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霄以为,如若要让人忘记前尘,怎么也要做场大法师,须得搭个华台,备好鸡鸭牛羊,再请祈华堂的巫祝唱颂词,这才算是一场有头有尾的仪式。
事实比她想的要简单无数倍。
祝煜只是点了点头,便牵起闻霄的手离开了。
他走得飒飒生风,仿佛承受了什么难以言明的苦楚。
闻霄跟在他身边,试探着问,“这就好啦?”
“好了。”
一滴谨慎的冷汗从祝煜下巴上滑落。
闻霄道:“会不会透支你的法力?”
祝煜摇摇头,“没有用法力。”
“啊?”
“他们命里本就有这么一段,也是命中注定我要去帮他们的,虽有消耗,却并非真的消耗,是命中注定的消耗。”
闻霄似懂非懂,祝煜也讲不明白,干脆放弃解释,“你只需要放心,他们以后会变得非常和睦友爱就是了。”
从那以后,闻霄格外留意宋袖和叶琳,却见二人神色如常,果真是认认真真遵守承诺,对着缘中仙人将前尘尽忘。就连叶琳回国,宋袖都未曾去看一眼,只道是断情绝爱了。
闻霄也安下心来,专心忙手头的政务。
除了官员的论政考、学考,还有祝煜带来的封侯诏书需要妥善处置,祝煜虽算是自己人,诏书却是大王的东西,该有的一样都不能少,这才算得上恭敬。
偏偏祝煜这厮在宋袖面前施展完法力后一病不起,终日歪在榻上动弹不得,医官们扎针施药都不得安。
闻霄只得让他从驿馆搬去建明殿,白天处理政务,晚上好好照料他,只盼他能快点好起来。
他似乎是缺觉,能一口气睡上一日,醒来精神头恢复了些,再继续睡去。闻霄趁他睡着的时候,摸了摸他的额头,竟觉得掌心一股陌生的温热,并不是热症,他是真的有了些常人的温度!
随着学考如火如荼地推进,祝煜的精神头也一日日好了起来,虽还不能出屋子,下床走两步是没问题了。
学考末了,王沛沛捧着新考中的官员名册来,如数汇报。
“禀君侯,今年退了一百二十七人,其中身居六堂的有十二人。考中有一百五十三人,六堂各挑去了三人,再除去十名预备役,剩下的人都派往各州,您批后他们就能启程。”
闻霄捧着折子仔细看了半天,内容十分工整,每个新晋官员的户籍都罗列清晰,根据就近原则分到不同州与部落,可谓是十分妥帖。
她再瞧王沛沛,这些日子也是忙得上火,蜡黄的脸愈发蜡黄,涂了厚重的口脂都提不起起色。王沛沛又是个不爱穿官服的,只要是来蝉室,她便悄悄穿着额自己的衣裳,都是些颜色端庄款式华丽的窄袖长袍。听说她是平氏部落的人,平氏人都爱这么穿。
秉着放纵、放纵、再放纵的原则,对于她穿着奢靡、不穿官服这件事,闻霄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闻霄提笔,斟酌良久,边批边道:“虽这位官员是丰州人,你让他回乡是好意。可丰州是个大城,把他放过去身居州令这样的要职,我想是不恰当的。”
王沛沛立即接道:“这位虽年轻,却是个有才干的,不拘一格用人才嘛,就是要让他身居要职,才能大展作为。”
闻霄捉摸了下,这人八成在丰州是个世家显贵,并非真如王沛沛说言般的强干,王沛沛收了他的买官银可能性更大一些。
她只是挑了挑眉,给批了下去。
往后几个不太恰当的官员都是如此,王沛沛巧言善辩,全给糊弄过去了。
闻霄对她言听计从,她也嚣张跋扈起来,两人之间和谐友爱,相处的倒是不错。
闻霄只是敷衍地笑了笑,“这些日子,你辛苦了。”
“为君侯效力哪来的辛苦。”
王沛沛说着,咧嘴笑了。
