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朗心3(《封神第一部》同人文)
○
——天下浩劫将至,我奉师父元始天尊之命,特持此宝下山,寻找天下共主。
——什么宝?
——我所献之宝
——名叫
——“封神榜。”
玉虚宫,红色幻象。
姜子牙误闯而入,在其中,见到九尾现、莺鸟袭、亲者别、情义死、战乱不止、妖兽出没、大军厮杀、仙凡斗法、世失其序……此间种种终将化为一团红火,绝灭这百年人间炼狱。
这就是未来的人间吗?
见此,姜子牙毫不犹豫地握住那方封神榜,放弃他四十年修得的法术与长生,自此为一个老者,为人间,送去一线生机。
——此榜一开,可救众生免于灾难。
○
祭天台万人来筑,姬发看着已有雏形的高台,仿佛已然看到了他心中的英雄殉身。姬发为此感到忧心。
“想要消除天谴,大王就必须自焚在这祭天台吗?”姬发困惑道,却也无法从中得到答案。
“也许,只有神仙才有办法。”
殷郊着一身常服回身,太子常服,使他天生高人一等。
在战场上,殷郊着铠甲,与八百质子无二,是为兄弟。可他又与这些兄弟是不同的。他是大英雄的儿子,是质子旅中持有鬼侯剑的殷商王室。他傲气、志满,能一马当先,率军攻入冀州城。
质子对他们的主帅殷寿有敬、有爱、有畏,对主帅的儿子,理所应当地捧着。而殷郊也从不觉有什么问题。更何况,他本就骁勇胜过常人。
军营里与殷郊时常呆在一处的,是四大伯侯之子。
天下东南西北四方,四大伯侯,是贵,可亦行臣礼。有异动,便是谋反,是不义之举。而四大伯侯的儿子,那入贡大商的质子,可以是尊贵之人,也可以是猎户,是农夫,到底不过是殷商的臣。
他们能贬低别人,也能自贬,可没有人敢对殷郊说——“你不过就是寿王之子”!
没有人。
这八年,殷郊永远是质子旅之首,无人可越其。即使殷郊在他父亲殷寿之下,即使殷寿又受其父兄压制。
所以当初攻陷冀州,殷郊鼓舞士气时,能无比自然地拿他的鬼侯剑做赌注。
——“谁!能杀了苏护,这把剑,就是谁的!”
如此意气风发。
冀州一战胜了,营帐篝火旁姬发崇应彪打架,殷郊就坐在正中笑看,已有王者姿态。后来,他成了大商的太子,锋芒不减当时,可殷寿已不再只是一个父亲,他更是一个大王,又怎会不忌惮他为臣的儿子。
这样的人情世故殷郊不懂。不到绝境,就永不会懂。
在他心中,那依旧是可以敬爱亲近的父亲。纵使那晚摘星楼中已对殷寿与苏妲己共处一室有片刻失望,可他仍不曾加罪于父亲。只是“父亲”的部分少了些,“父王”的部分多了些。
殷郊爱他父王,亦爱他父王身后的殷商。成汤江山供养着殷郊,哪怕有一日父不再是父,子不再是子,殷郊也断然不会放任殷商社稷落入他人手。
天下百姓,乃王之子民。落寞的天之骄子,将誓死拥护着这个岌岌可危的旧王朝。
只是未来之事犹未可知,此时的殷郊还是那个认为父王的命比他的命重要的殷商太子。姬发为大王忧心,殷郊同样思索着破局之法,甚至早已做好替父王一死的准备。
“这些天,多少能人异士前来,也不得法。倒是给二殿下寻得了乐子。”
王宫悄悄放出消息,寻天下有能者,无数修道术士前来献法,大王一一面见。殷洪好奇,可殷寿不会让他来。大殿之上,岂容幼儿放肆。
然而这些日子大王见得庸人太多了,他将此视为小儿玩乐之物,忽然有日领了殷洪在侧,任其观之,同时允黄娘娘随驾。
大王在想什么无人敢去揣摩。因为他是大王。
而此刻殷郊在想什么,姬发竟也猜不出,这让他感到意外。殷郊,是有什么事瞒着他吗?
