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恨绵绵无绝期
○
册封皇贵妃文曰:
嘉瑞天教,晨昏欢娱,谢承宗社无疆之默佑,木长流远,国安豫游。朕受日月厚恩,无内顾之忧,十三弦听,仰歌万曲。然政未全,不敢自逸。
自朕奉先皇遗诏登基以来,尚九册内外,感今古事,古今嗟,惩贪吏恶,政通举贤,民物康阜。自视较孝康皇帝威彊敌德不如,遂凉德所至与丹会晤于沙地,息兵罢战,太平无事。
既四海定,教化美然,诚应尊伦永续。国仰妃仪之重,兹有太常寺卿薛彬之女薛慎君,生于鼎族,自高祖累功,内助我朝经年,天意所属,卿可协辅中闺。
朕无一日不念薛氏之德,言容有度,温良贤善,表懿范于六宫,私以钟灵毓秀,日月光华恐不及。
宜皇贵妃之荣,内金屋以居,外凤衣以着,上表天地,布告天下,敬之。
○
大昰朝的流丹殿,古往今来中宫所住,艳紫妖红尽数冲之。大定三十六年,皇贵妃薛氏入主正殿,享皇后之殊荣。
匆匆三载,帝王家歌中醉倒芙蓉,夜迢迢,深宫锁情愁。
香炉中的翠丝又燃了一缕,焚香燎燎如雾都。雾渐渐散去,露出清冷孤傲的美人面,巧眉伴烟柳。那眉眼中的几分寂寥,多是自苦,多是忧。
“殿下!后宫女眷之所您不能进去!”
那好似冰雕玉琢而成的女子回了神,因着殿外的吵嚷声不由轻蹙了一下眉头。她稍稍抬眼望着四周,果然见流丹殿中的婢女都恨不得将头埋到谷底,不敢窥这深宫秘辛。
她暗自嗤笑。
秘辛?
真正的秘辛是不会大张旗鼓展露在世人眼前的。而她与太子的关系,又有何人不晓。
殿下。
太子殿下。
大昰朝的储君。
曾与她相伴两载有余的夫婿。
“慎君……”
他进门来,也不多说话,只痴痴地唤她名字。
薛慎君低垂着眼,却因是端坐在上座,也就形成了俯视着他的局面。于他二人而言,昔日是并肩夫妻,如今是宛若君臣。
“太子。”
百官面前沉静自若的太子殿下,因为一个女子可称冷漠的语气瞬间红了眼。他踌躇着,好一会儿又茫然无助地挤出一抹笑,心中是超乎往常的委屈。
她怎么能,像不认识他一样。
“慎君……呵……皇贵妃娘娘……”
“我心之忧,你可知啊!”
虽隔了些距离,但薛慎君仍能感觉到淡淡的酒香。难怪。
近年来今卓城饮酒之风盛行,今日中秋,冷月洒下万里金波,择桂花以制酒,香馥满庭院,即成佳酿。
可酒香未醉人,人,怎能先自醉。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断不能够。
“八月十五,正是团圆夜。”
“太子殿下追忆先皇后,故来流丹殿。思母心切,怀情见景,此乃大孝。”
昔日太子沉溺于温柔乡,那时他在薛慎君的眼中只能看到欣喜与爱恋。可此时此刻,他再次望进她眼底,里面尽是对他所作所为的不赞同,和她身为庶母的疏离。
也许还会有,但已是微乎其微的,对他名声的维护。她在皇贵妃的位置上,尽她所能地为他脱罪找补。
皇贵妃娘娘说完话便毫不犹豫地起身,离去的步伐那样急切。数串珠帘,隔断了他的视线。已不止一次,他看她背影。
他们皆被困在这座无爱的囚笼里,唯有他是真正的伤心。
除却巫山不是云。
薛慎君年少时读不懂,深宫短短三年,竟是感悟良多。
十六为储君妇,殿下挑开那帕红盖头,将他的真心与爱捧到了她面前。她已经想不起当年红烛缠喜是何等情形,唯记那少年在她眉心落下的一吻。
爱如珍宝,又轻柔缱绻。
而她,真的没有一刻动心吗?
