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汉正文卷第四百二十三章二擒二纵世之良谋由于内心中充满了惊慌,雍闿奔逃的速度十分之快。
不久之后雍闿及他的几名亲随便跃过了幽深密林,来到了一处广袤的空地之上。
在这处空地上,正停留着数千枕戈待旦的精兵。
这数千精兵正是雍闿的嫡系部队,而雍闿之所以将嫡系部队放置在此处,为的本来是在汉军大营产生营啸后,他好趁机率军将汉军大营一举拿下。
可原本在雍闿看来天衣无缝的计划,现在在得知汉军早有准备之后,一切都变得是那么可笑。
见雍闿的身影显现,率领这数千叛军的雍闿族人马上迎了上来。
雍闿族人本来还以为雍闿是亲自来向他下达进攻命令的,只是他的询问话语还未说出口,便得到了雍闿严厉的眼神。
在严厉眼神的震慑下,雍闿族人自然不敢再擅自询问。
而在回到己方大军的阵列中后,雍闿动荡不安的内心稍微平复了一些。
雍闿并未对他的族人解释些什么,他马上发出撤军的命令。
孟获已经没救了,现在雍闿想的是要如何保全他在当世的安身立命之本。
谁知道那个未卜先知的诸葛亮,会不会乘胜追击他。
在高挂当空的明月的照耀下,只见有数千叛军在一位将领的带领下,如他一般慌不择路地朝着后方不断退却。
那狼狈无序的模样,直引得人发笑。
这便是那瞧不起诸葛亮的雍大将军呢。
在雍闿率领着己方叛军返回大营的时候,被五花大绑的孟获正被汉军押着跪倒在诸葛亮的身前。
这一幕,让诸葛亮周围的汉将感觉有种似曾相识之感。
诸葛亮看着跪在他身前的孟获,一时之间并未有所话语。
而在诸葛亮沉默的时候,孟获更是不敢发出一点声响——他知道现在自己的小命,就在诸葛亮的手中拿捏着。
可是长久的沉默,让孟获心中的忐忑情绪愈发浓厚。
最后养气功夫不行的他实在忍耐不住,他微微抬起头看向高坐身前的诸葛亮,口中瓮声瓮气的试探道:
“获今为友人所害,不幸被丞相所擒,要杀要剐,任凭丞相决断。
只是获有一所求,希望丞相能放过我那三千儿郎。”
听到孟获的话语后,在列的一众汉将觉得颇为好笑。
孟获第一次被擒时,说是为了亲情。
今次被擒后,又说是被友人所误。
反正无论怎么样,他被擒都不是因为他技不如人咯。
不过孟获的话也体现了他爱护士卒的性格特征。
而孟获展现出的这点性格特征,也让在列的一些汉将对他这个蛮王改观了不少。
相比于诸位汉将心中的各有想法,诸葛亮在听完孟获的话后,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决断。
诸葛亮开口朗声对孟获问道:“从你的话语中,你貌似对吾的二次擒拿并不服气?”
见诸葛亮询问起这点,孟获直接点头承认。
“获今夜失手被擒,非战之罪。”
孟获说这句话时那一副理所当然的神色,又让一众汉将觉得十分可笑。
可诸葛亮并未发笑,他只是紧盯着孟获,对着他接着问道:“若吾再将你放归,你当如何?”
