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麦田附近的农民由于毗邻经济繁荣的扬州城,因此,但凡是年轻一些的青壮劳力,皆去了扬州谋生计。

    所以,村中剩下的多是不愿离开故土的老弱之人,平日里只能依靠这些麦田生存。

    本来他们以为今年收成无望,只能忍饥挨饿,没想到村正突然挨家挨户告诉他们,来了个知府公子,将会从山上引水,帮助他们灌溉。

    众人皆很好奇,希冀着此事是真的,因此,他们都眼巴巴地望着山上,期待着潺潺水流从山而降。

    李琅带着众人一路前行,侍卫和捕快们经常进行体能训练,一路上全都面不改色。

    不一会,众人便到了瀑布处,大家看着面前奔流不息的瀑布,皆瞪大了双眼。他们在扬州城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未来过这个地方,更不知此处有瀑布。

    他们真是对李琅刮目相看,大家本以为大公子整日里游手好闲,不求上进,只会玩乐,没想到大公子却在附近溪流干枯之际,找到了此等妙处。

    他们都能想象,若此事做成了,大公子往日里的纨绔口碑定会大大逆转,也不知道,此事对于大公子来说,是喜还是忧?

    接下来,宋砚书给众人介绍了砍竹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将竹子从上往下劈开,众人听后,迅速行动起来。

    不一会,整个竹林里的砍伐声不绝于耳。

    侍卫和捕快们都按照宋砚书的要求,全部挑选些粗壮的竹子砍伐,待竹子倒后,他们便将竹子周身长出的枝枝丫丫劈掉,只留下中间的那根主干,然后从上至下劈成两半。

    由于人手众多,且个个都是好手,所以大家砍竹、劈竹很是麻利,不过须臾之间,劈好的半边竹子就垒了高高一堆。

    宋砚书看着堆积如山的竹子,估摸着大概够了,便让李琅安排人扛着处理好的竹子,根据她找好的坡度一一连接起来。

    从瀑布起点处,一根搭着一根,众人便见奔腾的瀑布甫一接触到竹子,瞬间变成了涓涓细流,乖巧地顺着他们搭建好的竹子一路往下。

    经过大家的努力,竹子从山顶到山脚蜿蜒而下,看起来颇为壮观。

    众人也随着搭建之路,从山上到了山脚,待大家出了山,便见到一群农民站在此处,似是在等候他们。

    而他们却不知道,农民们在山下站了许久,因为迟迟未见到村正说的水流,他们的脸上不禁流露出失望之情,就连一起等待的村正也都已经不抱希望了。

    就在农民们准备归家之时,却见一群人从山上下来,而随着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大家期盼已久的水流。

    农民们全都沸腾了,麦田灌溉问题有救了!

    不少人老泪纵横,就连村正,都控制不住地热泪盈眶,毕竟,他作为村正,实在无法见到这么多人没有收获。此时此刻,大家的感激之情全都溢于言表。

    村正率先上前,高喊道:“多谢李公子为我们解决灌溉难题!”

    说罢,村正就要低头俯身向李琅行跪拜大礼。

    李琅被村正的动作惊住了,他连忙伸出双手,一把扶住了将要下跪的村正,说道:“村正无需如此,这是我身为知府公子的应尽之责。”

