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荆州刺史府。

    “起风了。”

    武原县公夫人宗纫秋站在庭前,微风吹动飘逸的长裾,梧桐树沙沙作响,枝叶间漏出琳琅日光。

    她望望日头,问道:“县公还没有回来?”

    侍女垂眸道:“县公仍在江畔。”

    宗纫秋默然无语,半晌道:“有件莲青斗纹的鹤氅,取了给县公送过去。”

    那侍女领命而下,招呼小厮将鹤氅送到江畔。成誉正带着军府将佐在岸上巡行,高头大马上身姿魁梧,望之有玉树临风之态。

    小厮道明了来意,将鹤氅奉上。成誉还没有动作,一旁的中年将军笑道:“夫人可真是贤内助,秋凉风紧,让我等好生羡慕。”

    说话的正是扬武将军桓不识,他身为桓家三郎,比成誉还要年长三岁。

    成誉笑了笑,接过了鹤氅,却没有多说什么,目光又移向洪波涌起的江面,眉间平添了几分忧虑。

    暮色微凉,他调转马头,心不在焉地催动马匹。广武将军刘和意打马跟上,道:“寻阳战事失利,我等都难辞其咎。王司马年高,第下若要责罚,末将愿一力承担。”

    自从江州陷没,成誉日夜忧心,命军府司马率领荆州精锐东下征讨,没想到遭遇关中援兵,落败而归,让他愈加恼火。

    “这岂是将军之过?王司马不曾领兵,是我强令他出征,败军之罪在我,”成誉缓缓道,“更何况墙倒众人推。张灵佑祸乱朝廷,连宇文氏都想来分一杯羹,这是我始料未及之事。如今胡骑逼近江陵,军府更当上下齐心,胜败之事,不必再提。”

    刘和意与桓不识对视一眼,暗自松了一口气。

    成誉高大的背影在暮光中颇有些寂寥,铁蹄叩打着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哒哒声,巍峨城门擘画出齐整的圆弧,高远的天空也显得低沉。

    被门洞里的风一吹,成誉微微一动,捂住了肋下。桓不识眼尖,关切道:“第下——”

    成誉摇摇头:“我无妨。”

    话虽如此,桓不识却不敢大意,好在道旁军士都垂首致敬,并无人注意到成誉一闪而过的异样。

    成誉心绪沉沉,一直到刺史府门前都一言不发。他翻身下马,正要入府,却见门口小厮紧张地搓着手,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怎么了?”成誉随口一问。

    那小厮壮了壮胆子,道:“第下,方才来了位娘子,执意要见您。第下岂是随意能见的人?可她不听劝,一直不肯走。”

    成誉微不可察地皱起眉头。

    桓不识咂了咂嘴:“县公日理万机,这等小事也要来禀报?”

    那小厮亦有些为难:“小的看她好像也不太寻常……”

    “把人带过来。”成誉突然道。

    那小厮连忙应下,朝另一人招呼道:“快,带过来!”

    成誉盯着脚下的青石板,因来往人多,石板已磨得光亮,透出年久的厚重质感。耳畔很快传来脚步声,他抬头一看,不由得愣住。

    面前这女子一身粗布短衣,打扮得像个村妇,可他细看那眉眼,目光落在对方颊边烙印上,便陡然一紧。

    “还不快将客人请到槐荫堂?”成誉吩咐道。

    刺史府前院三重,槐荫堂正是靠近后宅的内堂。桓不识等人暗自吃惊,料想这女子定然与成誉相识,纷纷识趣地告退。

    侍女奉茶而上,偷眼打量那女客,心中一惊,险些将茶汤洒出。

    成誉亦满腹疑云,感慨道:“贺楼娘子,别来无恙?”

