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安珞阳在一片嘈杂的声音中醒来,只听见隔壁、楼下、门外到处都响着各种各样的说话声,夹杂着各个地方的乡音,她能听懂大部分,但有些还是迷迷糊糊。
蒙着被子闭眼躺了一会,又响起了敲门的声音。
“等会!”安珞阳喊了一句,起身穿衣服洗脸。还没多久,咚咚的声音变得更急促了,安珞阳郁闷地打开门,“敲什么敲!”
门口站的是兴牧,他今日穿了一身颜色鲜亮的夷服,安珞阳惊诧了一下,随即笑道:“诶,还挺好看的,不过还少了一样东西,你猜少了什么?”
“别贫了……”兴牧收回悬空的手,板正了脸色,“大人让我跟你一起去翠湖别苑,现在要出发了。”
“还早着呢!”
“已经不早了。”
“那等我收拾好可以吧!”安珞阳关上门,快速地把头发扎好,盖上头巾,她外面套了一件红黑格子的坎肩外套,下面是黑色的宽松长裤,这是她在云南习惯的穿着,行动起来比较方便。
推开门只见兴牧仍站在门外,安珞阳眼神一转,莞尔道:“不急,我还要吃早饭。”
他越是这样,安珞阳还就越想拖延,谁叫陈应诏这么干脆就叫他去那个虎狼之地以身试险。
“你快点!”
安珞阳对兴牧的催促熟若无睹,坐下叫了一碗酸汤米线,不紧不慢地吃完后,这才松了口:“现在可以走了。”
兴牧在前面快步走着,看样子没兴趣跟她多说两句话,安珞阳转头问兴牧:“我看昨天你带人从客栈出去了,去了哪里?”
兴牧没有隐瞒,直接说:“去了军营。”
“柳营?”
“嗯。”
“情况怎么样?”
“营地空了大半,士兵都已经被调走了。”
柳营北边是大片的密林,直接通向城外,如果是从那里将军队秘密转移,也怪不得没有风声传出来。
“你家大人怎么说?”
“大人说不要轻举妄动,让其他人在城里各个地方盯着。”
黔国公的别苑也在翠湖边上,但离异客居并不远,走上半个时辰便到了,离得很远就可以看见一群高大的殿宇,挨着翠湖清澈的湖水,琼楼华殿、水榭楼台一座连着一座,重重叠叠,蜿蜒广阔。只从远处看,便能瞧见它的精巧富丽,较之沐王府更甚。
安珞阳和兴牧到了之后,没有立刻想办法潜进去,而是找了个隐秘的地方蹲着,观察来往的的车马。别苑守卫严密,想要进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混进今天来赴宴的队伍,装作奴仆跟随来赴宴的客人进去。
他们两个在外面蹲点的时候,陈应诏则去拜见了刚到昆明城的巡抚,邹大人简衣便行,微服私访,带着几个小厮,就下榻城东五华山脚下的一家客栈。
这是一家夷族客店,早已经有人等在门口了,悄声问他:“是南京来的陈大人吗?”
“正是。”陈应诏颔首。
小厮领他进去,客房十分狭窄,仅有一张床和一个矮桌,邹应龙正坐在窗边看公文,他穿着普通的常服,有些清瘦,嘴边留着一圈短胡须,年纪有些大了,但看上去仍旧硬朗矍铄。
邹应龙因刚正不阿的官风,弹劾严嵩父子的事迹,在朝野颇有声望,陈应诏此前也有所耳闻,很是敬佩他的人格。
当即向他行了大礼,“下官拜见巡抚大人。”
邹应龙示意他起身,“你就是陛下暗中派来的,宁阳侯的次子陈应诏?”
“正是下官。”
邹应龙欣慰地笑了笑,“说起来,本官与老侯爷曾有数面之缘,你与你祖父倒有几分相似。”
“劳大人挂念。”
“无甚,你是什么时候到的?”
“下官是昨日中午到的,现暂住在一家客栈。听闻大人已经巡视了曲靖府和寻甸府的军政,大人可有什么发现?”
邹应龙摇头道:“自从□□收服云南后,便在此广施儒教,云南民风渐淳,各府土司也都一心归顺朝廷,并没有什么叛乱分裂的心思。再者,曲靖和寻甸两府的土司已经许诺,府内的驻兵任本官调用。本官今日进城,看城门的守卫,和城中的巡卫,并未感觉到任何紧张的气氛,你有何想法?”