当诸葛亮的这句话说出来后,不止孟获诧异的瞪大了他铜铃般的双眼,就是一众汉将脸上也纷纷浮现不解之色。
有好几位汉将已经想着出身劝阻诸葛亮。
可是他们的举动,却被诸葛亮轻轻摆手所阻止。
在阻止诸将想要劝阻的举动后,诸葛亮淡淡看着孟获,想着从他的口中得到他的回答。
在诸葛亮的注视之下,性情豪爽的孟获在巨大的惊诧之后,很快就给出了他的回答:“当整兵与丞相再战。”
以孟获的智慧,他真的很难明白诸葛亮为何再次想放过他。
不过以他的性格,他也不会想着刻意去欺瞒诸葛亮。
孟获不知道的是,尽管他两次被诸葛亮所擒,但在他的心中已渐渐对诸葛亮产生敬意。
听到孟获情理之中的回答,诸葛亮的脸上方才流露出笑容。
“你倒实诚。”
在说完这句话后,诸葛亮挥手示意一旁的士卒为孟获解绑。
从他的这副举动可以看出,他说要再次释放孟获,绝不是信口开河。
当汉军为孟获解绑之后,诸位汉将眼中的不解之色几乎要溢出眼眶,而孟获也没好到哪里去。
在身体重新获得自由后,他整个人的脑袋都是懵懵的。
二擒二纵,这样的仗别说他没打过,听都没听过。
在让士卒为孟获解绑之后,诸葛亮似乎觉得这还不足以展现他的仁义,于是他便对着一旁的杨仪下令道:
“待送孟获出营后,也将他的三千儿郎放离吧。”
诸葛亮的这个命令,更让杨仪及一众汉将心中的劝阻之心大盛。
就算诸葛亮释放孟获有着深层不为人知的考量,但他现在释放那三千彝军又是何用意?
一个孟获或许不足为惧,但三千彝军可是一股足够令汉军感到头疼的军事力量呀。
在心中的浓厚不解之下,诸将纷纷将目光看向赵云。
目前在南征大军中,赵云是除诸葛亮、于禁之外地位最高的大将。
而于禁地位虽高,身份却颇为敏感,所以这时候只有赵云有可能劝的动诸葛亮。
可面对诸将投来的求请目光,年逾五十的赵云好似没看到一般。
这倒不是赵云老眼昏花了,只是赵云本能的不想搭理那些目光。
诸将想劝阻诸葛亮,无非是看不明白诸葛亮的举动,说实话赵云也看不懂。
可赵云与诸将不同的是,作为刘备元从大将的他,可是很早以前就见过诸葛亮的神奇之处。
就例如现在为世人所知的《隆中对》。
当年当诸葛亮第一次向刘备阐述《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时,除了刘备,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诸葛亮是在痴心妄想,夸夸其谈。
但后面刘备的发展,却让一众当年嘲讽诸葛亮的人,脸上齐齐挨了一巴掌。
有着这种经历的赵云懂得一个道理,那便是他不需要看的懂诸葛亮的布置,只需要听从就好。
毕竟年纪越大,脸面越重要,他可不想再被打脸了。
而在赵云不出身劝阻的情况下,饶是有许多汉将心中十分不解诸葛亮二放孟获的打算,但面对着已经在汉军中建立起威望的诸葛亮,诸位汉将还是没有一人胆敢出来劝阻。() ()
诸葛亮在对杨仪下达完命令之后,又对着孟获言道:“事不过三,今我对你二擒二纵已经是仁至义尽。
若你下次再被我擒拿还是不降的话,你断然再难以活着离开我军大营。”
诸葛亮的话语中透露出慎重的语气。
孟获在听到诸葛亮的这番话后,脸上浮现不服气的神色。
这丞相品德犹如山岳般沉重,可是也太过小瞧他了。
二擒二纵已经是奇耻大辱,哪能再被他擒第三次?
若自己真能被诸葛亮再擒第三次,不用诸葛亮说,他自己就会对诸葛亮叩头臣服,绝不再叛。
由于感觉自己被诸葛亮看轻了,心中有些不平的孟获在对着诸葛亮拱手后,口中并未说什么感谢的话语,便大步迈出了大帐之外。
待孟获离开大帐之后,诸葛亮看着帐内一众不解他深意的将领,大笑着问道:
“诸卿可是以为我太过托大?”
在诸葛亮的这句问话出来后,并没有将领回答诸葛亮。
只是有时沉默,已然是一种最好的回答。
面对着诸将的不解,诸葛亮不再隐瞒他心中的谋划,开口对着诸将说道:
“在我军南征之前,我曾写信询问过梁州牧,他有何计略可败南中叛军。
梁州牧对我献上了“分而化之”的计策。
刚才在我军擒获三千彝军后,我已寻一二彝军询问今夜彼等夜袭的大致由来。
从那些彝军的口中可知,今夜夜袭之策乃是由雍闿所献,然如今诸将可见雍闿此人在何方?