大殿之上,异士献法,有父王,有殷洪,必然有黄娘娘。这些天,殷郊已经避着不见黄朗心很久了。
若是碰巧在中宫姜王后那里遇见,殷郊对黄朗心也只有礼节相待,很是疏离。他待殷洪昵洽,对黄朗心却没有亲尊,姜王后看的真切。于是问她那本不是这般行径的儿子,为何突然厌恶了黄娘娘?
殷郊无法回答。
他真正接触的女子是不多,可他母亲姜王后是女子典范,殷郊以此为尺,对未来妻子自有一番标准在。妻子,殷郊能够敬之,却难做到深爱。这样的自己,他很早之前就已认清。自小,他在乎的事物就很多,男女之情注定是他这一生中,最微不足道的存在。
然而十年前,黄朗心骤然闯入少年人的世界,这份微不足道之上,更添了层不可僭越。后来质子旅中的那晚绮梦,他无法找出缘由,将自己的心剥丝抽茧,也只能得出“不想、不能、不该”的答案。
不想要再多个“母亲”;
不可能会是他的“妻子”;
不应该存在这污秽心思。
这几年他逼迫自己忘却,可只消再看她一眼,所有的情就都涌上。这让他觉得自己,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黄娘娘本人,都是一种亵渎。
他想知道,究竟是什么绊住了他心神?
论美,王宫中不缺美,那冀州苏妲己更是绝色。而黄朗心之美,冷、柔、般般入画,尚不足以误国。
面是美人面,皮囊之下是红粉骨。落在殷郊眼中,就像那开在盛时的红花,儿时就已惊艳一回,十年,纵然花还在时节,他也理应视为平常。殷郊在乎之处不在姿容。
那夜她被狐妖所伤,即使他为此担心,不过放在首位的仍是父王的安危。于是他认为黄朗心在自己心里是占据了一些位置,但兴许没那么重要。
可当他在摘星阁中,跪在父王面前,不合时宜地想起她的肩伤,想起她朝他跑来时的喘歇,想起那颊边被粉汗浸湿的发丝,想起自己伸出又收回的手……
原来那个忙碌惊险又愁怨的晚上,他竟能将有关她的一切,记得清清楚楚。
他已经不再需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了。越想忘记,越发清晰的记忆,告诉了他所有。
以至于现在,他站在祭天台上,又想起更多。譬如那晚,父王前去西宫。
殷郊因那无从宣泄的闷气,自顾自与黄娘娘冷战着。无人知,最好。
祭天台忽然传来巨响,象鸣阵阵,苦役纷逃。
殷洪与姬发闻声看去,见高空之中捆木摇摇欲坠,顷刻有一孩童脚踩金轮而飞起,红绫卷起巨木,似有叱咤风云之能。另有一人见木桩坠落,三尖两刃刀一伸,轻而易举地止停巨木,清逸绝尘,仙人姿态尽显。
神仙。
大王,有救了。
○
“东海金鳌岛炼气士申公豹。”
“为大王展示法术——”
与此同时的大殿,殷寿坐在上方,他的二儿子殷洪与黄妃坐在下侧,看着又一个术士献技。殷寿神色冷然,只希望这人不再是个骗子。不然骗子的下场……
“啊!”
申公豹正展示着断头不死的法术,头颅旋转飞至半空,黄娘娘尚来不及带着殷洪回避,就听到洪儿一声惊呼。他虽怕,却仍倔强地睁着双眼,眼中有好奇,也有,兴奋。黄朗心不由皱了眉。
才跟在殷寿身边几日,殷洪就被挑起了心中的顽劣。
“母亲……他是死了吗?”殷洪问道。
申公豹的头颅又转了个圈,继而笑着飞到殷洪面前,逗着这位小殿下:“小殿下不用担心。”
他的头离了身体,不见任何死气,还是一个活人。
“有意思。”殷寿赞叹道。
身首异处都不能死,以火烧身又有何惧。可当听到修炼此法要五百年之久时,殷寿感到了被愚弄的荒唐。他一把抓住申公豹的头,用力摔下了台阶。
笑话!
头颅滚落在地,又被人踩住,一脚踢飞。
在大殿上未经大王允许就这般举动,是为不恭,不过此刻确实合了大王心意。
“这,就是无用之人的下场。”殷寿意有所指道。不知是向谁说的。
黄朗心看向那人,一身王家侍卫打扮,应当也是八百质子中的一人。她不认识,于是打算收回目光,却猝不及防与他对视。
一双有欲望,善恶不明,又掩饰着野心的眼睛,是怎样的?
