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东没明白陆远到底是基于什么线索分析出的结论,自然要问。
这么大的事不问清楚,陆东心里也别扭。
后者也是侃侃而谈。
“今年运司衙门比往年调运的漕船多,就意味着今年的税银比往年多,一口气多了几十条船那可就是上百万两银子啊。”
“难道就一年时间,浙直两省的经济能提高三成以上?”
“这压根就不现实,就算是洪武、永乐盛世光景,经济也不可能一年三成增速。”
“说明是内阁中某位宰辅,授意浙直运司多拿出的这笔银子。”
“一百多万两啊,大出血,这钱是用来干什么的?”
陆东几乎是脱口而出:“讨功!”
“对,讨功!”陆远不假思索说道:“内阁某位宰相为了讨功,不惜让浙直运司衙门上下自掏腰包补了一百多万两,说明今年朝廷的财政,一定很不好。”
“你怎么确定?”
“一百多万两,说多也多说少也少,咱大明朝再差,一年也得有个几千万两的税收吧,一百多万才到哪,如果财政健康,这笔钱最多叫锦上添花,远远达不到讨功的地步,只有财政恶劣,这笔银子可就成了雪中送炭,讨功,足够了。”
陆东懵然点头,看着陆远的眼神里都是不可思议。
怎么就能分析到北京、分析到国家财政上去。
“不是,就算是为了讨功,就算是朝廷今年的财政不好,你又从何分析出夏阁老倒台而严阁老登台呢,为什么不会是夏阁老授意浙直运司衙门出的这笔钱?”
陆远自信一笑:“因为,魏家。”
“魏家?”陆东那更是一头雾水了:“魏家怎么能和夏阁老、严阁老这等人物联系到一起。”
“当然联系不到。”
陆远解释道:“但是却能联系上他们下面的人,叔父您听我说。”
“魏家是不是一直在替运司衙门赚钱?”
“是。”
“那么运司衙门在哪里?”
“南京啊。”
“应天巡抚是谁?”
陆东立马反应过来:“欧阳必进,严阁老的小舅子,你是说,欧阳必进包庇运司衙门......”
“未必包庇,但绝对会睁只眼闭只眼。”陆远反问道:“如果说运司衙门的背后是夏阁老,你说夏阁老是得多愚蠢,把这种事干到党争对手小舅子的地盘上。”
“欧阳必进是应天巡抚,南直隶他最大,所以运司衙门的背后绝不可能是夏阁老,内阁总共只有夏阁老和严阁老两个人,不是夏自然就是严。”
“另外,严阁老是次辅,他讨功,为的自然是进一步,这也是情理之中。”
陆东继续问道:“可是,这和魏家有多少关系,或者说,魏家怎么可能和严阁老这般人物联系上。”
“魏家自然没资格和严阁老联系上,但是,骆庭辉和运司衙门可能和严阁老亦或者严阁老下面的人联系上啊。”陆远如此说道:“魏家,只是明面上推出来和汪直做生意的,他赚的钱都是在替运司衙门和骆庭辉赚。
可是骆庭辉、运司衙门又何尝不是被推到明面上收钱的人呢,他们的背后,就是严阁老亦或者严阁老下面的人,我们假定在严阁老的下面,依附着三十名官员,这三十名官员同时在两京一十三省各级衙门又团结了一批官员,由这些地方上的官员出面来扶持或者要挟某些商人去敛财。
敛集的财富自下而上进到严家的口袋里,在这个过程中,依附严阁老的官员或者直接说严党,这些严党官员拿走一部分,再给严阁老送一部分,如此便形成了一条牢不可催的利益输送链条。() ()
魏家,仅仅只是严党在浙江的一个用来敛财的工具罢了,而现在,朝廷的财政不好,严阁老需要用银子来讨功,所以他选择了浙直运司衙门,可浙直运司历年来的税收都有数可核,今年突然多了一百多万两,怎么解释?
那就需要找个明面上能搪塞过去的理由,还有什么理由比商人伪造账目、逃脱国家财税更简单、更容易的方法!
这就能解释通,为什么骆庭辉要先将魏家释放,因为魏家不能坐通倭案,如果魏家坐了通倭案,那就成了大案,成了要一查到底的案子,牵扯很大,很容易深挖细查,为了规避这個风险,要揭过去。
所以才有先放而后杀!”
陆远竖掌成刀:“假如皇上怀疑严阁老给出的这个解释派锦衣卫下来查案,只要骆庭辉的刀快在锦衣卫之前,那这就是一桩铁案,成了铁案,加上一百多万两银子,皇上他老人家,就不会再追究!”
