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汉正文卷第四百五十章坦诚布公青山埋骨不忿的情绪之后,吴懿心中便开始快速权衡起利弊。

    其实从个人过往来说,吴懿并非是如关羽、张飞那般的纯臣。

    背叛这种事,吴懿并不是第一次做了,否则当年刘备又岂会那么容易打到成都城下。

    这也是在有曹仁的例子之前的情况下,曹洪还会写这封信给吴懿的最大原因。

    吴懿有着当世子弟的显著风格——识时务。

    吴懿的这种风格从当初与糜旸的争斗中,便可清晰的体现出来。

    可吴懿是喜欢识时务不错,不代表他连基本的分析利害都不会。

    曹洪还以为梁州是如曹魏那般,一军主将执掌全部大权的军队格局吗?

    在糜旸的军制改革之下,他已经从制度方面,基本上杜绝了有以下克上情况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吴懿纵是想投降献关,也是没办法的。

    更何况别看曹洪信中说得梁州面临多危险的局势,可吴懿却知道,当下的梁州局势是危急,但尚未到倾覆的时候。

    局势尚未完全明朗,就断然抛弃已经在大汉中获得的荣耀地位,这种事吴懿干不出来。

    在快速的在心中权衡利弊之后,吴懿的心中已经做出决断。

    可随后吴懿开口说出的话,却让任祥感到颇为满意。

    “使者远道而来,不如先下去歇息。

    曹骠骑口中说的会战一事,吾会多加思量。”

    吴懿是老谋深算的人,刚才他在看曹洪来信的过程中,尽管心情起伏巨大,但他的脸色表现的却很正常。

    再加上曹洪信的内容,当下只有吴懿与任祥二人知道。

    在座的人之中不能说对那封信没有好奇,但在不确切知道信笺内容的情况下,还远远谈不上对吴懿产生怀疑。

    毕竟吴懿口中已经说出了曹洪的来信是在向他“宣战”,两军对阵,一军主将派使者向另一军使者写信宣战,也是很寻常的事。

    而任祥在听到吴懿的话后,则自然会感到高兴。

    因为知道一切内情的他,从吴懿的口中听出了考虑的意味。

    若非有意,又何必在诸将面前,遮掩这封来信的真实内容。

    若非有意,又何必口中尊称曹洪为曹骠骑?

    要知道目前在汉魏双方之间,由于天然敌对的关系,两方的大臣在明面上都不承认对方的正统性的。

    高兴之余的任祥,当然对吴懿的安排没有抗拒。

    等任祥离开大帐中后,吴懿便解散了这次议会。

    诸将离开之际,吴懿单单留下了从弟吴班。

    等大帐内只剩下吴懿与吴班之后,吴懿便将手中的曹洪来信交给吴班观看。

    吴班本来还以为这封信的内容,是如他兄长所说的一般,是一封宣战来信。

    可是当他看完信中的内容之后,他的脸上立即浮现恐慌之色。

    下意识的吴班就劝吴懿道:“兄长不要曹洪狗贼所蛊惑!”

    “献关投诚之事,万万不可!”

    吴班虽然在当初不满糜旸的做法,认为糜旸太过霸道。

    但这说到底,吴班当初对糜旸的不满,更多的是因为不愿意吴氏一族在梁州的权柄被削,吴班对大汉,对刘备并无不满。

    况且后来糜旸在彻底掌权后,也并未对吴氏一族赶尽杀绝,反而是时有重用,在过去的时日中,吴班也逐渐认识到糜旸手段之厉害。

    所以说若说吴班对糜旸有不满是真的,但他心中并没有背叛糜旸的念头。

    见吴班看到这封信后的内容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吴懿心中的不忿情绪再次涌起。

    看来不怪曹洪看低他,就连吴班这种至亲心腹都如此,何况曹洪一个外人?