若非熟知她人品,闻霄真的会被她这憨厚的神情骗过去。
闻霄说:“其实这些事你交给祈功堂去办,新提上来的孙大人也是祈功堂的老人了,该做的都能做好。”
“我毕竟曾是祈功堂的御史,现在虽受您提拔,对祈功堂还是有感情的。学考事关重大,我还是期望能将这事办妥贴,也算是与孙大人交接好。”
“可我怎么收到了几本参你的折子呢?”闻霄从一摞奏折里摸出一本蓝色的,往桌案上一丢,顿时发出声闷响。
王沛沛马上跪到地上,俯首帖耳,谦卑道:“君侯明鉴,我不知道做错了什么,得罪了小人,要绕过我直接告去您那里。”
闻霄勾了勾唇,笑得十分嘲讽。
王沛沛往日就常被人参,皆是君侯一力压下了,如今她只收到这一本,还是有人藏在侍女的茶水托盘里送进来的。并非大家都觉得这位左御史称职,只是折子都在她那里压下去了。
闻霄说:“你也不要担心,并非是大事,只说你并没有处理好司里的人际关系。我对你的私生活不感兴趣,你也别让这些事闹到我的明面上。”
“是是是,君侯明察秋毫,臣感激不尽。”
“下去吧,把这些新晋的官员安置妥帖,别出岔子。”
“是。”王沛沛这才佝偻着身子,站起来,“君侯,这本折子我能带走吗?”
旁边侍候的王小卜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出言提醒道:“王大人,这不合规矩。”
闻霄却拎起折子的一角,甩给王沛沛,“没什么不合规矩的。王大人想要,拿去便是。”
王沛沛领了折子退下,闻霄垂眼重新看了新晋官员的名册,在人名之中找到了闻雾的名字。
看到闻雾考了个什么官后,闻霄不禁笑了。
闻雾有几斤几两她是知道的,若是比武,考个少将军都不在话下,可若是学考,万里挑一的难度,她书都没念过几本的水平,根本考不上。
王沛沛估摸考量到她是闻霄的亲姐姐,怕怠慢了,又怕抬得太高姐妹齐心,她反而被疏远,便把她安放去了祈明堂的,做了个掌管监牢的闲官。
闻霄对王小卜道:“你姑姑做事的确圆滑。”
王小卜却眉头紧锁,痛心疾首道:“君侯,我就这么一个小姑姑,实在是难以抛开。我也知道平日她积怨众多,只盼她能安生活下去,别再祸害官员和学子了。”
“你觉得我与你姑姑关系如何?”
“君臣和睦?”王小卜试探着说了句,得不到闻霄肯定的答复,便开始胡诌,“善良有爱,互相帮助,母慈子孝……”
“越说越没边了。”闻霄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瞧这君臣和睦的戏码也该落幕了。”
那头闻雾知道自己落了这么个名头,有些气急败坏,干脆杀去了左御史司里,把全司都闹得鸡飞跳,扛起架在正堂的黄铜斧,直直劈在王沛沛桌案上。
黄铜斧是闻霄赐给王沛沛的宝贝,是个利器,却不太抗折腾。被闻雾用着倒拔垂杨柳般的力气一劈,桌案立即在王沛沛面前断成两截,斧头也与斧柄分了家。
王沛沛哪是受气的人,拽着闻雾的袖子,又杀去了蝉室,二人跪在闻霄面前,一边诉苦一边掐架。
闻霄安抚了王沛沛,又简要训斥了几句闻雾,这才把事情平息。
王沛沛扬长而去,留下闻雾站在闻霄面前。
闻霄本想解释什么,闻雾却轻松地拍了拍手掌起身,“你得多谢我闹这么一出。”
闻霄倒觉得有趣,把笔插在笔洗里一圈圈地荡墨。
“谢谢你给我添堵?”
“你本就想查王沛沛,我算是以身证明,这些考出来的官员,全是水分。”
连闻雾都能考上,可不全是水分嘛。
闻霄默了默,才说:“你为什么要证明这些?”