大定三十二年,她成了太子妃,随夫君入宫拜见帝后。她唤堂上的人“父皇”,他看她如小辈,是从何时起,这段关系沦为了天下人所不齿……
从储君妇到天子妾,朱轮华毂,金玉满堂,只有更富贵。
所以她很清醒。
也因太过清醒,只能近乎残忍地逼着自己陷入欲海,只有当自己是爱着陛下时,才能活着。
殿下,陛下。太子殿下,皇帝陛下。
她曾在床榻间唤错过一次,陛下沉默了许久,最终却是笑了。那时她不懂为何,诚惶诚恐不敢发问,后来她懂了,却更加惶恐。
想来,她也该醉一场。
悲欢聚散一杯酒。酒,当真是个好东西。消愁忘忧,醒来却是愁上愁。
她也曾在觥筹交错中背着陛下偷偷望他,看他所有的天真死在意气风发时,心中说不出的滋味。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泪流尽了,便不再痛。总归,是能熬过这几度春秋的。
○
大概是真的醉了,使她无端想起一些人一些事。
永元帝,也就是孝康皇帝濮阳离,后世之君莫不论其。
大昰朝的帝王谥号历来都是单字,子议父、臣议君。“康”,美谥;“孝”,本应是锦上添花的字,但错就错在,这是由当今的陛下追加的谥号。薛慎君也曾如众人一样,以为陛下是尊仰其高祖父之威,而有“孝”字相赠。
可何为孝?
后人多以“天下皆诵《孝经》,选吏则举孝廉,以孝为务”来解释“孝”,而永元帝无孝,多疑,戮良臣。怎堪此字。
三年前她得封皇贵妃,大昰朝第一个皇贵妃啊,无上荣耀。陛下在如此重要的诏书中,写下“自视较孝康皇帝威彊敌德不如”,那是自谦吗?不。天下子民乃至北疆铁答丹王庭的百姓都知,孝康皇帝是因自负,御驾亲征而死。
陛下是在讽刺他。
无有半分敬意。
这天下是濮阳氏的天下,但在永元年后,亦是薛氏的天下。
她那位同族远亲,浮华三千都作古的顺熹薛皇后,造就了她薛慎君如今的光景。
海内士林,浮华娇贵,三大世族共天下,薛氏当是第一流。繁京有多少王孙公子爱慕着薛皇后,为她为人臣,为她手中刃,为她终身不娶,为她苦守皇陵……从永元年间走来的臣子每一日都在讲她,不曾相忘。
那些铭记着顺熹皇后的人已随着时光渐渐老去,甚至追随她而去,没有人再亲口讲述她的故事。于是薛慎君这一辈的子弟,能听到的已是代代相传的传奇,越往后越难了解真正的她。
顺熹皇后与其子,母丧子生。幼子登基,是文武大臣苦守江山,这才有了濮阳氏百年天下。
当今陛下的父亲当了二十余年太孙,其父亦当了几十年太子,两人都是登基不过几年便驭龙归西。陛下方才九岁,就决策于内外,而今,已是庙堂之上第三十九载,大定三十九年。
如此算来,陛下竟快要到五十知天命之年。
薛慎君开始胡思乱想,又觉得可笑,不禁再饮了一杯。
风华绝代正年少,两鬓染霜竟已老。她总告诉自己不要多想,可每当看到陛下眼角的细纹时,她怎能不生出几分怨恨。
太子妃啊太子妃,两年夫妻和,两年离别泪。大定三十四年,她一舞醉酒叼花,未见陛下在首座上微乎其微地摩挲着腰间佩剑,眼底是寻寻觅觅终遇见的热切。
君子剑,天子法。
大昰朝有佩剑之风,陛下的剑,是铸剑师苦寻古方,仿造的“世上英”。而真正的“世上英”,是顺熹薛皇后赠予海清侯的那柄,已是断剑,已在海清侯八十七岁长寿而终后随他入墓,距剑消失于世人眼中,也早已是几十年之久。
仿剑,仿不像刃如秋霜,行若蛟龙,破晓天明之威的“世上英”。
剑尚且复刻不出,何况人呢?
