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年,两场大祭,足以拖得大堰倒退二十年。
大堰这样富足的国如此,不照川那般贫穷的地方,凑出第一批奴隶已经使尽浑身解数,再来一次,苦厄未至,人先饿死了。
不照川的君侯本就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情急之下,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哆嗦着出来,跪在地上如同朽木。
“大王,这是神明之意吗?”
大王稳坐高台,俯视着众人,“是神明之怒。”
“可……不照川的境地您是知道的,如今马上就是收成的时候,我们本就没多少田……”
“没多少田,那也不需要多少人吧。”
这话刺得不照川君侯胆寒,一条条生命岂能用数量来权衡?
座下议论纷纷,人们脸上惊惧交加,仿佛下一个被献祭的是自己。
不照川君侯不死心,说道:“大王,十年一祭是一直以来的习俗,我们也有这么几年缓和祭祀带来的创伤,若是如今破例,以后岂不是想祭就祭?”
兰和豫无奈地低声叹道:“他有些失态了。”
因为他这么说,是在暗讽京畿滥用神权,分明就是借人祭之名打压七国,巩固地位。
大王语气骤冷,威严地呵斥道:“你以为人祭是我想祭就祭的吗?”
满座群臣纷纷起身,伏在地上,不敢抬首。
“大王息怒。”
“你们以为我们是什么东西?我们一出生就知道索取天地的精气,孩童时站在杀牛宰羊的案板前也意识不到可怕。若非我们罪恶深重,何苦献祭?若是我们不再献祭,东君降怒,谁又能承担的起呢?正因我们有罪,才要让那些污浊之血流淌出去啊。”
大王说完,似乎后面还有一串长篇大论,却被匆匆赶来的侍从绊住。侍从在她耳边说了什么,惊愕的神情在大王脸上一闪而过。
“不照川君侯王氏,渎神无德,在驿馆禁闭反省,一个月后再回你那不毛之地。”
说罢大王抽了下子衣袖,佯装是被那老人气走的。
闻霄却明白,祝煜已经混进城了,甚至已经杀到狱门前了。
她是不能放大王就这么离开的。
尽管述职这段日子,她一直低调行事,大王也未曾同她有过交涉,闻霄对京畿的一切充满敬畏之心,谨言慎行,不敢多动。
闻霄从不是官场上的透明之人,更不是怕事的人。她往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动作让人挑不出一丝错。
“大王,臣斗胆有一惑,如骨鲠在喉,苦思而不得解。大王圣明,臣恳请大王为臣指点迷津,以解臣之困惑,臣不胜感激。”
大王平静道:“明日你进宫,我会亲自为你答疑解惑。”
闻霄又是一拜,“此事关乎人祭之巨。臣以为,普天之下,鲜有事体可比人祭之重。兹事体大,臣惶惶然,如芒在背,心急如焚,实难再候,恳请大王即刻赐下答案,臣当感恩戴德,谨遵圣谕。”
大王脸色一沉,惊得侍从疯狂给闻霄使眼色。
兰和豫也被她吓了一跳,低声道:“君侯,你收了神通吧,人祭咱们回去再想办法周旋。”
闻霄只是缓缓展开一抹得逞的笑,比寒山冰雪还要凛冽。
“大王圣言,称神明震怒,臣驽钝,唯尚务实。臣斗胆,祈大王赐下神明发怒之证。大王明察,臣闻此讯,心忧如焚,观神明之怒,实令臣惶惶不可终日。臣获证之后,必当谨慎行事,不敢有丝毫懈怠,亦能对大王之英明决策心服口服,感恩戴德。望大王垂怜,解臣之惑。”
众人听完,被闻霄这一套套话术绕晕了,不禁有些懵,连速来灵光的侍从也瞠目结舌。
说来说去,闻霄只表达了一个意思:你说神明生气,证据呢?
