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商议,陶家决定听从朝廷的安排,落户新地。
陶真晓暗暗松了口气,她才十四岁啊,长辈就已经考虑她的婚事了,这怎么行,自己的婚事的决定权一定得抓在自己手中才行。
陶真晓好奇那位公子的名字,家在哪座大城,一直等到全家做了听从朝廷安排的这个决定,也没听见爷爷提起,她忍不住就要问爷爷。
这时,一道软糯娇柔的嗓音在陶家人身边响起:“晓姐姐,你们决定好了吗,是投靠亲戚朋友,还是让朝廷安排?”
陶真晓转头望去,沈红照一脸天真地靠近过来。
她扫了爷爷一眼,再望望周围,别人也是一家子围在一起讨论未来,或冷静,或激烈,声音有高有低,但都听不太清楚。
真晓对沈红照露出笑容:“当然是听从朝廷的安排了,不然还能去哪儿?”
沈红照笑着弯起了眼角:“跟我想的一样,你们的亲戚朋友跟你们也是一个样,哪有什么富裕的亲戚朋友给你们投靠,要是有,你们早就奔去了。”
真晓顿时额头划下黑线,正要说两句,这丫头转身欢快地走了。
她干什么来了?
陶分晓瞪着沈红照的背影,对姐姐道:“姐,她真讨厌,她故意的。”
八岁的小孩已生成自己的善恶喜厌观。
母亲凌氏毫不在意:“沈家与我们不是一路人,人家定是有可投奔的富贵亲戚。”
父亲陶佳文望了沈家一眼:“反正以后也不会再见面。”
陶真晓自是看懂沈红照的心理,她没问爷爷那个公子的事,转而对家人们道:“她之前养尊处优,如今沦落成乞丐一样的难民,这落差太大,她恐怕还接受不了,我看她也不想接受吧……”
“她没事就来打击咱们家,不过是想提醒她自己跟我们不一样,这种人容易心里扭曲,见不得别人好,更受不得之前不如她的人过得比她好,谁跟她走近谁倒霉……”
真晓趁机教导家人:“以后遇到这种人,咱们一定要保持距离。”
陶分晓不高兴道:“那姐你还跟沈红照好?”
陶真晓举手一捏弟弟肉嘟嘟的脸蛋:“逢场作戏懂不懂?就是表面关系好,其实上不好,反正咱们以后也不会跟他们家有往来,没必要交恶。”
她耐心教育弟弟做人的道理。
分晓赶紧将自己的脸蛋从姐姐手中解救出来,瞪着姐姐,没什么精神反击姐姐,转头抱着父亲喊饿。
陶佳文也饿:“分儿再忍耐忍耐,只要得了安排,官府应该会发饭的。”
这些天的遭遇连小孩子都被迫懂事,陶分晓没有闹家人,乖乖趴在父亲怀里。
众人在原地等待,这一等,就一直等,士兵们一直在不远处观望,没再搭理他们。
夜深时,在饥寒交迫的驱使下,有几人壮胆上去询问,被士兵们无情对待,呵令其回原处等待。
这些日子,难民队伍的食物几乎已吃光,只有一部分人还剩点食物,有食物的人远离他人,背着进食,恨不得钻入地底下去吃,不让任何人看到。
大家纵然心中升起无数恶念,在官府的眼皮底下也不敢闹事,硬是熬着。
陶真晓明白,那是官府在监视难民,等看其中是否存在什么可疑人物,他们只要熬过观察期就好了。
一夜过去,太阳升起,城门口终于又出现了一支队伍。
望着渐渐靠近的队伍,陶真晓想,官府终于要开始记录大家的身份信息了……
思绪随意散发着,陶真晓蹙了蹙眉,想到了什么。
她望望周围,大伙都各自跟自己的亲友围在一起,面目憔悴,目光无神,没关心别人。
沈红照一家不在陶家附近,估计又找谁聊天去了。
经过这些天的观察,陶真晓对沈家是有些了解的。
沈家热衷社交,当家的,也就是沈红照的爷爷,总是找寻机会与那些看起来非普通平民的人家攀谈,套近乎。
陶真晓倒也理解沈家的行为。
她收回视线,扯扯爷爷的衣角,又拉拉父亲的手臂,在家人都看向自己时,低头低声道:“爷,爹,娘,分儿,你们都记得自己原本的家在哪儿吧,自己叫什么名字,家里还有几口人,祖上是干什么的吧?”
