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身份不一般,他这番乃是代天子南征,所以他说的任命可以看做是一道圣旨。
听到诸葛亮要将自己任命为中郎将,邓艾不由得喜上眉梢。
自天下丧乱以来,军职变得越来越繁杂,但基本的晋升脉络还是遵循着两汉的标准。
在大汉的军制中,基层军官就不谈了,中层军官由校尉起始,而后按次序依次是中郎将、杂号将军、名号将军、及至最后的重号将军。
可以说邓艾原本担任的校尉一职,乃是中层军官中最低的职分。
现在诸葛亮要将邓艾任命为中郎将,这妥妥的是对邓艾的一次大升职,邓艾又如何会不感到欣喜呢?
要知道目前在糜旸的众多部下之中,除去孟达之外,还尚未有人获得中郎将以上的军职。
邓艾连忙感激地对着诸葛亮一拜:“多谢丞相。”
这一刻邓艾觉得他昨日的艰辛没有白费。
面对邓艾的拜谢,诸葛亮看着邓艾左臂上的伤口澹澹一笑。
他只是给了邓艾他应得的而已。
在奖赏过邓艾之后,诸葛亮问邓艾道:“士徽的踪迹可曾寻到了?”
在昨晚的大营啸中,士徽也可能会丧命。
可死要见尸,若士徽真的在昨晚的大乱中丧命,那么邓艾刚刚就会带着士徽的尸体来见自己。
而既然邓艾未带来士徽的尸体,那就说明他很可能昨晚趁乱逃走了。
尽管经过昨夜的大乱之后,上万交州兵已经溃不成军,不足为患,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
但若是也能擒下身为罪魁祸首的士徽,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面对诸葛亮的询问,邓艾脸上浮现思索之色。
他刚刚之所以要深入大营,为的便是探寻士徽的下场,他虽然没见到士徽的尸体,但在细细探查询问之下,也大概得出了士徽可能的去向。
“据降卒所言,他们昨晚曾见到士徽在亲卫的保护下朝着营外逃去。
斧山四面皆是悬崖峭壁,正面唯一的出路又被傅佥派兵把守着,纵算士徽于昨夜的大乱中侥幸逃脱,但艾料他现在定然未成功逃脱下山。
艾推断士徽一定隐藏在斧山山林中的某处苟延残喘,等着我军撤退之后再行脱逃之事。”
邓艾的分析令诸葛亮点了点头。
士徽并不知道那条隐蔽的山路,所以邓艾推断的很有道理。
而邓艾见诸葛亮似乎对士徽颇为上心,他便对诸葛亮献上了一计:
“当今正值隆冬,树木干燥,极易点燃。
丞相若想寻得士徽等人下落,不如可派人放火烧山,火势蔓延之后,若士徽不想送命,就只能乖乖从山林中逃出。
到那时擒下士徽不难。”
邓艾以为他的计策甚佳,岂不料诸葛亮在听完他的计策后,却摇了摇头。
“夜郎百姓向来以山中猎物为食,若吾放火烧山,或许是能擒下士徽,但大火蔓延之后,无疑断绝了夜郎百姓的生计。
为一贼子之下落,而失夜郎百姓之民心,吾不为也。
况当下我军应立即转向东进,趁朱褒不知士徽败绩的时候,将其击败。
朱褒一败之后,南中之乱自解,这才是我军的头等大事。
无须为士徽一人,而让我军错失良机。”
放火烧山听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下也有许多汉军就在山上。
所以要想放火烧山之前,就要指挥汉军陆续退到山下,况且树木再干燥,这么大一片山,也不是一两日就能烧的完的。
放火烧山的事一做起来,势必要耽误汉军不少时间,加之会影响民心,这都是诸葛亮所不能接受的。
在听完诸葛亮的话后,邓艾会意的不再进言。
而在暂时放下士徽去向的事情后,诸葛亮便马上下令全军尽快打扫战场。
东面的数十里外,可还有着一支敌军在等着汉军去击溃呢。
...