黄朗心如今见识到了。她避开那人视线,再没有看他一眼。
那边申公豹还在满大殿寻找他的头,这边殷郊姬发就已携着姜子牙一行人上殿。
昆仑山的道士。黄朗心想到哥哥曾说过,她出生那日,就见到过一位昆仑山的仙人,不过那时,哥哥骂仙人妖道。那现在站在大殿上的,是妖道,还是仙人呢?
献宝的老道精神矍铄,旁边的青年仙风道骨,还有……还有一个瞧着比殷洪大不了几岁的孩子。那孩子看着得意,还朝她笑笑,想必是对他们所献之宝极为自信。
殷郊从姜子牙手中接过封神榜,步伐快了些,双手将封神榜奉给父王,继而便在黄娘娘身旁站定。
“天下共主,开榜封神。”
殷寿念出封神榜上所刻之字,对此物并不信任。这么一个小小的封神榜,真能消除天谴?
“岂止能消除天谴!”
申公豹这时终于复原了身体,顺势跳了出来。他不像好人,哪吒立马走到姜子牙身前护着他,可殷洪见到申公豹神神叨叨的举动,只觉有趣。
女娲赐宝、魂魄为兵,申公豹一番言说封神榜的来历与妙用,让殷寿极为心动。这么说,岂不是人死的越多,封神榜的法力越强?
“看来,天谴未必是坏事。”
殷寿一说这话,莫说姜子牙心中一惊,饶是殷郊也觉出不对。而黄朗心神色平常,不见悲喜。旁人的命,殷寿真的在乎吗?
当初登基大典,比干说出天谴之时,殷寿所想消除天谴之法,第一便是人牲祭天。
何为人牲?
先祖商王汤时期,也曾有天谴,彼时河干井涸、草木枯折、庄稼无生。王以生畜上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灾情不减。直至第七年,卜辞言:人牲祭天。
以干柴焚烧活人上供天神。
先祖不忍,为救百姓之苦自焚其身,引得甘霖骤降。后世遇天罚,便效仿成汤先祖,却不焚自身,反以奴隶之属为祭。一人不行,十人;十人不行,百人。
殷寿在这样的文化中成长,心中是没有仁慈的。他能理所当然地说出人牲祭天,自然也能在这大殿之上,为验证封神榜真伪,当场——拔剑杀人。
殷寿速度之快之果断,让众人胆寒。
姬发看向殷洪,那孩子此时是真的怕了,活生生的人,在他面前一点一点气绝,被他父亲亲手所杀,不顾幼子在场。殷郊移动两步,挡住了殷洪的视角,哪怕为时已晚。殷洪想哭,可不敢哭,怕哭出声惹得父亲心烦。
姬发又看向黄娘娘,不知是否是因为大殿的光照不到里面,姬发忽然感到寒意。美人孤坐,青丝垂于华服之上,幽冷晦暗,冷静地不像是尘世之人,叫人看不出她心中所想。
“洪儿。”
“现在,才是真的有人死了。”
她将在旁发抖的儿子抱在怀中,在他耳边轻声告知了他这个事实。黄朗心见姬发向她表露出带离殷洪之意,于是微微摇头以示拒绝。
殷寿想让殷洪看到。所以他们不可能走。
宫人惨死,魂魄被收入封神榜中。封神榜像是在发怒,颤动地让殷寿无法握紧。
“大王……威武啊。”
封神榜跌落,又被姜子牙拾起,他对着这位天下共主,只能悲叹出这样一句话。
姜子牙以打开封神榜还需配合仙家步法为由,演示一番动作,唬住了殿上众人。黄朗心见他往与他同来的那二人身边走去,就知道,他要跑了。
“拦住他们!”殷寿怒道。
凡人无有可敌仙法的,而杨戬一记刀法,斩断了申公豹手中拂尘。姜子牙怀揣着封神榜被哪吒的混天绫送出大殿,殷寿见只姜子牙一人,就直接命他最英勇的两个孩子,也是为他引荐姜子牙的人——殷郊、姬发,夺回封神榜!
王宫侍卫层层围住宫殿,也挡不住破殿门而出的杨戬与哪吒。一人水遁,一人飞天,再寻不到踪迹,甚至申公豹,也瞬影追封神榜而去。
这就是法术之士、修道之人吗?