陈应诏并没有全部相告,只说了外城调兵之事。
邹应龙也是官场老人了,哪里察觉不到他话中的遮掩,但他也没有点明,含笑点了点头,“此事本就棘手,罢了,你先下去吧,本官先拟封奏折上呈圣上。”
陈应诏迟疑了一下,这才问:“下官还想打听一事?”
“但说不妨。”邹应龙摆了摆手,“你我皆为陛下办事,不必拘谨。”
“下官想问,陛下是如何得知这件事的?又是何时得知这事的?”
“这……倒是有些时日了,依稀记得是在冬月初几,一封从云南送来的加密文书直接呈到了御案上,陛下看完之后急召几位大学士进宫密谈,当时本官正好在陛下跟前奏事,便在旁侧听,那是一封弹劾黔国公的劾文。陛下当时本欲派亲卫前来捉拿黔国公回京,第二天却改了主意,召大学士重新商议了一番,说此事玄虚未定,贸然行事会引起边疆动荡,随后便下旨派本官来查探此事。”
陈应诏听完,再联想到父亲上书的时间,陛下临时改变意向,应该是受此影响。但一直以来来都有人弹劾黔国公,为何就那份劾文惹得陛下大怒,决心捉拿黔国公,里面一定有不同寻常的消息。
邹应龙瞧他若有所思,便问:“可想到了什么?”
陈应诏想了想才道:“敢问大人。那封劾文是谁呈上去的?”
“江州一个县官,不过稀奇的是,此人半个月前突然暴毙了。”
“那封劾文里到底写了什么?”
“……说给你听倒也无妨,一是劾黔国公无诏调兵,黔国公之事已在朝中闹过许久,因云南布政司远在边陲,历来不受朝廷管控,黔国公又独掌兵权,陛下对他颇为忌惮,以往一些小事看在他功绩的面子上也就过去了,但调兵也就是触动了陛下的逆鳞,自然震怒无比。二,则是与你们宁阳侯府有关?”
“与我们有关?”
“没错,此外,文书中还提到了宁阳侯夫人,说是侯夫人已知此事,却有意欺瞒。虽不知陛下为何又派你过来,但你也别太担心,陛下既然任命你来,那就是给你将功赎罪的机会,你千万不要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陈应诏心中翻江倒海,不禁后怕起来,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多谢大人提点……大人,此事既为密谈,是否还未传开?”
“嗯,陛下担心朝臣纷议,是以巡查之由派本官前来的,不久前,又有兵科的都给事中欧阳一敬等人劾奏黔国公诸多罪状,还发现黔国公调兵火牌,遣人入伺京师动静,抗违圣命。陛下说,无论此事如何,都必须得把黔国公给带回去。”
黔国公在云南为祸一方,多次忤逆圣上,圣上若不是看在沐府功绩的份上,早就无法容忍了,此事倒也是个导火索。
现在无非是忤逆圣命,还是意图叛乱了。倘若是后者,沐府上下恐都要受到牵连。
邹应龙忽而问道:“陈应诏,依你看,黔国公到底是不是要叛乱?”
陈应诏拱手答复:“下官已派人暗中查探了,到底是真是假,相信不日便可见分晓。”
邹应龙欣然道:“那好,我就等你的答复,本官来之前,陛下给了调兵的令符,如果黔国公叛乱之事属实,我立刻从广西调兵过来;如果此事为虚,你便带着缇骑去逮捕黔国公,押回京问奏。”
“是。”
“你也不必待着这里,去办你的事去吧!”邹应龙挥手让他离开。
“那下官告退。”
陈应诏出了客店之后,没有回异客居,反而是来到了沐王府附近的一个茶寮,他约见的人便在此处。
陈应诏进了二楼,见角落里有个人带着幂篱,她身边跟着个半老妇人,正是陈应诏的熟人,是祖母身边的嬷嬷红姑,陈应诏走近行了个虚跪礼,轻声唤道:“祖母。”
幂篱被掀开,露出一张略有些老迈的脸,正是宁阳侯的老夫人张氏,陈应诏的祖母,她如今才五十多岁,看着却比几年前沧桑了许多。
陈氏连忙来拉陈应诏的手臂,“应诏啊,你怎么也到这来了?你让手下偷偷给祖母送信,约在外面见面,却不去王府,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陈应诏见祖母的的反应,便知她对此事一无所知,也是,她并未被黔国公软禁,在南京又留有家人,怎么可能知情不报。
蒙着被子闭眼躺了一会,又响起了敲门的声音。
“等会!”安珞阳喊了一句,起身穿衣服洗脸。还没多久,咚咚的声音变得更急促了,安珞阳郁闷地打开门,“敲什么敲!”