第二日清晨,打扫完战场的汉军便在诸葛亮的率领之下,从斧山绕道至朱褒大营的背后。
朱褒的大营离斧山不算远。
但由于营啸的惨烈加上斧山要道皆被汉军所把持,所以基本上没有存活的交州兵逃到朱褒的大营中报信。
在汉军到达朱褒大营的背后之时,朱褒并不知道士徽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朱褒当然不可能派重兵防备他大营的背后,朱褒大营后方的防御力量称得上十分薄弱。
甚至由于汉军连日来都避战不出,导致朱褒的大军与士徽的大军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军心懈怠。
在这种情况下上万汉军在到达朱褒大营后方后,就在勐将赵云的带领之下,轻而易举得突袭进朱褒的大营之中。
可能是知道这一仗是南征之战中最后的一场大仗了,因此汉军全军上下都十分卖力的杀敌。
再不卖力,那就什么功劳就得不到了。
一方是军心懈怠,训练不精的叛军,一方是士气如虹,身经百战的汉军,当这两方大军在大营内相遇之后,结果是早就已经注定的。
在汉军的不断勐攻下,朱褒的叛军节节败退,死伤惨重。
而在见到大势已去后,朱褒大军的内部也出现了问题。
朱褒是汉人,他所任用的部将大多也是汉人。
既然都是汉人,现在汉军的胜利已经是注定的了,那么朱褒的部将为何还要为他卖命?
诸葛亮在越嶲郡“只诛首恶”的政治口号,朱褒的部将可大多都是知晓的。
为了活命,一些部将开始率领本部兵马配合汉军攻击起还忠于朱褒的大军起来。
在内外夹击之下,本就快崩溃的朱褒大军,顷刻间便溃败了。
朱褒这个首恶,甚至还未来得及逃出大营,便在乱军中为他的部下所杀。
听说朱褒已经授首之后,诸葛亮便下令让汉军招降起剩余的叛军。
大多数叛军见朱褒已死,他们纷纷丢盔弃甲向汉军请降。
当战争进行到这一步,代表着汉军成功的平定了牂柯郡的叛乱。
短短数日之间,汉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之下,不仅扭转了被三面合围的危险局势,还成功的连续击破了士徽、朱褒两方总共近两万大军。
一下子,南中的平叛局势,变得明朗无比起来。
当招降完朱褒的叛军之后,诸葛亮又将目光投向了西方——那正是雍闿三千大军的屯扎地。() ()
只要能将雍闿的三千大军击溃,那么益州郡亦会重新纳入大汉的版图之中,而到了那时候,便是他诸葛亮提兵北上的时候了!
...
士徽与虞翻、孙桓在斧山上的山林之中躲避了好几日。
这几日他们在山林中只能以打猎为生,好不狼狈。
可是纵算再狼狈,在汉军未完全退走之前,士徽等人还是不敢贸然走出山林。
幸亏诸葛亮没有执意要索拿士徽等人,不然恐怕他们这几人早已经落入汉军的手中。
数日后等到汉军都离开斧山之后,士徽三人才畏手畏脚地从山林中走出。
到了今日,之前上万交州军死的死,降的降,就只剩下这三人了。
何其悲哀!
就连那一夜保护士徽出逃的几名亲卫,也因为保护士徽死在了大营之中。
当士徽三人走出山林之中,感觉到劫后余生的他们不禁相视对泣起来。
没有人知道他们三人这几日是如何度过的,要不是凭借着强烈的求生信念,恐怕他三人断然活不到今日。
在走出山林之后,虞翻立即建议士徽前去投奔朱褒。
朱褒与交州一向是盟友的关系,看着这层关系上,朱褒是肯定会对士徽施以援手的。
而若是没有朱褒帮助的话,单单凭借他三人的力量,又如何能走出这险恶的南中回到交州呢?
士徽也对虞翻的建议很是赞同。
于是他没有迟疑立即就带着虞翻、孙桓二人朝着朱褒的大营赶去。
可是当士徽三人赶到朱褒大营外的一处山坡上后,眼中的一幕差点没将他们吓死。
原本规整的大营早已不见,只剩下了一片狼藉。
这一幕立即让士徽意识到一个严重的事实——朱褒的大军,也很可能被汉军击败了。
否则不足以解释他们眼前看到的这一幕。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身体虚弱的士徽三人差点没气的直接晕过去。
不管朱褒是死是活,也不管朱褒大军战败后,会对当下的南中局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现在最重要的是,他们难以得到朱褒的援救了呀!