“洪儿想成为仙人吗?”
方才趁着众人混战之时,黄朗心忽然问了她儿子一个问题。那孩子先前因宫人惨死而胆颤,又被哪吒打斗的场面吸引,现在已平复了些情绪。
死去的人是无辜之人,可也是殷洪的陌路人,他这个年龄,能因此惊惧,却不会为之伤怀。殷洪骨子里是有些冷漠与残忍的,天真的残忍,兴许是随了他父亲,也兴许……总之,朝歌已不再适合他成长。
“洪儿想当英雄。”殷洪回答道。
如果在殷寿凯旋那日,母亲这样问他,殷洪能毫不犹豫地补充道——他要当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大英雄!可现在,殷洪无法说出口。
因为同时,他的性格中又有良善的部分,这源于母亲这些年的教诲,也有在姜王后身边耳濡目染学到的贤德。他已隐隐学会判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时殷洪,实在像极了他母亲。听话、乖巧,只需再教上两分“善”,便能做回那个懂事的二殿下。
“你姬发哥哥便很好,往后可与他多加相处。”
“姬发哥哥也是大英雄吗?”
黄朗心抚摸着殷洪的头,语气中含着轻柔笑意:“他会是的。”
姬发,是最肖似殷寿,也是最不可能成为殷寿的人。八年,学得了殷寿的血性,又因生在西岐,血脉里有仁德的性情。重情,重义,果敢。少年天子之气啊……
王宫中的异乱终于休止,殷寿曾经得到封神榜,却又很快失去。他站在殿门处,看着这一片残局,神色阴晴不定。
他,是天下共主。
为什么这封神榜,不愿受他驱使?
天光倾泻,大王身上的衣甲映出耀眼的光影。金黄,是暖色,光也是暖的,殷寿站在至高,却有着与世隔绝的孤冷。剑上原本温热的血,也已变得冰冷,像是与这寒冽的剑,与这无情的王,融为一体。
良久,殷寿蓦然转身,扬声问那大殿中一直端坐着的两人——他的黄妃,还有,他的儿子:“殷……洪儿认为父王此举,是对,还是错?”
他对着殷洪带了些以往没有的亲昵,渴望一个答案。可实际上无论殷洪怎样回答,都不是最理想的答案。
大王不像是在问对错,更像是在问二殿下,他和黄娘娘的教导,究竟哪一个,赢得了胜利。
而殷洪听到父王的问话,最终只是摇了摇头,殷寿骤然感到失望。
就连他的幼子,都不赞同他。
殷寿不如意,也不想让其他人好过。待东南西北四大伯侯来朝,枭首号令,斩草除根,他仍会是这天下说一不二的王!
○
“送黄妃与二殿下回宫。”
“是。”有人应允道。
又是他。
黄朗心与殷洪一步步迈在宫道上,那人与他们并肩。在大王跟前他不敢如此,一离了大王视线便没有尊卑。他似乎还有些得寸进尺,殷洪不喜欢他看着自己母亲的目光。
“喂,你是谁?”
那人垂眸看向二殿下,殷洪的眼神,这种眼神……
与那些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人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质子旅八百质子,奉殷郊与四大伯侯之子为中心。其他人或多或少与殷商王室有亲,只有他在五人之中,位居边缘。
他从雪地里救出殷郊,有真心,有功劳,无人在乎。
决定叛臣之女苏妲己生死时,殷郊唤了一圈,众人互相推脱,而他游离其间,能第一个看到坐在高马上俯视着他们的主帅——他想成为主帅。
他挑衅姬发,与之搏斗,殷郊只是看戏。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落在姬发身上,这八年主帅是这样,就连殷郊的庶母,他身边这位黄娘娘,也会是这样。
当年送往质子旅的物品,单给殷郊,他认了。可后来,姬发成了那个例外。为什么?他始终心有不甘。
每一次,他站在众人之中,黄朗心都不会特别注意到他,看待他与常人无二。只有大殿之上,他有所举动,黄娘娘才望着他,眼中只有他一个,甚至,越过了大王。
可这样的目光太过轻飘,瞬间又是虚无。兴许当他成为人上人,所有人才会真正看到他。
“殿下记住了。”他说着殿下,也依旧看着殷洪,却像是在与黄朗心说话。
“我,是崇应彪!”
