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望着他,相视而笑,“顾爱卿,好久不见。”
顾沉宵长身一拜,薄唇轻启,“陛下,微臣前来复命。”
李昭招呼他往里走,边走边问道:“此行如何?”
顾沉宵呈上奏章,将赈灾情况向李昭详细禀明。总之,本次灾情朝廷反应迅速,粮款及早下拨,灾民得以安抚,井然有序,未出现大规模骚动。
李昭听完他的汇报,点着头道:“爱卿看上去都清减了些,此行一定十分辛苦。”
“不及抗倭将士辛苦。”顾沉宵似是不经意道:“微臣听闻陈小将军的相貌是一等一的好?”
他不是在千里之外赈灾么,怎么连这种小道八卦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李昭心想,顾沉宵一直是天之骄子,肯定不愿意被别人比下去。
她忙道:“不及顾爱卿十分之一。”
闻言,顾沉宵笑了,宛如冬寒顿逝,春水乍暖,杏花初绽。
李昭被这个笑容晃花了眼,心脏没由来地扑通跳了一下,不自在地移开眼,慌忙从桌上随便拿起一本奏折翻开。
刚看了个开头,李昭便开始唉声叹气。顾沉宵问她为何叹气,李昭愁眉苦脸道:“天天有人递催皇嗣的折子,朕又不带把,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顾沉宵噎了噎,道:“陛下可有考虑过过继?”
李昭瞪大了眼睛,“还有这种操作?”
顾沉宵颔首,道:“从前也是有这种先例的,从皇戚之中过继皇子。”
李昭茅塞顿开,瞬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经思定,李昭立刻便着人开始安排过继皇子的事宜。消息传出,众多皇亲国戚毛遂自荐,恨不得马上把自家孩子送进宫里。
拟定初选名单之后,由李昭亲自遴选。名单上一共有十六名候选的孩童,皆为李氏子孙,年龄均在十岁以下。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孩子,李昭将他们接进宫里小住,宫里顿时热闹起来。
雪后初霁,天空澄澈,薄云浮动,积雪映着冬日的阳光。太液池边,各色梅花竞相开放,红梅似火,白梅胜雪,腊梅如玉,暗香幽然。
各家送入宫的孩童们在御花园里玩耍,在玩打仗的游戏,分为两队,分别选出了一位“将军”领兵作战,拿着树枝窜来窜去。
其中一位“将军”是长平王家的嫡子李占,个头很高,虽然才十来岁,已经初见英姿,他拿着木制短剑,像模像样地指挥着。听闻他从小便熟读经义,精通六艺,在京城一众王孙中颇得赞誉。
李昭站在廊下远远看着,忽然,一个小小的身影映入眼帘,一名孩童坐在亭前石阶上,双手托腮,看着打闹嬉戏的其他人,眼神平静,显得格格不入。
李昭走过去,在他旁边的台阶上坐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孩抬头看了她一眼,回答道:“我叫李恒。”
李昭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他是端平王家庶出的小儿子。端平王是她的远房亲戚,封地在陇右道,心性随和,遇事不争,是个闲散的逍遥王爷。
“你怎么不去跟他们一起玩儿?”李昭问道,心中怀疑他是被其他人排挤了。
李恒望着那些孩子,抿了抿唇,“要打仗该去疆场,在御花园里打闹未免太无聊了些。”
原来是他排挤了其他人。李昭微哂,忍不住道:“你还只是个孩子啊,正是该打打闹闹的年纪。”
李恒回头看她,带着不予苟同的神色,“陛下,您这是偏见。”
李昭稍感意外,“你认识朕?”她先前并未与这些孩子接触过,而且她今日穿的是便服。
“刚认识。”李恒站起来,一本正经地朝她行礼,“拜见陛下。”
李昭怔了怔,不禁好奇问道:“你是如何认出朕的?”
李恒小手一抬,指向她身后低眉顺眼的石青,“小人入宫时见过石总管,能让石总管这样跟着的人,想来便只有陛下了。”
李昭回头望了一眼,不由失笑:“你倒是机灵。”
过了几天快乐的生活,孩子们终于迎来了第一场考试,考的是中规中矩的四书五经。李昭亲自监考,她坐在台上,看着下方奋笔疾书的娃娃们,有种当了小学老师的错觉。
考试结束,把试卷交给国子监祭酒批阅前,李昭粗粗扫了两眼,有的试卷字迹工整,有的试卷则字迹跟狗爬的似的,令人感慨这一届皇亲国戚的文化水平差距悬殊,良莠不齐。
考完四书五经的第二天,李昭设了茶会,说是与大家随便聊聊,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陛下对他们的第二项考核。虽然这些孩子年龄尚小,但送他们进宫前,爹娘或多或少都叮嘱过,清楚地知道自己进宫是为了什么,一个个都削尖了脑袋努力着。
茶会上,李昭拿出一幅画,在众人面前展开,问那些孩子:“你们看见了什么?”
