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年长得很好看。
他有一双湿漉漉的小狗的眼睛,纯粹而清澈,认真地看着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将眼睛睁得滚圆,分毫不差地紧盯着你。你望着他的眼睛,就好像能看到他的全部。
这一点,从辛睿第一次见到他开始就意识到,并且不得不承认。
她原先并不觉得长得好看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毕竟这世上只靠脸就可以吃上饭的行业,往往伴随着许多隐藏的代价。好看的皮囊,远不如一个健康的身体更值钱。
而沈知年的好看,是不可以用值不值钱的标准来衡量的,那是比值钱更加重要的东西。
可辛睿无法形容,这种更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日暮是白日最后的燃烧,火一样的星球被水面一点点吞没,沈知年的脸也被这火光烧得发红发烫。
“喂……别这么直勾勾地看着我啊……”
他撇过头避开辛睿的视线,骨节分明的手遮住自己的脸颊,却藏不住同样烧红的耳朵。
辛睿一时分辨不清,他脸上的红色是否只是被夕阳染就。
她的目光不听劝地挂在沈知年的身上,幸好天色渐暗,昏暗的光线下,他的局促与羞涩才没有暴露得那样明显。
“天快黑了,赶紧上岸吧,晚上还要去吃涮羊肉呢!”
沈知年清了清喉咙,用力划船逃离。
·
第二天,沈知年带辛睿去参观了清华和北大。
大学校园的观赏性不如景区,生活气息更加浓郁,对于他们这样的高中生而言,比起参观,倒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朝圣。
北京的日落来得极早,将两所名校都大体逛了一圈后,天边已暮色正浓。
走出校园大门,沈知年和辛睿缓缓在大学城的路上走着。
沈知年问道:“像你这样的好学生,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不是上清华就是北大了吧?你觉得哪个更好?”
辛睿说:“给钱多的那个。”
沈知年:“?”
辛睿说:“中考的时候考万川,是因为离家近、开销少,后来,我听说去年全市高考第三名的学生,拿了申大10万的奖学金,还减免了全部学费。在那之后,我才开始认真学习的,算不上是什么好学生。”
沈知年感叹:“认真学了就能考年级第一,你可太伤我们学渣的心了。”
“那只是因为相比其他事情,学习是最不需成本却能收获暴利的买卖。”
他们走到十字路口,红灯亮起,停下脚步。
十一假期来临,路上不少学生都提着行李箱,往地铁站的方向走。辛睿的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了好一会儿。
沈知年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说:“可能现在的你觉得10万是个天文数字,但十年后、二十年后,也许这些钱对你来说就没那么重要了。”
辛睿点点头,“所以呢?”
“没什么,只是觉得,以后你做决定的时候,可以多想一想,多个维度,多个参考。”
绿灯亮起,赶车的大学生们从他们身旁擦肩而过。脱下了高中生的校服,尚未换上工作的制服,介于少年与成人之间。
辛睿和沈知年混在人群中,与他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辛睿注视着这些陌生人,似乎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未来某个瞬间的自己。
她不自觉地说:“大人都说,只要考上大学就好了,考上大学就能化妆染发,就能谈恋爱,就能不用早读和晚自习。好像只要过了高考,人生就会完全不一样了。可为什么我总觉得,他们是在骗我们呢?”
“谁知道呢。”沈知年耸了耸肩,“大人也会自己骗自己——只要找到工作就好了,只要结了婚就好了,只要有孩子就好——只要死了就都好啦。”
辛睿侧头看他,“话说,你不是参加过高考吗?”
沈知年说得风轻云淡:“那不是没考上嘛。”
“听说你本来是能出国的?为什么要回来复读?”
“你问得好直接哦,复读这种事,不应该婉转并铺垫一下再问吗?”
“不回答算了。”
“没说不回答。只是……”
沈知年刚要开头,话语噎在喉咙里,忽然不说话了。
他直直地看着马路对面的某个地方,眼中的光亮在一瞬间跳闸,涌入浓烈的黑暗。
辛睿疑惑地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远处的红灯变成了绿灯,密集的人群向他们走来,最后四散而开。
他看见了什么?