不是任何谁的谁,只是他自己——崇,应,彪。
——天下浩劫将至,我奉师父元始天尊之命,特持此宝下山,寻找天下共主。
——什么宝?
——我所献之宝
——名叫
——“封神榜。”
玉虚宫,红色幻象。
姜子牙误闯而入,在其中,见到九尾现、莺鸟袭、亲者别、情义死、战乱不止、妖兽出没、大军厮杀、仙凡斗法、世失其序……此间种种终将化为一团红火,绝灭这百年人间炼狱。
这就是未来的人间吗?
见此,姜子牙毫不犹豫地握住那方封神榜,放弃他四十年修得的法术与长生,自此为一个老者,为人间,送去一线生机。
——此榜一开,可救众生免于灾难。
○
祭天台万人来筑,姬发看着已有雏形的高台,仿佛已然看到了他心中的英雄殉身。姬发为此感到忧心。
“想要消除天谴,大王就必须自焚在这祭天台吗?”姬发困惑道,却也无法从中得到答案。
“也许,只有神仙才有办法。”
殷郊着一身常服回身,太子常服,使他天生高人一等。
在战场上,殷郊着铠甲,与八百质子无二,是为兄弟。可他又与这些兄弟是不同的。他是大英雄的儿子,是质子旅中持有鬼侯剑的殷商王室。他傲气、志满,能一马当先,率军攻入冀州城。
质子对他们的主帅殷寿有敬、有爱、有畏,对主帅的儿子,理所应当地捧着。而殷郊也从不觉有什么问题。更何况,他本就骁勇胜过常人。
军营里与殷郊时常呆在一处的,是四大伯侯之子。
天下东南西北四方,四大伯侯,是贵,可亦行臣礼。有异动,便是谋反,是不义之举。而四大伯侯的儿子,那入贡大商的质子,可以是尊贵之人,也可以是猎户,是农夫,到底不过是殷商的臣。
他们能贬低别人,也能自贬,可没有人敢对殷郊说——“你不过就是寿王之子”!
没有人。
这八年,殷郊永远是质子旅之首,无人可越其。即使殷郊在他父亲殷寿之下,即使殷寿又受其父兄压制。
所以当初攻陷冀州,殷郊鼓舞士气时,能无比自然地拿他的鬼侯剑做赌注。
——“谁!能杀了苏护,这把剑,就是谁的!”
如此意气风发。
冀州一战胜了,营帐篝火旁姬发崇应彪打架,殷郊就坐在正中笑看,已有王者姿态。后来,他成了大商的太子,锋芒不减当时,可殷寿已不再只是一个父亲,他更是一个大王,又怎会不忌惮他为臣的儿子。
这样的人情世故殷郊不懂。不到绝境,就永不会懂。
在他心中,那依旧是可以敬爱亲近的父亲。纵使那晚摘星楼中已对殷寿与苏妲己共处一室有片刻失望,可他仍不曾加罪于父亲。只是“父亲”的部分少了些,“父王”的部分多了些。
殷郊爱他父王,亦爱他父王身后的殷商。成汤江山供养着殷郊,哪怕有一日父不再是父,子不再是子,殷郊也断然不会放任殷商社稷落入他人手。
天下百姓,乃王之子民。落寞的天之骄子,将誓死拥护着这个岌岌可危的旧王朝。
只是未来之事犹未可知,此时的殷郊还是那个认为父王的命比他的命重要的殷商太子。姬发为大王忧心,殷郊同样思索着破局之法,甚至早已做好替父王一死的准备。
“这些天,多少能人异士前来,也不得法。倒是给二殿下寻得了乐子。”
王宫悄悄放出消息,寻天下有能者,无数修道术士前来献法,大王一一面见。殷洪好奇,可殷寿不会让他来。大殿之上,岂容幼儿放肆。
然而这些日子大王见得庸人太多了,他将此视为小儿玩乐之物,忽然有日领了殷洪在侧,任其观之,同时允黄娘娘随驾。
大王在想什么无人敢去揣摩。因为他是大王。
而此刻殷郊在想什么,姬发竟也猜不出,这让他感到意外。殷郊,是有什么事瞒着他吗?