有孩子答:“下雪了。”
有孩子答:“被白雪覆盖的山川。”
李占当场作了一首关于雪的诗。
李昭微笑颔首,称赞道:“颇有才情。”
其他孩子悄悄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他,被表扬的李占不禁露出一丝喜悦之色,但很快又觉得自己该谦逊一些,立刻收敛笑容,俯首回了一句:“陛下谬赞。”
李昭转眸看向一直没有出声的李恒,“李恒,你觉得呢?”
突然被点名,李恒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规规矩矩地起身行礼,答道:“该赈灾了。”
闻言,其余人满脸莫名:他在说啥?同样是大凉话,我怎么听不懂?
李昭眼中蕴笑,面色却未显,问道:“何以见得?”
李恒望向那幅画,“画中山间绘有金禅寺,乃夫西山,位于奉州地界。奉州地处南方,常年无雪,而画中却积雪厚重,必然是遭受了雪灾,故而需要赈灾。”
李昭未言语,只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
当天晚上,李昭来到李恒居住的宫殿。李恒正就着烛火看书,见李昭走进来,他赶忙站起来行礼。李昭开门见山地问他:“想必你入宫前已经知晓了入宫的缘由,你可愿留在宫里?”
李恒想了想,郑重点头,“好。”迟疑片刻,他小声问道:“陛下,我可以写封信回家吗?”
李昭温和笑道:“当然可以。”思忖片刻,她又道:“过两天朕让人送你回家一趟。”有些话还是当面说比较好,李昭想让他可以好好地与父母拜别。
过了几日,李恒被送回了家。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在父母身边享受天伦,因此李昭特意让他在家里多留了些时日。待他回宫后,经过繁冗的礼节仪式,宗正寺正式将其编入皇室宗谱。自此,李昭正式多了一个儿子。
对于突然多了一个这么大的儿子,李昭有些不太习惯,一时不知该怎么教育,便去请教大臣们。大臣们的回答都很简单,无非就是教导礼义诗书、为君之道等等。李昭觉得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好像半分用处也没有,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教育孩子了。
思来想去,李昭决定让顾沉宵兼任太子太傅,但是考虑到顾沉宵平时公务繁忙,担心他会感觉压力太大,所以决定先问问他的意思。
没想到,顾沉宵二话不说,很爽快地答应了。这对于李昭来说是个大大的惊喜,她立刻对顾沉宵道:“爱卿这么辛苦,朕请你吃顿饭吧。”
顾沉宵眉宇间带着玩味的笑,“陛下好像很喜欢请人吃饭?”
李昭干笑两声,“爱卿想要别的赏赐吗?可是……”她顿了顿,笑容尴尬,“最近国库不太充裕,爱卿也是知道的。”
顾沉宵轻笑,“微臣想要的赏赐是陛下允许微臣偶尔带太子殿下出宫。”
李昭立刻答应道:“那是自然,你的学生你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给李恒找完老师,李昭又带他去后宫溜了一圈。后宫嫔妃们知道多了一个小皇子,一个个都十分开心,大概是想到自己不用替皇帝陛下生孩子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看这个小皇子是越看越合眼缘,七手八脚的都快把李恒的发顶给撸秃了。
见嫔妃们如此喜欢李恒,李昭干脆提议让她们作为李恒的先生,将各自所长教给他,嫔妃们欣然答应了。
离开后宫时,李恒看着李昭,欲言又止。
李昭问他:“你是不是有些疑惑?”
李恒点了点头,道:“鲜少有让女子为师的先例。”
李昭笑道:“这就是朕要教给你的,为君之道的第一条,不要小看女子。你说鲜少有女子为师的先例,那是因为世人给女子约束了太多的条条框框,给了女子太多的枷锁。如果把这些约束去除,让她们可以施展所长,那么,大凉必然会多出一股新的力量。如果这股力量用于江山社稷,那该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如果,你只让它存在于后院宫墙之中,那只会是后宫争宠不断,对江山社稷毫无裨益。”
李恒沉默了,似是在认真思考。良久之后,他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对李昭说道:“多谢陛下教诲。”
李昭听他说出“陛下”两个字,突然想起从名义上来说他算是自己的儿子了,于是对他说道:“你该改口叫朕父皇才是。”
见她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李恒犹豫片刻,然后才开口,弱弱地喊了一声“父皇”。
李昭理解他尚未适应,对他柔声道:“没关系,来日方长。”慢慢相处便是,她有信心,自己一定能当一个好父亲。咦,为什么这话听起来那么奇怪?