    大家听到李琅这样说,皆感动得涕泗横流,在农民的心目中,一直知道李知府是为民的好官,没想到李公子也是如此地为民着想。

    宋砚书看着他们脸上既激动又感动的表情,内心触动,对农民来说,种地就是生存之本,若是不能丰收,便意味着食不果腹,只能咬紧牙关过日子。

    相信此举,定能让李琅得到附近百姓的夸赞,也可为他将来步入官场积攒下好名声。

    水流顺着农民们往日里挖好的水渠缓缓地流入了麦田,原本看起来有些萎靡不振的麦苗们终于如期浇上了孕穗水。

    如此,宋砚书相信进入拔节中后期的麦苗们定能提高成穗率,棵棵都会长成穗大粒多的样子。

    农民们看着自家小麦都喝上了水,脸上充斥着欣慰之情,他们的面容虽饱经沧桑,但两颗眼睛却是亮晶晶的,如同看着孩子般看着自己的麦田。

    李琅和宋砚书一直守候在麦田边,因为李琅要亲眼看见附近的麦田都浇上水,这样他才能放心把这些竹子收起来离开。

    一起跟来的侍卫和捕快看到此情此景,想着若是瀑布一直存在,下次再出现麦田附近溪流干涸的情况,还可用此方法为麦田浇水,这真是一件为民利民的好事。

    一时间,众人心思各异,没想到平日里斗鸡走狗的大公子,竟有一天能够为农民考虑,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他们看着李琅还是像过去一样丝毫未变的面容,突然觉得有些陌生。

    府衙中的侍卫和捕快,表面上全都听从李知府的命令,但其中也不乏有孟同知安插的人,今天来的人中,便有一人是孟同知的心腹,平日里对孟同知唯命是从。

    昨日晚间,德安亲自找上他,让他今天跟着陈武执行李知府的命令时,务必盯紧李琅的一举一动,待回去后如实告诉孟同知。

    此时,他看着李琅在农民们面前颇受爱戴、意气风发的样子,心中不禁五味杂陈,李琅做的这事同时为自己和李知府赢得了好名声,想来孟同知知道后,定然不会开心。

    既然是陈武拿着李知府的令牌带人前来,待麦田灌溉好后,李琅便让陈武带着众人离开此地回府衙复命,他和陈东留了下来。

    临走之时,李琅对陈武交待道:“陈武,雅正书院的假期马上结束,我不回扬州了,此间事了,我会直接回书院,你向父亲复命后,便去书院等我。”

    “是,属下听公子安排。”说罢,陈武便带着众人原路返回。

    众人走后,李琅对宋砚书感慨道:“砚书,你有这样的才华,不应该埋没在锦绣阁。若你实在不愿花费时间读书去参加科考,我也可举荐你在府衙做事。以你之能,定会造福百姓。”

    虽宋砚书以前和李琅说过从商的想法,但李琅仍不死心,依然想让宋砚书放弃此等想法。

    宋砚书抱拳道:“李兄,人各有志。李兄的美意,砚书心领了,不过砚书心意已决,李兄日后若有差遣,凡是砚书力所能及之事,砚书定不会推辞。”

    罢了,李琅见宋砚书如此坚决,也知自己说的再多也没用,便说道:“那好,若是你改变主意,随时可来找我。”

    “多谢李兄。”宋砚书感谢道。

    李琅接着说道:“砚书,既如此,我和陈东现下将你送回锦绣阁。”

    宋砚书想着若是自己回去,从此地到锦川镇颇费时间,于是,她说道:“那便麻烦李兄了。”

    李琅面上一派轻松:“若不是你,灌溉问题可能难以解决,送你回去是小事一桩。”

    李琅爽快地上马,坐在高处看着宋砚书被日光照耀的脸,一时竟觉得有些晃眼,他定了定神思,伸出了手。

    宋砚书坐在李琅身后,一声“驾——”,三人便离开了此地。

    却说另一边的侍卫和捕快们回到扬州城复命后,皆回到各自岗位上各司其职。

    但唯有一人,与孟同知的小厮德安见了面,将在山上的所见所闻一字不落地说与了德安。

    德安听后,掩不住脸上的惊讶,似是要确认:“当真?”

    此人点点头,说道:“千真万确。”

    德安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他要立刻将此事汇报给大人。

    德安将李琅在山上的所作所为告诉了孟同知,孟同知听罢,心中讶然:“此事皆是李琅一人所为?”

    “大人,李公子身边跟着一个宋公子,这取水之法是他想出来的。但府中跟去的侍卫和捕快,没有一个人曾经见过这位宋公子。”德安继续禀告道。

    “哦,这就奇了?”孟同知笑容满面地望着德安,德安看到后立刻头皮发麻,因为他知道这是大人发怒的前兆。

    于是,德安立刻很有眼色地说道:“大人,小人马上去查,定将这位来路不明的宋公子查个水落石出!”

    而最近日子才安稳下来的宋砚书,并不知自己又在暗中得罪一人!

章节目录

大司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青枝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枝雨并收藏大司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