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旁的言钟正的脸色却微微有些沉重,他虽心有不忍,却还是开了口,声音低沉,透露出些许无力。
“父亲尊重你的决定,她确实是个好皇帝,只是你要明白君臣本有别,如今你要与她并肩,就注定了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决定了无数人的生死。”
“这一次的刺杀没有得逞,但或许只是一个引子,背后之人的野心昭然若揭。”
言钟正抚上言煜的肩膀,因年老而略显浑浊的眼眸深处真情流露。
言煜知道,父亲所言不假,而这也正是他所担心的。如今局势紧迫,他尚且无法安然地与他在一起,待他查出这幕后之人,他定会向她表露一切。
凤眼深处映着漫天飞雪,眼神却始终藏而不露。他艰难地将炽热的情绪压在胸口,宁愿自己能化作一把利刃,换她安然无虞。
次日,孤弈行睁开朦胧的睡眼,却见缕缕日光已透过床帘在地面上留下了星星点点的光影,便知自己竟一直睡到了日上三竿。
琴潇不知什么时候进了房间,如今端着一碗醒酒汤坐在床榻旁的椅子上,见孤弈行醒来,两眼似放了光:“陛下,您终于醒了,言公子吩咐人煮了一碗醒酒汤,说是帮您醒醒酒。”
孤弈行望着那看上去便不好喝的液体,心里泛起一阵强烈的抵触。然而不提言煜还好,一提起他,孤弈行便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很重要的事情。
于是太阳穴一阵发痛,孤弈行伸手去揉了揉,才算稍稍缓解。昨日果然是喝多了,她心想。
“又酸又苦的,不想喝。”孤弈行虽算不上宿醉,可也觉得有些头晕目眩,心里微微有些发燥,说话听着便也任性了些。
然而一旁的琴潇竟似是猜到她会有这样的反应似的,竟忍不住笑了。
她低下头,从衣袖中取出一包蜜饯,递到孤弈行手里,小声道:“言公子早就猜到了您不想喝,特意给了我这包蜜饯,说务必让您喝完。”
果然。能看透她的只有那狐狸一个。
孤弈行勾了勾唇,随即定心凝神地憋了一口气,一饮而尽,紧接着往嘴里塞了两颗蜜饯才算把嘴里的苦味散去了些,舌尖只余半分微甜。
“昨天的事,查得怎么样了?”孤弈行似是想到了什么,微微敛眸,唇边的笑意淡了些。
“回陛下,查到一半线索便断了。”琴潇正色道。
“继续查。”
“是!”
之后几日,孤弈行一直未见到言煜,直到离开平江的前一日她终于有些按捺不住,披上了夜行衣便往言府而去。
她坐在屋檐上,远远地便瞧见言煜的房里黑着灯,走近了一些却发现屋内空无一人,而门口倒是有个飞鸢把守。
孤弈行正觉奇怪,就看见一道暗影飘过。那人轻功极好,因而孤弈行并未看轻那人正脸,却只觉其身形颀长,有些熟悉,于是便远远地跟了上去。
孤弈行一路跟着那人进了小竹林,却没有跟得太近,只是在目光可见之处观望。
她见那人从玄色衣袖中取出一只青色玉笛,随后传来一阵笛响,一男子自空中落地,向那玄衣男子跪地行礼。
孤弈行挑了挑眉,远远地听见了一声“阁主”。
那被唤阁主的玄衣男子默不作声,只是从衣袖中取出一张纸条,那男子便心领神会,转身离去。
无需多言,孤弈行便已经认定了面前此人的身份。她不欲悄悄离开,反倒是大摇大摆地向那人而去,笑容是一如既往的张扬肆意。
“无影阁阁主,久仰了。”
那男子似是愣了一下,随即转身便见孤弈行一袭红衣,手持仗天向自己而来。
玄衣男子亦头戴面具,面具之下的凤眼藏而不露,却在与面前红衣女子对视之时眼眸深处似有微光浮动。他身形修长,一记轻云步立于枯叶之上,亦能静动无声。
他能感觉到,相比之前将独门剑术孤云平天逆转使出的剑走偏锋,这一次孤弈行的剑术虽变幻莫测,不拘小节,却已是大开大合,有宗师之象。
他不禁勾了勾唇。
就在此时,孤弈行却收了攻势,转瞬之间剑已入鞘。
“言煜,你还是第一个让我孤弈行猜不透的人。我猜到你有很多秘密,却没想到这令江湖与朝堂都觊觎的无影阁阁主,竟然是你。”
孤弈行走到玄衣男子面前,笑着勾住那面具后的细绳,随即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俊美的脸庞。
孤弈行踮起脚尖,使得自己能与那双矜贵庄重,此刻却又蕴藏着些许神秘的凤眼对视。她挑了挑眉,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只是我没想到,你会为了我动用你的底牌。”
孤弈行能感觉到那双眼眸深处流露出几分未曾见过的疏离,可面前的人却还是隐去了很多情绪,抿了抿唇,缓缓开口。
“你既了解我,又怎知我不会?”
