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马谡下达的命令就被王平带着众将士们开始执行了起来。
两万两千大军(马谡扣留了中军三千人)被分成了两部分,其中绝大多数的一万八千人,被安排前往修筑四面的城墙,剩下的四千人,自然是分配到了屯水的任务中。
只是,修筑城墙的将士却没有登上城楼,而负责屯水的,也没有往河边靠近。
几乎所有的人马都被王平撒到了附近的山头上。
负责修筑城墙的,开山凿石;负责屯水的,伐木砍竹。
很简单的道理,若是时间足够,那自然是以夯土重造城墙最为稳妥,可如今大战在即,修补出一面没有豁口的城墙所需的时间远比重新以夯土筑墙要快上许多。
虽然防御力或许要弱上一些,但也总比还留着豁口,等着骑兵来冲要好上许多。
更何况,这道城墙本就不需要是永固的。
“十天”,只要能撑住十天,便是胜利。
甚至,即便是撑不到十天就部分倒塌了,由石块垒筑起来的城墙也远比夯土墙来得更容易修补。
因此,以石墙补土墙,几乎是现有的条件下,最好的办法了。
至于伐木砍竹,那就更简单了。屯水最重要的不是水,毕竟曹魏大军尚未抵达,城后不远处便是河流,因此,容器才是最为关键的。
靠山吃山,木桶、竹筒显然会是最好、最简便的储水工具。
要不怎么说专业的事情,就要留给专业的人来干。至少,若是由马谡亲自来安排,断然不会如此地有条有理。
另外,城外既然就有河水和青山的存在,再加上城内几个已经干涸的枯井的遗迹,很容易便令人遐想到城内地下应该也有水脉的存在。
因此,王平也随即组织了数个由有打井经验的老卒带领的寻水队。
若是能够发现水脉,哪怕只能打上一口井,屯水之事也便算是解决了大半了。
当然,全军都已经忙碌了起来,自然马谡和被他扣留下来的三千中军将士也没闲着。
三千大军很快以竹木在街亭城南靠近水源的方向上,围出了一大块的区域。紧接着,原本用作熬煮金汁的瓦釜、陶罐,甚至是给战士们做饭的锅具,被一股脑儿地搬入了其中。
随着马谡的一声令下,临时营地的大门轰然关上。
正当搬运着石头赶回城内的蜀军将士们诧异之时,阵阵的“幽香”却是从那临时营地中慢慢悠悠地飘荡而出。
“哕......”最为靠近的城南将士们率先对其做出反应。
将士们恍然记起,在临行前,马谡将全军的粪便都收集了起来的场景。
这是在“熬金汁”吗?
将士们捏着鼻子看着那冉冉升起的一道道黑烟,不过一刻钟不到的时间,整个蔚蓝的天空都已经被这黑色的浓烟所遮蔽——就算是熬金汁,也用不着熬这么多吧!
