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十四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
外头是怒号的寒风,扎在屋顶的巾幡被不断撕扯着,发出烈烈的声响,像是从阴曹地府里敲响的通判鼓,叫人连门都不敢出。
陆予安独自走在街边上,临面吹来的风刮的她脸生疼,手上提着的灯笼火光摇摆不定,仿佛下一秒就会熄灭。
此时已过了亥时,打更的人还不知道在哪里,路上无人,只有如浓墨般化不开的长夜陪伴着他。
费力地拢了拢襟口,陆予安强忍着转身回去的冲动向前走着,也怪他倒霉,愣是抽到了这档子差事,只求手上这灯能再撑一会儿,免得他还要摸着黑去。
今年这天,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祭奠边疆的亡灵,风来的毫不吝啬。
凭着记忆,陆予安七拐八拐好歹是到了地方,是一座建造得十分宏伟的高楼大院,里头依稀坐落着几个更高的小阁。
门口的两座石狮子迎着风伫立着,怒目圆睁,十分威慑。
这鬼天气,天上连颗星子都没有。
灯笼里的光幽微难明,已经不起多大作用了,陆予安摸索了半天,才碰到一个通体冰凉的环状物体,用力敲了两下。
四周寂静,这突兀的声响分外明显。
已经子时了,但门里应该是有人的,大理寺内案宗密卷不计其数,一到晚上就会加派人手,尤其是这种天气,少不了提防为人进来作乱。
等了一会儿,门内传来几道脚步声,陆予安赶紧上前几步,门开了,露出一个探头探脑的小厮,光线暗看不真切,但听声音是个少年。
前段日子寺里招人手,应当是新来的,毕竟还没染上那种规矩古板。
“来人是谁?”
陆予安拱手一揖,回答:“下官是俞寺正手下的司直,前日柳寺卿派了个案子,寺正命我来取些东西。”
那小厮见他孤身一人,又穿得单薄,更何况俞寺正的脾性众人皆知,哪怕是他一个新来的也知晓几分,向来古怪难测,经常莫名发火。
这么大晚上的,还差人过来拿东西,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了,只不过如此寒冷的天气……
陆予安突然发现对面的人的眼神有些奇怪,似乎带了点儿……怜悯?
好在对方很快就转身让开,道:“进来吧,只是今儿个有个人物在,大人去取时小心些,莫惊扰到他人。”
陆予安道了声“知晓”,便进入了,那小厮只是个守门的,不能离开。
果然是新来的,大理寺进出需要严格的排查,今天居然没有登记,连腰牌都没有看看,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这就让他进来,也幸好他没什么歹念。
经过主阁时,他抬头看了一眼,窗户那儿果然透着光,里头人影绰绰。
但这与他是无关的,陆予安只略看了看,便又复低下头,快步往主阁后面的卷宗室走去。
这之间有不短的一段路,去了还得另外登记身份,要想早点儿回去,动作得快。
俞寺正接手的案子是发生在城西的几起命案,死的都是些男子,共有五个人,三个是农户,另外两个是做点生意的小贩,各自生前没什么联系。
死者的尸体是在湖底被打捞上来的,上来时已经面目全非,光是确定身份都要了许久,之所以认定为他杀,是因为死者的脖子上无一例外都是碗大的一道口子,切面整齐,虽然在水里泡久了有些浮肿,但还是能看出来是利刃所致。
另外,死者的衣物里都被人缝上了一段天青色的锦帛,上面写了几个字,像是一段诗被水泡花了糊成一团,只有末尾的几个字还能辨认。
读出来是——圣人崩。
事情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自然是龙颜大怒,责令大理寺七日之内破案,否则底下一干官员都得被牵连。
由于不知道凶手是谁,城西这一块闹得人心惶惶,人人恐而自危,不光他们,整个大理寺都不安得很。
