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向,私设很多,请勿考究

    内含年龄差、骨、小妈文学、朋友妻等。会发疯,剧情尽量合理。

    会出现一些《封神第一部》电影中没有出现的人物。

    女主再设,身份为《封神演义》商纣王妃子、武成王黄飞虎之妹——黄妃黄娘娘。原姜王后二子殷洪,本文设定为黄妃所生。

    ○

    冀州苏氏反商,殷寿率军打了胜仗,冀州城内死不瞑目者千万,朝歌却是鼓乐齐鸣,尽享盛世之昌荣。

    盛世?

    盛世似已不再属于殷商。

    成汤江山忠臣藂藂,万民供养,百年功绩已将大商的气运用尽,风光表象下战乱频频,国势已趋于没落。故而大商需要一个真正的王,一个能将商朝的虚荣化为实质的天下共主。

    在位之君不是,太子启亦不是,而殷寿……

    “父亲今日会回来吗?”

    小殷洪伏在黄朗心膝上,极为温顺乖巧。他年岁尚小,殷寿又常年征战在外,父子相见时日少,离别之日多。朝歌城内人人传颂寿王事迹,殷洪听得多了,自是仰慕其父殷寿之威风。

    记忆中一家人在一起的画面甚少,殷洪虽小却深觉,父亲是不爱母亲的。而母亲……他不知。

    幼子盼着能一家团聚,犹豫再三依旧是向他母亲嗫喏地发问。他本想问父亲今日是否会“来”,却不敢叫母亲伤心,便改口问是否会“回”。

    “你父亲立下战功,大王于王宫设宴,今日许是不会回家了。”

    殷洪有些遗憾,即使早已明了这个答案。

    “父亲是大英雄。”殷洪又说道。

    ……英雄吗?

    黄朗心没有接话,只遥遥望着殿门。王宫内的鼓乐之声似是传至朝歌各处,轻柔地像在耳边缱绻絮语。

    怎会是轻柔呢。

    殷商文化彪悍,哪怕是庆功之乐,也当是以肃杀为底。

    东西南北合八百诸侯曾各献其子入贡大商,今时质子以战舞庆功,百兽率舞,奉的是寿王,殷寿,便是殷商勇士的信仰。

    大王偏心长子,人又已老,太子启仁懦,父子兄弟之间,无有亲情所在。殷寿是个有勇有谋的将领,却难成为一个仁善的君王。江山必然易主,只看殷寿能忍到几时。这是黄朗心作为一个枕边人,对殷寿做出的最主观的评价。

    可她终究未曾料到,恰是今日,所有人亲眼所见,殷启弑父。

    ○

    “有劳王叔——”

    “敬问国运——”

    殷寿如她所想那般,成为了大商的新王。却比她所想来的更早,来的那样蹊跷。

    局势一朝风云变,黄朗心哪怕心如明镜,也依旧安之若素。一直以来,她都是一个没有性格的人。逆来顺受,又实在很懂事。

    黄家七世恩荣,为商汤之股肱。当年,殷寿有意求娶,父亲黄滚亦有心,便做主要将她嫁予殷寿为侧,哥哥黄飞虎不愿。

    他早已接受妹妹迟早要嫁人的事实,却不肯她嫁那样的人。他本看中的人是西岐的少主伯邑考,只等他再长些年岁,也算是和他妹妹相配。可黄飞虎又觉西岐太远,故而一再考量,从未与父亲提及。

    而殷寿,真真是突如其来!殷寿与朗心年龄差的不止分毫,更何况他早就有妻有儿,黄飞虎因此气极,与殷寿比试,竟是不相伯仲。

    那时他还不是后世的开国武成王,尚且忠于殷商,却为了他的妹妹,打伤王室子弟,甚至还是未来的妹婿。黄滚怒火中烧,打了黄飞虎数十鞭,又饿着罚跪了一整晚。

    这对黄飞虎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惩罚,比不得他行军打仗时所受之伤。可当他一向乖巧的妹妹趁夜色翻窗进来,只为给他送上一口吃食时,他再也不能是那个冷面将帅。

    “今日一试,哥哥认为,寿王是个怎样的人?”