有几个好事者当即忍着巨臭就要前往那临时营地中一探究竟,可是人还没走到营寨前呢,锋锐的戈矛就已经顶到了来人的咽喉,透过浓浓的黑烟,来人甚至还看到那寨墙之上,长弓拉满,而那点点寒芒更是已经对准了自己。() ()
“未得将令,擅入者死。”一道冰冷的声音随即传入了来人的耳中。
微微咽下一口口水,来人赶紧退后两步。遗留在咽喉的冰凉感让他十分地确信,但凡他要是再多往前走上半步,那柄长戈会和寨墙上的箭矢一道,毫不犹豫地射向自己。
随着来人的后撤,原本举起的长戈也随即收回。摸了摸额头的冷汗,来人随即慌不择路地便向他自己的营地跑去。
也随着好事者的逃离,再不敢有人前去探查那浓浓的黑烟到底是在做些什么。
只是,随着黑烟的不断扩散,很快,整座街亭城都被恶臭的气味所笼罩。即便是用麻布堵住了鼻孔,那恶臭的气味依旧能顺着曲曲折折的道路钻入鼻腔。
随即,此起彼伏的都是将士们恶心而吐的声音。
当然,最惨的还是跟随着马谡在营中作业的三千将士,他们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那恶臭难闻的气味,更有那熏人眼睛的黑烟,可偏偏,马谡下令要一刻不停地搅拌那锅中之物。
哪怕是眼睛已经被熏得通红,眼泪不住地往下掉,将士们也依旧不敢停歇。
没办法,他们的主将——马谡将军,正在熬煮着最大的一锅粪尿。将军尚且如此,他们还能有啥可说的,继续熬煮就是了。
“水!”眼看着鼎中之物已经变得粘稠了起来,马谡也是果断下令道。
随即早已准备好的马家亲兵,赶紧从另一个几乎被密闭的房间中将一桶桶的水提出,随即又搬到了马谡的面前。
马谡随即伸出将手中木棍往那水中一捅,黑灰色的物质随即在水中浮浮沉沉了起来。
这东西也自然是马谡提前秘密调配好的,实际上呢,这东西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草木灰水而已。至于它的作用倒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给粪水提供足量的钾元素,以形成更多的硝酸钾而已。
一硝二磺三木炭中的硝,便是此物。
是的,马谡要做的不是熬煮金汁,而是制硝!
“好,倒!”马谡提出木棍,随即一挥手,示意提着木桶的亲兵动作。
亲兵不敢怠慢,立即沿着鼎壁就开始往里头倒水,而一旁其他提着木桶的亲兵也随即围观了过来,很快就将马谡所在的大鼎区域围得水泄不通。
尽管鼎中不住冒出的黑烟已经把他们的眼睛熏得通红,众人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木桶中的液体。
虽然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主公要做什么,但显然,这是件不得了的大事。
也因为这神秘的气息,却是让剩下的普通将士们一脸羡慕地看着这群马氏的亲兵们。
没办法,火药的威力实在太过强大,几乎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存在。而其制作又太过简单,马谡也只能在这草木灰水中稍稍做些文章,以拖延火药制作方法的外泄。
两万两千大军(马谡扣留了中军三千人)被分成了两部分,其中绝大多数的一万八千人,被安排前往修筑四面的城墙,剩下的四千人,自然是分配到了屯水的任务中。
只是,修筑城墙的将士却没有登上城楼,而负责屯水的,也没有往河边靠近。
几乎所有的人马都被王平撒到了附近的山头上。
负责修筑城墙的,开山凿石;负责屯水的,伐木砍竹。
很简单的道理,若是时间足够,那自然是以夯土重造城墙最为稳妥,可如今大战在即,修补出一面没有豁口的城墙所需的时间远比重新以夯土筑墙要快上许多。
虽然防御力或许要弱上一些,但也总比还留着豁口,等着骑兵来冲要好上许多。
更何况,这道城墙本就不需要是永固的。
“十天”,只要能撑住十天,便是胜利。
甚至,即便是撑不到十天就部分倒塌了,由石块垒筑起来的城墙也远比夯土墙来得更容易修补。
因此,以石墙补土墙,几乎是现有的条件下,最好的办法了。
至于伐木砍竹,那就更简单了。屯水最重要的不是水,毕竟曹魏大军尚未抵达,城后不远处便是河流,因此,容器才是最为关键的。
靠山吃山,木桶、竹筒显然会是最好、最简便的储水工具。
要不怎么说专业的事情,就要留给专业的人来干。至少,若是由马谡亲自来安排,断然不会如此地有条有理。
另外,城外既然就有河水和青山的存在,再加上城内几个已经干涸的枯井的遗迹,很容易便令人遐想到城内地下应该也有水脉的存在。
因此,王平也随即组织了数个由有打井经验的老卒带领的寻水队。
若是能够发现水脉,哪怕只能打上一口井,屯水之事也便算是解决了大半了。
当然,全军都已经忙碌了起来,自然马谡和被他扣留下来的三千中军将士也没闲着。
三千大军很快以竹木在街亭城南靠近水源的方向上,围出了一大块的区域。紧接着,原本用作熬煮金汁的瓦釜、陶罐,甚至是给战士们做饭的锅具,被一股脑儿地搬入了其中。
随着马谡的一声令下,临时营地的大门轰然关上。
正当搬运着石头赶回城内的蜀军将士们诧异之时,阵阵的“幽香”却是从那临时营地中慢慢悠悠地飘荡而出。
“哕......”最为靠近的城南将士们率先对其做出反应。
将士们恍然记起,在临行前,马谡将全军的粪便都收集了起来的场景。
这是在“熬金汁”吗?
