行,都是尊圣谕,”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而我,确实是早就知道。”
“嗯?”
元时禾很奇怪,他怎么帮大哥说的话,比为他自己说得更多,莫非是不屑同她解释?
晏既明观察她的反应,唇边攒出一点笑意,过了许久,才道:“我让梁王不看信,是因为信是圣上亲笔。当时我能做的,也仅此而已。”
她忘不了刚入晏府时,见到这颗海棠的心情,那时的她与元府决裂,晏既明也离开了晏府,那颗与元府相似的海棠,寄托了她此后所有的思念。
怎么现在会是银杏呢?
她和昭华在元府种的海棠,这一世,便是改了银杏。
是巧合吗,还是冥冥之中注定,老天爷在告诫她,命运难变,她想要改变的结局只是枉然。
不,她不能重蹈覆辙。
元时禾看着面前这颗银杏,更加坚定了要远离晏既明的想法。
暮色四合,空气都沉静下来。
元时禾被林管家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一跳,而后疑惑道:“银杏不是只用浇水吗?”
提起这事就蹊跷,林管家挠了挠络腮胡子,准备好好说道:“可不是,这银杏在其他地方怎么长怎么好,偏生来府里便得娇贵起来。就半个月前,大人种的第一颗,移植后就没存活,好像说是土球太小。”
“第二颗呢,当晚就缺水死亡,这天温度高,那也说得过去。”
“这是第三颗了,大人移植前,就将枝叶减去三分之二,说是减少水分蒸发,还为它搭建了凉棚,避免暴晒枯萎,费了颇多时间和精力,每日浇水才养得如此好。”
林管家感叹晏既明的不易,夸奖道:“还得是大人这般有耐心,像我这般粗人,笨手笨脚,只怕弄来十颗,都没法活。”
元时禾不好直接嘲讽,只阴阳怪气道:“看来这银杏有灵气,倒是会识人的,我府中种的那颗,可是没怎么特殊照料,便长得枝繁叶茂。”
林管家听出她的意思,浓眉一撇,“三小姐——”
他话未说完,便男人淡声打断了,“——下去吧。”
晏既明不知何时已回到院内,待林管家躬身退下后,他才向她走来。
元时禾自树下侧目,见他着一身天青色锦衣,玉带束腰,踏着云纹暗靴,于模糊的夜色中漫步,只觉整个人肩宽窄腰,身姿挺拔,竟比皇子还要更显清贵。
过分好看,让她有些咂舌,“晏大人这是……要出去?”
晏既明愣了一下,在她面前站定,否认道:“今夜无事。”
元时禾的话哽在喉间,不出门还这般精心打扮,难不成这一世的晏既明,成了个浮于表面注重外表的肤浅之人?
不过离得近了,她还能看到他额角的伤,于暗色中狰狞,好在伤口不大,按他如今的性子,应当会多用些药,避免留疤。
大概是她脸上情绪过于明显,他轻理衣摆,慢斯条理地说道:“衣着于人,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物,舒适合制为先,偶尔适当讲究,悦己更礼待他人。”
元时禾倒是没想到,晏既明竟会同她解释。
不过他这话说得倒也在理,身为达官显贵,仔细着装是必要的。
只是他不用打扮,便已丰神俊朗,偶尔这般讲究起来,整个南皖都无可比拟。这可不止是悦己礼人,而是不给其他男子甚至女子活路。
“礼待旁人便好——”
她本想说不用同她客气,免得白白浪费,可又反应过来,这话说得很没必要。
想来晏既明也有些自恋,今日打扮并非为她,而是近段日子来,习惯性悦己罢。
晏既明望着她,等着她的下一句。
元时禾笑了笑,却是指着一旁的树道:“晏大人喜欢银杏吗?”
晏既明不禁扬了扬眉,视线落在正茁壮成长的树上,眼神不自觉柔和,慢声道:“我也想问。”
他的声音飘荡在上空,带着些许迷惘和感叹,变得莫名遥远。
元时禾听得皱眉,他这话没头没尾的,问什么,问他自己吗?
她从侧面看去,依稀看到他眼里情绪翻涌,是她看不懂的执着和期盼,只不过瞬息,他眨眨眼,目光转到花厅内,抿唇道:“这便是你代梁王赔的礼?”