既献夜袭之策,却在友军陷入重围之时,果断临阵脱逃,由此足可见叛军诸部并非是一条心。
我料那雍闿在逃离之时,心中断定孟获必无活路。
当此时,若我将孟获放归为敌营,雍闿与高定将会如何看待孟获?
他们是会认为我愚不可及纵虎归山,还是会认为孟获已经变节,成为我军内应了呢?”
当诸葛亮的这两句问话落入在场汉将的耳中后,在场汉将的脸上皆浮现了思索之色。
有些反应快的汉将,脸上则是出现了喜色。
那两句看似是有两个可能的疑问句,但实际上却是陈述句。
陈述着一个只要是常人,都会认为的事实。
二擒二纵,古往今来从未有过。
更何况从常理上来说,诸葛亮是平叛的汉军主帅,而孟获是在地方上造反的叛军首领。
从身份上来说,诸葛亮与孟获是天然对立,甚至于应该是不死不休的。
可就是在这样不可调和的身份之间,却发现了二擒二纵这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高定与雍闿又怎么不会对孟获起疑呢?
要知道他们之间本就是以利益结合在一起的盟友关系,这种关系根本就不稳固。
而既然是身为叛军一方,那肯定是小心谨慎的。
只要高定与雍闿一旦对孟获起疑,那么他们势必会对孟获做出相应的防备举动。
甚至他们之间直接有可能发生火拼。
而一旦敌军之间发生规模大的火拼,那么汉军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现在诸将才明白,为何诸葛亮也要将孟获的三千彝军放回。
既然诸葛亮是抱着让敌军火拼的打算,那么当然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孟获的军事力量。
不然要是将孟获孤身一人放回邛都县,高定与雍闿轻易就可除去孟获,那样还怎么让敌军发生火拼呢?
二擒二纵,乃是一个阳谋。
雍闿与高定不难看出这可能是诸葛亮的离间之计,但就算他们看出来了,他们敢去冒这个险吗?
最重要的是,从表面上看二擒二纵都是诸葛亮仁义无双的表现,也是大汉身为华夏正朔展现在世人眼前的一种气度。
我想对敌人施行仁义,可敌人自己要火拼,关我天朝正兵什么事?
从始至终,我大汉天兵都是代表正义的一方。
世人常言实利与虚名,二者不可兼得,例如当年的曹操便是不幕虚名只取实利的代表人物。
可在诸葛亮这里,好似这一点常识却不再是常识。
实利与虚名,诸葛亮都可以用他的智慧得到。
在明白诸葛亮的全盘谋划后,诸将心中纷纷对诸葛亮浮现佩服至极的想法。
诸将在杨仪的带领下,尽皆脸露佩服的对着诸葛亮一拜,口中臣服地赞叹道:“丞相英明。”
而面对诸将的拜服,诸葛亮脸上却没有浮现自得之色,他对着帐内的诸将言道:
“诸卿下去好好整训士卒,不出三日,越嶲叛乱可定也。”
诸葛亮的话语中,透露出强大的自信。
诸葛亮没有食言,当孟获走出汉军大营后不久,他便见到他的三千儿郎,正在从汉军大营中被陆续放出。
汉军不仅没有伤害三千彝军的性命,甚至连他们的武器都未收缴。
这倒是让孟获心中对诸葛亮又高看了一层。
不过作为被二擒二纵的一方,孟获心中却有着难以掩饰的失落与羞耻感。
不止他有这种感受,就是他的三千儿郎在被放出汉军大营之后,也一个个垂头丧气的。
昨夜他们的情绪有多高涨,他们现在心中的失落与羞耻感就有多强。
这叫打的什么仗呀!
见自己的三千儿郎情绪都不高,孟获一时之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他只想着先带这三千彝军返回邛都城内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归心似箭的孟获很快就带着三千彝军回到了邛都城的不远处。
而孟获及他的三千儿郎逃出生天的情报,也很快被送到了雍闿与高定手中。
当得知这个情报的时候,雍闿还在与高定正在争论着。
他们是为昨夜的战败争论,可雍闿与高定本就语言不通,所以他们的争论纵使持续很久也未得出一个定论。
可就在这时,雍闿与高定得知了孟获平安归来的消息。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雍闿与高定的心中齐齐浮现一种荒谬至极的感觉。
特别是在知道孟获的大军毫发无伤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
诸葛亮是在将他们二人,当做傻子吗?