而若是他们没有朱褒的援救,他们又该怎么回到交州?
没有军队的庇护,他们随时都可能丧生在野兽与瘴气密布的南中大地中。
情急之下,士徽提出要去寻找雍闿的庇护。
雍闿之前与交州也存在不清不楚的关系。
但士徽的这个建议,却被虞翻断然否决。
“数日之内,两万大军为汉军所败,难道雍闿的三千大军就能够幸免吗?”
虞翻反问的语气之中,其实是在阐述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诸葛亮在率军击败朱褒大军后,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雍闿的军队。
而雍闿只有区区三千兵马,恐怕诸葛亮都不用强攻,只要上万汉军往营外一站,雍闿就得吓得逃回益州郡。
当这层道理被虞翻点破之后,士徽宛若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一般,整个身体直接跌落在地。
倒在地上的同时,士徽的口中不禁喃喃低语着:“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吗?”
士徽不知道的是,在他低语的时候,他背后的虞翻的眼神突然之间发生了变化。
天要亡士徽,不代表天要亡他与孙桓二人。
想起之前士徽对他的胁迫,想起那夜士徽想单独抛下他逃命的丑恶嘴脸,一个想法悄然浮现在虞翻的心中。
虞翻对着一旁的孙桓使了个眼色。
孙桓本来也如士徽一般,感觉到人生没有希望了,但在看到虞翻的眼色之后,孙桓很快将耳朵凑到虞翻的嘴边。
随着虞翻嘴唇的翻动,孙桓的脸色变得晦暗不明起来。
但很快孙桓心中就有了决断。
只见孙桓缓缓从士徽的身后站起身来,然后悄悄的来到士徽的身后。
当孙桓越发靠近后,他走动的声音惊到了士徽。
可还未等士徽反应过来,孙桓就快速的抽出腰间长剑,朝着士徽的脖颈间砍去。
一道寒光闪过,士徽的脑袋就与他的身体彻底分离,由于孙桓挥剑之快,士徽甚至都来不及发出一声痛呼。
当士徽的脑袋落地之后,虞翻站起身来捡起士徽的头颅,口中发出怒斥道:“狗贼,尚能作恶否!”
而后孙桓也很快收起长剑来到虞翻的身旁。
虞翻想出的保命方法也很简单。
眼下凭他三人是不可能安然回到交州的,可若是只剩下两个人呢?
之前率军与诸葛亮对抗的乃是士徽,关他虞翻与孙桓什么事?
诚然他与孙桓当然随同士徽一同入南中,是有着企图的,但诸葛亮并不知道这点呀。
只要他提着士徽的头颅前去汉军大营,再配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让诸葛亮相信他与孙桓乃是被士徽胁迫才进入南中的,那么诸葛亮是可能派兵护送他们返回江东的。
毕竟现在在明面上,他们的主君孙权还是大汉的太尉,而他与孙桓也算是汉臣。
就算诸葛亮不相信他的话,但最差的结果无非是当汉军的俘虏而已。
又不是没当过。
只要能保住一条命,那这算不得什么。
在与孙桓对视之后,虞翻便提着士徽的头颅,与孙桓快速的朝着汉军大营的方向赶去。
...
在击溃朱褒的叛军之后,汉军稍事休整之后,便在诸葛亮的带领下朝着雍闿大军屯驻的方向赶去。
可让诸葛亮没想到的是,当他率军来到雍闿的大营外后,看到的却是一座空营。
想来是雍闿提前得到消息,为了保命果断的逃回益州郡了。
诸葛亮并没有放过雍闿的打算,雍闿可算是这次南中之乱最大的首恶,他一日不死,南中就一日不会安定。
诸葛亮马上分出五千汉军交到马忠的手中,让他率军在后追击雍闿的叛军。
而诸葛亮则率领着剩下的汉军回到大营内,想着过几日就前往牂柯郡的治所,将牂柯郡的局势稳定下来。
可还未等诸葛亮出发,他便得到了一个令他惊讶的消息。
“有人自称江东忠臣,手持士徽头颅求见!”