闻雾转眼,淡淡落下一句,“我觉得她不对劲,就想查咯。”
她说完,心虚似的转身出去了。
是想查王沛沛,还是想清除异己,一切都还难说。王沛沛是与闻缜接触甚密的神秘人,难道她闻雾就一干二净了吗?闻霄清晰地记得,她在牧州失踪的两年,神不知鬼不觉搭上了叶琳和宋衿。
如今宋衿继续做着大风宫的内务掌事,王沛沛是左御史,还有许多她未曾发现的人潜伏在玉津朝堂。
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将大堰渗透如此。闻霄觉得自己这个君侯的位子坐得十分不安稳,像是被人架起的傀儡。
她是不会甘心做傀儡的。
于是她紧急见了兰和豫和宋袖,吩咐完才略微安下心来。
窗外钟声斜飞进来,意思是该用膳了。侍女们一齐捧着食盒进来,如流水般的佳肴用精致的白瓷盘子装着,摆在闻霄的眼前。
今日吃的是清蒸鱼和猪肘子,还有炒空心菜心和蒜蓉小青菜,再配上下饭的茶饮和小食,摆了满满一桌子。
侍女布菜极度认真,闻霄大量了会,不禁问,“你们一月能拿多少铜珠?”
“回君侯的话,能拿个三千铜珠。”
“在这里做事可顺心?”
“虽不能随便出宫城,总的来说还算顺心。宋大人对我们也极好,有时候会放我们的假。”
见他们说的像是真心话,闻霄才安心些。
侍女布菜结束,闻霄是个生活能自理的,不需要吃饭让人盯着,便让他们退下去。想着一日未见祝煜,他还病着,就翻找出食盒一路去了建明殿。
金檐前飘着两根柳枝子,窗户紧闭着,柳影便挂在窗纱上。整个院子都被一股颓丧之气缠绕,闻霄小步走到门前,敲了敲门。
“祝煜,你好些了吗?”
只听屋里发出声痛苦的呻吟,像是在受什么刑罚。
“放……放门口吧”
闻霄听他声音不对,心也跟着悬了起来,推开门冲了进去,只见祝煜躺倒在地上,不停颤抖挣扎着。
事实比她想的要简单无数倍。
祝煜只是点了点头,便牵起闻霄的手离开了。
他走得飒飒生风,仿佛承受了什么难以言明的苦楚。
闻霄跟在他身边,试探着问,“这就好啦?”
“好了。”
一滴谨慎的冷汗从祝煜下巴上滑落。
闻霄道:“会不会透支你的法力?”
祝煜摇摇头,“没有用法力。”
“啊?”
“他们命里本就有这么一段,也是命中注定我要去帮他们的,虽有消耗,却并非真的消耗,是命中注定的消耗。”
闻霄似懂非懂,祝煜也讲不明白,干脆放弃解释,“你只需要放心,他们以后会变得非常和睦友爱就是了。”
从那以后,闻霄格外留意宋袖和叶琳,却见二人神色如常,果真是认认真真遵守承诺,对着缘中仙人将前尘尽忘。就连叶琳回国,宋袖都未曾去看一眼,只道是断情绝爱了。
闻霄也安下心来,专心忙手头的政务。
除了官员的论政考、学考,还有祝煜带来的封侯诏书需要妥善处置,祝煜虽算是自己人,诏书却是大王的东西,该有的一样都不能少,这才算得上恭敬。
偏偏祝煜这厮在宋袖面前施展完法力后一病不起,终日歪在榻上动弹不得,医官们扎针施药都不得安。
闻霄只得让他从驿馆搬去建明殿,白天处理政务,晚上好好照料他,只盼他能快点好起来。
他似乎是缺觉,能一口气睡上一日,醒来精神头恢复了些,再继续睡去。闻霄趁他睡着的时候,摸了摸他的额头,竟觉得掌心一股陌生的温热,并不是热症,他是真的有了些常人的温度!
