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杏子,黄杏儿!”
杏子?黄杏?好特别的名字……一个可爱的女生形象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原来是她!我只跟她见过一次面,她却把我记住了。
八年不见,她女儿都长这么大了。
“杏子姐,你好!”
这女人好像跟我挺熟一样,挽着我的手臂,一起走回了游轮。
“待会我们一起吃晚饭吧,好久不见了。”
我只好点了点头,毕竟盛情难却。
“嗯,待会见。”
我没有拿太多菜,一来我在减肥,二来是这里的菜有一半是辣的,我受不了。
LUCY则来回跑了四五趟,把整张桌子都给摆满了。看来她是一个小吃货,跟某人还真像。
“杏子姐,你女儿真乖。”
杏子笑了笑。
“她其实挺好动的,经常被老师点拨呢。”
这话我听懂了,她的意思是女儿其实挺调皮的,经常被老师投诉。但为了照顾女儿的感受,她故意换了另一种说法。
“我们家沐沐太调皮了,才上小学二年级,就已经管不住了。”
女人一旦聊起自己子女的问题,就会瞬间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连绵不断。
我把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苦闷一股脑地倾泻出来,差点把长江两岸都给淹没了。
杏子听完后,神情自若,淡然一笑。
“我自己本身也是一名小学教师,近几年累积了一些经验,或许能帮到你。”
我双眼一亮,仿佛遇见了救命恩人。
“谢谢杏子姐,我洗耳恭听呢。”
现代阿德勒心理学认为,问题行为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称赞的需求”。孩子渴望被称赞,所以会努力做到最好。但这里有一个温柔的陷阱,孩子的付出一旦得不到称赞,就会产生不满和气愤,如此一来,很快便会失去积极性。另一方面,当孩子能力不足时,为了获得称赞,就会去做一些作弊或者伪装之类的不良行为。所以,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表扬,而是要学会“尊重”,让他们明白即使自己不“特别”也是有价值的。
第二阶段是“引起关注”。当第一阶段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根本没有足够的勇气或耐性完成“能获得表扬的事”时,孩子便会想,“没关系,我能与众不同就行!”于是,他们便开始“干坏事”,以此获得关注。比起自己的存在被无视,被批评要好许多。
第三阶段是“权力斗争”。不服从任何人,反复挑衅,发起冲突,企图通过挑战来获得特权地位。常常表现为说脏话,谩骂老师和家长,甚至抽烟、偷盗,“无恶不作”。如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要退出他们设计好的圈套,不要与其纠缠……
第四阶段是“复仇”。当“权力斗争”并未获取胜利,他们便开始策划“复仇”。当渴望得到爱的欲望无法实现时,就会转向“憎恶”,但其最终目的仍是希望获得关注。
第五阶段是“证明无能”。此时,孩子已对人生绝望,打从心底厌恶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听完杏子的介绍后,我背脊一阵发凉。万一沐沐去到了第五阶段,那我真的连死的心都有了。
杏子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暖心地笑了笑。
“不用担心,大多数问题行为都能止步于第三阶段,所以在此之前我们要把问题解决掉。”
我松了一口气,连忙追问。
“那要怎么解决呢?”
“首先,我们不要批评孩子。”
“刚才说不能表扬,现在连批评也不行了?”
杏子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橙汁,然后继续说道:
“你认为批评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孩子停止不当行为,并让他知道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犯。”
“要实现这个目的,是否还有其他途径?”
我不假思索地说道:
“讲道理啊,每次我都想跟他讲道理,可他就是不听,最后只能吼了,简单直接明了。”
“那就对了,批评是最简单最粗暴的沟通方式,但同时也是最伤害人的。其实,这也反映出家长们不成熟的一面。”
我没有反驳,而是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当中。
“批评意味着地位的不平等,是家长们用以控制孩子的手段。他们不希望孩子与自己平起平坐。如此一来,孩子的人生就可以完全由家长操纵,还能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我这是在担心你!’。更有甚者,为了逃避责任,为了面子,为了不被孩子的失当行为所牵连,而对孩子大打出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力地点了点头。
“对对,我婆婆就是这样的人。我很担心沐沐会因此而产生童年阴影。”
杏子轻轻地摇了摇头。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我最担心的是,孩子无法自立。”
“这么小的孩子也需要独立?”
