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一章 菜篮子计划!
第章菜篮子计划!
成都田间——
禁卫端着菜篮子凑了上来。
糜威是糜竺的儿子,在刘禅第一次出成都的时候,两人详谈后,关系拉近,就一直在暗中支持刘禅。
杜琼,陈震,孟光三人其实都挺有能力,但是三人也都有毛病,比如杜琼,算是益州儒学花板,谯周和陈只都是他的学生。
但是作为士族大家,这家伙养尊处优,完全不懂民间疾苦。
陈震这家伙也有个毛病,喜欢痛打落水狗。诸葛亮为政仁厚,不喜杀戮,多为贬谪。陈震每次都上表告密这些饶一些不但言论。
历史上李严被贬以后,陈震就打报告,他腹中有逆鳞,这等同于造反,这要是诸葛亮心眼一点,李严必死无疑!
被贬的人发牢骚是常有的事,这要是在魏国和吴国,这报告一打,必死无疑。诸葛亮倒是显得很宽厚,对于被贬官员的牢骚和抱怨,都不会太过计较。
宰相肚里能撑船!
孟光这人就特别记仇,更是和另一个大臣杨戏水火不容,而且一旦政见不和,开起喷来从来不认人,历史上蒋琬就被孟光喷的狗血淋头,连连赔不是,也算是一个狠人。
除去毛病不,这三个人都是非常有才华的。
杜琼,陈震,孟光看刘禅一手拿菜,一手拿着竹简正在对照。难道陛下看的是益州志?
三人都写过一部分益州志,但是因为这类动植物科普涉猎实在太广了,写着写着就都没兴趣写了。
后来谯周会整理所有益州才子写的益州物志,然后自己潜心着学,历史上有名的益州志就是谯周整理书写的。
不过,此刻谯周已经被刘禅送到南中去主持民学了。
刘禅放下竹简。
“百姓清苦,时常以野菜山果为食,每年多有食物中毒而亡者,三位是季汉有名的学者,又多有撰写物志,所以朕想请三位大人,给百姓把把关,把能吃的野菜和山果整理出来,到时候朕让各地县官普及到村,避免百姓再发生中毒事件。”
刘禅搞完粮食就搞菜和水果,反正就是一个字,吃!这也很符合历史上胖子刘禅的人设,只不过,此刻刘禅已经减肥成功。
“臣等遵旨——”
三人有些心烦,毕竟他们都是有钱的家庭,其实不太关心百姓的疾苦,白了,他们读书是为了啥?就是为帘官当人上人。
士族有个偏见,那就是百姓就活该是穷人!这是投胎就决定的,有些类似于阿三的种姓制度。
不过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这种思想冲击极强,所以这种种姓制度,往往也立不住脚。
“三位爱卿似有不愿?”
刘禅质问道,杜琼他是知道的,百分百不愿,这家伙懒得要命,就喜欢在礼部混吃等死。
陈震和孟光应该好点,陈震估计觉得大材用,毕竟他此刻在尚书台,算是除了李严以外的核心成员。
孟光主管刑法的,所以经常会觉得百姓愚不可及,无法教化,唯有刑法可治。
“微臣不敢——”
三人齐声答到。
“春耕结束前给朕完成,若是完不成,朕把你们送南中去。”
刘禅威胁到。
杜琼和陈震立马就急了,南中那种不毛之地他们才不想去,而且马谡被打断腿拉过去了,所以陛下绝不是开玩笑。
孟光倒是一喜,毕竟主管刑法的,他就想去南中,好好教训一下那帮暴民。() ()
这次菜系考察,刘禅还是有收获的,其中就发现了最有价值的冬瓜。只不过让刘禅郁闷的是,这时候的冬瓜实在太了。
有多?就比黄瓜大一点,所以大汉百姓都种黄瓜,不怎么种冬瓜。
但是作为穿越仔当然知道冬瓜的好处,个头大保存久,营养价值也高。
难道是因为肥力问题,刘禅以前时候在外婆家,也算见过种冬瓜,都是要挖超大的肥坑打底。
肥料是个大问题呀,刘禅摸了摸脑袋,但凡自己化学牛批一点,就能把尿素整出来。
不过,虽然刘禅不知道怎么搞化肥,但是挖淤泥这个方法还是知道的,恰好益州水系发达,每年也要花不少钱清理航道,这些挖出来的淤泥完全可以用来当肥料。
除了挖淤泥,还有就是堆草肥了!这些都能产生肥料,不管是种田还是种蔬菜,都非常有帮助。
蔬菜这一边就搞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肉食了,刘禅看了很多这个时期养猪方面的知识,除了大量普及阉割以外,刘禅也没有其他好办法,毕竟猪长肉是要拼命吃的,而这时候,猪能吃的人都能吃!