大殿之上,异士献法,有父王,有殷洪,必然有黄娘娘。这些天,殷郊已经避着不见黄朗心很久了。
若是碰巧在中宫姜王后那里遇见,殷郊对黄朗心也只有礼节相待,很是疏离。他待殷洪昵洽,对黄朗心却没有亲尊,姜王后看的真切。于是问她那本不是这般行径的儿子,为何突然厌恶了黄娘娘?
殷郊无法回答。
他真正接触的女子是不多,可他母亲姜王后是女子典范,殷郊以此为尺,对未来妻子自有一番标准在。妻子,殷郊能够敬之,却难做到深爱。这样的自己,他很早之前就已认清。自小,他在乎的事物就很多,男女之情注定是他这一生中,最微不足道的存在。
然而十年前,黄朗心骤然闯入少年人的世界,这份微不足道之上,更添了层不可僭越。后来质子旅中的那晚绮梦,他无法找出缘由,将自己的心剥丝抽茧,也只能得出“不想、不能、不该”的答案。
不想要再多个“母亲”;
不可能会是他的“妻子”;
不应该存在这污秽心思。
这几年他逼迫自己忘却,可只消再看她一眼,所有的情就都涌上。这让他觉得自己,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黄娘娘本人,都是一种亵渎。
他想知道,究竟是什么绊住了他心神?
论美,王宫中不缺美,那冀州苏妲己更是绝色。而黄朗心之美,冷、柔、般般入画,尚不足以误国。
面是美人面,皮囊之下是红粉骨。落在殷郊眼中,就像那开在盛时的红花,儿时就已惊艳一回,十年,纵然花还在时节,他也理应视为平常。殷郊在乎之处不在姿容。
那夜她被狐妖所伤,即使他为此担心,不过放在首位的仍是父王的安危。于是他认为黄朗心在自己心里是占据了一些位置,但兴许没那么重要。
可当他在摘星阁中,跪在父王面前,不合时宜地想起她的肩伤,想起她朝他跑来时的喘歇,想起那颊边被粉汗浸湿的发丝,想起自己伸出又收回的手……
原来那个忙碌惊险又愁怨的晚上,他竟能将有关她的一切,记得清清楚楚。
他已经不再需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了。越想忘记,越发清晰的记忆,告诉了他所有。
以至于现在,他站在祭天台上,又想起更多。譬如那晚,父王前去西宫。
殷郊因那无从宣泄的闷气,自顾自与黄娘娘冷战着。无人知,最好。
祭天台忽然传来巨响,象鸣阵阵,苦役纷逃。
殷洪与姬发闻声看去,见高空之中捆木摇摇欲坠,顷刻有一孩童脚踩金轮而飞起,红绫卷起巨木,似有叱咤风云之能。另有一人见木桩坠落,三尖两刃刀一伸,轻而易举地止停巨木,清逸绝尘,仙人姿态尽显。
神仙。
大王,有救了。
○
“东海金鳌岛炼气士申公豹。”
“为大王展示法术——”
与此同时的大殿,殷寿坐在上方,他的二儿子殷洪与黄妃坐在下侧,看着又一个术士献技。殷寿神色冷然,只希望这人不再是个骗子。不然骗子的下场……
“啊!”
申公豹正展示着断头不死的法术,头颅旋转飞至半空,黄娘娘尚来不及带着殷洪回避,就听到洪儿一声惊呼。他虽怕,却仍倔强地睁着双眼,眼中有好奇,也有,兴奋。黄朗心不由皱了眉。
才跟在殷寿身边几日,殷洪就被挑起了心中的顽劣。
“母亲……他是死了吗?”殷洪问道。
申公豹的头颅又转了个圈,继而笑着飞到殷洪面前,逗着这位小殿下:“小殿下不用担心。”
他的头离了身体,不见任何死气,还是一个活人。
“有意思。”殷寿赞叹道。
身首异处都不能死,以火烧身又有何惧。可当听到修炼此法要五百年之久时,殷寿感到了被愚弄的荒唐。他一把抓住申公豹的头,用力摔下了台阶。
笑话!
头颅滚落在地,又被人踩住,一脚踢飞。
在大殿上未经大王允许就这般举动,是为不恭,不过此刻确实合了大王心意。
“这,就是无用之人的下场。”殷寿意有所指道。不知是向谁说的。
黄朗心看向那人,一身王家侍卫打扮,应当也是八百质子中的一人。她不认识,于是打算收回目光,却猝不及防与他对视。
一双有欲望,善恶不明,又掩饰着野心的眼睛,是怎样的?