将士们捏着鼻子看着那冉冉升起的一道道黑烟,不过一刻钟不到的时间,整个蔚蓝的天空都已经被这黑色的浓烟所遮蔽——就算是熬金汁,也用不着熬这么多吧!
有几个好事者当即忍着巨臭就要前往那临时营地中一探究竟,可是人还没走到营寨前呢,锋锐的戈矛就已经顶到了来人的咽喉,透过浓浓的黑烟,来人甚至还看到那寨墙之上,长弓拉满,而那点点寒芒更是已经对准了自己。() ()
“未得将令,擅入者死。”一道冰冷的声音随即传入了来人的耳中。
微微咽下一口口水,来人赶紧退后两步。遗留在咽喉的冰凉感让他十分地确信,但凡他要是再多往前走上半步,那柄长戈会和寨墙上的箭矢一道,毫不犹豫地射向自己。
随着来人的后撤,原本举起的长戈也随即收回。摸了摸额头的冷汗,来人随即慌不择路地便向他自己的营地跑去。
也随着好事者的逃离,再不敢有人前去探查那浓浓的黑烟到底是在做些什么。
只是,随着黑烟的不断扩散,很快,整座街亭城都被恶臭的气味所笼罩。即便是用麻布堵住了鼻孔,那恶臭的气味依旧能顺着曲曲折折的道路钻入鼻腔。
随即,此起彼伏的都是将士们恶心而吐的声音。
当然,最惨的还是跟随着马谡在营中作业的三千将士,他们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那恶臭难闻的气味,更有那熏人眼睛的黑烟,可偏偏,马谡下令要一刻不停地搅拌那锅中之物。
哪怕是眼睛已经被熏得通红,眼泪不住地往下掉,将士们也依旧不敢停歇。
没办法,他们的主将——马谡将军,正在熬煮着最大的一锅粪尿。将军尚且如此,他们还能有啥可说的,继续熬煮就是了。
“水!”眼看着鼎中之物已经变得粘稠了起来,马谡也是果断下令道。
随即早已准备好的马家亲兵,赶紧从另一个几乎被密闭的房间中将一桶桶的水提出,随即又搬到了马谡的面前。
马谡随即伸出将手中木棍往那水中一捅,黑灰色的物质随即在水中浮浮沉沉了起来。
这东西也自然是马谡提前秘密调配好的,实际上呢,这东西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草木灰水而已。至于它的作用倒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给粪水提供足量的钾元素,以形成更多的硝酸钾而已。
一硝二磺三木炭中的硝,便是此物。
是的,马谡要做的不是熬煮金汁,而是制硝!
“好,倒!”马谡提出木棍,随即一挥手,示意提着木桶的亲兵动作。
亲兵不敢怠慢,立即沿着鼎壁就开始往里头倒水,而一旁其他提着木桶的亲兵也随即围观了过来,很快就将马谡所在的大鼎区域围得水泄不通。
尽管鼎中不住冒出的黑烟已经把他们的眼睛熏得通红,众人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木桶中的液体。
虽然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主公要做什么,但显然,这是件不得了的大事。
也因为这神秘的气息,却是让剩下的普通将士们一脸羡慕地看着这群马氏的亲兵们。
没办法,火药的威力实在太过强大,几乎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存在。而其制作又太过简单,马谡也只能在这草木灰水中稍稍做些文章,以拖延火药制作方法的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