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总是寒凉又难熬的,若要说什么时候能觉得不那么冻人,便大约是在年节里。
冬季尚未过完,满街的红纸桃符便已替未至的春添了一分暖意。
这样的热闹喜庆,宫中自然也不会落下。众人忙碌着打扫挂灯,便连朝臣也要为筹备祭天祈福的仪式而忙碌。
宋玉亦不得闲,他领着政事,这些重大但琐碎的事便都得他过问,待定得差不多了,才上呈给陛下做最后的定夺。
但即便如此,他也依旧要每日抽出空来亲自看着楚君凝用膳喝药,似乎唯有如此,他才能在楚君凝的愈发消沉里的一份安心。
但这样的心安是落不到实处的,便如隔靴搔痒饮鸩止渴,是明知治标不治本却又在一时间不得不如此的那种无能为力。
他只能寻着那一点虚无缥缈的安定,然后在无人的背后向上天祈求,求她能再多熬一熬、等一等。
再等一等,他便能将往事了断,亲手将她想要的呈送到她面前,去向她证明自己的心意。
他便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她说:“阿凝你看,我从不曾负你。”
月落参横,东方既白。
江希明替他戴上发冠,见他目光有些出神越过窗台看向太子妃寝殿的方向。
“殿下又在想太子妃的事了。”
江希明跟着他的视线望过去,但天光尚启,明晦不定,他除了远处的一片朦胧灰暗,什么也看不到。他便又低头在心底叹了口气,“殿下既心里挂念,便不该总对太子妃使那些强硬的法子,反叫您二人都不好过。”
宋玉目光未收:“不强硬的法子,有用么?”
江希明静了一瞬,又道:“只是您如今这样拘着她不让她出东宫的门,恐怕也撑不了太久。”
“所以,咱们得快些了。”
江希明替他理佩玉的手微微一顿,抬头看了宋玉一眼,而后又低下头来应了一声。
宋玉却未再提此事,他看着窗柩外不知何时又降下的新霜,忽然同江希明道:“近来京中是不是来了些楚人?待到元日,你带太子妃去宫外的集市上看一看吧。”
·
初升的太阳又一次照亮苍穹,化了枝头檐角的清霜,这是今冬难得的一个暖日,亦是新年第一天。
青蔻一早便替楚君凝换了新衣,那张清瘦苍白的脸,在青蔻一番费心捯饬下,倒也勉强显出些红润血气来。
她打今日一早便欢喜得很,心里尽念着出宫的事儿。
楚君凝自那日后便愈发地消沉,时常连饭食也吃不下,她对出宫逛市集这样的事情原本是并没有什么意愿的,只是被青蔻那样眼巴巴地瞧着,又想起她多番受自己的牵连,自己既无所谓,若能让身边的人好些,也好。
总不能叫谁都跟着她整日哀哀怨怨,不思茶饭。
马车载着她驶出宫门,青蔻在她身边絮絮叨叨地想象都城新年的街市是什么光景,路过的风掀起车帘,她透过那点间隙瞧见外头不断后退的宫墙,点点晨光照亮青灰砖瓦,远处有嘈杂的声响隐约传来…
她竟在那一刻莫名地生出些恍若隔世的久违感,仿佛回到数年前的楚都,那时一切都未发生,她跟着父亲母亲微服出宫,夹在熙攘的人群里东张西望,明丽的烛火光辉照亮每个人的笑脸,她看着他们的热闹与欢庆,在心底立下一个盛世久安的梦想。
但那样的梦终究是碎了,耳边交谈声里明显有些不同的音调,风格完全不同的服饰建筑,无一不在提醒着她,这里不是她的楚国。
她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方才那一瞬的恍惚很快被失落和茫然替代。
不过她的低落很快又被青蔻兴奋的声音打断:“夫人你看!那是什么!”
