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郑临到河州第一回求见严卿时,严卿没有答应见他。

    郑临无奈,只好向孟廷邺求助,那时孟廷邺在离开广郡的路上,他亲自写信告诉严卿,郑临是他派去的,见他是有一些事情要同他商议。

    郑临这才如愿以偿见到了严卿,郑临将姿态放的很低,不料严卿却是先向郑临道歉了,说道:“我一直以为公子是他们那边的人,所以对公子置之不理,等到外公亲自给我来信,我才知道真相,还希望公子不要怪罪。”

    郑临忙道:“我怎么会怪罪将军,我们全都是为了陛下,不是为了我个人,我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埋怨。”

    严卿点头道:“那就好。”

    仿佛是因为郑临这句话,严卿竟是从方才的严肃变得放松了,连同姿态也是从正襟危坐变成了吊儿郎当,甚至说话都有些不以为意,他问郑临:“不知公子这次是叫我做什么来的,去上原么?”

    郑临如实道:“我觉得上原大概是保不住了,即便将军英勇神武,也挽救不了这个局面,国公爷的意思是只需要保护好自己就是了,但是陛下该效忠还是要效忠,在他还是皇帝之前,他的话我们也要听,只是……”

    郑临欲言又止,而严卿早已听懂他此话何意,说道:“公子的意思我全都了解了,不过我一个人也做不下决定,我知道外公叫公子来的意思,大约是看我想不想帮这个忙。”

    郑临没想到严卿这般直言地将他揭穿了,倒是叫他惭愧起来,他解释道:“国公爷确有此意,不过国公爷这样安排并非是怀疑将军,而是确实是件叫将军为难的事情,毕竟将军没有直面与瑞王有过冲突,所以即便瑞王他坐上了皇位,将军也没有什么性命危险,但是我和国公爷就不一样了,希望将军能理解我们的自私和试探。”

    严卿客气道:“公子说笑了,那是我外公,他的性命我是一定要保的。既然如此,那么就等外公来了吧,再想往后的路该怎么走,单是我们两人没有外公,万一走的不对,一步错就步步错了。”

    郑临不知道这个结果能否叫孟廷邺满意,于是他接着问道:“可是瑞王他们已经往上原去了,若是我们再等,恐怕……”

    严卿安慰道:“放心,现在上原以外,除了我之外,所有的都是他们的人,所以我的举动一定在他们的关注之下,我没有行动之前他们不会轻举妄动,况且到了上原地界并不等于打进了城门不是?”

    郑临摆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正欲再问下去,只听严卿突然问道:“广郡和魏州的情况我不知道,贺兰艺和羌可达他们现在如何了?”

    郑临只好回答道:“贺兰俊和贺兰艺大约是死了的,至于羌可达,他投降了瑞王。”

    严卿叹了一口气,说道:“若真是这样,我们还真是被围住了呀,若是他们所有的兵力全都合到一处来打上原,上原是必定保不住的,不知道外公还要坚持什么。”

    严卿这话着实叫郑临惊讶了,他不露声色地问道:“将军是说投降或许是最好的结果么?”

    严卿笑了笑,说道:“这话公子只在我面前说一说就好了,可千万不要叫外公听见,否则我们两个人没有死在敌人刀下,倒是死在自己人手下了。”

    郑临:“?”

    郑临心想这话不是你说的么,我只是问一问你有没有这个意思,但是严卿这个人怎会是他轻易能对付得了的,郑临选择沉默,也随着笑了笑,以示回应,起身告辞,说道:“如此我就不打扰将军了,等到国公爷来了,我们再一同想后面的事情。”

    严卿亲自送他,一起向外走,一边说道:“陛下那边有什么消息,也烦请公子来告诉我一声,以免叫陛下怀疑我已经叛变了。”

    严卿明说为了证明给陈靖的,其实是为了证明给郑临的,严卿道:“我没有叛变。”

    郑临应道:“这是自然的。”

    *

    孟廷邺是在听闻钟凝雪在潭州的消息之后,直接往河州去的,他希望能得到严卿的保护。

    孟廷邺尚在广郡时,陈靖都是一直联系他,孟廷邺曾向陈靖保证,说自己一定会回去,待孟廷邺到了河州,陈靖才知道孟廷邺食言了,他转而给严卿下了命令,叫他即刻出发,支援京城。

    接到陈靖的命令之后,严卿去找孟廷邺商量,说道:“我觉得不能去上原,进上原就是一个死局,即便这城不好攻,花上时间一定会攻下来的,不过时间长短的问题。”

