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神眼看题 文气初现
县学地方有限,不可能如乡试那样,有一个个单独的考间,一般是安置在学舍中,学舍不够,就搭临时考棚。
很不幸,秦钟的座位在考棚里,四面漏风,风紧了,还会有雨丝飘来。
明朝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不过本朝作了改革,将县试和府试分开,并取消院试。
府试过关,即可获得秀才功名,而县试过关,称为童生。
明朝的县试,要考五天,一天一关,过了关才能参加次日的考试。
不论对于考生,还是主考官,都是个极大的负担。
本朝精减为一天,考试内容也有所缩减,但阅卷时间,相应延长到六天,考试结束的第七日于县学放榜。
秦钟所在考棚,能坐三十六人,按号寻到座位,坐下之后,将文房四宝摆好,微眯双眸,蕴养精神。
坐定不许走动,考试时如厕是很麻烦的,也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很多人在考前不吃不喝,宁可饿着肚子考。
有条件的,也只是喝碗参汤提神。
秦钟便是喝了碗参汤。
陆陆续续,棚子坐满了,彼此间素不相识。
“当!”
突一声钟磬鸣响,每个人都是浑身一凛。
时辰已至,正式开考!
有吏员进来发卷,试卷装在一個大纸袋中,先向众人展示,以示封口火漆完好。
“可看清了?”
吏员喝问。
“完好!”
众人纷纷回应。
吏员撕开封口,共三十六份试卷,附带三张稿纸,发放到每个人的桌上。
秦钟向试卷看去。
试卷分三卷,第一卷是贴义,把经文抠去几字,重新填补,相当于填空题,共有五十题,出于四书,考的是死记硬背的基本功。
卷二是墨义,即笔答经义,共有两题。
其一: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其二: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其三:以二月为题赋试贴诗一首。
秦钟暗暗叫苦,别说墨义,即便是填空题,也是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五十题贴义,一题都不会写。
不禁提着笔,四处乱瞟。
考棚是真的棚子,视野极佳,很多学子已经开始写了,只有极少数人和他一样,到处乱看,目光对上了,报以一个会心的苦笑。
诶?
突然秦钟留意到,在个别学子身上,有乳白色的莹光升起!
‘文气?’
秦钟立刻想到了前世儒道小说中的文气,想不到灵气复苏,竟带来了文气!
于是开启元神眼看去。
文气:受灵气催发,读圣贤书而出,自心而生,是才华的外显,可辟邪驱鬼,伐山破庙,镇压邪祟。
简简单单的提示,让秦钟心神大动,但见考场各处,皆有莹光冉冉上升,于天空汇聚,组成了一条条的句子,或者文章。
文字在变幻调整,再一细看,不就是考题的答案么?
卧艹!
卧艹!
真是卧艹啊!
秦钟震惊了!
还有这样的操作?
不过结合提示,倒是猜出了几分缘由。
在没有灵气的世界,很可能文气只是让人思维敏捷,触类旁通,才华横溢,并不会外显。
而有了灵气,人专心写文章之时,杂念消除,精气神就显现出来了,小说中描写的锦绣文章、妙笔生花、百圣齐鸣恐怕非是虚言。() ()
这些答案,就是考生心中所想,通过精气神的外显表现了出来,再由文气自行演化,组合成最佳的文章。
大概可以理解为,现场有文气的才子在合力答题。
秦钟精神一振,以元神眼观看天空中的词条文章,照着抄写。
县试主考有五人,分别是县令,县丞、县教谕与两名府学教授,通常先由书办检查试卷,将有别字、犯了讳的文章剔出,内容不论,剩下的再交由这五人品阅。
大兴县县令吴敬梓与另四人坐在文华殿里,望向外面。
却是陡然间,吴敬梓猛的站了起来,眸中现出难以置信之色。
“堂尊,出了何事?”
县丞问道。
吴敬梓拿手指着前方道:“都来看看,那些考生身上是否有白光?”
众人纷纷移步台阶。
“诶?真有啊!”
“这是……”
“下官明白了,这是古籍记载中的文气!”