微凉的月色不偏不倚地落入他的眉宇间,这一次孤弈行看清了,他的眼眸深处浮动着粼粼波光,恍若星河,格外耀眼。
“可这几日,你似在躲我?”孤弈行趁其不备转移了话题,不欲给他丝毫退路。
话音未落,言煜握着青色玉笛的左手微微攥紧,他本欲开口,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日言钟正对他说的话。
他知道言钟正的顾虑,他不愿让自己和整个言府卷入这场关于权力的纷争。可即使如此,他真能做到无动于衷吗?显然,他不能。
所以这一次,他想帮她,却不能以言府少爷言煜的身份,而是以世人眼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无影阁阁主的身份。
“陛下多虑了,言煜并无此意。”言煜微微抬眸,言行举止之间依然看上去处变不惊,温文尔雅,“等有了结果一定会第一时间传信给陛下。”
孤弈行勾了勾唇,也不欲逼他,只是笑了笑:“昨晚喝多了,若是做了什么出格的举动,还请言公子多见谅。”
言煜下意识地颔首,喉结却不由自主地微微滚动,耳根有些红了。不知为何,他总觉心中一时有些燥热。
这句话怎么听着好像她只要喝醉酒就会做出那样出格的事来,而且这……不是第一次?
“饮酒伤身,还是不宜多饮。”他咳嗽了一声,下意识地说了一句。
孤弈行突然笑出了声,红唇微启,桃花眼深处映着人影,风流尽显,言语挑逗:“言公子是以什么身份来劝诫我?”
“若是朋友或者臣子,能管得住我孤弈行的,目前还没有。”
孤弈行似是看穿了言煜的一些心思,故意触及他的内心撩拨他,眼神意味深长。
“你恐怕不仅是来与我说这些的吧。”言煜气息微乱,此刻似是想到了什么,逼迫自己定下身来,微微皱眉。
“不错,我是来与你道别的,不过恰好识破了你的另一个身份罢了。”孤弈行双手叉腰,斜斜地站着,嘴角微微上扬,倒是坦荡得很。
“时近年关,匈奴频频犯我北地,不知何时又会引来一场大战,我必须在年关之前回到洛阳。”
孤弈行唇边的笑意逐渐但却,神色严肃。透过她坚毅的眼神,言煜仿佛看到了那个一身戎衣,驰骋沙场的女帅,天下须眉在她面前也多有不及。
“此一去,务必小心。”他终究还是没忍住开了口。
孤弈行明白他的顾虑,先前刺杀之事还未有头绪,此次回京势必危机四伏,可她必须要去。
天下百姓等着她坐镇京都,她又怎能因为自己的安危而对此熟视无睹呢?更何况她孤弈行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怕这个字!
“放心。”
她笑了,笑容依旧张扬肆意。她微微抬眸,目光恰巧落在了他的薄唇上,几日前封闭的记忆似被打开,她的头脑中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当时的画面。
她当时确实醉得厉害,可是如今她好像想起来了……那日她耍起了酒疯,蛮不讲理,还没忍住……吻了他!
孤弈行的脸肉眼可见地有些红了,雪白色的肌肤上似染了烟霞。尽管冬月的风已夹杂着几分凉意,她却依旧感觉浑身上下都添了几分灼热。
她甚至想抄起袖子呼自己两下,让自己更快地清醒,然而头脑中的画面和细节却越来越清晰,让她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她有意无意偏过头去,不去看他。
言煜自然察觉出了她的异样,下意识地勾了勾唇,试探性地提了一句:“那日的事情,你当真都不记得了?”