不待家人询问,在他们奇怪的目光下,真晓转头对弟弟道:“分儿,等会儿大人问你话,你只要说自己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几口人,他们都是你的什么人,都叫什么名字就行,其他的记不清不要紧。”
凌氏不明白女儿为何提醒这些事,但看女儿严肃的脸色,明白事情严重,她难免忧心忡忡起来:“真儿,怎么了这是?”
陶请福是个聪明的庄稼人,很快就明白了:“真儿叮嘱的对啊……”
他赞赏地看了孙女一眼,还夸了一声。
“这么多人,谁是谁,来自哪里,谁跟谁都是什么关系,还不是任咱们空口说……”
“虽然朝廷有咱们的户籍副本,但没咱们的画像啊,总有漏洞,到时候问话,可能会是一个人一个人问,不会让我们一家子一起过去的。”
“这……”凌氏脸色发白。
独自一人面对官府,这对她来说就跟上战场一样,她的心就没放下过。
陶佳文看起来是个乐天派:“担心什么,我们说实话,怕什么,别自个吓自个,不会有事的。”
“那,那要是当官的不信呢?”凌氏无法控制自己不往坏处想。
真晓赶紧安抚母亲:“娘,不担心,我刚才只是提醒,没那么严重,咱们照实说就好了……”
顿了一下,真晓又道:“问话的人肯定是严厉的,甚至看起来有点凶,但那都是假装的,为了揪出可疑的人,就是看看谁可能有危害……”
“官府也就是走个过场,不会无缘无故为难咱们的,他们巴不得早点送走咱们呢,这么多人,白木县可养不起……”
“总之,到时候大人怎么说,我们怎么做就对了。”
有女儿的这一番解释,凌氏稍微安心了一些:“那就好……。”
陶请福点头赞同:“真儿说的没错。”
陶真晓想,官府主要不是弄清楚难民的身份,而是查查有没有敌人吧,战事刚平息……
她抓抓脑袋,不去想太多,忍下抬头四望的冲动,没有观察官府的人,担心引人注目,节外生枝。
在陶家讨论间,城里出来的人离难民越来越近。
这支队伍大概二十人左右,有马车拉着桌椅,有马驼着人的,大伙知道,官府开始办事了。
十个持笔书生坐在桌子后面,彼此之间远远隔开,大概有三丈距离。
果然,军士喝令大家排成十个队伍,一个一个上前交待。
“听着,一个一个来,被问话的时候再回答,自个回答自个的,不许插嘴别人的问题,捣乱者罚十大板!”
十下……陶真晓望着士兵们孔武有力的模样,不禁紧张起来,一下她就受不了了,十下她干脆死了算。
陶分晓已是懂事的年纪,自是听得懂,小身板吓得往父亲怀里钻。
谁都不想挨打,大伙安静的排队等候着,有条不紊。
“叫什么……”
“原本家在哪儿……”
“家里几口人……”
“都有谁,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每名记录者的身旁都有一个人问话,记录之人只抬头看了案前人一眼,手中的笔便飞舞个不停。
速度不算慢,太阳下山时,刚好结束。
其中,有上百人说不清自个的来历,被官府的人带走了。
“之后自会有人来安排你们,只管等着。”
记录好这支难民队伍的身份,官府的人丢下一句话,又拉着东西回城去。
大家就眼巴巴望着官府的人回城,眼看天就要黑了,大家担心又要等一夜才有饭吃。
好在没等多久,城里又出来好多人。
他们分为两队,一队是士兵,目测百人,腰间别刀,背后绑棍。士兵走在前头,来到难民跟前,站成一排,拦住难民的路。
另一队是普通人,拉着十来辆板车,车上堆着一袋袋物品。
眼尖的难民喜叫起来:
“是米!”
“要煮饭了!”
“太好了,终于能吃饭了……”
大伙忍不住挪动步子向煮饭场地前进,陶真晓一家也站了起来,生怕晚了没得吃。
“后退!”
“是时候会叫你们,在那之前不许动!”