大王并未言语,只是冷冷地盯着闻霄。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闻霄神色依旧淡然,她微微屈膝,行了一礼,不卑不亢地说道:“大王,臣并非有意冒犯。只是祭祀之事,关乎国运民生,若仅凭一言便定夺,臣恐人心惶惶,国之根基亦会动摇。”
大王神情依旧温和,语气透着寒意,道:“闻氏,你莫要巧言令色。神明之怒,岂是你能随意质疑?其证自在天地之间,只是你肉眼凡胎,无法窥得罢了。”
闻霄听闻,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却又很快隐去,“大王,若证据不可见,又如何让百姓信服?若百姓不信,又何来对神明的敬畏?若失了敬畏,大王所言神明之怒,岂不成了空穴来风?臣以为,此事需有确凿之据,方能安民心,稳社稷。”
众人也发现,大王似乎急着走,根本没工夫同闻霄辩,因此只是草草说了句,“若是质疑,视为渎神。”
本以为闻霄会不依不饶追问下去,谁知她抿了抿唇,作无辜状,“臣知罪,自罚三杯,敬谢神明恩泽。”
说着仰头一杯酒下肚,若是如此,大王再走,就不合礼数。显然大王也不想让人察觉她到底因何离去,因此她也不好直接拂了闻霄面子,引人猜想议论,只能看闻霄慢条斯理饮了三杯。
三杯过后,大王神情一松,以为了事,却见闻霄又倒了酒,疾步向前。
“大王!臣本一介粗鄙之人,自幼生于草莽,未得多少教化。幸逢机缘,得以首次亲睹大王身为天下共主之无上尊荣,实乃臣三生之幸也。且多日以来,承蒙大王不吝赐教,大王之言,仿若熠熠星辰,照亮臣心之暗隅;又如滔滔江河,润泽臣智之干涸。每闻大王教诲,臣皆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呐。今于此,臣特备薄酒一杯,虽酒非佳酿,却饱含臣对大王之崇敬感激之情。愿大王恕臣冒昧,臣斗胆敬大王此杯,祈愿大王龙体康健,福寿无疆,江山永固,王业千秋!”
大王敷衍地笑了笑,“你诚心受教就好。”
“大王这是不愿意?”闻霄双眉一蹙,泫然欲泣,“大王是觉得臣不懂事,当众质问大王,扫了大王的性质?”
“没有的事,闻卿莫要多思。”
“那大王是有什么要事?”
大王怔了下,与闻霄僵持了良久,恰好闻霄抬手,将酒杯捧起,二人目光相接,暗暗较劲打架。大王忽然意识到,这个小丫头是拿捏住自己,刻意拖时间。
真是胆大包天,却又真的将她架住了。
大王勾了勾唇,又变成往日慈爱的模样,举杯,“闻卿诚心,我也不推辞了。”
又是一杯酒下去。
众目睽睽之下,闻霄又想出一串新词。
“大王!”
……
京畿的另一头,牢房前,祝煜举着微弱的火光,跌跌撞撞推开牢门。
他知道每一座大狱的位置,也熟悉每一座大狱的构造,却不知道祝棠和糜晚到底被关在哪一座。
以他对大王的熟悉,他猜出正是眼前这座,却又碰上重兵把守。
祝煜虽然十分敏捷,奈何巡逻的人太多,还是被发现了踪迹,他被逼无奈,和这些守兵厮杀起来,连跑带砍,硬是闯入大牢深处。
追兵的脚步声在大狱狭长的甬道间回荡,祝煜浑身是伤,拖着稀稀拉拉的血,一路朝前摸索。每过一间,都用火光探照过去,脚步一刻也不敢慢下来。
终于,他隐约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女人的呼唤。
“煜儿,是你吗?”
祝煜转身,信手一照,身后那间关的正是糜晚。
糜晚是有名的世家大族出身,是没受过半分苦难的,往日人们见到她便觉得贵气无比,要比高高在上的大王看上去还要体面。
短短两天的牢狱之灾,蹉跎了她的容颜,也踩碎了她的高傲。
如今的糜晚是一个堕落妇人,穿着一身粗麻脏衣,满头长发凌乱,颤颤巍巍朝祝煜伸出手。
祝煜注意到,那平日精心呵护保养的手,指甲里也全是泥垢。
祝煜几乎是扑到牢门前的,低声柔软地开口,“母亲,母亲……”
不知为何,那股看到闻霄生病时的心痛卷土重来,压得他难以呼吸。
“您可安好?有没有受伤?父亲呢?”