不久之后雍闿及他的几名亲随便跃过了幽深密林,来到了一处广袤的空地之上。
在这处空地上,正停留着数千枕戈待旦的精兵。
这数千精兵正是雍闿的嫡系部队,而雍闿之所以将嫡系部队放置在此处,为的本来是在汉军大营产生营啸后,他好趁机率军将汉军大营一举拿下。
可原本在雍闿看来天衣无缝的计划,现在在得知汉军早有准备之后,一切都变得是那么可笑。
见雍闿的身影显现,率领这数千叛军的雍闿族人马上迎了上来。
雍闿族人本来还以为雍闿是亲自来向他下达进攻命令的,只是他的询问话语还未说出口,便得到了雍闿严厉的眼神。
在严厉眼神的震慑下,雍闿族人自然不敢再擅自询问。
而在回到己方大军的阵列中后,雍闿动荡不安的内心稍微平复了一些。
雍闿并未对他的族人解释些什么,他马上发出撤军的命令。
孟获已经没救了,现在雍闿想的是要如何保全他在当世的安身立命之本。
谁知道那个未卜先知的诸葛亮,会不会乘胜追击他。
在高挂当空的明月的照耀下,只见有数千叛军在一位将领的带领下,如他一般慌不择路地朝着后方不断退却。
那狼狈无序的模样,直引得人发笑。
这便是那瞧不起诸葛亮的雍大将军呢。
在雍闿率领着己方叛军返回大营的时候,被五花大绑的孟获正被汉军押着跪倒在诸葛亮的身前。
这一幕,让诸葛亮周围的汉将感觉有种似曾相识之感。
诸葛亮看着跪在他身前的孟获,一时之间并未有所话语。
而在诸葛亮沉默的时候,孟获更是不敢发出一点声响——他知道现在自己的小命,就在诸葛亮的手中拿捏着。
可是长久的沉默,让孟获心中的忐忑情绪愈发浓厚。
最后养气功夫不行的他实在忍耐不住,他微微抬起头看向高坐身前的诸葛亮,口中瓮声瓮气的试探道:
“获今为友人所害,不幸被丞相所擒,要杀要剐,任凭丞相决断。
只是获有一所求,希望丞相能放过我那三千儿郎。”
听到孟获的话语后,在列的一众汉将觉得颇为好笑。
孟获第一次被擒时,说是为了亲情。
今次被擒后,又说是被友人所误。
反正无论怎么样,他被擒都不是因为他技不如人咯。
不过孟获的话也体现了他爱护士卒的性格特征。
而孟获展现出的这点性格特征,也让在列的一些汉将对他这个蛮王改观了不少。
相比于诸位汉将心中的各有想法,诸葛亮在听完孟获的话后,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决断。
诸葛亮开口朗声对孟获问道:“从你的话语中,你貌似对吾的二次擒拿并不服气?”
见诸葛亮询问起这点,孟获直接点头承认。
“获今夜失手被擒,非战之罪。”
孟获说这句话时那一副理所当然的神色,又让一众汉将觉得十分可笑。
可诸葛亮并未发笑,他只是紧盯着孟获,对着他接着问道:“若吾再将你放归,你当如何?”
当诸葛亮的这句话说出来后,不止孟获诧异的瞪大了他铜铃般的双眼,就是一众汉将脸上也纷纷浮现不解之色。
有好几位汉将已经想着出身劝阻诸葛亮。
可是他们的举动,却被诸葛亮轻轻摆手所阻止。
在阻止诸将想要劝阻的举动后,诸葛亮淡淡看着孟获,想着从他的口中得到他的回答。
在诸葛亮的注视之下,性情豪爽的孟获在巨大的惊诧之后,很快就给出了他的回答:“当整兵与丞相再战。”
以孟获的智慧,他真的很难明白诸葛亮为何再次想放过他。
不过以他的性格,他也不会想着刻意去欺瞒诸葛亮。
孟获不知道的是,尽管他两次被诸葛亮所擒,但在他的心中已渐渐对诸葛亮产生敬意。
听到孟获情理之中的回答,诸葛亮的脸上方才流露出笑容。
“你倒实诚。”
在说完这句话后,诸葛亮挥手示意一旁的士卒为孟获解绑。
从他的这副举动可以看出,他说要再次释放孟获,绝不是信口开河。
当汉军为孟获解绑之后,诸位汉将眼中的不解之色几乎要溢出眼眶,而孟获也没好到哪里去。
在身体重新获得自由后,他整个人的脑袋都是懵懵的。
二擒二纵,这样的仗别说他没打过,听都没听过。
在让士卒为孟获解绑之后,诸葛亮似乎觉得这还不足以展现他的仁义,于是他便对着一旁的杨仪下令道:
“待送孟获出营后,也将他的三千儿郎放离吧。”
诸葛亮的这个命令,更让杨仪及一众汉将心中的劝阻之心大盛。
就算诸葛亮释放孟获有着深层不为人知的考量,但他现在释放那三千彝军又是何用意?