领头军士厉声呵斥,其他士兵也都把手中的棍子抬起,有的人甚至手握刀柄,目光冷酷。
陶真晓抿了抿嘴,咽了咽口水,拉住母亲和父亲的手往后挪。
再等等,再等等,这么多天了,也不差这一会儿,最后关头若是被乱棒打死,那就真的死不瞑目了。
在士兵身上浓烈的戾气和他们手中的武器给的压力下,难民原地不动,眼睛依然死盯着运粮食的车队。
太阳落山,黑暗来临。
伙夫们在距离难民五十丈外的地上架起锅,架起火桩,不远处的人们似乎闻到了食香。
半个时辰后,陶真晓终于听到了天籁之声。
“都给老子好好排成十个队,谁人捣乱,不但没饭吃,还得挨板子!”
在头儿的威严下,大家快速排好队,向食香源头一步一步移动过去。
待陶真晓一家终于摸到热乎乎的饭碗时,夜已深。
看着手中的稀粥,陶真晓差点落泪,叹自己悲催的命运,上辈子她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啊,老天怎么这么对她,让她受这种苦。
默默喝着稀粥,陶真晓暗暗下定决心,再也不要经历这种事。
每人只有一碗稀粥,定是吃不饱的,但身子没那么难受了。
“咱们的新去处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安排下来。”凌氏抖抖不知染了多少尘土的被子,叹着气。
等待最让人煎熬,这些日子要不是有家人在身边,她早就倒下了。
陶真晓安慰母亲:“娘,别想太多,今晚好好睡觉,明日醒来又要上路了。”
真晓钻入被窝,放松之后她觉得更累了,今晚要睡个好觉,有士兵看着,她还是放心的。
“明天上路?”凌氏不解,听到上路她就觉得不吉利。
爷爷陶请福望过来,目光先落在孙女身上,然后扫了一圈家人:“大家今晚都好好休息,不出意外明天就可以去新家乡了,连早餐都免了。”
陶真晓笑着看了爷爷一眼,侧身背对火堆,闭上眼睛。
“真的啊?”凌氏质疑又期待。
陶佳文照顾儿子睡下,然后拍拍媳妇的肩膀:“明天不就知道了,想那么多干嘛,睡吧,睡吧,我看着。”
这些日子的经历让他明白,只要在外,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大意,今夜也得守着。
翌日,清晨。
果然,天一亮,就有一队人从城里出来,其中有几人是昨日记录大家身份的人,有的人手里拿着一册册文书。
陶真晓暗暗松了口气,她才十四岁啊,长辈就已经考虑她的婚事了,这怎么行,自己的婚事的决定权一定得抓在自己手中才行。
陶真晓好奇那位公子的名字,家在哪座大城,一直等到全家做了听从朝廷安排的这个决定,也没听见爷爷提起,她忍不住就要问爷爷。
这时,一道软糯娇柔的嗓音在陶家人身边响起:“晓姐姐,你们决定好了吗,是投靠亲戚朋友,还是让朝廷安排?”
陶真晓转头望去,沈红照一脸天真地靠近过来。
她扫了爷爷一眼,再望望周围,别人也是一家子围在一起讨论未来,或冷静,或激烈,声音有高有低,但都听不太清楚。
真晓对沈红照露出笑容:“当然是听从朝廷的安排了,不然还能去哪儿?”
沈红照笑着弯起了眼角:“跟我想的一样,你们的亲戚朋友跟你们也是一个样,哪有什么富裕的亲戚朋友给你们投靠,要是有,你们早就奔去了。”
真晓顿时额头划下黑线,正要说两句,这丫头转身欢快地走了。
她干什么来了?
陶分晓瞪着沈红照的背影,对姐姐道:“姐,她真讨厌,她故意的。”
八岁的小孩已生成自己的善恶喜厌观。
母亲凌氏毫不在意:“沈家与我们不是一路人,人家定是有可投奔的富贵亲戚。”
父亲陶佳文望了沈家一眼:“反正以后也不会再见面。”
陶真晓自是看懂沈红照的心理,她没问爷爷那个公子的事,转而对家人们道:“她之前养尊处优,如今沦落成乞丐一样的难民,这落差太大,她恐怕还接受不了,我看她也不想接受吧……”
“她没事就来打击咱们家,不过是想提醒她自己跟我们不一样,这种人容易心里扭曲,见不得别人好,更受不得之前不如她的人过得比她好,谁跟她走近谁倒霉……”
真晓趁机教导家人:“以后遇到这种人,咱们一定要保持距离。”
陶分晓不高兴道:“那姐你还跟沈红照好?”