元时禾顺着他的视线,看到鹦鹉在打瞌睡,这才想起梁王的事来。
她今天来晏府,除了赔礼道歉,其实还想试着打探,毕竟梁王被圣上逐出京,昔日亲朋好友,竟一个人都没有相送,足以说明这件事有多严重。
没有人知道梁王究竟是如何“欺君罔上”的,而她猜想晏既明会知道。
元时禾为了得到晏既明的答案,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一遍。
晏既明颔首,没有评价她说的对还是错,只是微微笑道:“我说过,三小姐若是想知道什么,都可以来问我。”
这是当晚在行宫时,他同她说过的话。
元时禾不可避免地想起,那时她将他当做诬陷梁王的人,对他态度恶劣,说过不少胡话……
元时禾面色尴尬,只好认真地代替梁王道歉,“不好意思,晏大人,梁王误会你了,他还说要谢谢你,我也是。”
后三个字,她放低了声音,打算搪塞过去,紧接着极快地问道:“梁王究竟是犯了何事?”
晏既明却很大度,并未同她计较,只道:“你过来。”
元时禾见他一脸沉吟,似在酝酿什么,不知不觉走过去,做好了听惊天秘闻的打算。
晏既明看着两人之间,足有一尺的距离,轻轻摇头,“再过来些。”
元时禾沉默了一下,没有再动,若是怕隔墙有耳,现在这个距离已经足够了。
她能感受到他在盯着自己,好似她不动,他也不会说。这是逮着机会刁难她,报她误会他嘲讽他的仇,至于吗,一个大男人这般小心眼?
元时禾一时没忍住,抬头直视他:“晏既明,你别欺人太甚。”
晏既明眼里划过抹诧异,而后竟是低低笑了一声,“三小姐——我并没有在为难你。”
他说着似有些无奈,慢慢往前迈了一步,微微倾身道:“我府外常有脏东西,凌恒现在去处理了,过一会便好。”
咫尺之间,他吐纳的鼻息落在她脸颊,惹得她有些微妙的异痒。
他的语气仿佛带着丝轻哄,她听完根本来不及紧张,也没空去看四周,满眼都是他在月色下,显得深邃迷人的五官。
说话便说话,用这样一副表情和语气,是要勾引谁?
元时禾一边在心里唾弃,一边又无可避免地为之沉溺,他可真好看呐,不怪她这般没出息。不过她现在懂得一个道理,太过美丽的东西,往往都很危险,她下意识往后,想要拉远两人的面部距离,衣裙在身后微微摆动。
月亮不知何时探出头,悄悄挂在树梢。
自郁郁葱葱的银杏俯瞰下去,男人身姿高大,仿佛怀抱着一只娇俏的狐狸,只是狐狸心有怯意,露出了尾巴。
晏既明借着月色,将她的动作看得一清二楚,他遮住眼里的情绪,慢慢直起身,视线落在两人之间。
元时禾松了口气,视线不自觉落在地上,即便两人距离这么近,但心的距离,一直远如天与地。
片刻后,晏府似乎已经安全,她听见他淡淡道:“梁王的确未曾忤逆,也没有欺君罔上。”
没有,那皇帝的圣旨……
元时禾心头一跳,有什么答案呼之欲出。
她强制冷静,电光闪石中,轻声惊呼:“倾尘姑娘是皇上的人!”
晏既明没有回答,她却不用再问,之前的线索连在一起,一切都浮出水面。
梁王是当今圣上的皇叔,比先皇出生晚了十余年,算起来比如今不惑之年的圣上,仅年长八岁。
梁王少时随先皇征战,年纪轻轻便战绩斐然,先皇将少帝托梁王和晋国公辅佐,是出于信任,却没想到当今圣上生性多疑,少时被掣肘的局面,一直刻在心里。
皇帝忌惮晋国公与梁王,晋国公早便退出朝堂之争,只有梁王喜好玩乐,这游园会集结了上京八成权贵,在皇帝眼里,怎么不是另一种笼络人心、争权夺利的手段呢?
皇帝策划了这次行动。
倾尘作为皇帝的人,带着“谋逆”的罪证,借由陆潇的手,将之给到了梁王。陆潇只怕也以为倾尘是高相的人,想要将梁王拉入高相阵营,所以即便知道那信上内容危险,却还是交给了梁王。
最终高相毫发无损,只有梁王受了贬责,再也无法自由回京。
皇帝派元河清包围高府,是为皇帝做给旁人看的?那晏既明呢?
元时禾将真相推理出来,慢慢问道:“那你呢,只是提前知晓,还是替皇上执行?”
作为皇帝跟前红人,晏既明参与到这件事里,说明皇帝将他当成心腹,他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晏既明似是知道她心中所想,先是替元河清澄清,“你大哥确实不知,他一步一行,都是尊圣谕,”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而我,确实是早就知道。”
“嗯?”
元时禾很奇怪,他怎么帮大哥说的话,比为他自己说得更多,莫非是不屑同她解释?
晏既明观察她的反应,唇边攒出一点笑意,过了许久,才道:“我让梁王不看信,是因为信是圣上亲笔。当时我能做的,也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