随着学考如火如荼地推进,祝煜的精神头也一日日好了起来,虽还不能出屋子,下床走两步是没问题了。
学考末了,王沛沛捧着新考中的官员名册来,如数汇报。
“禀君侯,今年退了一百二十七人,其中身居六堂的有十二人。考中有一百五十三人,六堂各挑去了三人,再除去十名预备役,剩下的人都派往各州,您批后他们就能启程。”
闻霄捧着折子仔细看了半天,内容十分工整,每个新晋官员的户籍都罗列清晰,根据就近原则分到不同州与部落,可谓是十分妥帖。
她再瞧王沛沛,这些日子也是忙得上火,蜡黄的脸愈发蜡黄,涂了厚重的口脂都提不起起色。王沛沛又是个不爱穿官服的,只要是来蝉室,她便悄悄穿着额自己的衣裳,都是些颜色端庄款式华丽的窄袖长袍。听说她是平氏部落的人,平氏人都爱这么穿。
秉着放纵、放纵、再放纵的原则,对于她穿着奢靡、不穿官服这件事,闻霄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闻霄提笔,斟酌良久,边批边道:“虽这位官员是丰州人,你让他回乡是好意。可丰州是个大城,把他放过去身居州令这样的要职,我想是不恰当的。”
王沛沛立即接道:“这位虽年轻,却是个有才干的,不拘一格用人才嘛,就是要让他身居要职,才能大展作为。”
闻霄捉摸了下,这人八成在丰州是个世家显贵,并非真如王沛沛说言般的强干,王沛沛收了他的买官银可能性更大一些。
她只是挑了挑眉,给批了下去。
往后几个不太恰当的官员都是如此,王沛沛巧言善辩,全给糊弄过去了。
闻霄对她言听计从,她也嚣张跋扈起来,两人之间和谐友爱,相处的倒是不错。
闻霄只是敷衍地笑了笑,“这些日子,你辛苦了。”
“为君侯效力哪来的辛苦。”
王沛沛说着,咧嘴笑了。
若非熟知她人品,闻霄真的会被她这憨厚的神情骗过去。
闻霄说:“其实这些事你交给祈功堂去办,新提上来的孙大人也是祈功堂的老人了,该做的都能做好。”
“我毕竟曾是祈功堂的御史,现在虽受您提拔,对祈功堂还是有感情的。学考事关重大,我还是期望能将这事办妥贴,也算是与孙大人交接好。”
“可我怎么收到了几本参你的折子呢?”闻霄从一摞奏折里摸出一本蓝色的,往桌案上一丢,顿时发出声闷响。
王沛沛马上跪到地上,俯首帖耳,谦卑道:“君侯明鉴,我不知道做错了什么,得罪了小人,要绕过我直接告去您那里。”
闻霄勾了勾唇,笑得十分嘲讽。
王沛沛往日就常被人参,皆是君侯一力压下了,如今她只收到这一本,还是有人藏在侍女的茶水托盘里送进来的。并非大家都觉得这位左御史称职,只是折子都在她那里压下去了。
闻霄说:“你也不要担心,并非是大事,只说你并没有处理好司里的人际关系。我对你的私生活不感兴趣,你也别让这些事闹到我的明面上。”
“是是是,君侯明察秋毫,臣感激不尽。”
“下去吧,把这些新晋的官员安置妥帖,别出岔子。”
“是。”王沛沛这才佝偻着身子,站起来,“君侯,这本折子我能带走吗?”
旁边侍候的王小卜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出言提醒道:“王大人,这不合规矩。”
闻霄却拎起折子的一角,甩给王沛沛,“没什么不合规矩的。王大人想要,拿去便是。”
王沛沛领了折子退下,闻霄垂眼重新看了新晋官员的名册,在人名之中找到了闻雾的名字。
看到闻雾考了个什么官后,闻霄不禁笑了。
闻雾有几斤几两她是知道的,若是比武,考个少将军都不在话下,可若是学考,万里挑一的难度,她书都没念过几本的水平,根本考不上。
王沛沛估摸考量到她是闻霄的亲姐姐,怕怠慢了,又怕抬得太高姐妹齐心,她反而被疏远,便把她安放去了祈明堂的,做了个掌管监牢的闲官。
闻霄对王小卜道:“你姑姑做事的确圆滑。”
王小卜却眉头紧锁,痛心疾首道:“君侯,我就这么一个小姑姑,实在是难以抛开。我也知道平日她积怨众多,只盼她能安生活下去,别再祸害官员和学子了。”
“你觉得我与你姑姑关系如何?”