陶真晓举手一捏弟弟肉嘟嘟的脸蛋:“逢场作戏懂不懂?就是表面关系好,其实上不好,反正咱们以后也不会跟他们家有往来,没必要交恶。”
她耐心教育弟弟做人的道理。
分晓赶紧将自己的脸蛋从姐姐手中解救出来,瞪着姐姐,没什么精神反击姐姐,转头抱着父亲喊饿。
陶佳文也饿:“分儿再忍耐忍耐,只要得了安排,官府应该会发饭的。”
这些天的遭遇连小孩子都被迫懂事,陶分晓没有闹家人,乖乖趴在父亲怀里。
众人在原地等待,这一等,就一直等,士兵们一直在不远处观望,没再搭理他们。
夜深时,在饥寒交迫的驱使下,有几人壮胆上去询问,被士兵们无情对待,呵令其回原处等待。
这些日子,难民队伍的食物几乎已吃光,只有一部分人还剩点食物,有食物的人远离他人,背着进食,恨不得钻入地底下去吃,不让任何人看到。
大家纵然心中升起无数恶念,在官府的眼皮底下也不敢闹事,硬是熬着。
陶真晓明白,那是官府在监视难民,等看其中是否存在什么可疑人物,他们只要熬过观察期就好了。
一夜过去,太阳升起,城门口终于又出现了一支队伍。
望着渐渐靠近的队伍,陶真晓想,官府终于要开始记录大家的身份信息了……
思绪随意散发着,陶真晓蹙了蹙眉,想到了什么。
她望望周围,大伙都各自跟自己的亲友围在一起,面目憔悴,目光无神,没关心别人。
沈红照一家不在陶家附近,估计又找谁聊天去了。
经过这些天的观察,陶真晓对沈家是有些了解的。
沈家热衷社交,当家的,也就是沈红照的爷爷,总是找寻机会与那些看起来非普通平民的人家攀谈,套近乎。
陶真晓倒也理解沈家的行为。
她收回视线,扯扯爷爷的衣角,又拉拉父亲的手臂,在家人都看向自己时,低头低声道:“爷,爹,娘,分儿,你们都记得自己原本的家在哪儿吧,自己叫什么名字,家里还有几口人,祖上是干什么的吧?”
不待家人询问,在他们奇怪的目光下,真晓转头对弟弟道:“分儿,等会儿大人问你话,你只要说自己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几口人,他们都是你的什么人,都叫什么名字就行,其他的记不清不要紧。”
凌氏不明白女儿为何提醒这些事,但看女儿严肃的脸色,明白事情严重,她难免忧心忡忡起来:“真儿,怎么了这是?”
陶请福是个聪明的庄稼人,很快就明白了:“真儿叮嘱的对啊……”
他赞赏地看了孙女一眼,还夸了一声。
“这么多人,谁是谁,来自哪里,谁跟谁都是什么关系,还不是任咱们空口说……”
“虽然朝廷有咱们的户籍副本,但没咱们的画像啊,总有漏洞,到时候问话,可能会是一个人一个人问,不会让我们一家子一起过去的。”
“这……”凌氏脸色发白。
独自一人面对官府,这对她来说就跟上战场一样,她的心就没放下过。
陶佳文看起来是个乐天派:“担心什么,我们说实话,怕什么,别自个吓自个,不会有事的。”
“那,那要是当官的不信呢?”凌氏无法控制自己不往坏处想。
真晓赶紧安抚母亲:“娘,不担心,我刚才只是提醒,没那么严重,咱们照实说就好了……”
顿了一下,真晓又道:“问话的人肯定是严厉的,甚至看起来有点凶,但那都是假装的,为了揪出可疑的人,就是看看谁可能有危害……”
“官府也就是走个过场,不会无缘无故为难咱们的,他们巴不得早点送走咱们呢,这么多人,白木县可养不起……”
“总之,到时候大人怎么说,我们怎么做就对了。”
有女儿的这一番解释,凌氏稍微安心了一些:“那就好……。”
陶请福点头赞同:“真儿说的没错。”
陶真晓想,官府主要不是弄清楚难民的身份,而是查查有没有敌人吧,战事刚平息……
她抓抓脑袋,不去想太多,忍下抬头四望的冲动,没有观察官府的人,担心引人注目,节外生枝。
在陶家讨论间,城里出来的人离难民越来越近。
这支队伍大概二十人左右,有马车拉着桌椅,有马驼着人的,大伙知道,官府开始办事了。
十个持笔书生坐在桌子后面,彼此之间远远隔开,大概有三丈距离。
果然,军士喝令大家排成十个队伍,一个一个上前交待。
“听着,一个一个来,被问话的时候再回答,自个回答自个的,不许插嘴别人的问题,捣乱者罚十大板!”