顾沉宵长身一拜,薄唇轻启,“陛下,微臣前来复命。”
李昭招呼他往里走,边走边问道:“此行如何?”
顾沉宵呈上奏章,将赈灾情况向李昭详细禀明。总之,本次灾情朝廷反应迅速,粮款及早下拨,灾民得以安抚,井然有序,未出现大规模骚动。
李昭听完他的汇报,点着头道:“爱卿看上去都清减了些,此行一定十分辛苦。”
“不及抗倭将士辛苦。”顾沉宵似是不经意道:“微臣听闻陈小将军的相貌是一等一的好?”
他不是在千里之外赈灾么,怎么连这种小道八卦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李昭心想,顾沉宵一直是天之骄子,肯定不愿意被别人比下去。
她忙道:“不及顾爱卿十分之一。”
闻言,顾沉宵笑了,宛如冬寒顿逝,春水乍暖,杏花初绽。
李昭被这个笑容晃花了眼,心脏没由来地扑通跳了一下,不自在地移开眼,慌忙从桌上随便拿起一本奏折翻开。
刚看了个开头,李昭便开始唉声叹气。顾沉宵问她为何叹气,李昭愁眉苦脸道:“天天有人递催皇嗣的折子,朕又不带把,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顾沉宵噎了噎,道:“陛下可有考虑过过继?”
李昭瞪大了眼睛,“还有这种操作?”
顾沉宵颔首,道:“从前也是有这种先例的,从皇戚之中过继皇子。”
李昭茅塞顿开,瞬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经思定,李昭立刻便着人开始安排过继皇子的事宜。消息传出,众多皇亲国戚毛遂自荐,恨不得马上把自家孩子送进宫里。
拟定初选名单之后,由李昭亲自遴选。名单上一共有十六名候选的孩童,皆为李氏子孙,年龄均在十岁以下。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孩子,李昭将他们接进宫里小住,宫里顿时热闹起来。
雪后初霁,天空澄澈,薄云浮动,积雪映着冬日的阳光。太液池边,各色梅花竞相开放,红梅似火,白梅胜雪,腊梅如玉,暗香幽然。
各家送入宫的孩童们在御花园里玩耍,在玩打仗的游戏,分为两队,分别选出了一位“将军”领兵作战,拿着树枝窜来窜去。
其中一位“将军”是长平王家的嫡子李占,个头很高,虽然才十来岁,已经初见英姿,他拿着木制短剑,像模像样地指挥着。听闻他从小便熟读经义,精通六艺,在京城一众王孙中颇得赞誉。
李昭站在廊下远远看着,忽然,一个小小的身影映入眼帘,一名孩童坐在亭前石阶上,双手托腮,看着打闹嬉戏的其他人,眼神平静,显得格格不入。
李昭走过去,在他旁边的台阶上坐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孩抬头看了她一眼,回答道:“我叫李恒。”
李昭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他是端平王家庶出的小儿子。端平王是她的远房亲戚,封地在陇右道,心性随和,遇事不争,是个闲散的逍遥王爷。
“你怎么不去跟他们一起玩儿?”李昭问道,心中怀疑他是被其他人排挤了。
李恒望着那些孩子,抿了抿唇,“要打仗该去疆场,在御花园里打闹未免太无聊了些。”
原来是他排挤了其他人。李昭微哂,忍不住道:“你还只是个孩子啊,正是该打打闹闹的年纪。”
李恒回头看她,带着不予苟同的神色,“陛下,您这是偏见。”
李昭稍感意外,“你认识朕?”她先前并未与这些孩子接触过,而且她今日穿的是便服。
“刚认识。”李恒站起来,一本正经地朝她行礼,“拜见陛下。”
李昭怔了怔,不禁好奇问道:“你是如何认出朕的?”
李恒小手一抬,指向她身后低眉顺眼的石青,“小人入宫时见过石总管,能让石总管这样跟着的人,想来便只有陛下了。”
李昭回头望了一眼,不由失笑:“你倒是机灵。”
过了几天快乐的生活,孩子们终于迎来了第一场考试,考的是中规中矩的四书五经。李昭亲自监考,她坐在台上,看着下方奋笔疾书的娃娃们,有种当了小学老师的错觉。
考试结束,把试卷交给国子监祭酒批阅前,李昭粗粗扫了两眼,有的试卷字迹工整,有的试卷则字迹跟狗爬的似的,令人感慨这一届皇亲国戚的文化水平差距悬殊,良莠不齐。
考完四书五经的第二天,李昭设了茶会,说是与大家随便聊聊,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陛下对他们的第二项考核。虽然这些孩子年龄尚小,但送他们进宫前,爹娘或多或少都叮嘱过,清楚地知道自己进宫是为了什么,一个个都削尖了脑袋努力着。
茶会上,李昭拿出一幅画,在众人面前展开,问那些孩子:“你们看见了什么?”