大定三十四年那场宴席后,陛下命她与太子分离入佛寺苦修。
他让她诵经礼佛,不是为了更方便纳她为妃,而是为了让她多一分像她。
世人称顺熹薛皇后:当是女中第一流。
薛观筃,初名薛观音,不染浊世心,是抓也抓不住的皓月。
年少时,鼓瑟之外好捻花酿酒,弯弓射箭。岁渐长,参悟六艺,羡春衫少年,仿男相,于丝竹茶室间作庙宇朝堂,高谈阔论。后与海清侯结亲,永元帝夺臣妻,聘为皇后。
永元十年长夏,帝后于和光寺祈福,凡见过她的人,皆道上善佛。
这样的女子,薛慎君自认为比不得。
而陛下爱她。
相隔百年,相隔阴阳,只凭只言片语便在脑海中勾勒出她的形象,爱他想象中的她。
这才是深宫中,少有人知的秘辛。
薛慎君从偶然发现这秘密的那天起,只剩无尽的恨意,却只能道作不知。
她不敢发问,因为她惶惶。
她也不敢将这段秘辛公之于众,因为她忧心世人的眼光。
这华袍之下遍布虱虫,繁华背后尽是不堪。她只能守着这境况,清醒地醉着。
“今夜——”
她望着那一轮明月,寒空复来月如霜,独酌酒来,遥想影成双。
“甚欢喜啊……”
习以为常,便道无恨,只余梦一场。
册封皇贵妃文曰:
嘉瑞天教,晨昏欢娱,谢承宗社无疆之默佑,木长流远,国安豫游。朕受日月厚恩,无内顾之忧,十三弦听,仰歌万曲。然政未全,不敢自逸。
自朕奉先皇遗诏登基以来,尚九册内外,感今古事,古今嗟,惩贪吏恶,政通举贤,民物康阜。自视较孝康皇帝威彊敌德不如,遂凉德所至与丹会晤于沙地,息兵罢战,太平无事。
既四海定,教化美然,诚应尊伦永续。国仰妃仪之重,兹有太常寺卿薛彬之女薛慎君,生于鼎族,自高祖累功,内助我朝经年,天意所属,卿可协辅中闺。
朕无一日不念薛氏之德,言容有度,温良贤善,表懿范于六宫,私以钟灵毓秀,日月光华恐不及。
宜皇贵妃之荣,内金屋以居,外凤衣以着,上表天地,布告天下,敬之。
○
大昰朝的流丹殿,古往今来中宫所住,艳紫妖红尽数冲之。大定三十六年,皇贵妃薛氏入主正殿,享皇后之殊荣。
匆匆三载,帝王家歌中醉倒芙蓉,夜迢迢,深宫锁情愁。
香炉中的翠丝又燃了一缕,焚香燎燎如雾都。雾渐渐散去,露出清冷孤傲的美人面,巧眉伴烟柳。那眉眼中的几分寂寥,多是自苦,多是忧。
“殿下!后宫女眷之所您不能进去!”
那好似冰雕玉琢而成的女子回了神,因着殿外的吵嚷声不由轻蹙了一下眉头。她稍稍抬眼望着四周,果然见流丹殿中的婢女都恨不得将头埋到谷底,不敢窥这深宫秘辛。
她暗自嗤笑。
秘辛?