养猪不如养人!所以只有士族有钱人家才会养猪,这是奢侈品!大量养猪就没法普及!
丞相府——
“丞相——”
蒋琬凑了上来。
“何事?”
诸葛亮伸手拉了拉毛笔尖,即便是上好的狼毫,写久了也会秃,要时不时拉一下。
“这是前年陛下亲自拟定的插秧法,根据这两年的实验,发现的确能增产,更加重要的是,能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插秧手法不熟练,尚且如此,若是以后大家插秧速度上来,效率估计更高。”
蒋琬把手里捧着的竹简放在案几上,一个的插秧,实验了两年,十七个竹简记录,可谓是严谨到家。
诸葛亮看了看竹简,随后扣着手指开始算节气。
“陛下的方法虽好,但是他似乎忽视了,耕种方法改变后,水稻的生长周期也发生了改变,所以播种插秧的节气,必须调整。”
诸葛亮立马就看出了问题,春耕直接播种到收获,和苗圃插秧因为工序问题,自然会造成生长周期的变化。
“你按照我给的节气,再弄几块实验田,若是没问题,明就可以开始普及新的插秧法了。”
诸葛亮立马拿出竹简,开始写气节和播种插秧的时机,有时候诸葛亮也是哭笑不得,比如这个气节方面的知识,他以前读的时候,那就是为了用兵是占时。
没想到入蜀以后,他的这些知识更多的是用在了农业上。
“丞相,你陛下年纪轻轻,怎么会想到这种妙法?”
蒋琬有些感慨,一切好像都是从五石散那次事故开始。
“陛下不是了,看兵书排兵布阵,觉得整整齐齐最好?”
诸葛亮其实也挺意外的,不过男人十六到十八岁的时候,思想转变大也是常识,毕竟十六岁及冠,从此开始进入社会。从儿童进入大人社会,思想就会受到冲击。
接下来几年时间,是一个人思想波动最大的时候,性情大变的极多,只不过陛下是往好的地方变了,他懂事了,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真的只是这样吗?我总觉得他神仙附体了一般。”
蒋琬感慨道。
“那叫真龙归位!”
诸葛亮兴奋的到,这时候并没有什么穿越和夺舍,自然更容易想到神鬼和命!
成都田间——
禁卫端着菜篮子凑了上来。
糜威是糜竺的儿子,在刘禅第一次出成都的时候,两人详谈后,关系拉近,就一直在暗中支持刘禅。
杜琼,陈震,孟光三人其实都挺有能力,但是三人也都有毛病,比如杜琼,算是益州儒学花板,谯周和陈只都是他的学生。
但是作为士族大家,这家伙养尊处优,完全不懂民间疾苦。
陈震这家伙也有个毛病,喜欢痛打落水狗。诸葛亮为政仁厚,不喜杀戮,多为贬谪。陈震每次都上表告密这些饶一些不但言论。
历史上李严被贬以后,陈震就打报告,他腹中有逆鳞,这等同于造反,这要是诸葛亮心眼一点,李严必死无疑!
被贬的人发牢骚是常有的事,这要是在魏国和吴国,这报告一打,必死无疑。诸葛亮倒是显得很宽厚,对于被贬官员的牢骚和抱怨,都不会太过计较。
宰相肚里能撑船!
孟光这人就特别记仇,更是和另一个大臣杨戏水火不容,而且一旦政见不和,开起喷来从来不认人,历史上蒋琬就被孟光喷的狗血淋头,连连赔不是,也算是一个狠人。
除去毛病不,这三个人都是非常有才华的。
杜琼,陈震,孟光看刘禅一手拿菜,一手拿着竹简正在对照。难道陛下看的是益州志?
三人都写过一部分益州志,但是因为这类动植物科普涉猎实在太广了,写着写着就都没兴趣写了。
后来谯周会整理所有益州才子写的益州物志,然后自己潜心着学,历史上有名的益州志就是谯周整理书写的。
不过,此刻谯周已经被刘禅送到南中去主持民学了。
刘禅放下竹简。
“百姓清苦,时常以野菜山果为食,每年多有食物中毒而亡者,三位是季汉有名的学者,又多有撰写物志,所以朕想请三位大人,给百姓把把关,把能吃的野菜和山果整理出来,到时候朕让各地县官普及到村,避免百姓再发生中毒事件。”
刘禅搞完粮食就搞菜和水果,反正就是一个字,吃!这也很符合历史上胖子刘禅的人设,只不过,此刻刘禅已经减肥成功。
“臣等遵旨——”
三人有些心烦,毕竟他们都是有钱的家庭,其实不太关心百姓的疾苦,白了,他们读书是为了啥?就是为帘官当人上人。
士族有个偏见,那就是百姓就活该是穷人!这是投胎就决定的,有些类似于阿三的种姓制度。
不过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这种思想冲击极强,所以这种种姓制度,往往也立不住脚。
“三位爱卿似有不愿?”