江东还有忠臣?
听到诸葛亮要将自己任命为中郎将,邓艾不由得喜上眉梢。
自天下丧乱以来,军职变得越来越繁杂,但基本的晋升脉络还是遵循着两汉的标准。
在大汉的军制中,基层军官就不谈了,中层军官由校尉起始,而后按次序依次是中郎将、杂号将军、名号将军、及至最后的重号将军。
可以说邓艾原本担任的校尉一职,乃是中层军官中最低的职分。
现在诸葛亮要将邓艾任命为中郎将,这妥妥的是对邓艾的一次大升职,邓艾又如何会不感到欣喜呢?
要知道目前在糜旸的众多部下之中,除去孟达之外,还尚未有人获得中郎将以上的军职。
邓艾连忙感激地对着诸葛亮一拜:“多谢丞相。”
这一刻邓艾觉得他昨日的艰辛没有白费。
面对邓艾的拜谢,诸葛亮看着邓艾左臂上的伤口澹澹一笑。
他只是给了邓艾他应得的而已。
在奖赏过邓艾之后,诸葛亮问邓艾道:“士徽的踪迹可曾寻到了?”
在昨晚的大营啸中,士徽也可能会丧命。
可死要见尸,若士徽真的在昨晚的大乱中丧命,那么邓艾刚刚就会带着士徽的尸体来见自己。
而既然邓艾未带来士徽的尸体,那就说明他很可能昨晚趁乱逃走了。
尽管经过昨夜的大乱之后,上万交州兵已经溃不成军,不足为患,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
但若是也能擒下身为罪魁祸首的士徽,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面对诸葛亮的询问,邓艾脸上浮现思索之色。
他刚刚之所以要深入大营,为的便是探寻士徽的下场,他虽然没见到士徽的尸体,但在细细探查询问之下,也大概得出了士徽可能的去向。
“据降卒所言,他们昨晚曾见到士徽在亲卫的保护下朝着营外逃去。
斧山四面皆是悬崖峭壁,正面唯一的出路又被傅佥派兵把守着,纵算士徽于昨夜的大乱中侥幸逃脱,但艾料他现在定然未成功逃脱下山。
艾推断士徽一定隐藏在斧山山林中的某处苟延残喘,等着我军撤退之后再行脱逃之事。”
邓艾的分析令诸葛亮点了点头。
士徽并不知道那条隐蔽的山路,所以邓艾推断的很有道理。
而邓艾见诸葛亮似乎对士徽颇为上心,他便对诸葛亮献上了一计:
“当今正值隆冬,树木干燥,极易点燃。
丞相若想寻得士徽等人下落,不如可派人放火烧山,火势蔓延之后,若士徽不想送命,就只能乖乖从山林中逃出。
到那时擒下士徽不难。”
邓艾以为他的计策甚佳,岂不料诸葛亮在听完他的计策后,却摇了摇头。
“夜郎百姓向来以山中猎物为食,若吾放火烧山,或许是能擒下士徽,但大火蔓延之后,无疑断绝了夜郎百姓的生计。
为一贼子之下落,而失夜郎百姓之民心,吾不为也。
况当下我军应立即转向东进,趁朱褒不知士徽败绩的时候,将其击败。
朱褒一败之后,南中之乱自解,这才是我军的头等大事。
无须为士徽一人,而让我军错失良机。”
放火烧山听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下也有许多汉军就在山上。
所以要想放火烧山之前,就要指挥汉军陆续退到山下,况且树木再干燥,这么大一片山,也不是一两日就能烧的完的。
放火烧山的事一做起来,势必要耽误汉军不少时间,加之会影响民心,这都是诸葛亮所不能接受的。
在听完诸葛亮的话后,邓艾会意的不再进言。
而在暂时放下士徽去向的事情后,诸葛亮便马上下令全军尽快打扫战场。
东面的数十里外,可还有着一支敌军在等着汉军去击溃呢。
...