隔壁牢房传来祝棠愠怒的声音,“你来做什么?”
“是我不孝,我来晚了,我带你们离开。”
“不需要,你走吧,就当我没你这个儿子。”
祝煜半跪着趴在牢门前,紧抓着糜晚的手。
糜晚被关太久,乍一见光,还有些看不清,渐渐恢复视力后,看到祝煜满身的血污,浑身赤红,吓得魂飞魄散,眼泪也瞬间决堤。
“我的儿,我的儿……你这是怎么弄的啊!你……早说不让你学武,伤成这样,你让我怎么活?”
祝煜摇了摇头,把脸贴在糜晚掌心,“母亲,我没事的。”
糜晚道:“你去找过你的舅公和大伯了吗?还有四姨娘,你都问问,说不定他们帮的了你。”
“我去过了,都……”
祝棠见状,默默垂下了头,只是重重叹了一声。
一时相顾无言,祝煜便晃了晃这狱门,“没事,不用他们,我也能带你们出去。”
远方似是传来了追兵哄闹的脚步声,祝棠抬了抬手,“别费力了,快离开这里。你不是和大堰那个姑娘处的来吗?她是个精细人,看看她能不能护你段日子。我们去陈水挺好的,有吃有喝,有活干。”
“你们去不了陈水,我要带你们走。”
那狱门并非寻常的铁牢,无论是利刃还是斧钺,都不可能劈开。祝煜发了狠,举刀一下又一下劈着,劈得刀刃都卷边,他也不肯罢休。
血珠一串串随他的动作流淌下来,他已经不管不顾了,劈得满头大汗,伤口不断被撕裂,痛得他脸色苍白。
铁牢发出一声声铮鸣,追兵循着血迹和声响追来,脚步声已经近在耳畔。
糜晚也看不下去了,哭喊着,“我的儿,这门劈不开的,你快走吧!”
“走什么走,把父母丢在这里自己逍遥快活,我还叫人吗?”
祝棠怒道:“你本就不是人!”
又是一击,长刀断成两截。
祝煜愣了下,笑道:“是啊,我都忘了,我不是人。”
他干脆握着断刃,割伤了胳膊,沾了血的断刃似乎有了灵,比以前锋利了些,祝煜抬刀,用尽全身力气劈砍过去。
可那铁牢纹丝不动,沾了仙人之血的刀也不过留下一道刮痕。
祝煜双眼通红,彻底陷入疯狂,摇晃着狱门,“为什么,为什么……断掉啊,你快断掉啊!”
余光里,追兵已经赶至甬道尽头,祝煜失去了理智,拼尽全力去砍,无论他用何种刀法,何种法门,这铁牢都没有要断的意思。
糜晚的哭喊声,让祝煜彻底崩溃,他眼前只有备受摧残的父母,再也记不得其他。
“祝煜!”
祝棠一声怒喝,祝煜停下了动作。
小时候,每次祝棠这样吼他,他都会害怕地停止哭闹。
祝棠道:“你不是我和你母亲的亲生儿子,我们是在寒山脚下把你抱走的。你是寒山里那位的一部分,你是仙人之尊,神明之躯。你走吧,我们与你的缘分已尽。”
祝煜呆滞地望着祝棠。
不知什么时候起,祝棠那雪松般笔挺的腰身佝偻下去了,鬓角也变得花白。
什么是心痛,祝煜彻底有了深刻的体会。
双亲垂老,自己却无力尽孝,祝煜那颗死寂的心,彻底开裂了,像是腐朽的顽石脱落了外壳,露出里面鲜活跳动的血肉。
“抓住祝家余孽,大王有令,胆敢反抗,格杀勿论!”
追兵手里的火光,像是祝府燃烧的熊熊烈火,把祝煜半生的幸福圆满,都焚烧殆尽了。
祝煜看了看身后的追兵,又看了看父母。
糜晚已经泣不成声,祝棠则紧握着栏杆,怒目而视,“滚!从现在起,我没有你这个儿子!”
祝煜彻底陷入绝望,俯身叩谢双亲,“父亲母亲,你们等我,我一定把你们救出来。”
祝煜起身,最后握了握糜晚的手,夺路而逃。
身后的祝棠颤声喊道:“煜儿!去寒山!那是你真正的家!”