十下……陶真晓望着士兵们孔武有力的模样,不禁紧张起来,一下她就受不了了,十下她干脆死了算。
陶分晓已是懂事的年纪,自是听得懂,小身板吓得往父亲怀里钻。
谁都不想挨打,大伙安静的排队等候着,有条不紊。
“叫什么……”
“原本家在哪儿……”
“家里几口人……”
“都有谁,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每名记录者的身旁都有一个人问话,记录之人只抬头看了案前人一眼,手中的笔便飞舞个不停。
速度不算慢,太阳下山时,刚好结束。
其中,有上百人说不清自个的来历,被官府的人带走了。
“之后自会有人来安排你们,只管等着。”
记录好这支难民队伍的身份,官府的人丢下一句话,又拉着东西回城去。
大家就眼巴巴望着官府的人回城,眼看天就要黑了,大家担心又要等一夜才有饭吃。
好在没等多久,城里又出来好多人。
他们分为两队,一队是士兵,目测百人,腰间别刀,背后绑棍。士兵走在前头,来到难民跟前,站成一排,拦住难民的路。
另一队是普通人,拉着十来辆板车,车上堆着一袋袋物品。
眼尖的难民喜叫起来:
“是米!”
“要煮饭了!”
“太好了,终于能吃饭了……”
大伙忍不住挪动步子向煮饭场地前进,陶真晓一家也站了起来,生怕晚了没得吃。
“后退!”
“是时候会叫你们,在那之前不许动!”
领头军士厉声呵斥,其他士兵也都把手中的棍子抬起,有的人甚至手握刀柄,目光冷酷。
陶真晓抿了抿嘴,咽了咽口水,拉住母亲和父亲的手往后挪。
再等等,再等等,这么多天了,也不差这一会儿,最后关头若是被乱棒打死,那就真的死不瞑目了。
在士兵身上浓烈的戾气和他们手中的武器给的压力下,难民原地不动,眼睛依然死盯着运粮食的车队。
太阳落山,黑暗来临。
伙夫们在距离难民五十丈外的地上架起锅,架起火桩,不远处的人们似乎闻到了食香。
半个时辰后,陶真晓终于听到了天籁之声。
“都给老子好好排成十个队,谁人捣乱,不但没饭吃,还得挨板子!”
在头儿的威严下,大家快速排好队,向食香源头一步一步移动过去。
待陶真晓一家终于摸到热乎乎的饭碗时,夜已深。
看着手中的稀粥,陶真晓差点落泪,叹自己悲催的命运,上辈子她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啊,老天怎么这么对她,让她受这种苦。
默默喝着稀粥,陶真晓暗暗下定决心,再也不要经历这种事。
每人只有一碗稀粥,定是吃不饱的,但身子没那么难受了。
“咱们的新去处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安排下来。”凌氏抖抖不知染了多少尘土的被子,叹着气。
等待最让人煎熬,这些日子要不是有家人在身边,她早就倒下了。
陶真晓安慰母亲:“娘,别想太多,今晚好好睡觉,明日醒来又要上路了。”
真晓钻入被窝,放松之后她觉得更累了,今晚要睡个好觉,有士兵看着,她还是放心的。
“明天上路?”凌氏不解,听到上路她就觉得不吉利。
爷爷陶请福望过来,目光先落在孙女身上,然后扫了一圈家人:“大家今晚都好好休息,不出意外明天就可以去新家乡了,连早餐都免了。”
陶真晓笑着看了爷爷一眼,侧身背对火堆,闭上眼睛。
“真的啊?”凌氏质疑又期待。
陶佳文照顾儿子睡下,然后拍拍媳妇的肩膀:“明天不就知道了,想那么多干嘛,睡吧,睡吧,我看着。”
这些日子的经历让他明白,只要在外,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大意,今夜也得守着。
翌日,清晨。
果然,天一亮,就有一队人从城里出来,其中有几人是昨日记录大家身份的人,有的人手里拿着一册册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