    一别数年,贺楼霜容貌一如往日,全然不见岁月的痕迹。饶是只有数面之缘,成誉还是一眼认出了她。

    关于贺楼霜在京门的纠葛,他早先便听成之染说过,成之染推测成肃将贺楼霜逼走关中,他也有所耳闻,因此见对方兀然出现在江陵,不由得心生疑虑。

    贺楼霜仍是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样,与成誉酬答应对并不拘谨。自她离开京门后,成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虽听闻成肃被封为庐陵县公,但并不知柳夫人为朱杳娘所害,从成誉口中得知此事,竟一时怔愣无言。

    成誉见她目光含悲,神情不似作伪,心下也生出几分哀凉。

    “那……女郎如今可还好?”贺楼霜问道。

    成誉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他镇守荆州,山河悬远,已有一两年未与成之染相见,于是坦言:“如今江上战事吃紧,金陵安危,我亦不知。”

    “第下,”贺楼霜正色道,“妾正是为此事而来。”

    成誉眸光一闪:“你……”

    “女郎猜得没错,离开京门后,我便西行入关,颇费了一番周折,寄身在兄长家中。宇文盛并非安分守己之辈,派遣前将军土难氏率领骑兵出关,从间道与海寇会师于寻阳。”

    她身为女子,与宇文氏的关系也不尴不尬,竟能将军机打探得如此精细,不能不令人警觉。成誉又将她打量一番,缓缓点头道:“荆州人马已与胡骑交过手了。”

    “妾自长安远道而来,昼夜兼程,另有一事要禀告第下。”

    成誉心头一紧,见对方神色凝重,略一思索,将堂内侍从挥退,只留下几名心腹近卫。这才道:“请娘子赐教。”

    “第下可知宇文氏为何出兵?”

    “他见张灵佑横断大江,便想要趁火打劫。”

    “不止如此。想要趁火打劫的,并非只有宇文氏一家。”

    “此话怎讲?”

    “第下镇守荆州,可知晓蜀中谋算?”

    成誉瞥了她一眼:“娘子是说乔赤围?”

    “正是。张灵佑派使者入蜀,与乔赤围勾结,意图夹攻荆州。乔赤围便向关中乞师,宇文盛出兵,亦是因乔赤围的请托。先前庾慎德在蜀中,与乔赤围并不和睦,可如今他们狼狈为奸,乔赤围任命庾慎德为荆州刺史,兴兵自上游攻打江陵,而且又派梁州守将与土难氏合兵。”

    成誉暗自吃惊,不动声色道:“蜀中兵力又几何?”

    “庾慎德一路上召募故旧,手下至少二万人,梁州亦有二万人马,再加上土难氏——不知江陵可有御敌之策?”

    成誉闻言,默然无语。荆州军府兵强马壮,可合计起来不过二万人,敌寇东西两面夹击,足足有五六万人,纵使江陵城固若金汤,恐怕也难以为继。

    贺楼霜也不多言,只静静地看着他。

    堂内已有些昏沉,成誉的眉眼隐没在暗影中,令人看不清神色。一旁近卫连忙将灯盏点亮。

    良久,成誉问道:“庾慎德如今在何处?”

    贺楼霜略一思索,道:“差不多该到白帝城。”

    若轻舟顺流而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一千二百里,纵然行军,也不过三五日路途。成誉倒吸一口凉气,道:“此乃军机,贺楼娘子如何知晓?”

    贺楼霜直起身子,微微一拜,道:“个中凶险,实所难言。第下若不信,自可将妾以间客论处。”

    成誉对此未置可否。无论贺楼霜所言是真是假,如今江陵的危机不容小觑。他生性谨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况且江南局势危殆,荆州境内盗贼蜂起,江陵处于四战之地,已是空悬江上的一座孤城。饶是他身经百战,也感到焦头烂额。

    贺楼霜又道:“敌寇逼近,人心思变,还望第下早做打算。”

    成誉望着她,道:“江陵已近乎死局,娘子又为何只身赴险?”

    贺楼霜忽而展颜一笑,笑容浅淡,宛如原野上绽放的无名野花。

    “无论宇文盛还是庾慎德,都是妾毕生仇敌。若因人成事,令仇敌不能如愿,何事不可为?”