但全国上下这么多案子,大理寺是绝不可能为了一件事而浪费所有的人力时间,于是整个大理寺的最高执权者大理寺卿柳昭,直接将案子甩给了俞寺正,还跑去皇帝面前下军令状,不用七天,五天就成。
这样一来,既能表明大理寺对这个案子的器重,又能将其他人摘个干净,一旦没有查出来,说到底也就俞寺正担了主要责任,其他人顶多落个失职的名头,无伤大雅。
俞寺正性格是有点问题,但是查案的手段是没话说的,为官十余载,破过的案子不下百起,而且他极好面子,不管是为了升官还是脑袋,无论如何都会全力以赴,不然,柳昭也不会拖他下水。
接到命令的第二天,俞寺正就带着一干官员去了城西,找来仵作验尸,不过半日,便有了蛛丝马迹,死者的颈上有道口子不错,但却是死于溺水,死者气腔内全都是水,若是死后才丢入湖中,不会出现这种结果,而且指缝气腔内混有大量泥沙,是挣扎后的结果。
这般多此一举,倒是可疑。
那些尸体为了方便查看都摆成了一排放在京兆尹的府衙里,用白布遮着,倒也再水里泡了这么多时日,在空气中一放,不出半日就开始发臭,陆予安走近时差点儿没吐出来。
俞寺正当时看到他的脸色,毫不掩饰自己脸上的轻蔑之色,但到底考虑到他是个从科举考上来的文官,这种东西看得少,也没说什么讽刺的话。
又过了半日,还停留在验尸的阶段上时,俞寺正就又有了些眉目,这案子竟和三年前的一起十分类似,无论是作案手法还是作案目标都很接近,但可惜的是,那起案子的凶手早已被捕入斩首。
而三年前俞寺正被外调办案,并没参与,只能派人去取相关的卷宗再看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然而俞寺正带出来的人不多,陆予安和另外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得对视几眼之后,由于卷宗的重要性,还是让他这个有点权力的从六品司直出来了。
原来官大点儿也不好啊。
于是陆予安就打着灯笼到了这儿,一路上不知道叹了几句倒霉。
外头是怒号的寒风,扎在屋顶的巾幡被不断撕扯着,发出烈烈的声响,像是从阴曹地府里敲响的通判鼓,叫人连门都不敢出。
陆予安独自走在街边上,临面吹来的风刮的她脸生疼,手上提着的灯笼火光摇摆不定,仿佛下一秒就会熄灭。
此时已过了亥时,打更的人还不知道在哪里,路上无人,只有如浓墨般化不开的长夜陪伴着他。
费力地拢了拢襟口,陆予安强忍着转身回去的冲动向前走着,也怪他倒霉,愣是抽到了这档子差事,只求手上这灯能再撑一会儿,免得他还要摸着黑去。
今年这天,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祭奠边疆的亡灵,风来的毫不吝啬。
凭着记忆,陆予安七拐八拐好歹是到了地方,是一座建造得十分宏伟的高楼大院,里头依稀坐落着几个更高的小阁。
门口的两座石狮子迎着风伫立着,怒目圆睁,十分威慑。
这鬼天气,天上连颗星子都没有。
灯笼里的光幽微难明,已经不起多大作用了,陆予安摸索了半天,才碰到一个通体冰凉的环状物体,用力敲了两下。
四周寂静,这突兀的声响分外明显。
已经子时了,但门里应该是有人的,大理寺内案宗密卷不计其数,一到晚上就会加派人手,尤其是这种天气,少不了提防为人进来作乱。
等了一会儿,门内传来几道脚步声,陆予安赶紧上前几步,门开了,露出一个探头探脑的小厮,光线暗看不真切,但听声音是个少年。
前段日子寺里招人手,应当是新来的,毕竟还没染上那种规矩古板。
“来人是谁?”
陆予安拱手一揖,回答:“下官是俞寺正手下的司直,前日柳寺卿派了个案子,寺正命我来取些东西。”
那小厮见他孤身一人,又穿得单薄,更何况俞寺正的脾性众人皆知,哪怕是他一个新来的也知晓几分,向来古怪难测,经常莫名发火。
这么大晚上的,还差人过来拿东西,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了,只不过如此寒冷的天气……
陆予安突然发现对面的人的眼神有些奇怪,似乎带了点儿……怜悯?