“嗯,独立是伴随人一生的课题。只有真正的独立了,不再受人际关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人才能获得幸福。”
这一点我非常认同,也许我自己也还没真正地独立起来。
“小孩子可能会认为,只要服从家长的安排,不再被打挨骂,就能锦衣玉食,生活无忧。久而久之,他就会变得不再积极思考问题,对待生活也是被动消极的。一旦遇到风浪,他就会手足无措,甚至一蹶不振。”
我开始有点明白了,难怪婆婆如此对待沐沐,但沐沐仍旧对她“死心塌地”。
“那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孩子独立起来?”
“嗯,菊子真聪明,一点就通。首先,要跟孩子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关系,即使他在撒谎,你也要信赖他。”
“那可不行,撒谎是不良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
杏子夹了一块回锅肉,放进我的碗里。
“边吃边聊,菜都要凉了。”
我心急如焚,只想尽快知道答案。
“其实,你刚才说的制止撒谎行为,属于信任的范畴。但信赖则不一样,它是无条件的,是与对方建立平等关系的桥梁。”
“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通过信赖孩子,来获取孩子对你的信赖。因为只有信赖你了,大家都处于平等地位了,孩子才会跟你交心。”
“嗯,就是这样。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帮助他建立自立的意识了。”
听完杏子的分析后,我当下做出一个决定,必须让沐沐尽快脱离婆婆的掌控。我无法改变婆婆的思想,但我能改变自己,我要自立起来。以前我总跟自己说,要努力工作,等我存够钱了,就换一间大房子,然后接沐沐回来住。但现在看来,这只是我的借口而已,我根本没想过要独立面对育儿问题,我一直在逃避。
再这样下去,沐沐迟早会被“糟蹋”成一个废人,成为只会依赖家长的啃老族,连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我不想这样,所以必须做出改变。沐沐是我的儿子,更是我的“朋友”!
此时,LUCY从取餐区回来,手中的碟子装满了小蛋糕。
“LUCY,怎么拿这么多呢?”
LUCY眨了眨她那双充满灵气的大眼睛,然后转头对着我说:
“这是我帮阿姨拿的。阿姨,这蛋糕给您。”
说罢,她给我递来一块黑色的。
“LUCY真……”
突然想起,杏子说过,不能老是称赞孩子。
“谢谢LUCY。你知道这是什么蛋糕吗?”
“知道啊!这是黑森林,LUCY最爱吃的,爸爸经常做给我吃。他做的黑森林蛋糕是全世界最好吃的!”
我的心莫名地揪了一下。
杏子摸了摸LUCY的头,然后笑着对我说。
“你别介意,这孩子爱吃蛋糕,每次都会拿一大堆回来。”
她似乎不想提起自己的丈夫,那我也没必要问。
“谢谢你,今天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杏子从包里翻出手机,点亮了屏幕。
“加个微信,以后多多交流育儿心得。”
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加了。
欢送晚会八点半准时开始。
我选了个角落的位置,打算静静地观看演出。
这晚会自然不能跟春晚或者跨年晚会相比,但其胜在氛围感,能给游客带来家一般的温暖。
此番出来游玩,我跟家里撒了个谎。原本是要到四川某大学出差学习一周,但我跟领导请了个假,于是便有了这次的行程。
我需要彻底放松一下,然后才能好好思考未来的路。
“妈妈,菊子阿姨在那,我们坐那边吧!”
看来,我安静的美梦要破灭了。
“菊子阿姨,你长得真美,我好像在哪见过你呢。”
我楞了一下,转头看向杏子。这孩子什么时候见过我了?
杏子神情自若,不漏半点痕迹。
“那当然啊,我们刚才吃饭的时候才见过她呀。”
LUCY还想继续说,却被杏子转移视线了。
“LUCY,快看,你最喜欢的变脸!”