“君臣和睦?”王小卜试探着说了句,得不到闻霄肯定的答复,便开始胡诌,“善良有爱,互相帮助,母慈子孝……”
“越说越没边了。”闻霄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瞧这君臣和睦的戏码也该落幕了。”
那头闻雾知道自己落了这么个名头,有些气急败坏,干脆杀去了左御史司里,把全司都闹得鸡飞跳,扛起架在正堂的黄铜斧,直直劈在王沛沛桌案上。
黄铜斧是闻霄赐给王沛沛的宝贝,是个利器,却不太抗折腾。被闻雾用着倒拔垂杨柳般的力气一劈,桌案立即在王沛沛面前断成两截,斧头也与斧柄分了家。
王沛沛哪是受气的人,拽着闻雾的袖子,又杀去了蝉室,二人跪在闻霄面前,一边诉苦一边掐架。
闻霄安抚了王沛沛,又简要训斥了几句闻雾,这才把事情平息。
王沛沛扬长而去,留下闻雾站在闻霄面前。
闻霄本想解释什么,闻雾却轻松地拍了拍手掌起身,“你得多谢我闹这么一出。”
闻霄倒觉得有趣,把笔插在笔洗里一圈圈地荡墨。
“谢谢你给我添堵?”
“你本就想查王沛沛,我算是以身证明,这些考出来的官员,全是水分。”
连闻雾都能考上,可不全是水分嘛。
闻霄默了默,才说:“你为什么要证明这些?”
闻雾转眼,淡淡落下一句,“我觉得她不对劲,就想查咯。”
她说完,心虚似的转身出去了。
是想查王沛沛,还是想清除异己,一切都还难说。王沛沛是与闻缜接触甚密的神秘人,难道她闻雾就一干二净了吗?闻霄清晰地记得,她在牧州失踪的两年,神不知鬼不觉搭上了叶琳和宋衿。
如今宋衿继续做着大风宫的内务掌事,王沛沛是左御史,还有许多她未曾发现的人潜伏在玉津朝堂。
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将大堰渗透如此。闻霄觉得自己这个君侯的位子坐得十分不安稳,像是被人架起的傀儡。
她是不会甘心做傀儡的。
于是她紧急见了兰和豫和宋袖,吩咐完才略微安下心来。
窗外钟声斜飞进来,意思是该用膳了。侍女们一齐捧着食盒进来,如流水般的佳肴用精致的白瓷盘子装着,摆在闻霄的眼前。
今日吃的是清蒸鱼和猪肘子,还有炒空心菜心和蒜蓉小青菜,再配上下饭的茶饮和小食,摆了满满一桌子。
侍女布菜极度认真,闻霄大量了会,不禁问,“你们一月能拿多少铜珠?”
“回君侯的话,能拿个三千铜珠。”
“在这里做事可顺心?”
“虽不能随便出宫城,总的来说还算顺心。宋大人对我们也极好,有时候会放我们的假。”
见他们说的像是真心话,闻霄才安心些。
侍女布菜结束,闻霄是个生活能自理的,不需要吃饭让人盯着,便让他们退下去。想着一日未见祝煜,他还病着,就翻找出食盒一路去了建明殿。
金檐前飘着两根柳枝子,窗户紧闭着,柳影便挂在窗纱上。整个院子都被一股颓丧之气缠绕,闻霄小步走到门前,敲了敲门。
“祝煜,你好些了吗?”
只听屋里发出声痛苦的呻吟,像是在受什么刑罚。
“放……放门口吧”
闻霄听他声音不对,心也跟着悬了起来,推开门冲了进去,只见祝煜躺倒在地上,不停颤抖挣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