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珞阳和陈应诏在巷口等了好一会儿,一直没见兴牧出来。
“不会出什么事了吧?”安珞阳正要过去瞧瞧,就看见兴牧走出来,激动地冲陈应诏招手。
“怎么了?”陈应诏走过去。
“老先生的儿子刚刚从缅甸木邦回来,有些事可以跟您说。”
陈应诏进门便看见老掌柜深陷的眼窝中潜藏的谨慎,还带着点审视和端凝,老先生朝他点了点头,弯腰请他进去,“里面详说。”
陈应诏在一张坐定,屋里堆满了布匹,光线有些暗,老先生打开墙的小门,冲后院喊了声,“大郎,快点过来。”
“哦,来啰!”很快就有一道粗犷的声音回应,伴随着咚咚的脚步声,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出现在眼前,“爹,啥事?”
“你把你昨日跟我说的事跟他们再说一遍。”
“这……他们是……?”曹大郎看见屋里有三个陌生人,尤其是坐着的那个年轻人,虽衣着寻常,但看那仪态气度不像是寻常人。
“这位公子是京城来的人。”
曹大郎联想到近日碰到的一些事,已经有些感觉不对劲了,不就不离十,这几人应该都是官差。他恭敬地对陈应诏行了一礼。
“你父亲说你刚从缅甸木邦回来,那里可发生了什么?”
曹大郎像是回想起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脸色变得沉重起来,看了一眼父亲,这才开口,“我从木邦回来的路上,看见了一支队伍,不知道是从哪里过来的,听口音像是东吁国人,其他同路的人被发现,除了我和几个朋友躲在草丛里逃过一劫,其他人都他们被杀害了。”
“那支队伍有多少人?”陈应诏站了起来,紧紧追问。
“很多人很多人,最少也有几万,我回来看到城里戒备森严,是不是东吁国要来犯了?宣慰使大人现在知道吗?”
安珞阳忍不住插了一句,“知道是知道,但却是专门搜查中原来的人,他的戒备可不是对着东吁国的。”
“那是……”
陈应诏挥手打断了曹大郎接下来的话,转而问道:“这件事还有其他人知道吗?”
“最近很少有出滇的商队,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但私下里也有人在悄悄地传,只是不敢笃定,上面也没个动静。大家都说,最近要不太平,打起仗来,这世道也就乱了,生意也不好做,已经有人准备回老家避难了。”
“你是在哪里遇到的?”
曹大郎从架子上拿来一快布帛,那是一张山水舆图,画出了沿九龙江、南兰章江这一条商路,跨越车里宣慰司、孟琏府和孟定府一直到缅甸,上面画着的山川道路十分详细,还标记了沿途的客栈酒肆。
曹大郎指着威远州和孟琏司的交接处,“就是这里。”
安珞阳扫了一眼地图,插嘴道:“这离得也太近了,看样子不到半个月就能到这里……如果他们的目标是这里的话。”
陈应诏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子上,“还请你帮一个忙。
曹大郎看见银子,满脸喜色,忙不迭应道:“您说!”
“帮我留心这段时间去东吁国的商队,有消息了就来通知我。”
“没问题,不过最近可能没什么商队会去……”
“无妨,尽量打听就行。”
三人走出布店,兴牧凑到陈应诏身边,“大人,这么大规模的军队,难道的孟琏司和威远州就没发现吗?会不会他们也……”
“不会,若是的话,他们也就不用从边远无人的交界处过来,还杀了撞见的商队。”
“那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
“派两个人带消息给巡抚大人,让巡抚大人小心提防。”
“是。”
得知了这一消息,现在安珞阳都不禁为陈应诏捏一把汗,只身一人身处云南这片边蛮之地,孤立无援,四面受敌。
滇地,不管是对于陈应诏、还是对于邹应龙,都太陌生了,除了坐镇的沐家,和朝廷设置的几个卫所、正副屯田使,几乎少有掌握。朝廷统治鞭长莫及,更不用说三宣六慰这些向来不受管辖的地方。
陈应诏忽得想起一事,问安珞阳,“那两个人是东吁国人?”
安珞阳知道他说的是柯华和柯衡,“对,车里宣慰司一直打听不到,我想等这边的事结束之后,就去东吁国找,你觉得那支敌军会从哪里过来?”
“景眬北部就是九龙江谷地,其余都是崎岖的山路,他们大概率会沿着九龙江过来。”
“你可有准备?”