黄朗心如今见识到了。她避开那人视线,再没有看他一眼。
那边申公豹还在满大殿寻找他的头,这边殷郊姬发就已携着姜子牙一行人上殿。
昆仑山的道士。黄朗心想到哥哥曾说过,她出生那日,就见到过一位昆仑山的仙人,不过那时,哥哥骂仙人妖道。那现在站在大殿上的,是妖道,还是仙人呢?
献宝的老道精神矍铄,旁边的青年仙风道骨,还有……还有一个瞧着比殷洪大不了几岁的孩子。那孩子看着得意,还朝她笑笑,想必是对他们所献之宝极为自信。
殷郊从姜子牙手中接过封神榜,步伐快了些,双手将封神榜奉给父王,继而便在黄娘娘身旁站定。
“天下共主,开榜封神。”
殷寿念出封神榜上所刻之字,对此物并不信任。这么一个小小的封神榜,真能消除天谴?
“岂止能消除天谴!”
申公豹这时终于复原了身体,顺势跳了出来。他不像好人,哪吒立马走到姜子牙身前护着他,可殷洪见到申公豹神神叨叨的举动,只觉有趣。
女娲赐宝、魂魄为兵,申公豹一番言说封神榜的来历与妙用,让殷寿极为心动。这么说,岂不是人死的越多,封神榜的法力越强?
“看来,天谴未必是坏事。”
殷寿一说这话,莫说姜子牙心中一惊,饶是殷郊也觉出不对。而黄朗心神色平常,不见悲喜。旁人的命,殷寿真的在乎吗?
当初登基大典,比干说出天谴之时,殷寿所想消除天谴之法,第一便是人牲祭天。
何为人牲?
先祖商王汤时期,也曾有天谴,彼时河干井涸、草木枯折、庄稼无生。王以生畜上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灾情不减。直至第七年,卜辞言:人牲祭天。
以干柴焚烧活人上供天神。
先祖不忍,为救百姓之苦自焚其身,引得甘霖骤降。后世遇天罚,便效仿成汤先祖,却不焚自身,反以奴隶之属为祭。一人不行,十人;十人不行,百人。
殷寿在这样的文化中成长,心中是没有仁慈的。他能理所当然地说出人牲祭天,自然也能在这大殿之上,为验证封神榜真伪,当场——拔剑杀人。
殷寿速度之快之果断,让众人胆寒。
姬发看向殷洪,那孩子此时是真的怕了,活生生的人,在他面前一点一点气绝,被他父亲亲手所杀,不顾幼子在场。殷郊移动两步,挡住了殷洪的视角,哪怕为时已晚。殷洪想哭,可不敢哭,怕哭出声惹得父亲心烦。
姬发又看向黄娘娘,不知是否是因为大殿的光照不到里面,姬发忽然感到寒意。美人孤坐,青丝垂于华服之上,幽冷晦暗,冷静地不像是尘世之人,叫人看不出她心中所想。
“洪儿。”
“现在,才是真的有人死了。”
她将在旁发抖的儿子抱在怀中,在他耳边轻声告知了他这个事实。黄朗心见姬发向她表露出带离殷洪之意,于是微微摇头以示拒绝。
殷寿想让殷洪看到。所以他们不可能走。
宫人惨死,魂魄被收入封神榜中。封神榜像是在发怒,颤动地让殷寿无法握紧。
“大王……威武啊。”
封神榜跌落,又被姜子牙拾起,他对着这位天下共主,只能悲叹出这样一句话。
姜子牙以打开封神榜还需配合仙家步法为由,演示一番动作,唬住了殿上众人。黄朗心见他往与他同来的那二人身边走去,就知道,他要跑了。
“拦住他们!”殷寿怒道。
凡人无有可敌仙法的,而杨戬一记刀法,斩断了申公豹手中拂尘。姜子牙怀揣着封神榜被哪吒的混天绫送出大殿,殷寿见只姜子牙一人,就直接命他最英勇的两个孩子,也是为他引荐姜子牙的人——殷郊、姬发,夺回封神榜!
王宫侍卫层层围住宫殿,也挡不住破殿门而出的杨戬与哪吒。一人水遁,一人飞天,再寻不到踪迹,甚至申公豹,也瞬影追封神榜而去。
这就是法术之士、修道之人吗?