言煜不提还好,如今提起,就如一道惊雷在孤弈行面前炸开。
她差点没忍住拔剑揍他一顿,但最终还是按捺住了自己的情绪,转身离开。孤弈行的一系列动作干脆利落,根本没让他看清自己的脸,只留下一句话。
“不记得。”
言煜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目光灼灼。
等到这次的事情过去,等父亲的身体好些,我一定会履行我的承诺,与你站在一起。他想。
就当所有人认为年关前与匈奴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之时,匈奴竟退回了其领地,安分守己了一个月,因而这一次的年关似乎格外平静。
然而年关刚过,平江便传来了噩耗。
“父亲尊重你的决定,她确实是个好皇帝,只是你要明白君臣本有别,如今你要与她并肩,就注定了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决定了无数人的生死。”
“这一次的刺杀没有得逞,但或许只是一个引子,背后之人的野心昭然若揭。”
言钟正抚上言煜的肩膀,因年老而略显浑浊的眼眸深处真情流露。
言煜知道,父亲所言不假,而这也正是他所担心的。如今局势紧迫,他尚且无法安然地与他在一起,待他查出这幕后之人,他定会向她表露一切。
凤眼深处映着漫天飞雪,眼神却始终藏而不露。他艰难地将炽热的情绪压在胸口,宁愿自己能化作一把利刃,换她安然无虞。
次日,孤弈行睁开朦胧的睡眼,却见缕缕日光已透过床帘在地面上留下了星星点点的光影,便知自己竟一直睡到了日上三竿。
琴潇不知什么时候进了房间,如今端着一碗醒酒汤坐在床榻旁的椅子上,见孤弈行醒来,两眼似放了光:“陛下,您终于醒了,言公子吩咐人煮了一碗醒酒汤,说是帮您醒醒酒。”
孤弈行望着那看上去便不好喝的液体,心里泛起一阵强烈的抵触。然而不提言煜还好,一提起他,孤弈行便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很重要的事情。
于是太阳穴一阵发痛,孤弈行伸手去揉了揉,才算稍稍缓解。昨日果然是喝多了,她心想。
“又酸又苦的,不想喝。”孤弈行虽算不上宿醉,可也觉得有些头晕目眩,心里微微有些发燥,说话听着便也任性了些。
然而一旁的琴潇竟似是猜到她会有这样的反应似的,竟忍不住笑了。
她低下头,从衣袖中取出一包蜜饯,递到孤弈行手里,小声道:“言公子早就猜到了您不想喝,特意给了我这包蜜饯,说务必让您喝完。”
果然。能看透她的只有那狐狸一个。
孤弈行勾了勾唇,随即定心凝神地憋了一口气,一饮而尽,紧接着往嘴里塞了两颗蜜饯才算把嘴里的苦味散去了些,舌尖只余半分微甜。
“昨天的事,查得怎么样了?”孤弈行似是想到了什么,微微敛眸,唇边的笑意淡了些。
“回陛下,查到一半线索便断了。”琴潇正色道。
“继续查。”
“是!”
之后几日,孤弈行一直未见到言煜,直到离开平江的前一日她终于有些按捺不住,披上了夜行衣便往言府而去。
她坐在屋檐上,远远地便瞧见言煜的房里黑着灯,走近了一些却发现屋内空无一人,而门口倒是有个飞鸢把守。
孤弈行正觉奇怪,就看见一道暗影飘过。那人轻功极好,因而孤弈行并未看轻那人正脸,却只觉其身形颀长,有些熟悉,于是便远远地跟了上去。
孤弈行一路跟着那人进了小竹林,却没有跟得太近,只是在目光可见之处观望。
她见那人从玄色衣袖中取出一只青色玉笛,随后传来一阵笛响,一男子自空中落地,向那玄衣男子跪地行礼。
孤弈行挑了挑眉,远远地听见了一声“阁主”。
那被唤阁主的玄衣男子默不作声,只是从衣袖中取出一张纸条,那男子便心领神会,转身离去。
无需多言,孤弈行便已经认定了面前此人的身份。她不欲悄悄离开,反倒是大摇大摆地向那人而去,笑容是一如既往的张扬肆意。
“无影阁阁主,久仰了。”
那男子似是愣了一下,随即转身便见孤弈行一袭红衣,手持仗天向自己而来。
玄衣男子亦头戴面具,面具之下的凤眼藏而不露,却在与面前红衣女子对视之时眼眸深处似有微光浮动。他身形修长,一记轻云步立于枯叶之上,亦能静动无声。
他能感觉到,相比之前将独门剑术孤云平天逆转使出的剑走偏锋,这一次孤弈行的剑术虽变幻莫测,不拘小节,却已是大开大合,有宗师之象。
他不禁勾了勾唇。
就在此时,孤弈行却收了攻势,转瞬之间剑已入鞘。
“言煜,你还是第一个让我孤弈行猜不透的人。我猜到你有很多秘密,却没想到这令江湖与朝堂都觊觎的无影阁阁主,竟然是你。”
孤弈行走到玄衣男子面前,笑着勾住那面具后的细绳,随即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俊美的脸庞。
孤弈行踮起脚尖,使得自己能与那双矜贵庄重,此刻却又蕴藏着些许神秘的凤眼对视。她挑了挑眉,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只是我没想到,你会为了我动用你的底牌。”
孤弈行能感觉到那双眼眸深处流露出几分未曾见过的疏离,可面前的人却还是隐去了很多情绪,抿了抿唇,缓缓开口。
“你既了解我,又怎知我不会?”