我也只好放弃追问。
杏子?黄杏?好特别的名字……一个可爱的女生形象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原来是她!我只跟她见过一次面,她却把我记住了。
八年不见,她女儿都长这么大了。
“杏子姐,你好!”
这女人好像跟我挺熟一样,挽着我的手臂,一起走回了游轮。
“待会我们一起吃晚饭吧,好久不见了。”
我只好点了点头,毕竟盛情难却。
“嗯,待会见。”
我没有拿太多菜,一来我在减肥,二来是这里的菜有一半是辣的,我受不了。
LUCY则来回跑了四五趟,把整张桌子都给摆满了。看来她是一个小吃货,跟某人还真像。
“杏子姐,你女儿真乖。”
杏子笑了笑。
“她其实挺好动的,经常被老师点拨呢。”
这话我听懂了,她的意思是女儿其实挺调皮的,经常被老师投诉。但为了照顾女儿的感受,她故意换了另一种说法。
“我们家沐沐太调皮了,才上小学二年级,就已经管不住了。”
女人一旦聊起自己子女的问题,就会瞬间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连绵不断。
我把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苦闷一股脑地倾泻出来,差点把长江两岸都给淹没了。
杏子听完后,神情自若,淡然一笑。
“我自己本身也是一名小学教师,近几年累积了一些经验,或许能帮到你。”
我双眼一亮,仿佛遇见了救命恩人。
“谢谢杏子姐,我洗耳恭听呢。”
现代阿德勒心理学认为,问题行为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称赞的需求”。孩子渴望被称赞,所以会努力做到最好。但这里有一个温柔的陷阱,孩子的付出一旦得不到称赞,就会产生不满和气愤,如此一来,很快便会失去积极性。另一方面,当孩子能力不足时,为了获得称赞,就会去做一些作弊或者伪装之类的不良行为。所以,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表扬,而是要学会“尊重”,让他们明白即使自己不“特别”也是有价值的。
第二阶段是“引起关注”。当第一阶段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根本没有足够的勇气或耐性完成“能获得表扬的事”时,孩子便会想,“没关系,我能与众不同就行!”于是,他们便开始“干坏事”,以此获得关注。比起自己的存在被无视,被批评要好许多。
第三阶段是“权力斗争”。不服从任何人,反复挑衅,发起冲突,企图通过挑战来获得特权地位。常常表现为说脏话,谩骂老师和家长,甚至抽烟、偷盗,“无恶不作”。如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要退出他们设计好的圈套,不要与其纠缠……
第四阶段是“复仇”。当“权力斗争”并未获取胜利,他们便开始策划“复仇”。当渴望得到爱的欲望无法实现时,就会转向“憎恶”,但其最终目的仍是希望获得关注。
第五阶段是“证明无能”。此时,孩子已对人生绝望,打从心底厌恶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听完杏子的介绍后,我背脊一阵发凉。万一沐沐去到了第五阶段,那我真的连死的心都有了。
杏子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暖心地笑了笑。
“不用担心,大多数问题行为都能止步于第三阶段,所以在此之前我们要把问题解决掉。”
我松了一口气,连忙追问。
“那要怎么解决呢?”
“首先,我们不要批评孩子。”
“刚才说不能表扬,现在连批评也不行了?”
杏子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橙汁,然后继续说道:
“你认为批评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孩子停止不当行为,并让他知道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犯。”
“要实现这个目的,是否还有其他途径?”
我不假思索地说道:
“讲道理啊,每次我都想跟他讲道理,可他就是不听,最后只能吼了,简单直接明了。”
“那就对了,批评是最简单最粗暴的沟通方式,但同时也是最伤害人的。其实,这也反映出家长们不成熟的一面。”
我没有反驳,而是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当中。
“批评意味着地位的不平等,是家长们用以控制孩子的手段。他们不希望孩子与自己平起平坐。如此一来,孩子的人生就可以完全由家长操纵,还能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我这是在担心你!’。更有甚者,为了逃避责任,为了面子,为了不被孩子的失当行为所牵连,而对孩子大打出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力地点了点头。
“对对,我婆婆就是这样的人。我很担心沐沐会因此而产生童年阴影。”
杏子轻轻地摇了摇头。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我最担心的是,孩子无法自立。”
“这么小的孩子也需要独立?”