    黄朗心细细替他擦拭着脸上的血污,那是与人比试时摔落草垛所致,甚至发间,还有诸多杂草。黄飞虎不肯让她触碰,亦不敢用自己脏污的手阻止她,一时间竟急得面红耳赤。

    “哥哥怎不回答我?”

    黄飞虎闻言看着黄朗心,用的是逾越之人的眼神。良久,他惊觉愧疚。

    “……我不知寿王是怎样的人,但我妹妹,是个顶好的人。便是以天上仙人相配,也是使得。”

    黄家女出生那日,有昆仑山仙人游历至朝歌,亲赐“朗心”二字,有“明察之心”之意。自幼,黄飞虎就断定他妹妹有仙缘。黄朗心能识文断字之岁,便能辨别事物真伪。

    “哥哥善于统军,武艺绝伦,寿王能与哥哥一决高下,说明他至少武艺高强,是个将才。”

    “虽对外宣称切磋,可若有心人作怪,哥哥便是挑衅王室,然而寿王却不追责。”

    “哥哥出去前,曾怒斥寿王无耻,可现在我问哥哥‘寿王是怎样的人’,哥哥只答不知。哥哥,你对寿王,似乎已有接纳之意。”

    “殷寿,有御下之能。”

    ○

    黄朗心终究如两方所愿,顺利嫁给了殷寿为侧。她在别院初见殷郊之时,恰是她嫁给殷寿的那日。

    是夜,那孩子正孤零零地坐在宫阶上环抱着自己,像只寻求依附的受伤的小兽。他眼中有不甘,这份不甘尚且懦弱,不足以让他成为英雄,只能化作隐忍不发的悲伤。

    黄朗心在他面前蹲下身,执灯而照,微微仰头看他。她自然能猜出来他是谁,可她并不打算问他为何哭,甚至一点关心之态也没有。她只是一直静静地看着他,一句话也不说。

    小殷郊本来正在哭着,水雾朦胧,见黄朗心这样作态,忽得被哽住了一般,呜咽声止在了喉中。

    他看不太清,便狠狠眨了几下眼,任由那几滴泪落下,这才看清了眼前人。他从她的容貌,看进她眼底,又匆匆移开视线看向她清丽的衣裳。不算华美,似乎并不是新娘。于是他草率地放下心来,目光最终落在了那因拖地而沾染了尘土的裙摆。

    “……你的裙摆脏了。”殷郊说道,声音中还带着残存的哭意。

    “是会脏的。”黄朗心表示她知道。

    殷郊静等她继续说着,却没有再听到话语。他第一回体会到了尴尬。

    “你是谁?”于是他问出了最想问的话,语气中带着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期待和忐忑,可黄朗心听出来了。

    她顿时明白了许多。兴许这孩子能在这儿出现,是为获得“她”的怜悯,而后让“她”因愧萌生退意;又或许,他是因父亲新娶,而感到名为“家庭”的信仰出现了裂痕,此刻只是想寻个地方独自舔舐着伤口。

    似乎在无意之中,她的介入伤害了一个孩子。

    “你因我而哭,却不知道我是谁?”

    殷郊闻言忽然怒目,猛地挥开横在两人身前的宫灯。他于台阶上站起身,此时倒是比黄朗心高了些,直教她只能仰望。

    “你!你!”殷郊本想谴责些什么,他明明站在高处,明明在俯视着这个介入他们一家的人,可他的视线不可避免地再次看向她眼底。那里空若无情,又仿佛有潮水将他吞灭。

    月夜、寒灯、冷美人。

    殷郊感觉到了惧意。

    他无法表述自己这番感受,只匆匆逃离了那间别院,再也没有独自迈入。

    若他父亲殷寿见证了这二人初见的过程,兴许能为殷郊解惑一二。

    倘若殷郊的母亲姜氏像雪竹,即使寒风呼啸,依旧有凛然傲骨;那黄朗心则像玉莲——美玉所作的莲花。

    并非是那出自淤泥而无暇的清莲,而是本就由匠人精雕细琢而成。旁人因其美观,而妄图赏玩,越接近她心一寸,便越觉得“空”。她没有欲望,没有渴求,又因看得通透,而嫌少有情绪波动。