沈知年突然扣住了她的手腕,伏在她耳边低声说:“别看,跟我走。”
他牵着她快步掉头,一百米后拐进一片居民区,在交错纵横的巷子里不停地拐弯绕行。
辛睿起初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直到远离了闹市区,在安静的环境中,她听见一道脚步声始终跟在他们身后,步伐极快,来势汹汹。
天色越来越暗,巷子里的灯光暗淡朦胧,辛睿走得快要出汗时,沈知年终于停下了脚步。
他拉着辛睿躲进一条灰暗的小巷,贴着一户人家的门前,藏进了门扉的凹陷处。
夜色笼罩周身,沈知年捂住辛睿的嘴,示意她不要出声。
脚步声越来越近,在近在咫尺之时没有停下脚步,径直略过了他们,继续向前奔走。然后越来越远,直至没了声响。
甩掉了紧跟着他们的人后,辛睿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紧绷的神经舒缓,她这才回过神,发现自己此刻和沈知年面对面而站,她的肩膀紧贴在他的胸前。
沈知年的胸膛剧烈起伏,静谧的空气里,辛睿能听见他的心跳声,咚咚咚,咚咚咚地响着。
她抬起头,撞入一片夜海般的瞳孔。
沈知年愣愣地与她对视,手仍捂着她的嘴,保持着噤声的动作。
黑暗中,触觉和听觉被无限放大,他敏锐地感受到自己的掌心紧贴在她的唇上,冰冷而柔软。
心跳如鼓,越来越快,越来越剧烈……
“不好意思……”
沈知年一把松开辛睿,下意识想要后退,却忘了自己已无路可逃,后脑勺猛地磕在墙上,他痛得皱紧了眉头,忍住没有出声。
“你没事吧?”辛睿与他拉开距离,抿了抿唇,又问,“刚刚发生什么了?”
沈知年咳了咳,“没事,就是遇到了一个……不想看见的人。”
“你很害怕他?”
沈知年自言自语般说道:“是害怕吗?好像不是,是愧疚吧……不对,说是愤怒更准确……”
良久后,他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了。”
·
第二天清晨,沈知年很早就醒了。
他上网查了查,葬礼一般在人死之后的第三天举行。
算算日子的话,就是今天了。
他本想发短信问辛睿今天想去哪里玩,短信还没编辑出去,辛睿的消息已经发了过来:
【我有点累,今天不想出去了,不用管我。】
于是,除了吃饭时间,辛睿几乎一整天都窝在卧室里睡觉。
沈知年好几次趴在门上,偷听卧室里的动静,生怕她一不小心睡死过去。
到了晚上,天全黑了之后,辛睿终于走出了房门。
她的黑眼圈很重,明明睡了一整天,倒像是好几天没有睡过好觉的模样。
她换上了一身黑衣黑裤,头发整齐地梳好,扎成马尾。剪了一张白纸裁剪成袖套的形状,别在胳膊上。
她走出来的时候,手里还握着一本极厚的相册。
沈知年正想问她要不要吃东西,辛睿却先开了口:
“哪里有能烧火的地方?”
公寓的楼顶天台是给人晒被子的地方,夜里衣服都被收走,只剩下孤零零的晒衣绳。
沈知年找来了一个废弃的油漆桶,将纸签点燃后扔进去,火舌立刻攀爬而上,将铁桶内染成一片血红。
辛睿打开相册,从第一页开始,将照片依次抽了出来。
“这是陈家留给我的唯一东西。”她平静地说,“哦,忘了说,我爸姓陈。”
天台风大,火焰烧得极猛,沈知年挪步到风口,阻止火势的沸腾。
辛睿说:“听我妈说,当初她和我爸结婚,陈家除了我姥太,没有一个人同意。我妈是小地方出身,没钱也没学历,他们看不上。但我爸还是不顾所有人反对,来到东江和我妈结了婚。”
她说着,将母亲和父亲的结婚照取出,扔进了火光中。
“我出生之后,是姥太千里迢迢从北京赶过去,帮我妈坐月子,照顾我。小的时候,关于长辈的记忆,除了身体不好的外公外婆,就只有她一个了。她常说我长得和她年轻的时候很像,都有一双杏仁眼。
“她来了东江之后一直不能习惯这边的气候,身体越来越差,只能回了北京。走之前,带着我们全家去拍了张全家福,又把家里的其他照片整合起来,有了这本相册。”
辛睿抽出那张全家福,照片上的父母青春永驻,母亲抱着睡着的婴儿,她站在姥太的身前,握着一根棒棒糖,冲着镜头笑得极甜。
“妈妈走之前说,让我把这本相册烧给她,后来又反悔了。她说这本相册里都是她美好的记忆,让我留着,以后遇到了什么好事,也拍张照,放在里面。但是快7年了,我一张照片也没有拍。”
她将整本相册扔进了火里。
封皮太厚,将火舌压了下去,但很快,灰色的烟窜了出来,相册的边缘开始发黑烧焦,没多会儿,火焰沿着四周将相册全部包围,一点一点,将它吞没。
“而现在,我不再需要它了。”
“是时候物归原主了。”
他有一双湿漉漉的小狗的眼睛,纯粹而清澈,认真地看着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将眼睛睁得滚圆,分毫不差地紧盯着你。你望着他的眼睛,就好像能看到他的全部。
这一点,从辛睿第一次见到他开始就意识到,并且不得不承认。
她原先并不觉得长得好看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毕竟这世上只靠脸就可以吃上饭的行业,往往伴随着许多隐藏的代价。好看的皮囊,远不如一个健康的身体更值钱。
而沈知年的好看,是不可以用值不值钱的标准来衡量的,那是比值钱更加重要的东西。
可辛睿无法形容,这种更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日暮是白日最后的燃烧,火一样的星球被水面一点点吞没,沈知年的脸也被这火光烧得发红发烫。
“喂……别这么直勾勾地看着我啊……”
他撇过头避开辛睿的视线,骨节分明的手遮住自己的脸颊,却藏不住同样烧红的耳朵。
辛睿一时分辨不清,他脸上的红色是否只是被夕阳染就。
她的目光不听劝地挂在沈知年的身上,幸好天色渐暗,昏暗的光线下,他的局促与羞涩才没有暴露得那样明显。
“天快黑了,赶紧上岸吧,晚上还要去吃涮羊肉呢!”