    吴懿整张脸都拉了下来,他呵斥吴班道:“你在胡言乱语什么,我岂是忘恩负义之辈。”

    吴懿先鲜明的摆出了自己的态度,然后他再问询吴班道:“虽然我不会投诚逆魏,但若今日之事被法邈知道,他难免不会心中起疑。”

    之所以吴懿与吴班皆不愿背叛糜旸,除去以上那些原因之外,还因为法邈目前是阳平关的副将。

    之前糜旸在率军离开南郑后,原本是打算让法邈留守南郑。

    可后来糜旸听说马超率军进入武都,他便转变想法,下令任命法邈为阳平关之副将。

    吴懿不知道糜旸突然委任法邈为阳平关副将,他的意图中是否存在着防范自己这一点。

    可以当下阳平关内的局势来看,只要有法邈在一日,他吴懿就没办法做出损害糜旸利益的事。

    最重要的是,今日之事,他可以瞒得住其他人,一旦被法邈知道,法邈是可能会起疑心的。

    所以吴懿才想着留下吴班,一同商议这件事。

    面对吴懿的询问,吴班一下子也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法邈自邓贤一事后,便与他们之间结下了嫌隙,这让法邈很难在天然上选择相信吴懿。

    就在吴懿与吴班兄弟二人苦思冥想,该如何让法邈信任他们的时候,帐外有亲信来报,说是法邈正率人朝主帐赶来。

    法邈的到来,让吴懿与吴班二人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向日葵来了。

    法邈是刚刚才回到军营内的。

    法邈当初被糜旸派来阳平关后,他为了保证阳平关的安全,这半月来就一直带着亲随视察阳平关内外的城防。

    每日他都是日出即出,日落方回,今日既然也不例外。

    所以在刚才的诸将议事中,法邈并不在场。

    可是当他刚刚回到军营中后,一位方才参与议事的亲信,便将曹洪使者来访的事告知给了法邈。

    法邈在听完这件事后,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不对。

    若真如亲信所说,曹洪的来信只是宣战的话,吴懿在收下宣战的信后,就可让任祥离去,他又何必留下任祥在营中暂住?

    这点不合情理之处,让法邈不得不对吴懿起疑。

    于是法邈还未来得及休息,便立即带着一众亲信,朝着吴懿的大帐赶来。

    在法邈来到吴懿大帐外的时候,他惊奇的发现,吴懿竟然提早在帐外等着他。

    看来吴懿是提前知道他到来的消息了。

    不过这也正常,在大军中,谁还没几个亲信呢?

    这时天色已经全黑,圆月高挂于黑漆漆的深空之上,明亮的月光正透过万里之遥,照射在吴懿脚下的地面上。

    圆月如盘,明亮的月光这一刻在吴懿的脚下,正好形成了一个圆环。

    而在见到法邈之前,吴懿虽因为心中的不平静,不断地在原地踱步。

    但他却没发现的是,不管他在如何原地踱步,他终究未曾踏出脚下的圆环一步。

    画地为牢,便是当下吴懿内心的真实写照。() ()

    法邈的到来很快被吴懿所注视到,见法邈身后跟着的那几位掌着兵权的将率,吴懿的脸上勉强挤出几分笑容。

    他为何要在帐外见法邈,为的不就是不让法邈心有顾虑吗?

    古往今来,帐内伏兵袭杀的案例,实在是数不胜数。

    在法邈来到身前几步后,吴懿主动邀请法邈道:“别驾可有闲心,与吾一同散会步?”

    面对吴懿的邀请,法邈思考了下便答应了他。

    周围皆是他的亲信,只要在帐外,倒也不怕吴懿有不轨的想法。

    而且吴懿想与他独处,想来是有要事与他私下说。

    法邈很快就走动吴懿并肩的地方,随后随着吴懿的步伐,一同在帐外的广阔空地上散起步来。

    “今日曹洪的信,内容并非是宣战,而是来诱降于我的。

    我之所以不当众告知诸将真相,只是不想无端引起猜疑。”

    还未走出几步,吴懿便对法邈说出了真相。

    并且他还坦然地将曹洪的来信,从怀中掏出交给法邈观看。

    听完吴懿的话,并在看到信中的内容后,法邈眼神一眯。

    当心中的猜测为真,法邈不至于太过震惊,但这件事也让他感到十分棘手。

    棘手的便是,吴懿的真实态度。

    见法邈的步伐有略微停顿,吴懿马上又紧接着说道:

    “我既无反心,亦无反的能力,这一点曹洪不知道,别驾应当清楚的很。”

    吴懿知道若只是苍白的言语解释,以他的过往,法邈是很难相信他的说辞的。

    可若是将客观无奈讲清楚,那么法邈自然会相信。

    果然法邈在听完吴懿的话后,脚下重新跟上了吴懿的速度。

    在说完自己的态度之后,吴懿仿佛自言自语般继续说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世人都知道的道理。

    可世人都会因为旁人的所作所为,而难以对他再怀抱十足信任,这点我心中自是十分清楚。

    当初在南郑,我心中的确对州牧的手段有些不满,可那日在阅兵高台上,我已然向州牧臣服,非如此,州牧又岂会授我驻守阳平关之重任?