门口站的是兴牧,他今日穿了一身颜色鲜亮的夷服,安珞阳惊诧了一下,随即笑道:“诶,还挺好看的,不过还少了一样东西,你猜少了什么?”
“别贫了……”兴牧收回悬空的手,板正了脸色,“大人让我跟你一起去翠湖别苑,现在要出发了。”
“还早着呢!”
“已经不早了。”
“那等我收拾好可以吧!”安珞阳关上门,快速地把头发扎好,盖上头巾,她外面套了一件红黑格子的坎肩外套,下面是黑色的宽松长裤,这是她在云南习惯的穿着,行动起来比较方便。
推开门只见兴牧仍站在门外,安珞阳眼神一转,莞尔道:“不急,我还要吃早饭。”
他越是这样,安珞阳还就越想拖延,谁叫陈应诏这么干脆就叫他去那个虎狼之地以身试险。
“你快点!”
安珞阳对兴牧的催促熟若无睹,坐下叫了一碗酸汤米线,不紧不慢地吃完后,这才松了口:“现在可以走了。”
兴牧在前面快步走着,看样子没兴趣跟她多说两句话,安珞阳转头问兴牧:“我看昨天你带人从客栈出去了,去了哪里?”
兴牧没有隐瞒,直接说:“去了军营。”
“柳营?”
“嗯。”
“情况怎么样?”
“营地空了大半,士兵都已经被调走了。”
柳营北边是大片的密林,直接通向城外,如果是从那里将军队秘密转移,也怪不得没有风声传出来。
“你家大人怎么说?”
“大人说不要轻举妄动,让其他人在城里各个地方盯着。”
黔国公的别苑也在翠湖边上,但离异客居并不远,走上半个时辰便到了,离得很远就可以看见一群高大的殿宇,挨着翠湖清澈的湖水,琼楼华殿、水榭楼台一座连着一座,重重叠叠,蜿蜒广阔。只从远处看,便能瞧见它的精巧富丽,较之沐王府更甚。
安珞阳和兴牧到了之后,没有立刻想办法潜进去,而是找了个隐秘的地方蹲着,观察来往的的车马。别苑守卫严密,想要进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混进今天来赴宴的队伍,装作奴仆跟随来赴宴的客人进去。
他们两个在外面蹲点的时候,陈应诏则去拜见了刚到昆明城的巡抚,邹大人简衣便行,微服私访,带着几个小厮,就下榻城东五华山脚下的一家客栈。
这是一家夷族客店,早已经有人等在门口了,悄声问他:“是南京来的陈大人吗?”
“正是。”陈应诏颔首。
小厮领他进去,客房十分狭窄,仅有一张床和一个矮桌,邹应龙正坐在窗边看公文,他穿着普通的常服,有些清瘦,嘴边留着一圈短胡须,年纪有些大了,但看上去仍旧硬朗矍铄。
邹应龙因刚正不阿的官风,弹劾严嵩父子的事迹,在朝野颇有声望,陈应诏此前也有所耳闻,很是敬佩他的人格。
当即向他行了大礼,“下官拜见巡抚大人。”
邹应龙示意他起身,“你就是陛下暗中派来的,宁阳侯的次子陈应诏?”
“正是下官。”
邹应龙欣慰地笑了笑,“说起来,本官与老侯爷曾有数面之缘,你与你祖父倒有几分相似。”
“劳大人挂念。”
“无甚,你是什么时候到的?”
“下官是昨日中午到的,现暂住在一家客栈。听闻大人已经巡视了曲靖府和寻甸府的军政,大人可有什么发现?”
邹应龙摇头道:“自从□□收服云南后,便在此广施儒教,云南民风渐淳,各府土司也都一心归顺朝廷,并没有什么叛乱分裂的心思。再者,曲靖和寻甸两府的土司已经许诺,府内的驻兵任本官调用。本官今日进城,看城门的守卫,和城中的巡卫,并未感觉到任何紧张的气氛,你有何想法?”