她顺着青蔻所指抬眼望去,远处的摊铺上人头攒动,铺子上挂着各色的鬼神面,看起来张牙舞爪凶神恶煞的,旁边还挂着些别的新年小玩意儿,下头被人群挡着,不知道还卖些什么。
“是傩面。”江希明微微看了楚君凝一眼,见她也定定地往那处瞧,神色并不排斥,才继续同青蔻道:“楚地常见,多是用来讨个驱鬼辟邪、祈福佑吉的好意头。”
“楚地…?”青蔻转头看向楚君凝,眼睛亮了亮:“那不就是夫人的故地?”
“是。”江希明又看了她一眼,询问道:“夫人要不要去看一看。”
楚君凝下意识想拒,只是尚未来得及开口,又被青蔻一双兴致勃勃的眼打断,她又想起青蔻前些日因为宋玉拿她做要挟又有些畏缩的模样,终究还是心软。
她在宫中,身边尽是宋玉的人,唯有青蔻不一样,她原本便是临时找来照顾自己的,来之前同宋玉并没有什么主仆情分,来之后便一直跟在自己身边。
只有这一个人,能算得上是她的人。
她犹豫了一下,而后才抬步往那边走去。不止上头挂着的傩面,下头还摆着一些画卷,大概是贴门上的年画。
楚君凝伸手取了一张打开,上头画的并非神荼、郁垒两位门神,而是一只鸡。
摊主见她身边跟着仆婢,衣着也金贵,又瞧那画瞧得认真,似乎有些兴趣的模样,连忙招呼:“楚地风俗不同京中,京中时兴挂门神,楚地却爱挂鸡,鸡乃五德之禽,且禽畜丰则人丁旺,皆是好意头。依着楚地的习惯,将这鸡贴在门上,上面再悬苇索,两边再挂桃符,百鬼都怕呢!什么邪祟,都躲得远远的。”
楚君凝听他说话的语调,等他说完才从画中抬起头来,问:“你是楚人?”
“是。”那摊主似乎要习惯了这样的问询,略笑了笑应了声,然后又继续道:“朝廷面前不是重新给咱们登籍造册么,有了新户籍,今后便也不分什么宋人楚人了,都是一国人。”
一旁的江希明听着微微挺了挺胸膛,太子妃如今知晓了她原先楚国的百姓如何,自然便知道他们殿下为此用了多少心,应当也能放下些心来,谅解殿下一些了吧。
但楚君凝此刻却并没有多少欢喜,她只觉得心中五味杂陈,她甚至是有些不太能理解的。
半晌后她将手中的画放下,微微皱了皱眉,问:“可是楚国到底是灭于宋国铁骑之下,既是楚人,便…便就此一笔勾销了么?”
毁家灭国之仇,当真就能这样轻易放下吗?
她的父亲,也算得上是一个体恤百姓的仁善之君,难道便不值得他们缅怀挂念吗?那么多人曾拿命守护他们,他们难道便不曾在乎过吗?