沈知年清了清喉咙,用力划船逃离。
·
第二天,沈知年带辛睿去参观了清华和北大。
大学校园的观赏性不如景区,生活气息更加浓郁,对于他们这样的高中生而言,比起参观,倒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朝圣。
北京的日落来得极早,将两所名校都大体逛了一圈后,天边已暮色正浓。
走出校园大门,沈知年和辛睿缓缓在大学城的路上走着。
沈知年问道:“像你这样的好学生,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不是上清华就是北大了吧?你觉得哪个更好?”
辛睿说:“给钱多的那个。”
沈知年:“?”
辛睿说:“中考的时候考万川,是因为离家近、开销少,后来,我听说去年全市高考第三名的学生,拿了申大10万的奖学金,还减免了全部学费。在那之后,我才开始认真学习的,算不上是什么好学生。”
沈知年感叹:“认真学了就能考年级第一,你可太伤我们学渣的心了。”
“那只是因为相比其他事情,学习是最不需成本却能收获暴利的买卖。”
他们走到十字路口,红灯亮起,停下脚步。
十一假期来临,路上不少学生都提着行李箱,往地铁站的方向走。辛睿的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了好一会儿。
沈知年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说:“可能现在的你觉得10万是个天文数字,但十年后、二十年后,也许这些钱对你来说就没那么重要了。”
辛睿点点头,“所以呢?”
“没什么,只是觉得,以后你做决定的时候,可以多想一想,多个维度,多个参考。”
绿灯亮起,赶车的大学生们从他们身旁擦肩而过。脱下了高中生的校服,尚未换上工作的制服,介于少年与成人之间。
辛睿和沈知年混在人群中,与他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辛睿注视着这些陌生人,似乎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未来某个瞬间的自己。
她不自觉地说:“大人都说,只要考上大学就好了,考上大学就能化妆染发,就能谈恋爱,就能不用早读和晚自习。好像只要过了高考,人生就会完全不一样了。可为什么我总觉得,他们是在骗我们呢?”
“谁知道呢。”沈知年耸了耸肩,“大人也会自己骗自己——只要找到工作就好了,只要结了婚就好了,只要有孩子就好——只要死了就都好啦。”
辛睿侧头看他,“话说,你不是参加过高考吗?”
沈知年说得风轻云淡:“那不是没考上嘛。”
“听说你本来是能出国的?为什么要回来复读?”
“你问得好直接哦,复读这种事,不应该婉转并铺垫一下再问吗?”
“不回答算了。”
“没说不回答。只是……”
沈知年刚要开头,话语噎在喉咙里,忽然不说话了。
他直直地看着马路对面的某个地方,眼中的光亮在一瞬间跳闸,涌入浓烈的黑暗。
辛睿疑惑地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远处的红灯变成了绿灯,密集的人群向他们走来,最后四散而开。
他看见了什么?