陈应诏并没有全部相告,只说了外城调兵之事。
邹应龙也是官场老人了,哪里察觉不到他话中的遮掩,但他也没有点明,含笑点了点头,“此事本就棘手,罢了,你先下去吧,本官先拟封奏折上呈圣上。”
陈应诏迟疑了一下,这才问:“下官还想打听一事?”
“但说不妨。”邹应龙摆了摆手,“你我皆为陛下办事,不必拘谨。”
“下官想问,陛下是如何得知这件事的?又是何时得知这事的?”
“这……倒是有些时日了,依稀记得是在冬月初几,一封从云南送来的加密文书直接呈到了御案上,陛下看完之后急召几位大学士进宫密谈,当时本官正好在陛下跟前奏事,便在旁侧听,那是一封弹劾黔国公的劾文。陛下当时本欲派亲卫前来捉拿黔国公回京,第二天却改了主意,召大学士重新商议了一番,说此事玄虚未定,贸然行事会引起边疆动荡,随后便下旨派本官来查探此事。”
陈应诏听完,再联想到父亲上书的时间,陛下临时改变意向,应该是受此影响。但一直以来来都有人弹劾黔国公,为何就那份劾文惹得陛下大怒,决心捉拿黔国公,里面一定有不同寻常的消息。
邹应龙瞧他若有所思,便问:“可想到了什么?”
陈应诏想了想才道:“敢问大人。那封劾文是谁呈上去的?”
“江州一个县官,不过稀奇的是,此人半个月前突然暴毙了。”
“那封劾文里到底写了什么?”
“……说给你听倒也无妨,一是劾黔国公无诏调兵,黔国公之事已在朝中闹过许久,因云南布政司远在边陲,历来不受朝廷管控,黔国公又独掌兵权,陛下对他颇为忌惮,以往一些小事看在他功绩的面子上也就过去了,但调兵也就是触动了陛下的逆鳞,自然震怒无比。二,则是与你们宁阳侯府有关?”
“与我们有关?”
“没错,此外,文书中还提到了宁阳侯夫人,说是侯夫人已知此事,却有意欺瞒。虽不知陛下为何又派你过来,但你也别太担心,陛下既然任命你来,那就是给你将功赎罪的机会,你千万不要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陈应诏心中翻江倒海,不禁后怕起来,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多谢大人提点……大人,此事既为密谈,是否还未传开?”
“嗯,陛下担心朝臣纷议,是以巡查之由派本官前来的,不久前,又有兵科的都给事中欧阳一敬等人劾奏黔国公诸多罪状,还发现黔国公调兵火牌,遣人入伺京师动静,抗违圣命。陛下说,无论此事如何,都必须得把黔国公给带回去。”
黔国公在云南为祸一方,多次忤逆圣上,圣上若不是看在沐府功绩的份上,早就无法容忍了,此事倒也是个导火索。
现在无非是忤逆圣命,还是意图叛乱了。倘若是后者,沐府上下恐都要受到牵连。
邹应龙忽而问道:“陈应诏,依你看,黔国公到底是不是要叛乱?”
陈应诏拱手答复:“下官已派人暗中查探了,到底是真是假,相信不日便可见分晓。”
邹应龙欣然道:“那好,我就等你的答复,本官来之前,陛下给了调兵的令符,如果黔国公叛乱之事属实,我立刻从广西调兵过来;如果此事为虚,你便带着缇骑去逮捕黔国公,押回京问奏。”
“是。”
“你也不必待着这里,去办你的事去吧!”邹应龙挥手让他离开。
“那下官告退。”
陈应诏出了客店之后,没有回异客居,反而是来到了沐王府附近的一个茶寮,他约见的人便在此处。
陈应诏进了二楼,见角落里有个人带着幂篱,她身边跟着个半老妇人,正是陈应诏的熟人,是祖母身边的嬷嬷红姑,陈应诏走近行了个虚跪礼,轻声唤道:“祖母。”
幂篱被掀开,露出一张略有些老迈的脸,正是宁阳侯的老夫人张氏,陈应诏的祖母,她如今才五十多岁,看着却比几年前沧桑了许多。
陈氏连忙来拉陈应诏的手臂,“应诏啊,你怎么也到这来了?你让手下偷偷给祖母送信,约在外面见面,却不去王府,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陈应诏见祖母的的反应,便知她对此事一无所知,也是,她并未被黔国公软禁,在南京又留有家人,怎么可能知情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