这才过去多久,他们,怎么就能忘记呢……
那人似乎也沉默了一下,而后有些怅然地叹了一句:“人总归是要活着的。更何况我等如今过得也没什么不好,还是如往常一样地过日子。”
“我听夫人说话,也是楚人吧?”他说完看了楚君凝一眼,忽然转身拿了坛酒和几颗糖出来,连着她方才看的那张画一同装好递给她。
“夫人如今在这京中,远离故乡故土,这大过年的,应也是想家了吧。这些东西便当我这同乡人给夫人的年礼,咱们过年啊,便该喝过这屠苏酒,用过胶牙饧,除去了旧岁烦忧,才算是真正过了个年。”
一旁的青蔻见楚君凝一时未动,连忙伸手替她接了:“那便替我家夫人先谢过您了,您不知道,我家夫人平日便念家,您这礼,应当是我家夫人今年收到最好的礼了。”
那人笑呵呵地推辞了两句,仰头看了看天,又同楚君凝道:“今日天光大好,来年必定是个好年。”
这也是楚国的说法,若新年第一日天朗气清,是来年人兴畜旺、五谷丰登的好兆头。
楚君凝微微仰头望天,随后扯了扯嘴角,亦同他道了声贺才离开。
江希明在后头从荷包中取了颗新得的金珠给他:“一些俗物,比不得您的心意。只是我家夫人出门也没带什么,便权当个回礼,您不要嫌弃。”
楚君凝遥遥听见他推辞了几句,最后才道:“我那才是一些俗物,只不过是仗着与贵府夫人从前同为楚人才显得不同,远不及贵人这一粒金珠金贵。您瞧瞧可还要什么,再挑些去。若夫人喜欢,日后年节里我都给贵府备上一份,您若不得空,我也可送去……”
后头再说些什么她便没再听清了。
她抿着唇漫无目的地往前走去,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不过短短几月,他们便能放下毁家灭国的恩怨,接纳所谓的楚宋一家。什么家国大义在他们身上似乎看不到,可他们仍会记得楚国的风俗,亦会因为随缘碰见的路人是楚人而热络亲切。
她并不能因此对他们说出什么指责的话,诚如他所言,他们总是要活着的,活着便该往前看。不如此,他们又该怎么办呢?难不成要他们都以身赴死,成就大义吗?
宋国能善待他们,他们接受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她依旧茫然酸涩,她一时竟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为了什么,需要她庇佑的百姓已经放下过往,那她呢?
她也该放下吗?
可她若是也忘了,那些沙场上飘洒的热血,老师们用生命成全的大义,又是为了什么呢?
她尚未能想明白这个问题,便被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人撞得一个趔趄。
好在青蔻跟在她身边,眼疾手快地拉了她一下。
青蔻对此等莽撞行径极其不满,扶好楚君凝便蹙眉瞧着跌在地上那人喝道:“大街上胡乱跑什么?没看见有人吗!”
那人却未曾理她,抬起一张沾泥染灰的脸,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来拽住了楚君凝的裙摆,抖着声道:“殿下,救我。”
冬季尚未过完,满街的红纸桃符便已替未至的春添了一分暖意。
这样的热闹喜庆,宫中自然也不会落下。众人忙碌着打扫挂灯,便连朝臣也要为筹备祭天祈福的仪式而忙碌。
宋玉亦不得闲,他领着政事,这些重大但琐碎的事便都得他过问,待定得差不多了,才上呈给陛下做最后的定夺。
但即便如此,他也依旧要每日抽出空来亲自看着楚君凝用膳喝药,似乎唯有如此,他才能在楚君凝的愈发消沉里的一份安心。
但这样的心安是落不到实处的,便如隔靴搔痒饮鸩止渴,是明知治标不治本却又在一时间不得不如此的那种无能为力。
他只能寻着那一点虚无缥缈的安定,然后在无人的背后向上天祈求,求她能再多熬一熬、等一等。
再等一等,他便能将往事了断,亲手将她想要的呈送到她面前,去向她证明自己的心意。
他便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她说:“阿凝你看,我从不曾负你。”
月落参横,东方既白。
江希明替他戴上发冠,见他目光有些出神越过窗台看向太子妃寝殿的方向。
“殿下又在想太子妃的事了。”
江希明跟着他的视线望过去,但天光尚启,明晦不定,他除了远处的一片朦胧灰暗,什么也看不到。他便又低头在心底叹了口气,“殿下既心里挂念,便不该总对太子妃使那些强硬的法子,反叫您二人都不好过。”
宋玉目光未收:“不强硬的法子,有用么?”