“天降祥瑞,这是吉兆啊,这些日子以来,天灾不断,妖魔鬼怪层出,人心惶惶,而古籍中曾说文气有辟邪诛鬼之效,并具有不可思议的神通。
先秦诸圣,无不神通莫测,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绝非一册竹卷之功,实以神通盖压诸国!”
“不好!”
吴敬梓突地面色一变:“本县考场出现了祥瑞,难保他县不会有,你们几个过来,你俩骑马去往国子监禀报大司成。
你俩也骑马去大司成家里,倘若在家,哪怕还在床上,拖也要拖来,一定要抢在宛平县的前面,请来了大司成,本县重重有赏!”
“是!”
被点到名的衙役,一溜烟跑了出去。
明代好古风,本朝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国子监祭酒被称作大司成,正是李纨的亲爹,李守中。
文华殿内,众人均是磨拳擦掌,谁都知道抢先上报祥瑞的意义,无不紧绷着心弦,可不能让宛平县抢了先啊!
“诸位,咱们分头巡视考场,看看有哪些考生考出了文气,今科童生就从其中择取,如何?”
吴敬梓又道。
“就依堂尊之言!”
县丞、县教谕与两名府学教授纷纷应下,分配了自各的巡视范围,冒雨而出。
吴敬梓带着两个书吏,向边角的考棚区走去。
一般来说,能在屋舍里考的,不是官员富户之子,就是文名比较出众的少年,这是规则允许之内的适当照顾。
而这些人里,出文气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作为一县之尊,不可能吃相太难看,因此吴敬梓将发掘好苗子的机会让给了同僚。
果然,有文气的并不多。
每发现一个,吴敬梓便向身后的书吏打听姓名,将之记下。
“嗯?”
突然吴敬梓加快了步伐,就见一名面容稍显稚嫩的考生,看年纪不过十四五岁,可那头顶的文气,浓的几乎化不开,并隐约呈现出一副文章的模样。
“锦绣文章?”
吴敬梓低呼了声,转头问道:“这是哪家的考生?”
一名书吏翻开簿册,按号索引,没一会儿道:“回堂尊,此子姓秦,名钟,是已故工部营缮郎之子,年方十四!”
“十四岁?”
吴敬梓颇为惊讶,仔细看了去。
很不幸,秦钟的座位在考棚里,四面漏风,风紧了,还会有雨丝飘来。
明朝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不过本朝作了改革,将县试和府试分开,并取消院试。
府试过关,即可获得秀才功名,而县试过关,称为童生。
明朝的县试,要考五天,一天一关,过了关才能参加次日的考试。
不论对于考生,还是主考官,都是个极大的负担。
本朝精减为一天,考试内容也有所缩减,但阅卷时间,相应延长到六天,考试结束的第七日于县学放榜。
秦钟所在考棚,能坐三十六人,按号寻到座位,坐下之后,将文房四宝摆好,微眯双眸,蕴养精神。
坐定不许走动,考试时如厕是很麻烦的,也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很多人在考前不吃不喝,宁可饿着肚子考。
有条件的,也只是喝碗参汤提神。
秦钟便是喝了碗参汤。
陆陆续续,棚子坐满了,彼此间素不相识。
“当!”
突一声钟磬鸣响,每个人都是浑身一凛。
时辰已至,正式开考!
有吏员进来发卷,试卷装在一個大纸袋中,先向众人展示,以示封口火漆完好。
“可看清了?”
吏员喝问。
“完好!”
众人纷纷回应。
吏员撕开封口,共三十六份试卷,附带三张稿纸,发放到每个人的桌上。
秦钟向试卷看去。
试卷分三卷,第一卷是贴义,把经文抠去几字,重新填补,相当于填空题,共有五十题,出于四书,考的是死记硬背的基本功。
卷二是墨义,即笔答经义,共有两题。
其一: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其二: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其三:以二月为题赋试贴诗一首。
秦钟暗暗叫苦,别说墨义,即便是填空题,也是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五十题贴义,一题都不会写。
不禁提着笔,四处乱瞟。
考棚是真的棚子,视野极佳,很多学子已经开始写了,只有极少数人和他一样,到处乱看,目光对上了,报以一个会心的苦笑。
诶?