祝煜回望,是父亲猩红的双眸。
泪眼模糊里,祝棠声音沙哑,带着掩饰不住的悲伤,“以后没有爹给你撑腰了!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祝煜用力点了点头,挤出一个痛不欲生的笑,消失在甬道尽头。
他一边跑,一边听着左右的声音,忽然捕捉到一阵风挚雷行一声,祝煜连忙闪身,两把飞镰甩过,差点割了他的喉咙。
甬道两头被追兵堵死,飞镰闪着凌厉的寒光。祝煜只有一把断刃,一跃而起,躲过了交叉飞来的镰刀,他一边躲,一边与追兵过招,试图杀出一片生路。
一只飞镰刀极快地飞来,祝煜刚躲过四只,实在躲不过,那镰刀直接贯穿他的身体,勾在他的肋骨之上。
追兵扯住铁链,祝煜便不可抵挡地被拖拽过去,他立即呕出一大口血,身体在挣扎之下几乎要被撕裂。
祝煜是极能忍痛的人,却也再也受不住,痛得神志不清,两眼发昏,瘫倒在地上。鲜血一口接一口从嘴里涌出,他几乎觉得自己大限将至。
又一只飞镰扎进他的另一侧肋骨,祝煜就像案板上的肉,被镰刀锁住,动弹不得。
追兵让出条路,火光之中,祝煜迷迷糊糊看到一个女人走了进来。
她步履端庄,神情慈悲。
记忆里,大王总是喜欢端着一副慈悲的面孔,仿佛悲悯众生。民间常说,这是神明传递来的神情,可祝煜从未在她身上感受到过悲悯。
若是真的悲悯众生,为何又冷眼人间疾苦?
大王信步缓缓走来,衣摆与祝煜的血混在一起,她轻轻俯身。
“祝煜,何苦呢?陈水很好,虽然苦了些,也能供你安度余生。”
祝煜不甘地抬眼,疼痛让他觉得天旋地转,双目无法聚焦。
“为什么要这样?你不是说我是你最疼爱的孩子吗?
大堰这样富足的国如此,不照川那般贫穷的地方,凑出第一批奴隶已经使尽浑身解数,再来一次,苦厄未至,人先饿死了。
不照川的君侯本就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情急之下,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哆嗦着出来,跪在地上如同朽木。
“大王,这是神明之意吗?”
大王稳坐高台,俯视着众人,“是神明之怒。”
“可……不照川的境地您是知道的,如今马上就是收成的时候,我们本就没多少田……”
“没多少田,那也不需要多少人吧。”
这话刺得不照川君侯胆寒,一条条生命岂能用数量来权衡?
座下议论纷纷,人们脸上惊惧交加,仿佛下一个被献祭的是自己。
不照川君侯不死心,说道:“大王,十年一祭是一直以来的习俗,我们也有这么几年缓和祭祀带来的创伤,若是如今破例,以后岂不是想祭就祭?”
兰和豫无奈地低声叹道:“他有些失态了。”
因为他这么说,是在暗讽京畿滥用神权,分明就是借人祭之名打压七国,巩固地位。
大王语气骤冷,威严地呵斥道:“你以为人祭是我想祭就祭的吗?”