    孟廷邺当然知道不能听陈靖的,他道:“可是该怎么说服……”

    孟廷邺不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劝服陈靖,他是最了解陈靖的人,他只是想把这个锅扣在严卿头上,想让严卿主导来办这件事情。

    严卿分析道:“从潭州到上原的路并不近,并且一路上也有几个重要的军事重镇,虽然都在观望,不一定为朝廷效力,不过我们的人一去,说不定会改变他们的想法,与其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上原,不如往北去打潭州,这是我们最理想的结果,若是我们真能一路畅通地到潭州,证明我们还有胜利的希望,到时候不仅我们的性命能保住,陛下的说不定也能保住。”

    孟廷邺道:“既然这样,就如实地对陛下说吧。”

    陈靖现在已经是一个走投无路的人,怎么还有心思听严卿那一番长篇大论,他不听,就要严卿把兵全都搬到上原城来,守着他。

    严卿极有耐心地回复陈靖,陛下难道不知道为什么瑞王他们走的如此之慢么,他们的目标不在京城,而在于我,我若能在他们进京之前把他们的兵力除掉一部分,不是帮了陛下的大忙么?

    陈靖此时已经因焦躁不安而头脑混乱,因这信是由孟廷邺和严卿一起写的,所以他找回了一些理智,不过他回信说希望孟廷邺回京。

    孟廷邺不能轻易答应,若是这次答应,最后又反悔了,那么他就是明晃晃的反叛了。可是叫他去京城,相当于困在了陈靖身边,也表示了他坚决维护陈靖的立场,他一旦这样做,就完全没有退路了。

    严卿看出他的犹豫,对孟廷邺说道:“外公要是害怕,我和外公一起去。”

    孟廷邺道:“你和我一起去?”

    严卿道:“我和外公在他们眼里是不一样的,即便我进了城,若是想投降也还有机会,外公是同我站在一处的,我有机会,外公就有机会。”

    孟廷邺推脱道:“我不能将你拉入死局。”

    严卿道:“若不将我拉入死局,外公就不会叫郑临来找我。”

    这话叫孟廷邺的脸色难看了。

    严卿又语重心长地对孟廷邺说道:“外公是个聪明人,我在外公面前所做的一切,外公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归根结底我是为了什么,这些我都是瞒不住外公的,而我虽然比不上外公的智慧,但是外公做过的一些事情我也知道是为了什么。若没有外公,瑞王他不会如此顺利,单凭这一点,他就不能立刻将外公置于死地,况且钟侯爷是陈靖和李存业谋划的,与外公没有关系,只是为了转移矛盾,才给外公您封了国公之位,您……”

    孟廷邺打断了严卿,问道:“这是要劝我归降瑞王么?”

    严卿却摇头道:“我没有资格劝外公,我只是在说明一个事实和一个假想的结果,到底该如何做,外公应该比我清楚,论谋划,我远远不及外公,所以我说给外公的路,也不一定是对的。”

    孟廷邺盯着严卿看,看着看着便笑了,仰天长叹:“严卿啊严卿啊,论重情重义,还是你。”

    叹完这一句,孟廷邺没有再同严卿说任何的话,他转身,推门离开,消失在了黑夜中。

    严卿本以为那些重镇可以拖延瑞王一些时间,陈靖也是这样以为的,即便是不尽力打,也不至于立刻就投降,谁知瑞王却是领了一队人绕过了那些地方,直逼上原城,并且速度要比他们预想中的要快。

    在陈靖又一次催促之下,孟廷邺终于回京了,他拒绝了严卿要随从他一起进京的请求,身边只带了郑临一个人。

    临行前,严卿来送他们,他对孟廷邺说道:“我还是想对表哥说去打潭州。”

    孟廷邺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道:“你自己想好了就行。”

    孟廷邺向远方看了看,回头对严卿说道:“我们要快些赶路了,若是晚了,怕是要遇上瑞王的大军,就进不了城了。”

    严卿郑重道:“外公保重。”

    他又向郑临说道:“辛苦公子照顾外公了。”

    郑临点了点头,抱拳道:“严将军,后会有期。”

    孟廷邺在瑞王兵临城下之前,回到了上原,却是没有立刻去见陈靖,而是将自己关在房中,不许任何人打扰,独自待了一日,开门之后,才去的皇宫。

章节目录

万里迢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chumuya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chumuya并收藏万里迢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