突然秦钟留意到,在个别学子身上,有乳白色的莹光升起!
‘文气?’
秦钟立刻想到了前世儒道小说中的文气,想不到灵气复苏,竟带来了文气!
于是开启元神眼看去。
文气:受灵气催发,读圣贤书而出,自心而生,是才华的外显,可辟邪驱鬼,伐山破庙,镇压邪祟。
简简单单的提示,让秦钟心神大动,但见考场各处,皆有莹光冉冉上升,于天空汇聚,组成了一条条的句子,或者文章。
文字在变幻调整,再一细看,不就是考题的答案么?
卧艹!
卧艹!
真是卧艹啊!
秦钟震惊了!
还有这样的操作?
不过结合提示,倒是猜出了几分缘由。
在没有灵气的世界,很可能文气只是让人思维敏捷,触类旁通,才华横溢,并不会外显。
而有了灵气,人专心写文章之时,杂念消除,精气神就显现出来了,小说中描写的锦绣文章、妙笔生花、百圣齐鸣恐怕非是虚言。() ()
这些答案,就是考生心中所想,通过精气神的外显表现了出来,再由文气自行演化,组合成最佳的文章。
大概可以理解为,现场有文气的才子在合力答题。
秦钟精神一振,以元神眼观看天空中的词条文章,照着抄写。
县试主考有五人,分别是县令,县丞、县教谕与两名府学教授,通常先由书办检查试卷,将有别字、犯了讳的文章剔出,内容不论,剩下的再交由这五人品阅。
大兴县县令吴敬梓与另四人坐在文华殿里,望向外面。
却是陡然间,吴敬梓猛的站了起来,眸中现出难以置信之色。
“堂尊,出了何事?”
县丞问道。
吴敬梓拿手指着前方道:“都来看看,那些考生身上是否有白光?”
众人纷纷移步台阶。
“诶?真有啊!”
“这是……”
“下官明白了,这是古籍记载中的文气!”
“天降祥瑞,这是吉兆啊,这些日子以来,天灾不断,妖魔鬼怪层出,人心惶惶,而古籍中曾说文气有辟邪诛鬼之效,并具有不可思议的神通。
先秦诸圣,无不神通莫测,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绝非一册竹卷之功,实以神通盖压诸国!”
“不好!”
吴敬梓突地面色一变:“本县考场出现了祥瑞,难保他县不会有,你们几个过来,你俩骑马去往国子监禀报大司成。
你俩也骑马去大司成家里,倘若在家,哪怕还在床上,拖也要拖来,一定要抢在宛平县的前面,请来了大司成,本县重重有赏!”
“是!”
被点到名的衙役,一溜烟跑了出去。
明代好古风,本朝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国子监祭酒被称作大司成,正是李纨的亲爹,李守中。
文华殿内,众人均是磨拳擦掌,谁都知道抢先上报祥瑞的意义,无不紧绷着心弦,可不能让宛平县抢了先啊!
“诸位,咱们分头巡视考场,看看有哪些考生考出了文气,今科童生就从其中择取,如何?”
吴敬梓又道。
“就依堂尊之言!”
县丞、县教谕与两名府学教授纷纷应下,分配了自各的巡视范围,冒雨而出。
吴敬梓带着两个书吏,向边角的考棚区走去。
一般来说,能在屋舍里考的,不是官员富户之子,就是文名比较出众的少年,这是规则允许之内的适当照顾。
而这些人里,出文气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作为一县之尊,不可能吃相太难看,因此吴敬梓将发掘好苗子的机会让给了同僚。
果然,有文气的并不多。
每发现一个,吴敬梓便向身后的书吏打听姓名,将之记下。
“嗯?”
突然吴敬梓加快了步伐,就见一名面容稍显稚嫩的考生,看年纪不过十四五岁,可那头顶的文气,浓的几乎化不开,并隐约呈现出一副文章的模样。
“锦绣文章?”
吴敬梓低呼了声,转头问道:“这是哪家的考生?”
一名书吏翻开簿册,按号索引,没一会儿道:“回堂尊,此子姓秦,名钟,是已故工部营缮郎之子,年方十四!”
“十四岁?”
吴敬梓颇为惊讶,仔细看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