沈知年突然扣住了她的手腕,伏在她耳边低声说:“别看,跟我走。”
他牵着她快步掉头,一百米后拐进一片居民区,在交错纵横的巷子里不停地拐弯绕行。
辛睿起初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直到远离了闹市区,在安静的环境中,她听见一道脚步声始终跟在他们身后,步伐极快,来势汹汹。
天色越来越暗,巷子里的灯光暗淡朦胧,辛睿走得快要出汗时,沈知年终于停下了脚步。
他拉着辛睿躲进一条灰暗的小巷,贴着一户人家的门前,藏进了门扉的凹陷处。
夜色笼罩周身,沈知年捂住辛睿的嘴,示意她不要出声。
脚步声越来越近,在近在咫尺之时没有停下脚步,径直略过了他们,继续向前奔走。然后越来越远,直至没了声响。
甩掉了紧跟着他们的人后,辛睿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紧绷的神经舒缓,她这才回过神,发现自己此刻和沈知年面对面而站,她的肩膀紧贴在他的胸前。
沈知年的胸膛剧烈起伏,静谧的空气里,辛睿能听见他的心跳声,咚咚咚,咚咚咚地响着。
她抬起头,撞入一片夜海般的瞳孔。
沈知年愣愣地与她对视,手仍捂着她的嘴,保持着噤声的动作。
黑暗中,触觉和听觉被无限放大,他敏锐地感受到自己的掌心紧贴在她的唇上,冰冷而柔软。
心跳如鼓,越来越快,越来越剧烈……
“不好意思……”
沈知年一把松开辛睿,下意识想要后退,却忘了自己已无路可逃,后脑勺猛地磕在墙上,他痛得皱紧了眉头,忍住没有出声。
“你没事吧?”辛睿与他拉开距离,抿了抿唇,又问,“刚刚发生什么了?”
沈知年咳了咳,“没事,就是遇到了一个……不想看见的人。”
“你很害怕他?”
沈知年自言自语般说道:“是害怕吗?好像不是,是愧疚吧……不对,说是愤怒更准确……”
良久后,他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了。”
·
第二天清晨,沈知年很早就醒了。
他上网查了查,葬礼一般在人死之后的第三天举行。
算算日子的话,就是今天了。
他本想发短信问辛睿今天想去哪里玩,短信还没编辑出去,辛睿的消息已经发了过来:
【我有点累,今天不想出去了,不用管我。】
于是,除了吃饭时间,辛睿几乎一整天都窝在卧室里睡觉。
沈知年好几次趴在门上,偷听卧室里的动静,生怕她一不小心睡死过去。
到了晚上,天全黑了之后,辛睿终于走出了房门。
她的黑眼圈很重,明明睡了一整天,倒像是好几天没有睡过好觉的模样。
她换上了一身黑衣黑裤,头发整齐地梳好,扎成马尾。剪了一张白纸裁剪成袖套的形状,别在胳膊上。
她走出来的时候,手里还握着一本极厚的相册。
沈知年正想问她要不要吃东西,辛睿却先开了口:
“哪里有能烧火的地方?”
公寓的楼顶天台是给人晒被子的地方,夜里衣服都被收走,只剩下孤零零的晒衣绳。
沈知年找来了一个废弃的油漆桶,将纸签点燃后扔进去,火舌立刻攀爬而上,将铁桶内染成一片血红。
辛睿打开相册,从第一页开始,将照片依次抽了出来。
“这是陈家留给我的唯一东西。”她平静地说,“哦,忘了说,我爸姓陈。”
天台风大,火焰烧得极猛,沈知年挪步到风口,阻止火势的沸腾。
辛睿说:“听我妈说,当初她和我爸结婚,陈家除了我姥太,没有一个人同意。我妈是小地方出身,没钱也没学历,他们看不上。但我爸还是不顾所有人反对,来到东江和我妈结了婚。”
她说着,将母亲和父亲的结婚照取出,扔进了火光中。
“我出生之后,是姥太千里迢迢从北京赶过去,帮我妈坐月子,照顾我。小的时候,关于长辈的记忆,除了身体不好的外公外婆,就只有她一个了。她常说我长得和她年轻的时候很像,都有一双杏仁眼。
“她来了东江之后一直不能习惯这边的气候,身体越来越差,只能回了北京。走之前,带着我们全家去拍了张全家福,又把家里的其他照片整合起来,有了这本相册。”
辛睿抽出那张全家福,照片上的父母青春永驻,母亲抱着睡着的婴儿,她站在姥太的身前,握着一根棒棒糖,冲着镜头笑得极甜。
“妈妈走之前说,让我把这本相册烧给她,后来又反悔了。她说这本相册里都是她美好的记忆,让我留着,以后遇到了什么好事,也拍张照,放在里面。但是快7年了,我一张照片也没有拍。”
她将整本相册扔进了火里。
封皮太厚,将火舌压了下去,但很快,灰色的烟窜了出来,相册的边缘开始发黑烧焦,没多会儿,火焰沿着四周将相册全部包围,一点一点,将它吞没。
“而现在,我不再需要它了。”
“是时候物归原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