有孩子答:“下雪了。”
有孩子答:“被白雪覆盖的山川。”
李占当场作了一首关于雪的诗。
李昭微笑颔首,称赞道:“颇有才情。”
其他孩子悄悄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他,被表扬的李占不禁露出一丝喜悦之色,但很快又觉得自己该谦逊一些,立刻收敛笑容,俯首回了一句:“陛下谬赞。”
李昭转眸看向一直没有出声的李恒,“李恒,你觉得呢?”
突然被点名,李恒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规规矩矩地起身行礼,答道:“该赈灾了。”
闻言,其余人满脸莫名:他在说啥?同样是大凉话,我怎么听不懂?
李昭眼中蕴笑,面色却未显,问道:“何以见得?”
李恒望向那幅画,“画中山间绘有金禅寺,乃夫西山,位于奉州地界。奉州地处南方,常年无雪,而画中却积雪厚重,必然是遭受了雪灾,故而需要赈灾。”
李昭未言语,只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
当天晚上,李昭来到李恒居住的宫殿。李恒正就着烛火看书,见李昭走进来,他赶忙站起来行礼。李昭开门见山地问他:“想必你入宫前已经知晓了入宫的缘由,你可愿留在宫里?”
李恒想了想,郑重点头,“好。”迟疑片刻,他小声问道:“陛下,我可以写封信回家吗?”
李昭温和笑道:“当然可以。”思忖片刻,她又道:“过两天朕让人送你回家一趟。”有些话还是当面说比较好,李昭想让他可以好好地与父母拜别。
过了几日,李恒被送回了家。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在父母身边享受天伦,因此李昭特意让他在家里多留了些时日。待他回宫后,经过繁冗的礼节仪式,宗正寺正式将其编入皇室宗谱。自此,李昭正式多了一个儿子。
对于突然多了一个这么大的儿子,李昭有些不太习惯,一时不知该怎么教育,便去请教大臣们。大臣们的回答都很简单,无非就是教导礼义诗书、为君之道等等。李昭觉得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好像半分用处也没有,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教育孩子了。
思来想去,李昭决定让顾沉宵兼任太子太傅,但是考虑到顾沉宵平时公务繁忙,担心他会感觉压力太大,所以决定先问问他的意思。
没想到,顾沉宵二话不说,很爽快地答应了。这对于李昭来说是个大大的惊喜,她立刻对顾沉宵道:“爱卿这么辛苦,朕请你吃顿饭吧。”
顾沉宵眉宇间带着玩味的笑,“陛下好像很喜欢请人吃饭?”
李昭干笑两声,“爱卿想要别的赏赐吗?可是……”她顿了顿,笑容尴尬,“最近国库不太充裕,爱卿也是知道的。”
顾沉宵轻笑,“微臣想要的赏赐是陛下允许微臣偶尔带太子殿下出宫。”
李昭立刻答应道:“那是自然,你的学生你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给李恒找完老师,李昭又带他去后宫溜了一圈。后宫嫔妃们知道多了一个小皇子,一个个都十分开心,大概是想到自己不用替皇帝陛下生孩子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看这个小皇子是越看越合眼缘,七手八脚的都快把李恒的发顶给撸秃了。
见嫔妃们如此喜欢李恒,李昭干脆提议让她们作为李恒的先生,将各自所长教给他,嫔妃们欣然答应了。
离开后宫时,李恒看着李昭,欲言又止。
李昭问他:“你是不是有些疑惑?”
李恒点了点头,道:“鲜少有让女子为师的先例。”
李昭笑道:“这就是朕要教给你的,为君之道的第一条,不要小看女子。你说鲜少有女子为师的先例,那是因为世人给女子约束了太多的条条框框,给了女子太多的枷锁。如果把这些约束去除,让她们可以施展所长,那么,大凉必然会多出一股新的力量。如果这股力量用于江山社稷,那该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如果,你只让它存在于后院宫墙之中,那只会是后宫争宠不断,对江山社稷毫无裨益。”
李恒沉默了,似是在认真思考。良久之后,他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对李昭说道:“多谢陛下教诲。”
李昭听他说出“陛下”两个字,突然想起从名义上来说他算是自己的儿子了,于是对他说道:“你该改口叫朕父皇才是。”
见她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李恒犹豫片刻,然后才开口,弱弱地喊了一声“父皇”。
李昭理解他尚未适应,对他柔声道:“没关系,来日方长。”慢慢相处便是,她有信心,自己一定能当一个好父亲。咦,为什么这话听起来那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