真正的秘辛是不会大张旗鼓展露在世人眼前的。而她与太子的关系,又有何人不晓。
殿下。
太子殿下。
大昰朝的储君。
曾与她相伴两载有余的夫婿。
“慎君……”
他进门来,也不多说话,只痴痴地唤她名字。
薛慎君低垂着眼,却因是端坐在上座,也就形成了俯视着他的局面。于他二人而言,昔日是并肩夫妻,如今是宛若君臣。
“太子。”
百官面前沉静自若的太子殿下,因为一个女子可称冷漠的语气瞬间红了眼。他踌躇着,好一会儿又茫然无助地挤出一抹笑,心中是超乎往常的委屈。
她怎么能,像不认识他一样。
“慎君……呵……皇贵妃娘娘……”
“我心之忧,你可知啊!”
虽隔了些距离,但薛慎君仍能感觉到淡淡的酒香。难怪。
近年来今卓城饮酒之风盛行,今日中秋,冷月洒下万里金波,择桂花以制酒,香馥满庭院,即成佳酿。
可酒香未醉人,人,怎能先自醉。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断不能够。
“八月十五,正是团圆夜。”
“太子殿下追忆先皇后,故来流丹殿。思母心切,怀情见景,此乃大孝。”
昔日太子沉溺于温柔乡,那时他在薛慎君的眼中只能看到欣喜与爱恋。可此时此刻,他再次望进她眼底,里面尽是对他所作所为的不赞同,和她身为庶母的疏离。
也许还会有,但已是微乎其微的,对他名声的维护。她在皇贵妃的位置上,尽她所能地为他脱罪找补。
皇贵妃娘娘说完话便毫不犹豫地起身,离去的步伐那样急切。数串珠帘,隔断了他的视线。已不止一次,他看她背影。
他们皆被困在这座无爱的囚笼里,唯有他是真正的伤心。
除却巫山不是云。
薛慎君年少时读不懂,深宫短短三年,竟是感悟良多。
十六为储君妇,殿下挑开那帕红盖头,将他的真心与爱捧到了她面前。她已经想不起当年红烛缠喜是何等情形,唯记那少年在她眉心落下的一吻。
爱如珍宝,又轻柔缱绻。
而她,真的没有一刻动心吗?
大定三十二年,她成了太子妃,随夫君入宫拜见帝后。她唤堂上的人“父皇”,他看她如小辈,是从何时起,这段关系沦为了天下人所不齿……
从储君妇到天子妾,朱轮华毂,金玉满堂,只有更富贵。
所以她很清醒。
也因太过清醒,只能近乎残忍地逼着自己陷入欲海,只有当自己是爱着陛下时,才能活着。
殿下,陛下。太子殿下,皇帝陛下。
她曾在床榻间唤错过一次,陛下沉默了许久,最终却是笑了。那时她不懂为何,诚惶诚恐不敢发问,后来她懂了,却更加惶恐。
想来,她也该醉一场。
悲欢聚散一杯酒。酒,当真是个好东西。消愁忘忧,醒来却是愁上愁。
她也曾在觥筹交错中背着陛下偷偷望他,看他所有的天真死在意气风发时,心中说不出的滋味。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泪流尽了,便不再痛。总归,是能熬过这几度春秋的。
○
大概是真的醉了,使她无端想起一些人一些事。
永元帝,也就是孝康皇帝濮阳离,后世之君莫不论其。
大昰朝的帝王谥号历来都是单字,子议父、臣议君。“康”,美谥;“孝”,本应是锦上添花的字,但错就错在,这是由当今的陛下追加的谥号。薛慎君也曾如众人一样,以为陛下是尊仰其高祖父之威,而有“孝”字相赠。
可何为孝?