满座群臣纷纷起身,伏在地上,不敢抬首。
“大王息怒。”
“你们以为我们是什么东西?我们一出生就知道索取天地的精气,孩童时站在杀牛宰羊的案板前也意识不到可怕。若非我们罪恶深重,何苦献祭?若是我们不再献祭,东君降怒,谁又能承担的起呢?正因我们有罪,才要让那些污浊之血流淌出去啊。”
大王说完,似乎后面还有一串长篇大论,却被匆匆赶来的侍从绊住。侍从在她耳边说了什么,惊愕的神情在大王脸上一闪而过。
“不照川君侯王氏,渎神无德,在驿馆禁闭反省,一个月后再回你那不毛之地。”
说罢大王抽了下子衣袖,佯装是被那老人气走的。
闻霄却明白,祝煜已经混进城了,甚至已经杀到狱门前了。
她是不能放大王就这么离开的。
尽管述职这段日子,她一直低调行事,大王也未曾同她有过交涉,闻霄对京畿的一切充满敬畏之心,谨言慎行,不敢多动。
闻霄从不是官场上的透明之人,更不是怕事的人。她往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动作让人挑不出一丝错。
“大王,臣斗胆有一惑,如骨鲠在喉,苦思而不得解。大王圣明,臣恳请大王为臣指点迷津,以解臣之困惑,臣不胜感激。”
大王平静道:“明日你进宫,我会亲自为你答疑解惑。”
闻霄又是一拜,“此事关乎人祭之巨。臣以为,普天之下,鲜有事体可比人祭之重。兹事体大,臣惶惶然,如芒在背,心急如焚,实难再候,恳请大王即刻赐下答案,臣当感恩戴德,谨遵圣谕。”
大王脸色一沉,惊得侍从疯狂给闻霄使眼色。
兰和豫也被她吓了一跳,低声道:“君侯,你收了神通吧,人祭咱们回去再想办法周旋。”
闻霄只是缓缓展开一抹得逞的笑,比寒山冰雪还要凛冽。
“大王圣言,称神明震怒,臣驽钝,唯尚务实。臣斗胆,祈大王赐下神明发怒之证。大王明察,臣闻此讯,心忧如焚,观神明之怒,实令臣惶惶不可终日。臣获证之后,必当谨慎行事,不敢有丝毫懈怠,亦能对大王之英明决策心服口服,感恩戴德。望大王垂怜,解臣之惑。”
众人听完,被闻霄这一套套话术绕晕了,不禁有些懵,连速来灵光的侍从也瞠目结舌。
说来说去,闻霄只表达了一个意思:你说神明生气,证据呢?
大王并未言语,只是冷冷地盯着闻霄。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闻霄神色依旧淡然,她微微屈膝,行了一礼,不卑不亢地说道:“大王,臣并非有意冒犯。只是祭祀之事,关乎国运民生,若仅凭一言便定夺,臣恐人心惶惶,国之根基亦会动摇。”
大王神情依旧温和,语气透着寒意,道:“闻氏,你莫要巧言令色。神明之怒,岂是你能随意质疑?其证自在天地之间,只是你肉眼凡胎,无法窥得罢了。”
闻霄听闻,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却又很快隐去,“大王,若证据不可见,又如何让百姓信服?若百姓不信,又何来对神明的敬畏?若失了敬畏,大王所言神明之怒,岂不成了空穴来风?臣以为,此事需有确凿之据,方能安民心,稳社稷。”
众人也发现,大王似乎急着走,根本没工夫同闻霄辩,因此只是草草说了句,“若是质疑,视为渎神。”
本以为闻霄会不依不饶追问下去,谁知她抿了抿唇,作无辜状,“臣知罪,自罚三杯,敬谢神明恩泽。”
说着仰头一杯酒下肚,若是如此,大王再走,就不合礼数。显然大王也不想让人察觉她到底因何离去,因此她也不好直接拂了闻霄面子,引人猜想议论,只能看闻霄慢条斯理饮了三杯。
三杯过后,大王神情一松,以为了事,却见闻霄又倒了酒,疾步向前。
“大王!臣本一介粗鄙之人,自幼生于草莽,未得多少教化。幸逢机缘,得以首次亲睹大王身为天下共主之无上尊荣,实乃臣三生之幸也。且多日以来,承蒙大王不吝赐教,大王之言,仿若熠熠星辰,照亮臣心之暗隅;又如滔滔江河,润泽臣智之干涸。每闻大王教诲,臣皆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呐。今于此,臣特备薄酒一杯,虽酒非佳酿,却饱含臣对大王之崇敬感激之情。愿大王恕臣冒昧,臣斗胆敬大王此杯,祈愿大王龙体康健,福寿无疆,江山永固,王业千秋!”
大王敷衍地笑了笑,“你诚心受教就好。”
“大王这是不愿意?”闻霄双眉一蹙,泫然欲泣,“大王是觉得臣不懂事,当众质问大王,扫了大王的性质?”
“没有的事,闻卿莫要多思。”
“那大王是有什么要事?”