“嗯,独立是伴随人一生的课题。只有真正的独立了,不再受人际关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人才能获得幸福。”
这一点我非常认同,也许我自己也还没真正地独立起来。
“小孩子可能会认为,只要服从家长的安排,不再被打挨骂,就能锦衣玉食,生活无忧。久而久之,他就会变得不再积极思考问题,对待生活也是被动消极的。一旦遇到风浪,他就会手足无措,甚至一蹶不振。”
我开始有点明白了,难怪婆婆如此对待沐沐,但沐沐仍旧对她“死心塌地”。
“那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孩子独立起来?”
“嗯,菊子真聪明,一点就通。首先,要跟孩子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关系,即使他在撒谎,你也要信赖他。”
“那可不行,撒谎是不良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
杏子夹了一块回锅肉,放进我的碗里。
“边吃边聊,菜都要凉了。”
我心急如焚,只想尽快知道答案。
“其实,你刚才说的制止撒谎行为,属于信任的范畴。但信赖则不一样,它是无条件的,是与对方建立平等关系的桥梁。”
“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通过信赖孩子,来获取孩子对你的信赖。因为只有信赖你了,大家都处于平等地位了,孩子才会跟你交心。”
“嗯,就是这样。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帮助他建立自立的意识了。”
听完杏子的分析后,我当下做出一个决定,必须让沐沐尽快脱离婆婆的掌控。我无法改变婆婆的思想,但我能改变自己,我要自立起来。以前我总跟自己说,要努力工作,等我存够钱了,就换一间大房子,然后接沐沐回来住。但现在看来,这只是我的借口而已,我根本没想过要独立面对育儿问题,我一直在逃避。
再这样下去,沐沐迟早会被“糟蹋”成一个废人,成为只会依赖家长的啃老族,连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我不想这样,所以必须做出改变。沐沐是我的儿子,更是我的“朋友”!
此时,LUCY从取餐区回来,手中的碟子装满了小蛋糕。
“LUCY,怎么拿这么多呢?”
LUCY眨了眨她那双充满灵气的大眼睛,然后转头对着我说:
“这是我帮阿姨拿的。阿姨,这蛋糕给您。”
说罢,她给我递来一块黑色的。
“LUCY真……”
突然想起,杏子说过,不能老是称赞孩子。
“谢谢LUCY。你知道这是什么蛋糕吗?”
“知道啊!这是黑森林,LUCY最爱吃的,爸爸经常做给我吃。他做的黑森林蛋糕是全世界最好吃的!”
我的心莫名地揪了一下。
杏子摸了摸LUCY的头,然后笑着对我说。
“你别介意,这孩子爱吃蛋糕,每次都会拿一大堆回来。”
她似乎不想提起自己的丈夫,那我也没必要问。
“谢谢你,今天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杏子从包里翻出手机,点亮了屏幕。
“加个微信,以后多多交流育儿心得。”
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加了。
欢送晚会八点半准时开始。
我选了个角落的位置,打算静静地观看演出。
这晚会自然不能跟春晚或者跨年晚会相比,但其胜在氛围感,能给游客带来家一般的温暖。
此番出来游玩,我跟家里撒了个谎。原本是要到四川某大学出差学习一周,但我跟领导请了个假,于是便有了这次的行程。
我需要彻底放松一下,然后才能好好思考未来的路。
“妈妈,菊子阿姨在那,我们坐那边吧!”
看来,我安静的美梦要破灭了。
“菊子阿姨,你长得真美,我好像在哪见过你呢。”
我楞了一下,转头看向杏子。这孩子什么时候见过我了?
杏子神情自若,不漏半点痕迹。
“那当然啊,我们刚才吃饭的时候才见过她呀。”
LUCY还想继续说,却被杏子转移视线了。
“LUCY,快看,你最喜欢的变脸!”
我也只好放弃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