第二日清晨,打扫完战场的汉军便在诸葛亮的率领之下,从斧山绕道至朱褒大营的背后。
朱褒的大营离斧山不算远。
但由于营啸的惨烈加上斧山要道皆被汉军所把持,所以基本上没有存活的交州兵逃到朱褒的大营中报信。
在汉军到达朱褒大营的背后之时,朱褒并不知道士徽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朱褒当然不可能派重兵防备他大营的背后,朱褒大营后方的防御力量称得上十分薄弱。
甚至由于汉军连日来都避战不出,导致朱褒的大军与士徽的大军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军心懈怠。
在这种情况下上万汉军在到达朱褒大营后方后,就在勐将赵云的带领之下,轻而易举得突袭进朱褒的大营之中。
可能是知道这一仗是南征之战中最后的一场大仗了,因此汉军全军上下都十分卖力的杀敌。
再不卖力,那就什么功劳就得不到了。
一方是军心懈怠,训练不精的叛军,一方是士气如虹,身经百战的汉军,当这两方大军在大营内相遇之后,结果是早就已经注定的。
在汉军的不断勐攻下,朱褒的叛军节节败退,死伤惨重。
而在见到大势已去后,朱褒大军的内部也出现了问题。
朱褒是汉人,他所任用的部将大多也是汉人。
既然都是汉人,现在汉军的胜利已经是注定的了,那么朱褒的部将为何还要为他卖命?
诸葛亮在越嶲郡“只诛首恶”的政治口号,朱褒的部将可大多都是知晓的。
为了活命,一些部将开始率领本部兵马配合汉军攻击起还忠于朱褒的大军起来。
在内外夹击之下,本就快崩溃的朱褒大军,顷刻间便溃败了。
朱褒这个首恶,甚至还未来得及逃出大营,便在乱军中为他的部下所杀。
听说朱褒已经授首之后,诸葛亮便下令让汉军招降起剩余的叛军。
大多数叛军见朱褒已死,他们纷纷丢盔弃甲向汉军请降。
当战争进行到这一步,代表着汉军成功的平定了牂柯郡的叛乱。
短短数日之间,汉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之下,不仅扭转了被三面合围的危险局势,还成功的连续击破了士徽、朱褒两方总共近两万大军。
一下子,南中的平叛局势,变得明朗无比起来。
当招降完朱褒的叛军之后,诸葛亮又将目光投向了西方——那正是雍闿三千大军的屯扎地。() ()
只要能将雍闿的三千大军击溃,那么益州郡亦会重新纳入大汉的版图之中,而到了那时候,便是他诸葛亮提兵北上的时候了!
...
士徽与虞翻、孙桓在斧山上的山林之中躲避了好几日。
这几日他们在山林中只能以打猎为生,好不狼狈。
可是纵算再狼狈,在汉军未完全退走之前,士徽等人还是不敢贸然走出山林。
幸亏诸葛亮没有执意要索拿士徽等人,不然恐怕他们这几人早已经落入汉军的手中。
数日后等到汉军都离开斧山之后,士徽三人才畏手畏脚地从山林中走出。
到了今日,之前上万交州军死的死,降的降,就只剩下这三人了。
何其悲哀!
就连那一夜保护士徽出逃的几名亲卫,也因为保护士徽死在了大营之中。
当士徽三人走出山林之中,感觉到劫后余生的他们不禁相视对泣起来。
没有人知道他们三人这几日是如何度过的,要不是凭借着强烈的求生信念,恐怕他三人断然活不到今日。
在走出山林之后,虞翻立即建议士徽前去投奔朱褒。
朱褒与交州一向是盟友的关系,看着这层关系上,朱褒是肯定会对士徽施以援手的。
而若是没有朱褒帮助的话,单单凭借他三人的力量,又如何能走出这险恶的南中回到交州呢?
士徽也对虞翻的建议很是赞同。
于是他没有迟疑立即就带着虞翻、孙桓二人朝着朱褒的大营赶去。
可是当士徽三人赶到朱褒大营外的一处山坡上后,眼中的一幕差点没将他们吓死。
原本规整的大营早已不见,只剩下了一片狼藉。
这一幕立即让士徽意识到一个严重的事实——朱褒的大军,也很可能被汉军击败了。
否则不足以解释他们眼前看到的这一幕。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身体虚弱的士徽三人差点没气的直接晕过去。
不管朱褒是死是活,也不管朱褒大军战败后,会对当下的南中局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现在最重要的是,他们难以得到朱褒的援救了呀!