陈应诏抿了抿嘴,“……没有,只能等巡抚大人带兵赶到。”
那支敌军突然出现在境内,应该是早就集结在边境,却不知为何现在突然潜进来?陈应诏心里隐约有些不安。
“回去吧。”
傍晚在街上买了一些吃食,三人就回去了,家里照旧空无一人,看样子陈应诏出门之前就已经跟他们吩咐好了一切。
这些缇骑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在云南已经不像之前那么举足无措了,有的还能听懂一些当地话,出去执行任务早已不用了安珞阳的指导。
安珞阳感觉,她的使命就快要结束了,只是不知是好是坏。
待在住所无事,安珞阳便削了一把木剑在院中练起来,她平日跟师傅在一起的时候,除掉忙碌的那几个月,总要被师傅抓着练武,如今已经快三月,她也懒散了许久,师傅虽然不催促,她却有些不习惯了。
天色转暗,院中凉风渐起,院子周围都种着果树,随着她舞动的剑风,不断有叶子飘落下来,安珞阳就刺着树叶玩。这段时间她嘴里不说,但其实心里憋闷得很,把那树叶当成那两个姓柯的家伙,偶尔也会飘过陈应诏这厮的嘴脸,每一剑都刺得凌厉爽快,将戳得破碎的叶子弄得满地凌乱。直到身上全是汗,体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安珞阳才收了木剑,站在原地休息。
一偏头,却看见陈应诏站在屋檐下,他沐浴过,换了一身灰白色的直缀,身影高瘦。他的目光注视着这边,不知看了多久。安珞阳对他喊道:“兴牧呢?喊他来跟我切磋切磋!”
“他有事出去了。”
“怎么没跟我说一说,那陈大人,你来跟我较量较量?”
上次输在他手里,还被他弄伤了腿,安珞阳一直耿耿于怀。本以为陈应诏会爽快应战,岂料他笑了笑,直接拒绝:“不打。”
安珞阳心里一下子就不爽了,“那你站在那里看什么?”
“你身后的枇杷树。”
“什么?”安珞阳朝后看去,果然看见一棵枝叶繁茂的枇杷树,上面缀满了黄色的果实。果实圆润莹亮,看着就很诱人。
勾得安珞阳馋虫一下子就下来了,二话不说爬上树把枇杷全摘了下来,随即拿到水池边洗干净,陈应诏已经在院子里的石桌旁的藤椅坐定,正仰头看头。
安珞阳把枇杷果用竹篮子装着,放到桌子上,顺便在陈应诏对面坐下,拿了一颗在嘴边啃,含糊地问他:“想不想吃?”
陈应诏觑了他一眼,随即伸手来拿,安珞阳忙抱着篮子,“给钱。”
“多少钱?”
“十个铜板。”
“奸商。”陈应诏偏过头,继续看天。
云南的天很低,低到似乎搭个梯子就能伸手触碰到,天穹也格外的浓重,当黄昏时分,火一般的云霞在天际燃烧,映得山野一片红色,极其壮观,他在别处从未见过这样盛大的落霞。
他看得入迷,倒是安珞阳觉得有些无聊,凑上前问:“南京有枇杷树吗?”
“有一些,不过不多。我家种有一棵。”
见安珞阳不再护着篮子,陈应诏这才拿了一颗,从容地品尝起来。
“哼,十个铜板哦!”
“嗯……”陈应诏淡淡地应了声,安珞阳知道他根本没有在意,不禁有些气馁,一下子失去跟他闹的心思,“你真无趣!”
“你太闲了……”
“嘁,味道怎么样?跟你家比。”
和风习习,躺在藤椅上惬意非常,陈应诏语气也不自觉带上了一些轻松闲适,“很甜,比家里的……甜很多。”
“那是当然,现在还不是水果的盛季,等入夏,水果多的根本吃不完,全都是你没见过的种类。每年都有很多商人来这里贩运水果,你要是等到三四月份,我带你去吃一个你绝对没有吃过的东西。”说起这,安珞阳的语气不自觉地就有了一些骄傲,毕竟这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
“什么东西?”