大王怔了下,与闻霄僵持了良久,恰好闻霄抬手,将酒杯捧起,二人目光相接,暗暗较劲打架。大王忽然意识到,这个小丫头是拿捏住自己,刻意拖时间。
真是胆大包天,却又真的将她架住了。
大王勾了勾唇,又变成往日慈爱的模样,举杯,“闻卿诚心,我也不推辞了。”
又是一杯酒下去。
众目睽睽之下,闻霄又想出一串新词。
“大王!”
……
京畿的另一头,牢房前,祝煜举着微弱的火光,跌跌撞撞推开牢门。
他知道每一座大狱的位置,也熟悉每一座大狱的构造,却不知道祝棠和糜晚到底被关在哪一座。
以他对大王的熟悉,他猜出正是眼前这座,却又碰上重兵把守。
祝煜虽然十分敏捷,奈何巡逻的人太多,还是被发现了踪迹,他被逼无奈,和这些守兵厮杀起来,连跑带砍,硬是闯入大牢深处。
追兵的脚步声在大狱狭长的甬道间回荡,祝煜浑身是伤,拖着稀稀拉拉的血,一路朝前摸索。每过一间,都用火光探照过去,脚步一刻也不敢慢下来。
终于,他隐约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女人的呼唤。
“煜儿,是你吗?”
祝煜转身,信手一照,身后那间关的正是糜晚。
糜晚是有名的世家大族出身,是没受过半分苦难的,往日人们见到她便觉得贵气无比,要比高高在上的大王看上去还要体面。
短短两天的牢狱之灾,蹉跎了她的容颜,也踩碎了她的高傲。
如今的糜晚是一个堕落妇人,穿着一身粗麻脏衣,满头长发凌乱,颤颤巍巍朝祝煜伸出手。
祝煜注意到,那平日精心呵护保养的手,指甲里也全是泥垢。
祝煜几乎是扑到牢门前的,低声柔软地开口,“母亲,母亲……”
不知为何,那股看到闻霄生病时的心痛卷土重来,压得他难以呼吸。
“您可安好?有没有受伤?父亲呢?”
隔壁牢房传来祝棠愠怒的声音,“你来做什么?”
“是我不孝,我来晚了,我带你们离开。”
“不需要,你走吧,就当我没你这个儿子。”
祝煜半跪着趴在牢门前,紧抓着糜晚的手。
糜晚被关太久,乍一见光,还有些看不清,渐渐恢复视力后,看到祝煜满身的血污,浑身赤红,吓得魂飞魄散,眼泪也瞬间决堤。
“我的儿,我的儿……你这是怎么弄的啊!你……早说不让你学武,伤成这样,你让我怎么活?”
祝煜摇了摇头,把脸贴在糜晚掌心,“母亲,我没事的。”
糜晚道:“你去找过你的舅公和大伯了吗?还有四姨娘,你都问问,说不定他们帮的了你。”
“我去过了,都……”
祝棠见状,默默垂下了头,只是重重叹了一声。
一时相顾无言,祝煜便晃了晃这狱门,“没事,不用他们,我也能带你们出去。”
远方似是传来了追兵哄闹的脚步声,祝棠抬了抬手,“别费力了,快离开这里。你不是和大堰那个姑娘处的来吗?她是个精细人,看看她能不能护你段日子。我们去陈水挺好的,有吃有喝,有活干。”
“你们去不了陈水,我要带你们走。”
那狱门并非寻常的铁牢,无论是利刃还是斧钺,都不可能劈开。祝煜发了狠,举刀一下又一下劈着,劈得刀刃都卷边,他也不肯罢休。
血珠一串串随他的动作流淌下来,他已经不管不顾了,劈得满头大汗,伤口不断被撕裂,痛得他脸色苍白。
铁牢发出一声声铮鸣,追兵循着血迹和声响追来,脚步声已经近在耳畔。
糜晚也看不下去了,哭喊着,“我的儿,这门劈不开的,你快走吧!”
“走什么走,把父母丢在这里自己逍遥快活,我还叫人吗?”
祝棠怒道:“你本就不是人!”