一个孟获或许不足为惧,但三千彝军可是一股足够令汉军感到头疼的军事力量呀。
在心中的浓厚不解之下,诸将纷纷将目光看向赵云。
目前在南征大军中,赵云是除诸葛亮、于禁之外地位最高的大将。
而于禁地位虽高,身份却颇为敏感,所以这时候只有赵云有可能劝的动诸葛亮。
可面对诸将投来的求请目光,年逾五十的赵云好似没看到一般。
这倒不是赵云老眼昏花了,只是赵云本能的不想搭理那些目光。
诸将想劝阻诸葛亮,无非是看不明白诸葛亮的举动,说实话赵云也看不懂。
可赵云与诸将不同的是,作为刘备元从大将的他,可是很早以前就见过诸葛亮的神奇之处。
就例如现在为世人所知的《隆中对》。
当年当诸葛亮第一次向刘备阐述《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时,除了刘备,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诸葛亮是在痴心妄想,夸夸其谈。
但后面刘备的发展,却让一众当年嘲讽诸葛亮的人,脸上齐齐挨了一巴掌。
有着这种经历的赵云懂得一个道理,那便是他不需要看的懂诸葛亮的布置,只需要听从就好。
毕竟年纪越大,脸面越重要,他可不想再被打脸了。
而在赵云不出身劝阻的情况下,饶是有许多汉将心中十分不解诸葛亮二放孟获的打算,但面对着已经在汉军中建立起威望的诸葛亮,诸位汉将还是没有一人胆敢出来劝阻。() ()
诸葛亮在对杨仪下达完命令之后,又对着孟获言道:“事不过三,今我对你二擒二纵已经是仁至义尽。
若你下次再被我擒拿还是不降的话,你断然再难以活着离开我军大营。”
诸葛亮的话语中透露出慎重的语气。
孟获在听到诸葛亮的这番话后,脸上浮现不服气的神色。
这丞相品德犹如山岳般沉重,可是也太过小瞧他了。
二擒二纵已经是奇耻大辱,哪能再被他擒第三次?
若自己真能被诸葛亮再擒第三次,不用诸葛亮说,他自己就会对诸葛亮叩头臣服,绝不再叛。
由于感觉自己被诸葛亮看轻了,心中有些不平的孟获在对着诸葛亮拱手后,口中并未说什么感谢的话语,便大步迈出了大帐之外。
待孟获离开大帐之后,诸葛亮看着帐内一众不解他深意的将领,大笑着问道:
“诸卿可是以为我太过托大?”
在诸葛亮的这句问话出来后,并没有将领回答诸葛亮。
只是有时沉默,已然是一种最好的回答。
面对着诸将的不解,诸葛亮不再隐瞒他心中的谋划,开口对着诸将说道:
“在我军南征之前,我曾写信询问过梁州牧,他有何计略可败南中叛军。
梁州牧对我献上了“分而化之”的计策。
刚才在我军擒获三千彝军后,我已寻一二彝军询问今夜彼等夜袭的大致由来。
从那些彝军的口中可知,今夜夜袭之策乃是由雍闿所献,然如今诸将可见雍闿此人在何方?
既献夜袭之策,却在友军陷入重围之时,果断临阵脱逃,由此足可见叛军诸部并非是一条心。
我料那雍闿在逃离之时,心中断定孟获必无活路。
当此时,若我将孟获放归为敌营,雍闿与高定将会如何看待孟获?