“到时候再跟你说。”
聊了没多久,陈应诏手下的那些缇骑卫就都回来了,安珞阳自动退到一旁,不去听那些事情,但仍旧有一些声音隐约的传过来。听着听着,安珞阳不禁就支起了耳朵。
他们乔装打扮,在城里打探城防和调兵迹象,兴牧从房里拿来了草图,陈应诏边听汇报边在图纸上画上记号,那是一张景昽城及周围的山势图。
属下说话迅速精简,很快就汇报完了,陈应诏也停了笔,看着地图在思考些什么。安珞阳忍不住瞥了瞥,只见上面有部分地方作了记号,还有一些奇怪的标记。她脸上不动声色,但心里习惯性地记下。
“不会出什么事了吧?”安珞阳正要过去瞧瞧,就看见兴牧走出来,激动地冲陈应诏招手。
“怎么了?”陈应诏走过去。
“老先生的儿子刚刚从缅甸木邦回来,有些事可以跟您说。”
陈应诏进门便看见老掌柜深陷的眼窝中潜藏的谨慎,还带着点审视和端凝,老先生朝他点了点头,弯腰请他进去,“里面详说。”
陈应诏在一张坐定,屋里堆满了布匹,光线有些暗,老先生打开墙的小门,冲后院喊了声,“大郎,快点过来。”
“哦,来啰!”很快就有一道粗犷的声音回应,伴随着咚咚的脚步声,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出现在眼前,“爹,啥事?”
“你把你昨日跟我说的事跟他们再说一遍。”
“这……他们是……?”曹大郎看见屋里有三个陌生人,尤其是坐着的那个年轻人,虽衣着寻常,但看那仪态气度不像是寻常人。
“这位公子是京城来的人。”
曹大郎联想到近日碰到的一些事,已经有些感觉不对劲了,不就不离十,这几人应该都是官差。他恭敬地对陈应诏行了一礼。
“你父亲说你刚从缅甸木邦回来,那里可发生了什么?”
曹大郎像是回想起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脸色变得沉重起来,看了一眼父亲,这才开口,“我从木邦回来的路上,看见了一支队伍,不知道是从哪里过来的,听口音像是东吁国人,其他同路的人被发现,除了我和几个朋友躲在草丛里逃过一劫,其他人都他们被杀害了。”
“那支队伍有多少人?”陈应诏站了起来,紧紧追问。
“很多人很多人,最少也有几万,我回来看到城里戒备森严,是不是东吁国要来犯了?宣慰使大人现在知道吗?”
安珞阳忍不住插了一句,“知道是知道,但却是专门搜查中原来的人,他的戒备可不是对着东吁国的。”
“那是……”
陈应诏挥手打断了曹大郎接下来的话,转而问道:“这件事还有其他人知道吗?”
“最近很少有出滇的商队,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但私下里也有人在悄悄地传,只是不敢笃定,上面也没个动静。大家都说,最近要不太平,打起仗来,这世道也就乱了,生意也不好做,已经有人准备回老家避难了。”
“你是在哪里遇到的?”
曹大郎从架子上拿来一快布帛,那是一张山水舆图,画出了沿九龙江、南兰章江这一条商路,跨越车里宣慰司、孟琏府和孟定府一直到缅甸,上面画着的山川道路十分详细,还标记了沿途的客栈酒肆。
曹大郎指着威远州和孟琏司的交接处,“就是这里。”
安珞阳扫了一眼地图,插嘴道:“这离得也太近了,看样子不到半个月就能到这里……如果他们的目标是这里的话。”
陈应诏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子上,“还请你帮一个忙。
曹大郎看见银子,满脸喜色,忙不迭应道:“您说!”
“帮我留心这段时间去东吁国的商队,有消息了就来通知我。”
“没问题,不过最近可能没什么商队会去……”
“无妨,尽量打听就行。”
三人走出布店,兴牧凑到陈应诏身边,“大人,这么大规模的军队,难道的孟琏司和威远州就没发现吗?会不会他们也……”
“不会,若是的话,他们也就不用从边远无人的交界处过来,还杀了撞见的商队。”
“那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
“派两个人带消息给巡抚大人,让巡抚大人小心提防。”
“是。”
得知了这一消息,现在安珞阳都不禁为陈应诏捏一把汗,只身一人身处云南这片边蛮之地,孤立无援,四面受敌。
滇地,不管是对于陈应诏、还是对于邹应龙,都太陌生了,除了坐镇的沐家,和朝廷设置的几个卫所、正副屯田使,几乎少有掌握。朝廷统治鞭长莫及,更不用说三宣六慰这些向来不受管辖的地方。
陈应诏忽得想起一事,问安珞阳,“那两个人是东吁国人?”
安珞阳知道他说的是柯华和柯衡,“对,车里宣慰司一直打听不到,我想等这边的事结束之后,就去东吁国找,你觉得那支敌军会从哪里过来?”
“景眬北部就是九龙江谷地,其余都是崎岖的山路,他们大概率会沿着九龙江过来。”
“你可有准备?”