后人多以“天下皆诵《孝经》,选吏则举孝廉,以孝为务”来解释“孝”,而永元帝无孝,多疑,戮良臣。怎堪此字。
三年前她得封皇贵妃,大昰朝第一个皇贵妃啊,无上荣耀。陛下在如此重要的诏书中,写下“自视较孝康皇帝威彊敌德不如”,那是自谦吗?不。天下子民乃至北疆铁答丹王庭的百姓都知,孝康皇帝是因自负,御驾亲征而死。
陛下是在讽刺他。
无有半分敬意。
这天下是濮阳氏的天下,但在永元年后,亦是薛氏的天下。
她那位同族远亲,浮华三千都作古的顺熹薛皇后,造就了她薛慎君如今的光景。
海内士林,浮华娇贵,三大世族共天下,薛氏当是第一流。繁京有多少王孙公子爱慕着薛皇后,为她为人臣,为她手中刃,为她终身不娶,为她苦守皇陵……从永元年间走来的臣子每一日都在讲她,不曾相忘。
那些铭记着顺熹皇后的人已随着时光渐渐老去,甚至追随她而去,没有人再亲口讲述她的故事。于是薛慎君这一辈的子弟,能听到的已是代代相传的传奇,越往后越难了解真正的她。
顺熹皇后与其子,母丧子生。幼子登基,是文武大臣苦守江山,这才有了濮阳氏百年天下。
当今陛下的父亲当了二十余年太孙,其父亦当了几十年太子,两人都是登基不过几年便驭龙归西。陛下方才九岁,就决策于内外,而今,已是庙堂之上第三十九载,大定三十九年。
如此算来,陛下竟快要到五十知天命之年。
薛慎君开始胡思乱想,又觉得可笑,不禁再饮了一杯。
风华绝代正年少,两鬓染霜竟已老。她总告诉自己不要多想,可每当看到陛下眼角的细纹时,她怎能不生出几分怨恨。
太子妃啊太子妃,两年夫妻和,两年离别泪。大定三十四年,她一舞醉酒叼花,未见陛下在首座上微乎其微地摩挲着腰间佩剑,眼底是寻寻觅觅终遇见的热切。
君子剑,天子法。
大昰朝有佩剑之风,陛下的剑,是铸剑师苦寻古方,仿造的“世上英”。而真正的“世上英”,是顺熹薛皇后赠予海清侯的那柄,已是断剑,已在海清侯八十七岁长寿而终后随他入墓,距剑消失于世人眼中,也早已是几十年之久。
仿剑,仿不像刃如秋霜,行若蛟龙,破晓天明之威的“世上英”。
剑尚且复刻不出,何况人呢?
大定三十四年那场宴席后,陛下命她与太子分离入佛寺苦修。
他让她诵经礼佛,不是为了更方便纳她为妃,而是为了让她多一分像她。
世人称顺熹薛皇后:当是女中第一流。
薛观筃,初名薛观音,不染浊世心,是抓也抓不住的皓月。
年少时,鼓瑟之外好捻花酿酒,弯弓射箭。岁渐长,参悟六艺,羡春衫少年,仿男相,于丝竹茶室间作庙宇朝堂,高谈阔论。后与海清侯结亲,永元帝夺臣妻,聘为皇后。
永元十年长夏,帝后于和光寺祈福,凡见过她的人,皆道上善佛。
这样的女子,薛慎君自认为比不得。
而陛下爱她。
相隔百年,相隔阴阳,只凭只言片语便在脑海中勾勒出她的形象,爱他想象中的她。
这才是深宫中,少有人知的秘辛。
薛慎君从偶然发现这秘密的那天起,只剩无尽的恨意,却只能道作不知。
她不敢发问,因为她惶惶。
她也不敢将这段秘辛公之于众,因为她忧心世人的眼光。
这华袍之下遍布虱虫,繁华背后尽是不堪。她只能守着这境况,清醒地醉着。
“今夜——”
她望着那一轮明月,寒空复来月如霜,独酌酒来,遥想影成双。
“甚欢喜啊……”
习以为常,便道无恨,只余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