江希明静了一瞬,又道:“只是您如今这样拘着她不让她出东宫的门,恐怕也撑不了太久。”
“所以,咱们得快些了。”
江希明替他理佩玉的手微微一顿,抬头看了宋玉一眼,而后又低下头来应了一声。
宋玉却未再提此事,他看着窗柩外不知何时又降下的新霜,忽然同江希明道:“近来京中是不是来了些楚人?待到元日,你带太子妃去宫外的集市上看一看吧。”
·
初升的太阳又一次照亮苍穹,化了枝头檐角的清霜,这是今冬难得的一个暖日,亦是新年第一天。
青蔻一早便替楚君凝换了新衣,那张清瘦苍白的脸,在青蔻一番费心捯饬下,倒也勉强显出些红润血气来。
她打今日一早便欢喜得很,心里尽念着出宫的事儿。
楚君凝自那日后便愈发地消沉,时常连饭食也吃不下,她对出宫逛市集这样的事情原本是并没有什么意愿的,只是被青蔻那样眼巴巴地瞧着,又想起她多番受自己的牵连,自己既无所谓,若能让身边的人好些,也好。
总不能叫谁都跟着她整日哀哀怨怨,不思茶饭。
马车载着她驶出宫门,青蔻在她身边絮絮叨叨地想象都城新年的街市是什么光景,路过的风掀起车帘,她透过那点间隙瞧见外头不断后退的宫墙,点点晨光照亮青灰砖瓦,远处有嘈杂的声响隐约传来…
她竟在那一刻莫名地生出些恍若隔世的久违感,仿佛回到数年前的楚都,那时一切都未发生,她跟着父亲母亲微服出宫,夹在熙攘的人群里东张西望,明丽的烛火光辉照亮每个人的笑脸,她看着他们的热闹与欢庆,在心底立下一个盛世久安的梦想。
但那样的梦终究是碎了,耳边交谈声里明显有些不同的音调,风格完全不同的服饰建筑,无一不在提醒着她,这里不是她的楚国。
她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方才那一瞬的恍惚很快被失落和茫然替代。
不过她的低落很快又被青蔻兴奋的声音打断:“夫人你看!那是什么!”
她顺着青蔻所指抬眼望去,远处的摊铺上人头攒动,铺子上挂着各色的鬼神面,看起来张牙舞爪凶神恶煞的,旁边还挂着些别的新年小玩意儿,下头被人群挡着,不知道还卖些什么。
“是傩面。”江希明微微看了楚君凝一眼,见她也定定地往那处瞧,神色并不排斥,才继续同青蔻道:“楚地常见,多是用来讨个驱鬼辟邪、祈福佑吉的好意头。”
“楚地…?”青蔻转头看向楚君凝,眼睛亮了亮:“那不就是夫人的故地?”
“是。”江希明又看了她一眼,询问道:“夫人要不要去看一看。”
楚君凝下意识想拒,只是尚未来得及开口,又被青蔻一双兴致勃勃的眼打断,她又想起青蔻前些日因为宋玉拿她做要挟又有些畏缩的模样,终究还是心软。
她在宫中,身边尽是宋玉的人,唯有青蔻不一样,她原本便是临时找来照顾自己的,来之前同宋玉并没有什么主仆情分,来之后便一直跟在自己身边。
只有这一个人,能算得上是她的人。
她犹豫了一下,而后才抬步往那边走去。不止上头挂着的傩面,下头还摆着一些画卷,大概是贴门上的年画。
楚君凝伸手取了一张打开,上头画的并非神荼、郁垒两位门神,而是一只鸡。
摊主见她身边跟着仆婢,衣着也金贵,又瞧那画瞧得认真,似乎有些兴趣的模样,连忙招呼:“楚地风俗不同京中,京中时兴挂门神,楚地却爱挂鸡,鸡乃五德之禽,且禽畜丰则人丁旺,皆是好意头。依着楚地的习惯,将这鸡贴在门上,上面再悬苇索,两边再挂桃符,百鬼都怕呢!什么邪祟,都躲得远远的。”
楚君凝听他说话的语调,等他说完才从画中抬起头来,问:“你是楚人?”