刘禅质问道,杜琼他是知道的,百分百不愿,这家伙懒得要命,就喜欢在礼部混吃等死。
陈震和孟光应该好点,陈震估计觉得大材用,毕竟他此刻在尚书台,算是除了李严以外的核心成员。
孟光主管刑法的,所以经常会觉得百姓愚不可及,无法教化,唯有刑法可治。
“微臣不敢——”
三人齐声答到。
“春耕结束前给朕完成,若是完不成,朕把你们送南中去。”
刘禅威胁到。
杜琼和陈震立马就急了,南中那种不毛之地他们才不想去,而且马谡被打断腿拉过去了,所以陛下绝不是开玩笑。
孟光倒是一喜,毕竟主管刑法的,他就想去南中,好好教训一下那帮暴民。() ()
这次菜系考察,刘禅还是有收获的,其中就发现了最有价值的冬瓜。只不过让刘禅郁闷的是,这时候的冬瓜实在太了。
有多?就比黄瓜大一点,所以大汉百姓都种黄瓜,不怎么种冬瓜。
但是作为穿越仔当然知道冬瓜的好处,个头大保存久,营养价值也高。
难道是因为肥力问题,刘禅以前时候在外婆家,也算见过种冬瓜,都是要挖超大的肥坑打底。
肥料是个大问题呀,刘禅摸了摸脑袋,但凡自己化学牛批一点,就能把尿素整出来。
不过,虽然刘禅不知道怎么搞化肥,但是挖淤泥这个方法还是知道的,恰好益州水系发达,每年也要花不少钱清理航道,这些挖出来的淤泥完全可以用来当肥料。
除了挖淤泥,还有就是堆草肥了!这些都能产生肥料,不管是种田还是种蔬菜,都非常有帮助。
蔬菜这一边就搞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肉食了,刘禅看了很多这个时期养猪方面的知识,除了大量普及阉割以外,刘禅也没有其他好办法,毕竟猪长肉是要拼命吃的,而这时候,猪能吃的人都能吃!
养猪不如养人!所以只有士族有钱人家才会养猪,这是奢侈品!大量养猪就没法普及!
丞相府——
“丞相——”
蒋琬凑了上来。
“何事?”
诸葛亮伸手拉了拉毛笔尖,即便是上好的狼毫,写久了也会秃,要时不时拉一下。
“这是前年陛下亲自拟定的插秧法,根据这两年的实验,发现的确能增产,更加重要的是,能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插秧手法不熟练,尚且如此,若是以后大家插秧速度上来,效率估计更高。”
蒋琬把手里捧着的竹简放在案几上,一个的插秧,实验了两年,十七个竹简记录,可谓是严谨到家。
诸葛亮看了看竹简,随后扣着手指开始算节气。
“陛下的方法虽好,但是他似乎忽视了,耕种方法改变后,水稻的生长周期也发生了改变,所以播种插秧的节气,必须调整。”
诸葛亮立马就看出了问题,春耕直接播种到收获,和苗圃插秧因为工序问题,自然会造成生长周期的变化。
“你按照我给的节气,再弄几块实验田,若是没问题,明就可以开始普及新的插秧法了。”
诸葛亮立马拿出竹简,开始写气节和播种插秧的时机,有时候诸葛亮也是哭笑不得,比如这个气节方面的知识,他以前读的时候,那就是为了用兵是占时。
没想到入蜀以后,他的这些知识更多的是用在了农业上。
“丞相,你陛下年纪轻轻,怎么会想到这种妙法?”
蒋琬有些感慨,一切好像都是从五石散那次事故开始。
“陛下不是了,看兵书排兵布阵,觉得整整齐齐最好?”
诸葛亮其实也挺意外的,不过男人十六到十八岁的时候,思想转变大也是常识,毕竟十六岁及冠,从此开始进入社会。从儿童进入大人社会,思想就会受到冲击。
接下来几年时间,是一个人思想波动最大的时候,性情大变的极多,只不过陛下是往好的地方变了,他懂事了,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真的只是这样吗?我总觉得他神仙附体了一般。”
蒋琬感慨道。
“那叫真龙归位!”
诸葛亮兴奋的到,这时候并没有什么穿越和夺舍,自然更容易想到神鬼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