    在乎的人,不多;在意的事,没有。因为好奇,偶尔想看看人世。她会因此下了莲花座,染上尘土,只为看看那孩子为何而哭。可也只是看看而已。

    旁人对她的指摘无法得到回应,爱亦然。偏又因她能明白,也能理解,更能接受的态度,而让人萌生怨念。

    当年的黄朗心,没有人气,最是漠然。而殷郊遇到她之时,正值孩童,或许还有些小心思。他们的初见太不美好,往后每每与她对视,都使他自觉如同一个跳梁小丑,于是殷郊越长大越不愿看她。

    后来各路诸侯日日送质子入朝歌,殷郊作为殷寿亲子混在质子旅中,常年随军出征。他结识姬发,与诸多质子往来,多少沾染了些习性。又因跟在他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便势必也要成为如殷寿那般的英雄。

    这些年殷郊自认在成长,而黄朗心呢?偶尔天地为枕,篝火旁饮酒作歌之时,他也会讲起他这位庶母,似是有些厌恶。那时他与姬发说:我最害怕的人,其实是她。

    姬发从未见过黄朗心,倒是与其兄黄飞虎有过几面之缘,那是位值得人敬重的豪杰,料想其妹也不会差之几分。

    不过既是殷郊所说,姬发也一直信着。他一面觉得黄朗心应是有义,一面又觉得她或许真的无情。

    寿王二子殷洪出生后,姬发想象中的黄朗心忽然具象化了一些。她开始为小殷洪做些衣裳鞋袜,时常也惦记起殷郊,即使更宠亲子,到底也在殷郊这儿做起了“母亲”。

    据殷郊所说,是因他亲生母亲姜氏的缘故。

    姜氏贞静淑德,两人相处几年,竟是贤姐妹互唤着。二子出生,姜氏念起在外的长子,几度潸然泪下。她不能表现的太爱子,因她了解自己的丈夫。幸而她的好贤妹体谅她,替她全了这份爱子之心。

    送往质子旅的东西,从衣裳到吃食再到打发时间的玩意,数不胜数。武器之属黄朗心不能送,可她送来的,殷郊一概不碰。其中有姬发喜欢的,只艳羡了两句,殷郊就好似宁可眼不见为净般,一股脑全转赠给了姬发。

    久而久之,黄朗心听闻姬发其名。送来的礼物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更合他心思了些。

    而质子旅,也终于从那些细枝末节中,知道了殷郊这位庶母。

    从最初的一个人拥有,到整个质子旅共享,殷寿不可能不知。

    黄朗心为殷郊制衣时,殷寿就曾撞见过。哪怕她如此行径,殷寿也不曾阻拦。可若说娇宠爱妾,更谈不上。

    寿王就像娶回来一个玉莲摆件,玉莲似是无心,寿王也似是无意。

    他与她交谈,语气中没有责怪,温和的像个好丈夫。话里话外却是只赠一人,旁人岂不曰寿王偏私。

    “妾,只在为母。”

    殷寿说道:“他们都是我的儿子。”

    “若有不满者化‘羡’为‘妒’,兄弟相争当如何?”

    黄朗心放下针线,定定看着殷寿。殷寿断不会如他儿子那样害怕,他坦然与她对视,不像在看一个活物。面对这样的眼神,黄朗心忽然笑了。

    “等。”

    任由质疑之声蔓延,等一个犯错的人。

    “宽宥。”

    事出质子旅,追因不过亲情。既然万民皆亲子,兄弟不睦,“父”当最痛心。然怜游子苦楚,自当宽慰一二。

    “责罚妾身。”

    黄朗心不再看着殷寿,她觉得无趣极了。

    “妾自作主张,怜姜贤姐慈心,毁质子旅规矩,虽为越界,到底是慈母无辜。”