又是一击,长刀断成两截。
祝煜愣了下,笑道:“是啊,我都忘了,我不是人。”
他干脆握着断刃,割伤了胳膊,沾了血的断刃似乎有了灵,比以前锋利了些,祝煜抬刀,用尽全身力气劈砍过去。
可那铁牢纹丝不动,沾了仙人之血的刀也不过留下一道刮痕。
祝煜双眼通红,彻底陷入疯狂,摇晃着狱门,“为什么,为什么……断掉啊,你快断掉啊!”
余光里,追兵已经赶至甬道尽头,祝煜失去了理智,拼尽全力去砍,无论他用何种刀法,何种法门,这铁牢都没有要断的意思。
糜晚的哭喊声,让祝煜彻底崩溃,他眼前只有备受摧残的父母,再也记不得其他。
“祝煜!”
祝棠一声怒喝,祝煜停下了动作。
小时候,每次祝棠这样吼他,他都会害怕地停止哭闹。
祝棠道:“你不是我和你母亲的亲生儿子,我们是在寒山脚下把你抱走的。你是寒山里那位的一部分,你是仙人之尊,神明之躯。你走吧,我们与你的缘分已尽。”
祝煜呆滞地望着祝棠。
不知什么时候起,祝棠那雪松般笔挺的腰身佝偻下去了,鬓角也变得花白。
什么是心痛,祝煜彻底有了深刻的体会。
双亲垂老,自己却无力尽孝,祝煜那颗死寂的心,彻底开裂了,像是腐朽的顽石脱落了外壳,露出里面鲜活跳动的血肉。
“抓住祝家余孽,大王有令,胆敢反抗,格杀勿论!”
追兵手里的火光,像是祝府燃烧的熊熊烈火,把祝煜半生的幸福圆满,都焚烧殆尽了。
祝煜看了看身后的追兵,又看了看父母。
糜晚已经泣不成声,祝棠则紧握着栏杆,怒目而视,“滚!从现在起,我没有你这个儿子!”
祝煜彻底陷入绝望,俯身叩谢双亲,“父亲母亲,你们等我,我一定把你们救出来。”
祝煜起身,最后握了握糜晚的手,夺路而逃。
身后的祝棠颤声喊道:“煜儿!去寒山!那是你真正的家!”
祝煜回望,是父亲猩红的双眸。
泪眼模糊里,祝棠声音沙哑,带着掩饰不住的悲伤,“以后没有爹给你撑腰了!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祝煜用力点了点头,挤出一个痛不欲生的笑,消失在甬道尽头。
他一边跑,一边听着左右的声音,忽然捕捉到一阵风挚雷行一声,祝煜连忙闪身,两把飞镰甩过,差点割了他的喉咙。
甬道两头被追兵堵死,飞镰闪着凌厉的寒光。祝煜只有一把断刃,一跃而起,躲过了交叉飞来的镰刀,他一边躲,一边与追兵过招,试图杀出一片生路。
一只飞镰刀极快地飞来,祝煜刚躲过四只,实在躲不过,那镰刀直接贯穿他的身体,勾在他的肋骨之上。
追兵扯住铁链,祝煜便不可抵挡地被拖拽过去,他立即呕出一大口血,身体在挣扎之下几乎要被撕裂。
祝煜是极能忍痛的人,却也再也受不住,痛得神志不清,两眼发昏,瘫倒在地上。鲜血一口接一口从嘴里涌出,他几乎觉得自己大限将至。
又一只飞镰扎进他的另一侧肋骨,祝煜就像案板上的肉,被镰刀锁住,动弹不得。
追兵让出条路,火光之中,祝煜迷迷糊糊看到一个女人走了进来。
她步履端庄,神情慈悲。
记忆里,大王总是喜欢端着一副慈悲的面孔,仿佛悲悯众生。民间常说,这是神明传递来的神情,可祝煜从未在她身上感受到过悲悯。
若是真的悲悯众生,为何又冷眼人间疾苦?
大王信步缓缓走来,衣摆与祝煜的血混在一起,她轻轻俯身。
“祝煜,何苦呢?陈水很好,虽然苦了些,也能供你安度余生。”
祝煜不甘地抬眼,疼痛让他觉得天旋地转,双目无法聚焦。
“为什么要这样?你不是说我是你最疼爱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