好在对方很快就转身让开,道:“进来吧,只是今儿个有个人物在,大人去取时小心些,莫惊扰到他人。”
陆予安道了声“知晓”,便进入了,那小厮只是个守门的,不能离开。
果然是新来的,大理寺进出需要严格的排查,今天居然没有登记,连腰牌都没有看看,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这就让他进来,也幸好他没什么歹念。
经过主阁时,他抬头看了一眼,窗户那儿果然透着光,里头人影绰绰。
但这与他是无关的,陆予安只略看了看,便又复低下头,快步往主阁后面的卷宗室走去。
这之间有不短的一段路,去了还得另外登记身份,要想早点儿回去,动作得快。
俞寺正接手的案子是发生在城西的几起命案,死的都是些男子,共有五个人,三个是农户,另外两个是做点生意的小贩,各自生前没什么联系。
死者的尸体是在湖底被打捞上来的,上来时已经面目全非,光是确定身份都要了许久,之所以认定为他杀,是因为死者的脖子上无一例外都是碗大的一道口子,切面整齐,虽然在水里泡久了有些浮肿,但还是能看出来是利刃所致。
另外,死者的衣物里都被人缝上了一段天青色的锦帛,上面写了几个字,像是一段诗被水泡花了糊成一团,只有末尾的几个字还能辨认。
读出来是——圣人崩。
事情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自然是龙颜大怒,责令大理寺七日之内破案,否则底下一干官员都得被牵连。
由于不知道凶手是谁,城西这一块闹得人心惶惶,人人恐而自危,不光他们,整个大理寺都不安得很。
但全国上下这么多案子,大理寺是绝不可能为了一件事而浪费所有的人力时间,于是整个大理寺的最高执权者大理寺卿柳昭,直接将案子甩给了俞寺正,还跑去皇帝面前下军令状,不用七天,五天就成。
这样一来,既能表明大理寺对这个案子的器重,又能将其他人摘个干净,一旦没有查出来,说到底也就俞寺正担了主要责任,其他人顶多落个失职的名头,无伤大雅。
俞寺正性格是有点问题,但是查案的手段是没话说的,为官十余载,破过的案子不下百起,而且他极好面子,不管是为了升官还是脑袋,无论如何都会全力以赴,不然,柳昭也不会拖他下水。
接到命令的第二天,俞寺正就带着一干官员去了城西,找来仵作验尸,不过半日,便有了蛛丝马迹,死者的颈上有道口子不错,但却是死于溺水,死者气腔内全都是水,若是死后才丢入湖中,不会出现这种结果,而且指缝气腔内混有大量泥沙,是挣扎后的结果。
这般多此一举,倒是可疑。
那些尸体为了方便查看都摆成了一排放在京兆尹的府衙里,用白布遮着,倒也再水里泡了这么多时日,在空气中一放,不出半日就开始发臭,陆予安走近时差点儿没吐出来。
俞寺正当时看到他的脸色,毫不掩饰自己脸上的轻蔑之色,但到底考虑到他是个从科举考上来的文官,这种东西看得少,也没说什么讽刺的话。
又过了半日,还停留在验尸的阶段上时,俞寺正就又有了些眉目,这案子竟和三年前的一起十分类似,无论是作案手法还是作案目标都很接近,但可惜的是,那起案子的凶手早已被捕入斩首。
而三年前俞寺正被外调办案,并没参与,只能派人去取相关的卷宗再看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然而俞寺正带出来的人不多,陆予安和另外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得对视几眼之后,由于卷宗的重要性,还是让他这个有点权力的从六品司直出来了。
原来官大点儿也不好啊。
于是陆予安就打着灯笼到了这儿,一路上不知道叹了几句倒霉。