而若是他们没有朱褒的援救,他们又该怎么回到交州?
没有军队的庇护,他们随时都可能丧生在野兽与瘴气密布的南中大地中。
情急之下,士徽提出要去寻找雍闿的庇护。
雍闿之前与交州也存在不清不楚的关系。
但士徽的这个建议,却被虞翻断然否决。
“数日之内,两万大军为汉军所败,难道雍闿的三千大军就能够幸免吗?”
虞翻反问的语气之中,其实是在阐述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诸葛亮在率军击败朱褒大军后,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雍闿的军队。
而雍闿只有区区三千兵马,恐怕诸葛亮都不用强攻,只要上万汉军往营外一站,雍闿就得吓得逃回益州郡。
当这层道理被虞翻点破之后,士徽宛若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一般,整个身体直接跌落在地。
倒在地上的同时,士徽的口中不禁喃喃低语着:“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吗?”
士徽不知道的是,在他低语的时候,他背后的虞翻的眼神突然之间发生了变化。
天要亡士徽,不代表天要亡他与孙桓二人。
想起之前士徽对他的胁迫,想起那夜士徽想单独抛下他逃命的丑恶嘴脸,一个想法悄然浮现在虞翻的心中。
虞翻对着一旁的孙桓使了个眼色。
孙桓本来也如士徽一般,感觉到人生没有希望了,但在看到虞翻的眼色之后,孙桓很快将耳朵凑到虞翻的嘴边。
随着虞翻嘴唇的翻动,孙桓的脸色变得晦暗不明起来。
但很快孙桓心中就有了决断。
只见孙桓缓缓从士徽的身后站起身来,然后悄悄的来到士徽的身后。
当孙桓越发靠近后,他走动的声音惊到了士徽。
可还未等士徽反应过来,孙桓就快速的抽出腰间长剑,朝着士徽的脖颈间砍去。
一道寒光闪过,士徽的脑袋就与他的身体彻底分离,由于孙桓挥剑之快,士徽甚至都来不及发出一声痛呼。
当士徽的脑袋落地之后,虞翻站起身来捡起士徽的头颅,口中发出怒斥道:“狗贼,尚能作恶否!”
而后孙桓也很快收起长剑来到虞翻的身旁。
虞翻想出的保命方法也很简单。
眼下凭他三人是不可能安然回到交州的,可若是只剩下两个人呢?
之前率军与诸葛亮对抗的乃是士徽,关他虞翻与孙桓什么事?
诚然他与孙桓当然随同士徽一同入南中,是有着企图的,但诸葛亮并不知道这点呀。
只要他提着士徽的头颅前去汉军大营,再配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让诸葛亮相信他与孙桓乃是被士徽胁迫才进入南中的,那么诸葛亮是可能派兵护送他们返回江东的。
毕竟现在在明面上,他们的主君孙权还是大汉的太尉,而他与孙桓也算是汉臣。
就算诸葛亮不相信他的话,但最差的结果无非是当汉军的俘虏而已。
又不是没当过。
只要能保住一条命,那这算不得什么。
在与孙桓对视之后,虞翻便提着士徽的头颅,与孙桓快速的朝着汉军大营的方向赶去。
...
在击溃朱褒的叛军之后,汉军稍事休整之后,便在诸葛亮的带领下朝着雍闿大军屯驻的方向赶去。
可让诸葛亮没想到的是,当他率军来到雍闿的大营外后,看到的却是一座空营。
想来是雍闿提前得到消息,为了保命果断的逃回益州郡了。
诸葛亮并没有放过雍闿的打算,雍闿可算是这次南中之乱最大的首恶,他一日不死,南中就一日不会安定。
诸葛亮马上分出五千汉军交到马忠的手中,让他率军在后追击雍闿的叛军。
而诸葛亮则率领着剩下的汉军回到大营内,想着过几日就前往牂柯郡的治所,将牂柯郡的局势稳定下来。
可还未等诸葛亮出发,他便得到了一个令他惊讶的消息。
“有人自称江东忠臣,手持士徽头颅求见!”
江东还有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