陆东连连眨眼,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就靠着那么一丁点的蛛丝马迹,自己这个大侄子愣生生推算出那么多东西?
“这就足够踏实下来了。”
陆远冲着陆东咧嘴一笑:“爹那三万两银子的回报,该能看到了。”
后者亦是兴奋:“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接下来的事,交给我和大哥来做就好。”
不确定的事商人尚且敢于冒险投机,何况知道结果呢?
别的陆远不关心,他只知道绕了这么大一圈,骆庭辉跟自己原来是‘自己人’。
早说啊,天下严党是一家嘛。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二十六,在这一天夏言倒台、严嵩首揆的消息总算是传到了浙江,同样是在这一天,胡宗宪带着他的余姚县‘考察调研团’来到了淳安。
“汝贞兄大驾光临、大驾光临啊。”
淳安县衙外,陆远满脸热情洋溢对着走下马车的胡汝贞拱手施礼。
后者亦是面露微笑,还礼:“叨扰伯兴了。”
“哪有的事。”陆远看向胡宗宪身后的两人:“汝贞兄还未介绍,这两位是?”
“啊对,我来介绍一下。”
胡宗宪侧开身子:“这两位是我们余姚县的县丞辛从武和主簿蔡砚,辛县丞、蔡主簿,这位就是我常和你们提及的陆知县。”
两名余姚的佐二官年岁都在三十左右,对着陆远齐齐作揖。
“见过陆知县。”
他俩不是淳安的佐二官,因此没必要称陆远县尊或堂尊,道一声知县即可。
陆远也是还礼。
寒暄之后,陆远闪开身子:“汝贞兄,两位仁兄,咱们堂内叙话,请。”
“请。”
众人入衙,陆远与胡宗宪在前,曹大为、文兴盛则陪着辛从武、蔡砚在后,都是有说有笑。
只是堪堪落座,胡宗宪就开口言道。
“伯兴,我们这次来,可是专程请教,你可不能藏私啊。”
“当然不会、当然不会。”陆远唤来一名小吏:“去一趟户房,将这个月衙门的收支账簿取来。”
“是。”
胡宗宪含笑言道:“咱们陆知县看来是信心十足啊,一上来就要给咱们看账簿。”
众人皆笑,不过从余姚来的胡宗宪三人也都十分好奇。
好奇这一个月的时间,淳安到底能赚多少银子。
这么大的事不问清楚,陆东心里也别扭。
后者也是侃侃而谈。
“今年运司衙门比往年调运的漕船多,就意味着今年的税银比往年多,一口气多了几十条船那可就是上百万两银子啊。”
“难道就一年时间,浙直两省的经济能提高三成以上?”
“这压根就不现实,就算是洪武、永乐盛世光景,经济也不可能一年三成增速。”
“说明是内阁中某位宰辅,授意浙直运司多拿出的这笔银子。”
“一百多万两啊,大出血,这钱是用来干什么的?”
陆东几乎是脱口而出:“讨功!”
“对,讨功!”陆远不假思索说道:“内阁某位宰相为了讨功,不惜让浙直运司衙门上下自掏腰包补了一百多万两,说明今年朝廷的财政,一定很不好。”
“你怎么确定?”
“一百多万两,说多也多说少也少,咱大明朝再差,一年也得有个几千万两的税收吧,一百多万才到哪,如果财政健康,这笔钱最多叫锦上添花,远远达不到讨功的地步,只有财政恶劣,这笔银子可就成了雪中送炭,讨功,足够了。”
陆东懵然点头,看着陆远的眼神里都是不可思议。
怎么就能分析到北京、分析到国家财政上去。
“不是,就算是为了讨功,就算是朝廷今年的财政不好,你又从何分析出夏阁老倒台而严阁老登台呢,为什么不会是夏阁老授意浙直运司衙门出的这笔钱?”
陆远自信一笑:“因为,魏家。”
“魏家?”陆东那更是一头雾水了:“魏家怎么能和夏阁老、严阁老这等人物联系到一起。”
“当然联系不到。”
陆远解释道:“但是却能联系上他们下面的人,叔父您听我说。”
“魏家是不是一直在替运司衙门赚钱?”
“是。”
“那么运司衙门在哪里?”
“南京啊。”
“应天巡抚是谁?”
陆东立马反应过来:“欧阳必进,严阁老的小舅子,你是说,欧阳必进包庇运司衙门......”