    成誉半信半疑道:“娘子若寄希望于我可以退敌,如此重托,我怕是担待不起。”

    “第下英明神武,岂会为鼠辈所困?”

    成誉不知想起了什么,神色颇有些黯然,喃喃道:“南康郡公亦是英明神武……”

    贺楼霜疑惑地望向他,成誉猛然回过神,道:“众寡不敌,取胜不易。”

    “可第下也并非只身一人,”见成誉不解,贺楼霜又解释道,“第下难道忘了雍州刺史岑获嘉?”

    “岑将军镇守襄阳,我岂会忘记?”

    “倘若他率兵增援——”

    成誉还没有开口,身后的近卫却面色古怪。贺楼霜看在眼里,接着道:“第下可否坦诚相待?”

    岑获嘉出身南阳大族,世代在雍州为官,与成誉不相统领,彼此之间也并不相熟。成誉想了想,道:“我明白。”

    他站起身来,负手在堂中踱步,神情似有些凝重。众人俱不敢惊扰,眼见得他不急不徐地来回走动,不知在思索些什么。

    贺楼霜依旧安然端坐,轻轻呷了口茶汤,已经有些凉了。

    成誉走到窗前,缓缓推开窗子,昏沉暮色里,正有人站在不远处,察觉此间动静,便转身匆匆走开。

    成誉伸手覆上左肋,伤处还隐隐作痛。他闭上眼睛,吩咐道:“好生安置贵客。”

    ————

    待送走贺楼霜,成誉只觉得周身疲惫不堪,傍晚的江风吹得他脑壳痛。他回到书房,彻夜未眠,破晓的曙光洒在案上,映照着写给雍州的书信。

    成誉斟酌再三,将这张纸揉作一团,近卫忧心道:“第下……”

    成誉摆摆手:“传召长史、司马、诸参军,俱到前堂去。”

    寻阳落败,诸将佐心有余悸,听闻成誉集会,一个个七上八下。然而成誉并未纠结于旧事,张灵佑最初起事时,兵锋锐不可当,他手下大将大都吃过败仗,甚至一度被贼寇逼近巴陵。如今局势虽然没有比当初好到哪里去,但他已多次与敌寇交手,心中多多少少有了底。

    贺楼霜的身份自不能明言,但她带来的消息足以使府中警觉。

    成誉发号施令,调兵遣将,命诸将佐清点人马,整修城防,筹措粮草,军中顿时忙成了一团。

    数日后斥候来报,蜀中果真有大军临境,为首将领打出了庾氏旗号,绵延人马屯驻于枝江,距江陵不过一百余里。而下游敌寇也来势汹汹,扬言金陵早已被攻破,诸将佐议事时人心浮动,多少都有些力不从心。

    众人私底下议论,难免有首鼠两端之意。桓不识看在眼里,却见成誉充耳不闻,便忍不住道:“庾氏在荆州数十年,平头百姓顾念旧恩就算了,第下看看军府这些人,拿着朝廷俸禄,享着天家荣宠,一个个却是白眼狼!贼寇还没来攻城,他们便想着早些出城投敌了!”

    成誉知道他说的是荆州出身的僚佐,这些人大都是本地豪强大族,向来惯会做墙头草。桓不识是个直性子,看不惯这些,然而他身为官长,明白强龙难压地头蛇,便不能一味硬来。

    刘和意亦道:“军府中颇有些不安分的,暗地里与城外有书信往来,第下,此事不能坐视不管啊!”

    他二人世居京门,桓氏与成氏有姻娅之谊,刘和意也是宣武军起家的老将。成誉自然信得过他们,也知道二人所言不虚。他略一沉吟,道:“大敌当前,军中必不能分心。且让众人去前堂,我有话要说。”

章节目录

长公主升职手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担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担花并收藏长公主升职手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