“是。”那摊主似乎要习惯了这样的问询,略笑了笑应了声,然后又继续道:“朝廷面前不是重新给咱们登籍造册么,有了新户籍,今后便也不分什么宋人楚人了,都是一国人。”
一旁的江希明听着微微挺了挺胸膛,太子妃如今知晓了她原先楚国的百姓如何,自然便知道他们殿下为此用了多少心,应当也能放下些心来,谅解殿下一些了吧。
但楚君凝此刻却并没有多少欢喜,她只觉得心中五味杂陈,她甚至是有些不太能理解的。
半晌后她将手中的画放下,微微皱了皱眉,问:“可是楚国到底是灭于宋国铁骑之下,既是楚人,便…便就此一笔勾销了么?”
毁家灭国之仇,当真就能这样轻易放下吗?
她的父亲,也算得上是一个体恤百姓的仁善之君,难道便不值得他们缅怀挂念吗?那么多人曾拿命守护他们,他们难道便不曾在乎过吗?
这才过去多久,他们,怎么就能忘记呢……
那人似乎也沉默了一下,而后有些怅然地叹了一句:“人总归是要活着的。更何况我等如今过得也没什么不好,还是如往常一样地过日子。”
“我听夫人说话,也是楚人吧?”他说完看了楚君凝一眼,忽然转身拿了坛酒和几颗糖出来,连着她方才看的那张画一同装好递给她。
“夫人如今在这京中,远离故乡故土,这大过年的,应也是想家了吧。这些东西便当我这同乡人给夫人的年礼,咱们过年啊,便该喝过这屠苏酒,用过胶牙饧,除去了旧岁烦忧,才算是真正过了个年。”
一旁的青蔻见楚君凝一时未动,连忙伸手替她接了:“那便替我家夫人先谢过您了,您不知道,我家夫人平日便念家,您这礼,应当是我家夫人今年收到最好的礼了。”
那人笑呵呵地推辞了两句,仰头看了看天,又同楚君凝道:“今日天光大好,来年必定是个好年。”
这也是楚国的说法,若新年第一日天朗气清,是来年人兴畜旺、五谷丰登的好兆头。
楚君凝微微仰头望天,随后扯了扯嘴角,亦同他道了声贺才离开。
江希明在后头从荷包中取了颗新得的金珠给他:“一些俗物,比不得您的心意。只是我家夫人出门也没带什么,便权当个回礼,您不要嫌弃。”
楚君凝遥遥听见他推辞了几句,最后才道:“我那才是一些俗物,只不过是仗着与贵府夫人从前同为楚人才显得不同,远不及贵人这一粒金珠金贵。您瞧瞧可还要什么,再挑些去。若夫人喜欢,日后年节里我都给贵府备上一份,您若不得空,我也可送去……”
后头再说些什么她便没再听清了。
她抿着唇漫无目的地往前走去,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不过短短几月,他们便能放下毁家灭国的恩怨,接纳所谓的楚宋一家。什么家国大义在他们身上似乎看不到,可他们仍会记得楚国的风俗,亦会因为随缘碰见的路人是楚人而热络亲切。
她并不能因此对他们说出什么指责的话,诚如他所言,他们总是要活着的,活着便该往前看。不如此,他们又该怎么办呢?难不成要他们都以身赴死,成就大义吗?
宋国能善待他们,他们接受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她依旧茫然酸涩,她一时竟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为了什么,需要她庇佑的百姓已经放下过往,那她呢?
她也该放下吗?
可她若是也忘了,那些沙场上飘洒的热血,老师们用生命成全的大义,又是为了什么呢?
她尚未能想明白这个问题,便被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人撞得一个趔趄。
好在青蔻跟在她身边,眼疾手快地拉了她一下。
青蔻对此等莽撞行径极其不满,扶好楚君凝便蹙眉瞧着跌在地上那人喝道:“大街上胡乱跑什么?没看见有人吗!”
那人却未曾理她,抬起一张沾泥染灰的脸,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来拽住了楚君凝的裙摆,抖着声道:“殿下,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