“未必包庇,但绝对会睁只眼闭只眼。”陆远反问道:“如果说运司衙门的背后是夏阁老,你说夏阁老是得多愚蠢,把这种事干到党争对手小舅子的地盘上。”
“欧阳必进是应天巡抚,南直隶他最大,所以运司衙门的背后绝不可能是夏阁老,内阁总共只有夏阁老和严阁老两个人,不是夏自然就是严。”
“另外,严阁老是次辅,他讨功,为的自然是进一步,这也是情理之中。”
陆东继续问道:“可是,这和魏家有多少关系,或者说,魏家怎么可能和严阁老这般人物联系上。”
“魏家自然没资格和严阁老联系上,但是,骆庭辉和运司衙门可能和严阁老亦或者严阁老下面的人联系上啊。”陆远如此说道:“魏家,只是明面上推出来和汪直做生意的,他赚的钱都是在替运司衙门和骆庭辉赚。
可是骆庭辉、运司衙门又何尝不是被推到明面上收钱的人呢,他们的背后,就是严阁老亦或者严阁老下面的人,我们假定在严阁老的下面,依附着三十名官员,这三十名官员同时在两京一十三省各级衙门又团结了一批官员,由这些地方上的官员出面来扶持或者要挟某些商人去敛财。
敛集的财富自下而上进到严家的口袋里,在这个过程中,依附严阁老的官员或者直接说严党,这些严党官员拿走一部分,再给严阁老送一部分,如此便形成了一条牢不可催的利益输送链条。() ()
魏家,仅仅只是严党在浙江的一个用来敛财的工具罢了,而现在,朝廷的财政不好,严阁老需要用银子来讨功,所以他选择了浙直运司衙门,可浙直运司历年来的税收都有数可核,今年突然多了一百多万两,怎么解释?
那就需要找个明面上能搪塞过去的理由,还有什么理由比商人伪造账目、逃脱国家财税更简单、更容易的方法!
这就能解释通,为什么骆庭辉要先将魏家释放,因为魏家不能坐通倭案,如果魏家坐了通倭案,那就成了大案,成了要一查到底的案子,牵扯很大,很容易深挖细查,为了规避这個风险,要揭过去。
所以才有先放而后杀!”
陆远竖掌成刀:“假如皇上怀疑严阁老给出的这个解释派锦衣卫下来查案,只要骆庭辉的刀快在锦衣卫之前,那这就是一桩铁案,成了铁案,加上一百多万两银子,皇上他老人家,就不会再追究!”
陆东连连眨眼,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就靠着那么一丁点的蛛丝马迹,自己这个大侄子愣生生推算出那么多东西?
“这就足够踏实下来了。”
陆远冲着陆东咧嘴一笑:“爹那三万两银子的回报,该能看到了。”
后者亦是兴奋:“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接下来的事,交给我和大哥来做就好。”
不确定的事商人尚且敢于冒险投机,何况知道结果呢?
别的陆远不关心,他只知道绕了这么大一圈,骆庭辉跟自己原来是‘自己人’。
早说啊,天下严党是一家嘛。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二十六,在这一天夏言倒台、严嵩首揆的消息总算是传到了浙江,同样是在这一天,胡宗宪带着他的余姚县‘考察调研团’来到了淳安。
“汝贞兄大驾光临、大驾光临啊。”
淳安县衙外,陆远满脸热情洋溢对着走下马车的胡汝贞拱手施礼。
后者亦是面露微笑,还礼:“叨扰伯兴了。”
“哪有的事。”陆远看向胡宗宪身后的两人:“汝贞兄还未介绍,这两位是?”
“啊对,我来介绍一下。”
胡宗宪侧开身子:“这两位是我们余姚县的县丞辛从武和主簿蔡砚,辛县丞、蔡主簿,这位就是我常和你们提及的陆知县。”
两名余姚的佐二官年岁都在三十左右,对着陆远齐齐作揖。
“见过陆知县。”
他俩不是淳安的佐二官,因此没必要称陆远县尊或堂尊,道一声知县即可。
陆远也是还礼。
寒暄之后,陆远闪开身子:“汝贞兄,两位仁兄,咱们堂内叙话,请。”
“请。”
众人入衙,陆远与胡宗宪在前,曹大为、文兴盛则陪着辛从武、蔡砚在后,都是有说有笑。
只是堪堪落座,胡宗宪就开口言道。
“伯兴,我们这次来,可是专程请教,你可不能藏私啊。”
“当然不会、当然不会。”陆远唤来一名小吏:“去一趟户房,将这个月衙门的收支账簿取来。”
“是。”
胡宗宪含笑言道:“咱们陆知县看来是信心十足啊,一上来就要给咱们看账簿。”
众人皆笑,不过从余姚来的胡宗宪三人也都十分好奇。
好奇这一个月的时间,淳安到底能赚多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