陈应诏抿了抿嘴,“……没有,只能等巡抚大人带兵赶到。”
那支敌军突然出现在境内,应该是早就集结在边境,却不知为何现在突然潜进来?陈应诏心里隐约有些不安。
“回去吧。”
傍晚在街上买了一些吃食,三人就回去了,家里照旧空无一人,看样子陈应诏出门之前就已经跟他们吩咐好了一切。
这些缇骑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在云南已经不像之前那么举足无措了,有的还能听懂一些当地话,出去执行任务早已不用了安珞阳的指导。
安珞阳感觉,她的使命就快要结束了,只是不知是好是坏。
待在住所无事,安珞阳便削了一把木剑在院中练起来,她平日跟师傅在一起的时候,除掉忙碌的那几个月,总要被师傅抓着练武,如今已经快三月,她也懒散了许久,师傅虽然不催促,她却有些不习惯了。
天色转暗,院中凉风渐起,院子周围都种着果树,随着她舞动的剑风,不断有叶子飘落下来,安珞阳就刺着树叶玩。这段时间她嘴里不说,但其实心里憋闷得很,把那树叶当成那两个姓柯的家伙,偶尔也会飘过陈应诏这厮的嘴脸,每一剑都刺得凌厉爽快,将戳得破碎的叶子弄得满地凌乱。直到身上全是汗,体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安珞阳才收了木剑,站在原地休息。
一偏头,却看见陈应诏站在屋檐下,他沐浴过,换了一身灰白色的直缀,身影高瘦。他的目光注视着这边,不知看了多久。安珞阳对他喊道:“兴牧呢?喊他来跟我切磋切磋!”
“他有事出去了。”
“怎么没跟我说一说,那陈大人,你来跟我较量较量?”
上次输在他手里,还被他弄伤了腿,安珞阳一直耿耿于怀。本以为陈应诏会爽快应战,岂料他笑了笑,直接拒绝:“不打。”
安珞阳心里一下子就不爽了,“那你站在那里看什么?”
“你身后的枇杷树。”
“什么?”安珞阳朝后看去,果然看见一棵枝叶繁茂的枇杷树,上面缀满了黄色的果实。果实圆润莹亮,看着就很诱人。
勾得安珞阳馋虫一下子就下来了,二话不说爬上树把枇杷全摘了下来,随即拿到水池边洗干净,陈应诏已经在院子里的石桌旁的藤椅坐定,正仰头看头。
安珞阳把枇杷果用竹篮子装着,放到桌子上,顺便在陈应诏对面坐下,拿了一颗在嘴边啃,含糊地问他:“想不想吃?”
陈应诏觑了他一眼,随即伸手来拿,安珞阳忙抱着篮子,“给钱。”
“多少钱?”
“十个铜板。”
“奸商。”陈应诏偏过头,继续看天。
云南的天很低,低到似乎搭个梯子就能伸手触碰到,天穹也格外的浓重,当黄昏时分,火一般的云霞在天际燃烧,映得山野一片红色,极其壮观,他在别处从未见过这样盛大的落霞。
他看得入迷,倒是安珞阳觉得有些无聊,凑上前问:“南京有枇杷树吗?”
“有一些,不过不多。我家种有一棵。”
见安珞阳不再护着篮子,陈应诏这才拿了一颗,从容地品尝起来。
“哼,十个铜板哦!”
“嗯……”陈应诏淡淡地应了声,安珞阳知道他根本没有在意,不禁有些气馁,一下子失去跟他闹的心思,“你真无趣!”
“你太闲了……”
“嘁,味道怎么样?跟你家比。”
和风习习,躺在藤椅上惬意非常,陈应诏语气也不自觉带上了一些轻松闲适,“很甜,比家里的……甜很多。”
“那是当然,现在还不是水果的盛季,等入夏,水果多的根本吃不完,全都是你没见过的种类。每年都有很多商人来这里贩运水果,你要是等到三四月份,我带你去吃一个你绝对没有吃过的东西。”说起这,安珞阳的语气不自觉地就有了一些骄傲,毕竟这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
“什么东西?”
“到时候再跟你说。”
聊了没多久,陈应诏手下的那些缇骑卫就都回来了,安珞阳自动退到一旁,不去听那些事情,但仍旧有一些声音隐约的传过来。听着听着,安珞阳不禁就支起了耳朵。
他们乔装打扮,在城里打探城防和调兵迹象,兴牧从房里拿来了草图,陈应诏边听汇报边在图纸上画上记号,那是一张景昽城及周围的山势图。
属下说话迅速精简,很快就汇报完了,陈应诏也停了笔,看着地图在思考些什么。安珞阳忍不住瞥了瞥,只见上面有部分地方作了记号,还有一些奇怪的标记。她脸上不动声色,但心里习惯性地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