他们是会认为我愚不可及纵虎归山,还是会认为孟获已经变节,成为我军内应了呢?”
当诸葛亮的这两句问话落入在场汉将的耳中后,在场汉将的脸上皆浮现了思索之色。
有些反应快的汉将,脸上则是出现了喜色。
那两句看似是有两个可能的疑问句,但实际上却是陈述句。
陈述着一个只要是常人,都会认为的事实。
二擒二纵,古往今来从未有过。
更何况从常理上来说,诸葛亮是平叛的汉军主帅,而孟获是在地方上造反的叛军首领。
从身份上来说,诸葛亮与孟获是天然对立,甚至于应该是不死不休的。
可就是在这样不可调和的身份之间,却发现了二擒二纵这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高定与雍闿又怎么不会对孟获起疑呢?
要知道他们之间本就是以利益结合在一起的盟友关系,这种关系根本就不稳固。
而既然是身为叛军一方,那肯定是小心谨慎的。
只要高定与雍闿一旦对孟获起疑,那么他们势必会对孟获做出相应的防备举动。
甚至他们之间直接有可能发生火拼。
而一旦敌军之间发生规模大的火拼,那么汉军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现在诸将才明白,为何诸葛亮也要将孟获的三千彝军放回。
既然诸葛亮是抱着让敌军火拼的打算,那么当然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孟获的军事力量。
不然要是将孟获孤身一人放回邛都县,高定与雍闿轻易就可除去孟获,那样还怎么让敌军发生火拼呢?
二擒二纵,乃是一个阳谋。
雍闿与高定不难看出这可能是诸葛亮的离间之计,但就算他们看出来了,他们敢去冒这个险吗?
最重要的是,从表面上看二擒二纵都是诸葛亮仁义无双的表现,也是大汉身为华夏正朔展现在世人眼前的一种气度。
我想对敌人施行仁义,可敌人自己要火拼,关我天朝正兵什么事?
从始至终,我大汉天兵都是代表正义的一方。
世人常言实利与虚名,二者不可兼得,例如当年的曹操便是不幕虚名只取实利的代表人物。
可在诸葛亮这里,好似这一点常识却不再是常识。
实利与虚名,诸葛亮都可以用他的智慧得到。
在明白诸葛亮的全盘谋划后,诸将心中纷纷对诸葛亮浮现佩服至极的想法。
诸将在杨仪的带领下,尽皆脸露佩服的对着诸葛亮一拜,口中臣服地赞叹道:“丞相英明。”
而面对诸将的拜服,诸葛亮脸上却没有浮现自得之色,他对着帐内的诸将言道:
“诸卿下去好好整训士卒,不出三日,越嶲叛乱可定也。”
诸葛亮的话语中,透露出强大的自信。
诸葛亮没有食言,当孟获走出汉军大营后不久,他便见到他的三千儿郎,正在从汉军大营中被陆续放出。
汉军不仅没有伤害三千彝军的性命,甚至连他们的武器都未收缴。
这倒是让孟获心中对诸葛亮又高看了一层。
不过作为被二擒二纵的一方,孟获心中却有着难以掩饰的失落与羞耻感。
不止他有这种感受,就是他的三千儿郎在被放出汉军大营之后,也一个个垂头丧气的。
昨夜他们的情绪有多高涨,他们现在心中的失落与羞耻感就有多强。
这叫打的什么仗呀!
见自己的三千儿郎情绪都不高,孟获一时之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他只想着先带这三千彝军返回邛都城内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归心似箭的孟获很快就带着三千彝军回到了邛都城的不远处。
而孟获及他的三千儿郎逃出生天的情报,也很快被送到了雍闿与高定手中。
当得知这个情报的时候,雍闿还在与高定正在争论着。
他们是为昨夜的战败争论,可雍闿与高定本就语言不通,所以他们的争论纵使持续很久也未得出一个定论。
可就在这时,雍闿与高定得知了孟获平安归来的消息。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雍闿与高定的心中齐齐浮现一种荒谬至极的感觉。
特别是在知道孟获的大军毫发无伤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
诸葛亮是在将他们二人,当做傻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