微凉的月色不偏不倚地落入他的眉宇间,这一次孤弈行看清了,他的眼眸深处浮动着粼粼波光,恍若星河,格外耀眼。
“可这几日,你似在躲我?”孤弈行趁其不备转移了话题,不欲给他丝毫退路。
话音未落,言煜握着青色玉笛的左手微微攥紧,他本欲开口,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日言钟正对他说的话。
他知道言钟正的顾虑,他不愿让自己和整个言府卷入这场关于权力的纷争。可即使如此,他真能做到无动于衷吗?显然,他不能。
所以这一次,他想帮她,却不能以言府少爷言煜的身份,而是以世人眼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无影阁阁主的身份。
“陛下多虑了,言煜并无此意。”言煜微微抬眸,言行举止之间依然看上去处变不惊,温文尔雅,“等有了结果一定会第一时间传信给陛下。”
孤弈行勾了勾唇,也不欲逼他,只是笑了笑:“昨晚喝多了,若是做了什么出格的举动,还请言公子多见谅。”
言煜下意识地颔首,喉结却不由自主地微微滚动,耳根有些红了。不知为何,他总觉心中一时有些燥热。
这句话怎么听着好像她只要喝醉酒就会做出那样出格的事来,而且这……不是第一次?
“饮酒伤身,还是不宜多饮。”他咳嗽了一声,下意识地说了一句。
孤弈行突然笑出了声,红唇微启,桃花眼深处映着人影,风流尽显,言语挑逗:“言公子是以什么身份来劝诫我?”
“若是朋友或者臣子,能管得住我孤弈行的,目前还没有。”
孤弈行似是看穿了言煜的一些心思,故意触及他的内心撩拨他,眼神意味深长。
“你恐怕不仅是来与我说这些的吧。”言煜气息微乱,此刻似是想到了什么,逼迫自己定下身来,微微皱眉。
“不错,我是来与你道别的,不过恰好识破了你的另一个身份罢了。”孤弈行双手叉腰,斜斜地站着,嘴角微微上扬,倒是坦荡得很。
“时近年关,匈奴频频犯我北地,不知何时又会引来一场大战,我必须在年关之前回到洛阳。”
孤弈行唇边的笑意逐渐但却,神色严肃。透过她坚毅的眼神,言煜仿佛看到了那个一身戎衣,驰骋沙场的女帅,天下须眉在她面前也多有不及。
“此一去,务必小心。”他终究还是没忍住开了口。
孤弈行明白他的顾虑,先前刺杀之事还未有头绪,此次回京势必危机四伏,可她必须要去。
天下百姓等着她坐镇京都,她又怎能因为自己的安危而对此熟视无睹呢?更何况她孤弈行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怕这个字!
“放心。”
她笑了,笑容依旧张扬肆意。她微微抬眸,目光恰巧落在了他的薄唇上,几日前封闭的记忆似被打开,她的头脑中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当时的画面。
她当时确实醉得厉害,可是如今她好像想起来了……那日她耍起了酒疯,蛮不讲理,还没忍住……吻了他!
孤弈行的脸肉眼可见地有些红了,雪白色的肌肤上似染了烟霞。尽管冬月的风已夹杂着几分凉意,她却依旧感觉浑身上下都添了几分灼热。
她甚至想抄起袖子呼自己两下,让自己更快地清醒,然而头脑中的画面和细节却越来越清晰,让她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她有意无意偏过头去,不去看他。
言煜自然察觉出了她的异样,下意识地勾了勾唇,试探性地提了一句:“那日的事情,你当真都不记得了?”
言煜不提还好,如今提起,就如一道惊雷在孤弈行面前炸开。
她差点没忍住拔剑揍他一顿,但最终还是按捺住了自己的情绪,转身离开。孤弈行的一系列动作干脆利落,根本没让他看清自己的脸,只留下一句话。
“不记得。”
言煜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目光灼灼。
等到这次的事情过去,等父亲的身体好些,我一定会履行我的承诺,与你站在一起。他想。
就当所有人认为年关前与匈奴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之时,匈奴竟退回了其领地,安分守己了一个月,因而这一次的年关似乎格外平静。
然而年关刚过,平江便传来了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