“洪儿想成为仙人吗?”
方才趁着众人混战之时,黄朗心忽然问了她儿子一个问题。那孩子先前因宫人惨死而胆颤,又被哪吒打斗的场面吸引,现在已平复了些情绪。
死去的人是无辜之人,可也是殷洪的陌路人,他这个年龄,能因此惊惧,却不会为之伤怀。殷洪骨子里是有些冷漠与残忍的,天真的残忍,兴许是随了他父亲,也兴许……总之,朝歌已不再适合他成长。
“洪儿想当英雄。”殷洪回答道。
如果在殷寿凯旋那日,母亲这样问他,殷洪能毫不犹豫地补充道——他要当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大英雄!可现在,殷洪无法说出口。
因为同时,他的性格中又有良善的部分,这源于母亲这些年的教诲,也有在姜王后身边耳濡目染学到的贤德。他已隐隐学会判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时殷洪,实在像极了他母亲。听话、乖巧,只需再教上两分“善”,便能做回那个懂事的二殿下。
“你姬发哥哥便很好,往后可与他多加相处。”
“姬发哥哥也是大英雄吗?”
黄朗心抚摸着殷洪的头,语气中含着轻柔笑意:“他会是的。”
姬发,是最肖似殷寿,也是最不可能成为殷寿的人。八年,学得了殷寿的血性,又因生在西岐,血脉里有仁德的性情。重情,重义,果敢。少年天子之气啊……
王宫中的异乱终于休止,殷寿曾经得到封神榜,却又很快失去。他站在殿门处,看着这一片残局,神色阴晴不定。
他,是天下共主。
为什么这封神榜,不愿受他驱使?
天光倾泻,大王身上的衣甲映出耀眼的光影。金黄,是暖色,光也是暖的,殷寿站在至高,却有着与世隔绝的孤冷。剑上原本温热的血,也已变得冰冷,像是与这寒冽的剑,与这无情的王,融为一体。
良久,殷寿蓦然转身,扬声问那大殿中一直端坐着的两人——他的黄妃,还有,他的儿子:“殷……洪儿认为父王此举,是对,还是错?”
他对着殷洪带了些以往没有的亲昵,渴望一个答案。可实际上无论殷洪怎样回答,都不是最理想的答案。
大王不像是在问对错,更像是在问二殿下,他和黄娘娘的教导,究竟哪一个,赢得了胜利。
而殷洪听到父王的问话,最终只是摇了摇头,殷寿骤然感到失望。
就连他的幼子,都不赞同他。
殷寿不如意,也不想让其他人好过。待东南西北四大伯侯来朝,枭首号令,斩草除根,他仍会是这天下说一不二的王!
○
“送黄妃与二殿下回宫。”
“是。”有人应允道。
又是他。
黄朗心与殷洪一步步迈在宫道上,那人与他们并肩。在大王跟前他不敢如此,一离了大王视线便没有尊卑。他似乎还有些得寸进尺,殷洪不喜欢他看着自己母亲的目光。
“喂,你是谁?”
那人垂眸看向二殿下,殷洪的眼神,这种眼神……
与那些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人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质子旅八百质子,奉殷郊与四大伯侯之子为中心。其他人或多或少与殷商王室有亲,只有他在五人之中,位居边缘。
他从雪地里救出殷郊,有真心,有功劳,无人在乎。
决定叛臣之女苏妲己生死时,殷郊唤了一圈,众人互相推脱,而他游离其间,能第一个看到坐在高马上俯视着他们的主帅——他想成为主帅。
他挑衅姬发,与之搏斗,殷郊只是看戏。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落在姬发身上,这八年主帅是这样,就连殷郊的庶母,他身边这位黄娘娘,也会是这样。
当年送往质子旅的物品,单给殷郊,他认了。可后来,姬发成了那个例外。为什么?他始终心有不甘。
每一次,他站在众人之中,黄朗心都不会特别注意到他,看待他与常人无二。只有大殿之上,他有所举动,黄娘娘才望着他,眼中只有他一个,甚至,越过了大王。
可这样的目光太过轻飘,瞬间又是虚无。兴许当他成为人上人,所有人才会真正看到他。
“殿下记住了。”他说着殿下,也依旧看着殷洪,却像是在与黄朗心说话。
“我,是崇应彪!”
不是任何谁的谁,只是他自己——崇,应,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