    曹洪来信,或是真心劝降,但亦可能是离间之计,当年马孟起便是败于此计,还望别驾于这一点上对我不要有疑虑。

    大军中正副不合,向来是兵家大忌。”

    吴懿的语气很诚恳,他是真的不希望法邈因此怀疑他。

    而吴懿的这番话,却并未得到法邈的回应。

    见迟迟得不到法邈肯定的回应,吴懿有些着急。

    他转身看向一旁的法邈,他见法邈此刻正拧目沉思。

    “别驾,终究还是不愿相信我吗?”

    吴懿的这句急问惊醒了在沉思中的法邈。

    在看见吴懿脸上的急切神色后,法邈笑着给出了他的答复:

    “州牧信你,我自然也信你。”

    法邈真是一株合格的向日葵。

    听到法邈肯定般的回答后,吴懿心中顿时放下一颗大石头。

    只要法邈不对他起疑,那大军中其他人的看法,便不那么重要。

    放下心的吴懿,这时想着赶紧遣人将任祥送走。

    而法邈好似看出了他的想法一般。

    法邈轻声对吴懿言道:“可若是我要让将军降呢?”

    当听到法邈的这句话后,吴懿立即睁大了眼睛看向法邈。

    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法邈不是要他真的降,而是诈降。

    在明白法邈的意思之后,吴懿很快就开始思索起这个计策的可能性。

    百般思考之后,吴懿对着法邈摇了摇头。

    “孟子度割发断志事例在前,曹洪不会再轻信我的。”

    听完吴懿的判断后,法邈并没有失望,相反的他脸上的笑意愈浓。

    “当年赤壁之战时,江东大将黄盖以苦肉计诈降曹操,遂使曹军大败。

    那一战令曹操数年不敢南下,相比于西城之战,哪一战带给魏军的教训更深呢?

    但当孟子度割发断志时,曹军依然相信彼之投诚,这又是何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话很多人都记得,但若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话,天下又何至于丧乱至如此地步呢?”

    “依我之见,当曹洪有意写这封信给将军时,他心中对将军的投诚便已经有所期待。

    期待即所求,心中有所求之人,又会有多么理智呢?”

    这一刻法邈的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法邈经常从糜旸口中听过一句话:

    “世人常言以史为鉴,可铮铮史书给世人最大的教训却只是,世人很多时候不会相信那些教训。”

    糜旸的这句话,放在当下可谓是写照的很。

    法邈不知道的是,糜旸之所以会说这句话,乃是他前世熟读三国历史。

    在历史中,哪怕有赤壁大败的教训,后面东吴用起诈降来,还是经常有成功的案例。

    最著名的莫过于周鲂断发赚曹休,但除去这个事例之外,其他诈降成功的例子也不少。

    就连孙权都被辽东公孙氏狠狠坑过一次。

    曹休、孙权包括其他被骗的人,他们并不是傻子,但他们还是中计,原因便在于他们心中有所求。

    心中所求愈大,相应的理智判断便会越低,这便是人性。

    听完法邈的分析后,吴懿觉得法邈说的十分有道理。

    而法邈接下来的下一句话,更是直接让吴懿下定了决心。

    “关隘在我军之手,无论诈降是否成功,我军都立于不败之地,将军何不试上一试呢?”

    见法邈都已经这么说了,吴懿也不是优柔寡断的人,他当下便应道:

    “善。”

    他的名声不佳,引来了曹洪的劝降之心。

    可既然名声都不佳了,还差这一件事吗?

    在吴懿答应自己之后,法邈的脸上对吴懿浮现敬意:

    “曹洪在信中,以家乡之情劝诱将军,将军能不念魂归故里之心,而为大汉献身,将军高义,邈敬佩。

    邈有一句州牧说的话,要转赠给将军。”

    “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法邈说的最后这句话,让吴懿听了之后顿觉热血澎湃。

    他抬头望向四周包围阳平关的万里青山,心中的豪情愈发旺盛。

    他是中原人士,糜旸难道不是吗?

    法邈的故乡也不在益州。

    但只要心中有共同信念,哪怕最后死于青山之内,只要身旁有同道之尸骸相伴,那又何尝不是一种无憾呢!

    就凭这句话,他坑曹洪坑定了!

    凌晨还有章。

章节目录

糜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酱油拌历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酱油拌历史并收藏糜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