    “八百质子离家方才三年,十余岁,尚天真率性,还有思乡恋家之意。若有敢犯错者,必视妾如母。”

    “责妾,远比责其本人所获的多。”

    未尽之语黄朗心没有多说,毕竟,君擅蛊惑人心之术。

    事情后来果真发酵。

    姬发被夺了礼物,打架却不肯服输。分享非他所愿,可这份心意本属于殷郊,旁人以此讽他,姬发气不过,既羞愧又愤怒。

    殷寿从来只在恰当的时候出现。

    他在质子旅一番“真情流露”,直言所有质子都是他的儿子,天下为一家,他的妻妾,自是他们的“母亲”。而后又提及黄朗心,责备的话也是充满无奈,让人觉得他亦是不忍,然而为平息这事,只能去责罚违令的源头。

    有人比姬发先一步求情,是最先挑事的那孩子。姓苏,苏全孝,五年后,惨死于冀州城门外。

    从冀州造反,他被父亲苏护放箭拒降的那刻,苏全孝再无家人。是殷寿,是殷寿说——你要做我最勇敢的儿子,你的母亲,会以你为荣。

    诸侯敢有谋反者,先杀其质子,然后族灭之。苏全孝在生命的终焉,寻到了他存在的价值。他极为壮烈地赴死,带着笑,不见惧意。

    在五年前,他不过是个怕“母亲”被责罚,当即跪地求他“父亲”开恩,惴惴不安心有忧思的孩子。

    殷寿最终没有罚黄朗心。

    同时,质子旅再无物品进出。

    他让质子知道,因为他们,“母亲”才有可能被罚;也正是因为他们,“母亲”才会免于责罚。殷寿亲自建立起了名为“亲情”的桥梁,赋予质子规则,成为他们至高无上的“父”。

    “姬发,你想打赢他们吗?”

    “我想!”

    姬发回答的很干脆,眼中有敬仰之意。殷寿难得真正欣赏一个人。

    一个,有野心的孩子。

    “往后,你的剑术我亲自来教。”

    他让他们团结,又任由他们竞争,像是在养蛊。而殷寿,就是蛊虫中的王。

    慈母赠礼的事成为质子旅的标尺,规范着他们每个人的举动,伴随着一年又一年的春去秋来,渐渐不再被提及。像是被遗忘,又像是被埋在有心人的心底。

    忽得有一日不知怎的,殷郊情绪低沉,往后就连他也没有再提起过他的庶母。直至今时姬发仍旧以为是他长大后成熟了,故而放下了幼时阴霾。

    无人知晓那晚绮梦,只有殷郊呆望着一床狼藉,暗骂了几声荒唐。

    他恨恨地收拾床铺,眼前仿佛浮现那方玉影。在质子旅的时间太久,又过得太忙碌,他近乎要忘记她的模样,这些年就连父亲也不曾与她常伴多时。可殷郊始终记得那双眼,清清冷冷,眼神越冷便越叫他偾张。

    春意残留,他愈发觉得不满,终究还是妥协。他徒有蛮力,忽然想起多年前那只执宫灯的柔软的手,越想越多,所幸纵容着自己将整个她拼凑。

    混沌与清醒交织间,他似乎唤了一个名字,心房顿时柔软地不可思议。然而他也终于清醒。

    殷郊睁开眼,沉默不语地收拾好自己。性与情,他不愿去辨别,他怕自己分清后,迎来的是绝境。昨夜之梦,今日之举,难道他此刻,仍在梦中……殷郊不由自嘲,嘲弄他的天真,鄙夷他的逃避。

    可他只能如幼时一样,不再去面对。

    这是他的秘密,一个连姬发都不能再告知的秘密。

    军帐曾有异动,那人到底没有掀开帐门。

    门外之人不知是谁,不知何时所至,也不知何时所离。殷郊甚至都不知他的到来。

    质子旅的生活,没有任何变故,一切,照旧。

    直到,攻破冀州。

    直到,新王登基。

章节目录

跨时空情话(短篇合集|同人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胡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胡皎并收藏跨时空情话(短篇合集|同人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